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至民国时期,各省分散铸币,造就了中国近代机制币百花园的多彩多姿,奇珍异宝争奇斗艳。这些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机制钱币,不仅承载着其所在地区货币铸造与流通的厚重历史,也为后世收藏留下了无尽的宝藏。近年来,随着机制币市场行情的大幅上扬,品种稀少、状态绝佳的高评分省币,已在国内外钱币拍场上大放异彩,并创造出许多价格神话,极大地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
今秋《机制币》专场,地方铸币的数量与质量均超过以往,内中不仅囊括了多种SP样币,而且,多枚品相令人惊艳的高评分流通币,其颜值于地方铸币堪称“天花板”一级的存在。
Lot2259
1889年“广东七三反版”库平三钱六分五厘银币/PCGSMS63+
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奏准以新法制钱,向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订购机器设备,成立广东钱局,率先尝试以机器铸造银铜钱币。自此,中国迈出了大规模工业化机器铸币的第一步,广东钱局所造银币也因此成为中国近代机制银币的开山始祖,在中国货币铸造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广东始铸银币的币模由英国著名雕刻师艾伦·韦恩(AllanWyon)设计雕刻,为了方便与外商交易,将英文置于字面,习称“广东七三反版”。设计生产的本意是与洋银一同行用,但比墨西哥鹰洋重一分,以达到抵制鹰洋之目的。但在流通过程中,却因分量稍重、含银较多反被囤积私毁,亏耗严重。因此,当时“七三反版”系列银币仅短暂生产,制成品大半被回炉改制,留存于世已不多见,素被视为清代龙洋珍品。此枚“七三反版”半元辅币龙鳞清晰,光泽古润,品相尤佳。
Lot2304
1899年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银币铜质样币五枚全套/PCGSSP63+BN-SP64+BN
出版:①《百年银圆》,页16,图I-2-11,孙浩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五枚全套)
②《中国银圆谱》,页187,图1301、1302、1303、1304、1305,鲁昊、邵明泉、冷涛著,商务印书馆,2021年(五枚全套)
③《中国机制银圆目录》,页19,图HP.1.2,周沁园、沈雪明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三分六厘)
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后,在湖北大力推行洋务运动,使当地的工业水平得以迅速提升。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五月,湖北银元局正式成立,成为仅次于广东的第二个机制币制造厂。该局初创之时,虽然规模不大,但技术上已能够独立自主,无需倚靠洋人。开工伊始,湖北银元局便铸造了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大小银币全套五枚,流用甚广。
Lot2336
光绪二十四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A.S.T.C。版库平七钱二分银币/PCGSMS64
Lot2337
光绪二十四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A.S.T.C。版库平三钱六分银币/PCGSMS64
Lot2345
1898年无纪年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PCGSUNCDetail
顺治二年,清军占领南京,将南京改名为江宁,同时设置江南行省。康熙初年,江南省被划入江苏、安徽二省,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江南造币厂筹办时,江南省建制已消失了二百多年。之所以将银币省份写作“江南省造”,目的是要与广泛行用的江苏省造铜元有所区别。
在江南系列龙银中,以“老江南”主币最受藏家青睐。此版银元正面无干支纪年,背面蟠龙有外圈,由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制模,南京造币厂铸造,流通不久即被“戊戌江南省造”干支纪年银币所取代。而且,流用日久,大部分币面磨损严重,或者打有各式流通戳记。此枚人字边“老江南”,通体覆盖醇熟深咖色包浆,底版完好无损,银光丰沛,属“老江南”银币极其难得之佳品。
Lot2352
1898年戊戌江南省造光绪元宝“珍珠龙”版库平七钱二分银币/PCGSMS65
出版:①《江南龙洋图鉴》(再版),页18,图2-12,陆荣泉主编,时代文艺出版,2015年
②《银的历程——从银两到银元》,页228,浙江省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2015年
