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3.01.07
北宋(960~1127)
此钱为北宋淳化年间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李顺为首在青城起义,得成都,所迠大蜀国,应运元年(公元994年)铸于成都。铸量极少,中国古泉一百名珍之一。又列50名珍之一。
这一年大家都很清楚吧,北宋被金给挂了,钱倒是很珍贵。
南宋(1127~1279)
南宋因为推行纸币,因此南宋钱很难找到。高宗时铸建炎通宝、建炎元宝、建炎重宝。通宝分折二、折三、小平,都是真篆成对。四川铸的小平钱是仿瘦金体,初铸背后穿上有一川字。当三钱有大样的。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金主完颜亮领兵大举南侵,高宗让位给太子赵昚,是为孝宗。孝宗登基后,改明年为隆兴元年,始铸隆兴元宝(通宝)钱。而就在此时,金主完颜亮在江北杨林渡渡江进攻采石,结果被宋军击溃,此正值金大定四年(公元1164年),金室内部发生宫廷政变,完颜雍乘机篡取朝政,自立为帝。消息传来,南下的金兵也在瓜洲渡发生了兵变,杀死了完颜亮自行北撤。政局发生了急剧变化,使南宋朝廷有了一个舒缓和喘息的机会,但对北方中原失地仍无力夺回。如果人们对孝宗不甚了解,但肯定会熟知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他虽主战但又无力。他的一曲《水龙吟·登建安城》即在此时而作,写出了“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的悲凉情景。也正是由于政局发生了重大转折,孝宗于1165年(金大定五年)改年号为乾道元年,铸行新的年号钱。因此,隆兴元宝(通宝)仅铸行两年即停铸,相对来讲,隆兴钱存世较少。也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隆兴元宝小平钱未能铸行,仅存样钱,也就更加珍罕了。此外,还有一种金质隆兴元宝小平钱,钱径仅20毫米,是作为宫廷赏赐用的,铸量相当有限,存世绝罕。
天显通宝
1、天庆元宝
辽国天祚帝,天庆年间(公元1111-1120)铸造。有光背小平钱。今不多见。有“大辽天庆”折十大钱,制作精美,存世仅有2品,珍罕无定价。
2、西夏桓宗(李纯祐)天庆年间(公元1193~1206)铸造。币质:青铜特征:小平钱;钱文楷书旋读,书体端庄劲健,铸工良好。另铸有“天庆宝钱”钱。
西夏(1038~1227)
金(1115~1234)
金代伪齐政权刘豫(金人扶植政权)阜昌年间铸造的钱币。有“阜昌通宝”,“阜昌重宝”,直径约35mm,钱文清晰精美,书法精妙绝伦,极美品。
阜昌元宝为平钱,面文旋渎,有真、篆二体,是为对钱。径2.6厘米,重3.4克;光背无文。此钱制作精整,文字秀美,其品相之佳妙决不下于北宋大观、政宣诸泉,金朝亦通行使用。唯传世数量稀少,常为泉家苦求而不得。
至今发现的承安宝货只有一两和一两半两种,一两铤长4.25厘米,两端宽2.7厘米,腰宽1.9厘米,重40.2克。一两半铤长4.7—4.85厘米,两端宽3—3.35厘米,腰宽2.1—2.2厘米,重58—60.5克。成色95%以上。按照承安宝货每两折钱二贯推算,其五等面值应该是一两、一两半、二两半、五两和十两。
承安宝货是真正意义上的白银货币,并与铜钱、宝券保持兑换关系,是金代政府的法定货币。承安宝货的用途广泛,史书记载金章宗时期曾用白银作为供给官兵薪俸和边务军需,奖励南粮北运等,承安宝货是取代旧例银的白银货币,其使用范围比旧例银更为广泛,除了赋税、军费、俸禄之外,还用于商业流通。《金史·食货志三》记载:承安二年,尚书省在建议发行承安宝货时说:“旧例银每铤五十两其直百贯,民间或有截凿之者,其价亦随低昂,遂改铸‘承安宝货’一两至十两五等,每两折钱两贯。”金代旧有的银两,重量都是五十两的,值钱一百贯,民间使用时常常要切成小块,称量交易。现改铸承安宝货,面值有一两到十两五种,每两折钱二贯。由此可知,铸行承安宝货是为了取代碎银,并与纸币、铜钱相对应,是直接进入流通领域的白银货币。
金章宗承安三年(1198年)曾命西北二京、临潢、辽东等路,一贯以上俱用银钞、宝货。这就是说承安宝货的流通范围很广。金章宗承安二年,金已设立五京、十四总管府、十九路,“路”是金依照宋旧制设立的地方官制。五京中的上京府是金建国都城,位于现在的黑龙江阿城;东京府位于金的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接壤,即现在的辽阳附近;北京府位于金的中部,即现在的北京,西京府位于金的西南部,西北部是蒙古,西接西夏,即现在的大同;南京府位于金的南部,既现在的开封。金规定承安宝货银铤的流通范围是西北二京、临潢、辽东等路,临潢府在北京的北部,辽东即是东京。所以其流通范围即是现在的大同到北京、辽阳以北一带。从承安宝货的出土地点看,也在黑龙江、内蒙古、辽宁等省,是与历史记载相符合的。
