一、生物制品的概念: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二、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一)按照其用途分为以下三大类:
1、预防用生物制品:这类主要是疫苗。还有类毒素。
2、诊断用生物制品
3、治疗用生物制品:包括抗血清、抗毒素、微生态制剂、免疫制剂如干扰素、细胞因子等。
(二)按制备方法及物理性状分类:
1、粗制品(普通制品):未经浓缩纯化的生物制品,如普通的结核菌素,用的较少。
2、精制品:将粗制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无效成分,进行浓缩提纯制成精制品。如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及抗毒素、精制人白细胞干扰素、提纯的结核菌素(PPD)等。
3、多联多价制品:一种剂型的成分包括几个同类制品者称多联制品;一种剂型的成分包括同一制品的不同群、型别者称多价制品。如犬六联苗可预防犬瘟热病、犬细小病毒病、犬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肝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副流感病。
4、液态制品:一些疫苗、诊断试剂如血清等是液体状的生物制品。如大多数灭活疫苗、新型疫苗等。
5、冻干制品:是将液体制品经真空冷冻干燥制成的固体制品。这类制品有利于保存、运输和使用,几乎所有活菌苗、减毒活疫苗都为冻干制品。
三、生物制品的发展前景
1、改善和提高现有传统疫苗的质量,改进品种结构
(1)由于超强毒和变异毒株的出现,传统疫苗预防接种难以起到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因此,研制新一代更有效的多血清型或亚型的疫苗将是发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是一些毒力偏强的疫苗将严格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需要通过新技术研制出毒力更弱、更为安全稳定的疫苗。
(2)迫切需要研究开发高效的多联多价灭活疫苗,以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
(3)调节体内正常菌群及免疫机能的微生态制剂的研制开发将成为新的热点。
2.研制针对新疫病的疫苗
3、研制高效的新型疫苗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与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发新型疫苗是21世纪的主导方向。
21世纪我国疫苗研制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兽用疫苗将会大范围投放市场,这些疫苗以基因工程疫苗为主体,包括亚单位疫苗、合成肽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核酸疫苗以及转基因植物可食疫苗。
优良的免疫佐剂和免疫增强剂是提高传统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效力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基因工程疫苗,因其免疫原性相对弱些,更需要好佐剂予以辅之。①脂质体。②MF59佐剂。③免疫刺激复合物佐剂。
5.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出现,诊断制品的研制将进入异常活跃的时代
(1)以杂交瘤技术生产的鼠原单克隆抗体滴度高、特异性强,因此,对某些常规血清学难以检测的致病因素的单克隆抗体要进行系统开发,以区别疫苗接种和野毒感染;以鉴别多联多价疫苗中的各不同毒(菌)株,对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检测和流行病学的调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DNA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等高度灵敏的检测方法简单化、实用化、商品化,也是疾病诊断的发展方向。
(3)细胞免疫的快速诊断方法将广泛应用于试验检测。
第二章、生物制品的菌种与毒种
一、名词解释
1、菌(毒)种:菌、毒种系指直接用于制造和检定生物制品的细菌、立克次体或病毒,以下简称菌、毒种。
2、LD50(半数致死量):是指能够引起试验动物一半死亡的药物剂量,通常用药物致死剂量的对数值表示。
3、原代培养::也叫初代培养,指直接从体内取出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的第一次的培养物。
5、SPE动物: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PathogenFree)级实验动物(内容不全)
二、强毒株选育的目的、流程
强菌(毒)种广泛用于灭活疫苗、诊断试剂、抗血清、攻毒试验。
三、弱毒株选育的目的、流程?
用途:弱毒疫苗,诊断试剂,免疫血清。
四、鸡胚接种的途径有哪些?
1)卵黄囊接种,用6~8日龄鸡胚;在气室中心,胚胎对侧刺入3cm(先用三棱针钻孔)。用于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接种。
2)尿囊腔接种,用9-11日鸡胚,在气室边缘下2cm,避开血管,40°进针0.5-1.5cm。适应鸡新城疫,鸭肝炎,鸡传染支气管炎病毒接种。
3)羊膜腔接种:用10-12日鸡胚,在胚胎对侧进针,有抵抗时注入病毒。
4)绒毛尿囊膜接种:选11-13日鸡胚,先造人工气室,然后在人工气室内注射,适合痘病毒,疱疹病毒等。
五、细胞培养病毒的优点
(2)没有免疫力:
动物经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对接种病毒会发生抵抗,但由于后天免疫一般不表现在细胞抵抗力的增加,因此离体细胞无免疫力,利于病毒生长。
(3)容易选择易感细胞:
(4)接种量大:
动物和鸡胚的接种均受数量、年龄、途径的限制,细胞不仅可以大量生产,而且还可较久地持续培养,便于病毒生长,特别是对那些生长缓慢或需在新环境中逐渐适应的病毒更为有利。
(5)培养条件易于控制:
由于细胞培养可以用人工控制温度、气体、pH、培养基成分,因此可采用大规模生产方式来生产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