展览:“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会员藏品精粹展”,浙江省博物馆,2016年1月15日
Lot2435
1899年“浙江魏碑”版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PCGSXFDetail
Lot2436
1899年“浙江魏碑”版光绪元宝库平三钱六分银币/PCGSMS64+
Lot2476
台湾道光年铸“老公银饼”/PCGSXF45
道光十八年(1838年),台湾府在台南首铸俗称“老公银”的银饼流通于市,这是台湾地区最早出现的圆形银货币,初铸时重七钱二分,成色也较洋钱高出很多,深得商民信赖,续铸时重量逐渐减轻至六钱八分。“老公银”铸期长达十余年,因使用粗制铁模打造,模具寿命不长,修模频繁,故而存在多种版式。由于彼时民间有凿印验色习惯,存世的“老公银”大多凿痕累累、戳记满布。此枚银饼寿星右下角镌“十”字符,属早期版别,双面未打任何流通戳记,品相实属罕见。目前,此版别老公银饼经PCGS公司评级获得分数者,仅此一枚。
Lot2490
1901年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PCGSMS64+
出版:①《川龙荟萃——清末四川省造龙洋图谱》,页143,图CL626,张承光、刘震渝编著,四川美术出版社,2020年
②《中国银圆谱》,页433,图3224,鲁昊、邵明泉、冷涛著,商务印书馆,2021年
四川龙银因钢模制作工艺欠精,且压印数量巨大,模具旋修旋坏,故后世所见版式众多。而且,大部分的存世品有先天弱打,或流用频繁导致的后天磨损,所见多数沦落为“泥鳅龙”。此枚四角龙点边须混云无刺版川龙则品相出众,钢模初打之下,蟠龙头角饱满,鳞甲锋刃,不仅先天铸打拔萃超群,而且自然包浆美轮美奂,银光绚烂,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MS64+之评分,拔得PCGS公司此版式评级榜单冠军之头筹,当为川龙爱好者梦寐以求。
Lot2745
1903年癸卯奉天省造光绪元宝“宝奉”版库平七钱二分银币/PCGSMS61
Lot2759
光绪三十三年东三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PCGSMS62
出版:《中国机制银圆目录》,页140,图MCR.1.2,周沁园、沈雪明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
Lot2763
光绪三十三年东三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三钱六分银币/PCGSMS63+
日俄战争后,奉天制造银元总局停造银币只产铜元,不久,市面现洋出现严重短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将奉天制造银元总局、吉林银元局合并为“东三省制造银元总局”,开铸“东三省造”系列银币,面值有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及七分二厘四种,于次年正式流通。因东北地区民间一直习用双角小毫,到年底时,此系列银币除贰角以外的其他面值,均被回炉改制成二角银毫。壹圆主币及半圆辅币铸行尚不足一年,留存至今并不多见,且大多流通痕迹严重,MS级精品则如凤毛麟角。今秋以上二枚铭心佳品同场参拍,七钱二分主币铸打极为卓越,淡彩包浆悦目,历经百余年状态仍如此完美,并以MS62高分登顶PCGS公司评级榜首,堪称绝世罕品;三钱六分辅币龙鳞满打,铸造精美,品相亦属难得。
Lot2848
民国三十八年贵州省造圆窗版壹圆银币/PCGSAU50
抗战结束后,国内通货膨胀加剧,纸钞信用一落千丈,国民政府于1949年7月初正式公告恢复银本位制,并重新铸造与二十三年版船洋式样相同的银币流通于市。由于当时贵州省已没有造币厂,所以不曾接受中央银行委托代制银币。于是,该省财政厅决定自行筹办,除沿用周西成时期留下的部分机器设备,还在广州购置印模及造币机器,同时招募技工。1949年10月,贵州省府委员会通过《贵州省造币厂组织条例规程》,鼓铸各类银、铜币,交由贵州省银行发行。贵州省自制的银币,即后来俗称的“竹子币”,设计风格颇具地方色彩。正面为贵阳名胜甲秀楼,依竹节粗细、甲秀楼上层楼窗形状可分不同版式。
Lot2855
民国三年袁世凯像“甘肃”加字壹圆银币/PCGSXF45
Lot1846
1907年云南省造光绪像双面英文一卢比银币/NGCAU53
清末川藏地区大量流通印度卢比,四川当局恐利益外流,奏请开铸仿印度卢比银币加以抵制。与此同时,印度卢比强势进入毗邻四川的云南省,据《云南对外贸易概观》记载,当时每年集散在腾冲的印度卢比不下八十万枚。而那时,四川卢比在滇西的中甸、丽江一带也已有流通。由此推测,云南极有可能效仿四川自行铸造云南卢比。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冬,昆明造币厂开厂时,也许云南卢比曾作为备选币种之一,但未能铸行。另有一种说法则认为,云南在有能力自制银元之前,一直通用四川卢比,为抵制外国银元,曾委托川省机器局试制云南卢比。因目前尚未发现详实文献资料,其身世背景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惟实物所见极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