承安宝货在铸行初期,得到了金代政府的扶持。《金史·食货志》记载:“所支官钱,亦以银、钞相兼,银已零截者。令交钞库不复支,若宝货数少,可浸增铸”。可见金代政府对承安宝货的呵护。然而民间私铸泛滥,造成承安宝货成色下降,信誉受到严重破坏,于是不得不于承安五年(1200年)停止铸造发行。“以私铸宝货者多,杂以铜锡,寝不能行,京师闭肆”。《金史·食货志》的这则记载写明了承安宝货停铸的原因。
承安宝货存世非常稀少,它的特殊性质决定不可能存在金质的,可是在去年的香港钱币拍卖会上,出现一件莫名其妙的黄金质的承安宝货,无疑是臆造品。
元(1279~1368)
大朝通宝
明(1368~1644)
帝王: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发行钱币及备注:永昌通宝大顺通宝西王赏功
朱由崧称帝的当年阴历十月,开始铸造弘光通宝。弘光通宝版别比较复杂,分为小平和折二两种。小平有光背、背上星、背上凤字三大类,“凤”指安徽省凤阳,因马士英曾任凤阳总督。小平的直径在2.4厘米左右,折二型直径在2.7厘米至2.8厘米,从弘光通宝钱文上分析,“弘”字的“弓”旁有大小之分,大弓旁背星者较少。“弘”字还有一种行弓版,即“弓”旁的第二笔长。“通”字有单点通、双点通之分,有一种长通较少见。弘光通宝折二光背十分罕见,据说传世仅一枚。折二弘光通宝背右铸一“贰”字也稀少。
清(1616~1911)
努尔哈赤是明末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女真族的杰出首领。1616年他建立金国,史称后金,与明政权抗衡。1636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清灭明,建立了清朝。
清代币制是银钱平行末位,大数用钱,但白银的地位更加重要。清代的铜钱在最初的二百多年中,都是承袭两千多年来的方孔圆钱,用范模铸币。到了清末,才采取了机器铸币,铸造新式铜钱和铜元。
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后,遂颁发《天朝田亩制度》,制定了人口平分土地的办法。力图实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这一土地纲领虽未彻底实施,但对农民夺回土地,不缴或少缴地租的行动加以保护,勒令地主富豪多交赋税,减轻人民负担,还是有力的“武器”。同时,太平天国还允许自由贸易,不准囤积居奇。财政上鼓铸钱币,实行经税政策。太平天国开始铸钱是在咸丰三年(1853)七月,那一年在天京朝天宫开炉铸造,设有专司其事的人,职同指挥。试制多时,终于在次年六月铸造成功,开始发行。不久,在苏州、杭州、绍兴、嘉兴、徽州、衡阳等地,也开始铸行。太平天国钱币材多种,主要为铜铁,也有金银,但很罕见,所有铸币,均不记值。面背文多变,有面为“天国”背“通宝”的;有面为“天国”背“圣宝”的;有面为“太平天国”背“圣宝”的;有面为“天国圣宝”背“太平”的,等等。
意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其钱币遭受了清政府的大量销毁和破坏,导致存世数量甚少,而其中的精品更是弥足珍贵。因此太平天国钱币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稀少的数量一直是收藏的看点。例如,元末起义钱徐寿辉天启通宝目前市场价格已经在数万元。而明末张献忠所铸金质“西王赏功”钱已成孤品,成为上海博物馆钱币馆的镇馆之宝。相比之下,太平天国钱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数量少,价值高,价格层次分明,适宜不同经济实力人群收藏。二、地域性明显。太平天国钱币主要流通地为江苏、浙江、安徽、湖南等省,尤其是以太平天国活动的中心区域南京、苏州、杭州等地为多,而在中国西部和北部则很少发现。因此南方藏家相对优势较大。三、由于年代较近,因此太平天国钱币一般生坑较少,主要以传世品为主。另外太平天国钱币铜质多样,有黄铜、青铜、白铜、红铜等。同版钱也可能有不同铜质的差别,在收藏中值得留意。四、套子钱流行。所谓太平天国的套子钱,就是同一种书法的钱文,可以按照不同面值组成一套。有折一、折五、折十、折五十等,可以和咸丰大钱作类比。五、在文字上,太平天国钱币流行宋体、楷书和隐起文。
另外“国”字中间从“王”而非从“玉”,钱称“圣宝”不称“通宝”,钱文直读而且都有背文等,都是太平天国钱币的特征。六、太平天国还铸有铅、铁、金、银币,由于数量要远小于铜币,故更具收藏价值。除了流通货币之外,太平天国还铸有精美的纪念币花钱、镇库大钱等,都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