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一场“争做实干家争当排头兵”大竞赛活动暨“大赶考”目标陈述会在安宁会堂举行,全市61家“赶考”单位逐一登台晾晒2022年“赶考”成绩、陈述2023年“赶考”目标,郑重立下“争做实干家争当排头兵”的奋斗誓言,春潮涌动的安宁大地,再次吹响了“争做实干家争当排头兵”的“赶考”号角。
2022年,安宁市连续四个季度在昆明市“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中综合排名均列第2位,在昆明市所有街道排名中三个街道分别位列第1名、第2名、第3名。这背后,是安宁市一直以来就树立的“谁干事就支持谁,谁干成事就重用谁”的选人用人导向的结果,也是全体干部职工实干担当、奋发前行的生动实践。
“三个一线”定准用人风向标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干部培养选拔的主阵地、主战场、主渠道,构建干部一线锻炼、一线成长、一线选拔全链条工作机制,切实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得重用。
组建产业链兵团、重点工作专班,常态化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一线“吃劲”岗位接受不少于3个月的实践锻炼,2022年选派7名年轻干部参与产业链兵团作战,42名年轻干部参加重点项目建设专班,6名年轻干部深入工业园区一线跟岗学习,47名优秀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捶打磨砺。
改进一线考察考核干部机制,突出在重大斗争一线发现识别,2022年成立疫情防控、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六个专项调研组,深入实地查、沉到一线看,精准识别68名优秀干部。组建五个调研组赴52家单位开展一线蹲点大调研,考察发现152名有发展潜力的干部,目前已通过比选择优选拔产生18名科级领导干部人选。
坚持一线选拔干部,在考察了解、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分战线、分领域、分层级开展“跟踪考察”,综合分析评价干部的政治素质、日常考核、年度考核等情况,对政治过硬、实绩突出、担当作为、群众公认度高的一线干部优先使用。2022年,全市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中提拔重用干部62名,晋升职级54名,占全年提拔重用和晋升职级干部的60%以上。
聚焦干部成长需求,持续用力、精准发力、定向施力,锤炼干事“真本领”,不断增强实干底气。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辅导、“百千万”工程等方式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综合运用中心组专题学、邀请专家辅导学、融入业务实践学等方式,不断提升干部理论修养和干部队伍政治素质。
大力实施“螳川干部综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因材施教”开展精准调训,为干部靶向充电。聚焦发展需求到先进发达地区学经验,每年围绕重点工作开展10余期专题培训班,有效提升干部专业素质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在全市组织开展“大赶考”,以实绩论英雄,引导全市干部“向上争、向外比、向下跑”,让干部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大赶考”绩效考核内容分设基础目标、创新目标、评价目标和加扣分事项,开展赛道比拼、赛场展示,让干部干在明处、比在明处、奖在明处,通过领导点题和目标晾晒,推动干部“跳起来摘桃子”。
强化“大赶考”结果运用,将考评结果作为对各单位年终考核等级认定的唯一根据、公务员年度考核等级认定和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以及年终考核奖确定的主要指标,让排头兵得实惠,落伍兵挪位子、动票子。目前通过“大赶考”,评选出20名“实干担当好干部”,其中90%被提拔重用或晋升职级,排名靠后单位的领导干部全部轮岗调整。
坚持“严管、厚爱、促干”相结合调动干部积极性,强化对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不断完善激励保护机制,有效提升实干勇气。
探索事前试错备案机制,针对赶考创新目标,允许进行事前试错备案,对备案事项开展红、黄、绿码动态管理机制,进行试错保护,让干部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中吃下定心丸。目前已运用事前容错试错备案机制完成提醒谈话7人、澄清正名11件,对2项改革创新、担当履职工作予以备案。
制定实施《安宁市市管领导干部召回管理办法》,对能力素质、现实表现与履行岗位职责不适应、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进行召回管理,开展再教育、再锻炼、再考核、再使用,目前对5名干部实行了召回管理,充分发挥了召回一个、警醒一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