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古称“齐鲁”,为孔孟之乡,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从这里入海,孔子从这里诞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灿烂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中西文化交流融合,使山东各地遗存了大量的历代货币,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山东的历史钱币及特点
(一)齐国货币
齐国刀币始铸于春秋初期,而止于战国晚期的齐襄王时期,前后共铸行了近500年。从山东历年出土的齐国刀币中,春秋时期铸造的刀币仅占10.5%,而战国时期所铸行的刀币占全部刀币出土总数的89.5%,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刀币要比春秋时期量大的多,这不仅证明齐国刀币的铸造经历了由分铸到统一,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从而也证明了齐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战国中期的鼎盛,所以战国中期齐法化刀币的大量铸行和多量出土也是齐国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齐刀按面文分为:齐之法化、即墨之法化、即墨法化、安阳之法化、莒(谭)邦法化、齐建邦立长法化、齐法化。齐刀向以铸造精良规整,币文古朴俊秀而著称,其铸量稀少,历来被古钱收藏家、研究者所追捧。齐国在战国晚期铸造的方孔圆钱:賹六化、賹四化、賹化,与齐国刀币并行流通,共创山东钱币发展的历史。
(二)北海币
山东革命根据地货币——北海银行货币(简称北海币)又是山东钱币的另一重要特色货币。1938年12月北海银行在山东掖县诞生后,发行北海币,逐步发展成为遍及山东各地抗日根据地的地方货币,并取代法币成为山东革命根据地本位货币。其突出特点和贡献如下:
第二,北海币在抗日战争后期(1942-1945年)和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是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中币值和信用较高的战时货币,为全国解放区货币的统一做出重要贡献。其主要原因是:首先,山东革命根据地正确的货币政策,把北海币植根于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使北海币享有极高信誉。其次,北海币在货币斗争中以争夺物资,稳定物价为目的,使北海币立于不败之地。再次,山东根据地对海盐、花生油、烧酒等特产实行专卖,既鼓励生产,增加收入,又主动掌握了北海币对法币、伪币的比价。
第三,北海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版别最多的人民政权货币,目前发现的实物达到200多个版别,主要原因是山东革命根据地地处战争前沿,敌人在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地伪造了大量北海币,北海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反假币斗争中要不断印制出新版的北海币以取代旧币,所以北海币的版别特别多。
此外,山东其他历史钱币,如山东铜元、山东银元、民国时期山东地方政府及地方商业银行发行的纸币以及鲁西币等,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鲜明的特点,为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齐鲁钱币博物馆的创建及其作用
齐鲁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而山东钱币文化正是齐鲁文化中最光彩夺目的一章,为了系统展示齐鲁历史货币的发展脉络和特色货币,推动全省群众性钱币知识普及和钱币科研活动的开展,由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省钱币学会组织建设的齐鲁钱币博物馆于2008年12月3日开馆揭牌,它的建成,标志着山东省第一家银行钱币博物馆正式成立,填补了山东无省级专业钱币博物馆的空白。
(一)齐鲁钱币博物馆的创建
钱币博物馆是钱币学会开展活动,组织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普及宣传钱币知识的重要窗口。2006年在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党委和杨子强行长的关心支持下,成立了以省钱币学会理事长李建文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筹建规划,明确了职责。省钱币学会组织人员对省内外各类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和论证,仔细听取文博部门专家意见和建议,拟定了博物馆建设的总体方案。通过竞投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明确工作职责。同时,成立了由专家组成的布展小组,制定布展方案,对展品实物、图片、文字等内容进行系统规划和研究。对钱币实物精心挑选,细心摆放,点面结合,使古代钱币与现代钱币融合为一体,既古朴凝重又充满现代气息。对图片文字资料进行精心筛选设计,对展出钱币的使用年代、材质、历史价值等作出文字说明,对历代具有齐鲁地方特色的钱币,在实物缺失的情况下,则以展示图片方式处理,实物与图片相互补充照应。对展出内容进行精心布置,把体现齐鲁地域特色的展品及图片放在突出位置。
齐鲁钱币博物馆展馆面积约150平方米,陈列以中国历史朝代沿革为序,汇集了始于天然贝至新中国成立迄今约4000年的历代钱币珍品上千件,较系统较完整地勾勒出中国货币文化演进的概貌。分中国古代货币、中国近现代货币、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货币及反假货币五大展区。其中,齐国货币和山东革命根据地货币是本馆展示的重点。在这里能看到先秦时期齐国各种面文的刀币和益化钱,可以一睹山东铸造的精美铜元及券别齐全的“北海币”、“鲁西币”及品种繁多的山东地方银行纸币等等,这些货币展示了中国货币发展曲折的历程,也凸现了齐鲁地方货币的独特风姿。
(二)齐鲁钱币博物馆的作用
作为历史的记录者和展现者,同时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博物馆不仅为今天记录过去,也为未来留存今天。齐鲁钱币博物馆秉承“既要厚古,也不薄今”的宗旨,立足把古代钱币与现代货币相结合,在展品的布置上着重突出这一特点。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古为今用,服务当今,服务百姓,服务社会。其作用:
一是为央行服务。通过实物讲解,使员工能够透过小小的古钱,薄薄的纸币,系统了解华夏几千年的政治风云、经济兴衰、货币发展演变的历史,不仅增长了知识,为我国光辉灿烂的钱币文化而自豪,而且会更加热爱祖国,激发工作热情,对做好央行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以钱币博物馆为平台,通过宣传钱币知识和金融方针政策,有助于提高央行的声誉和人民币的信誉。
二是为金融机构服务。以展示钱币实物为载体,定期对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开放,使他们能全面了解山东乃至中国历代钱币的演进规律,从而高度重视研究钱币与经济金融制度变化发展的关系,与现代支付工具及其它资产权益证券的关系。同时,也加深对人民银行职能的更深了解,共同担负起服务于经济,服务于大众的职责。
三是为钱币研究者、爱好者服务。通过这一固定的场所,将使他们走到一起,进行钱币的交流、学习和研究。成为他们成果和藏品展示的平台,成为凝聚钱币界专家、学者及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利用本区域钱币研究资源和信息,达到互通有无,博采众长,从而带动山东钱币研究向前发展,提升全省钱币研究水平,以提升钱币博物馆在学术界的影响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