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1996

2.红细胞,白细胞正常值,中性粒细胞比值

3.心尖搏动的位置

4.25岁女性,未来月经,考虑有哪些可能以及哪些辅助检查

二、泌尿外科

2018年重庆医科大学泌尿外科复试真题

(一)名词解释

1.LUTS

2.肾癌三联征

3.CRPC

4.低危NMIBC

5.类肿瘤综合征

(二)简答题

1.全膀胱手术的指征

2.肾癌血栓的分级

3.新内分泌治疗的目的、指征、方法

4.前列腺癌的危险度分期

(三)论述题

1.前尿道损伤和后尿道损伤的区别

2.关于双肾结石的病例分析

3.关于前列腺癌的病例分析

4.肾结核的病理发展

(四)病例分析题

1.前列腺癌:诊断、分期、危险度分级、治疗方法。

2.双肾结石:一侧肾萎缩伴上输尿管结石,另一侧为肾多发结石,其诊断治疗,术后并发血压降低、发热、心率加快,可能并发了尿源性脓毒血症,其治疗方法。

三、临床检验诊断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硕)复试真题

简答题

1.房颤的心电图表现.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哪些

2.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指标有哪些

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硕)复试真题

1.循环DNA

2.遗传密码子的简并性

3.基因诊断

4.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1.写出一种你所了解的POCT技术和临床检测项目

2.原发性脾功能亢进的病人,临床表现为溶血性贫血,请你简述其发病机制及其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三)翻译题

关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转运之类文献翻译

四、病理生理学

2005年重庆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复试真题

(一)填空题

1.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

2.凋亡发生的四个阶段

3.按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可将休克分为

(二)名词解释

1.braindeath(脑死亡)

2.hypophosphatemia(低磷酸盐血症)

3.hemichypoxia(血液性缺氧)

4.cellcycle(细胞周期)

5.restrictivehypoventilation(限制性低通气)

6.falseneurotransmitter(假性神经递质)

7.stress(应激)

8.orthopnea(端坐呼吸)

9.azotemia(氮质血症)

10.cyanosis(发绀)

(四)简答题

1.高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

2.高镁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3.DIC出血的机制

4.缺氧时细胞的代偿机制

5.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五)问答题

1.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2.COPD的发生机制

3.心源性水肿的发生机制

2003年重庆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复试真题

(一)选择题

1.脑死亡发生后标志病人已经进入()

A.临终期

B.濒死前期

C.濒死期

D.临床死亡期

E.生物学死亡期

2.关于疾病条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条件是能左右病因对机体影响的因素

B.条件是指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C.疾病发生中条件是特异性的

D.疾病发生可能是无条件的

E.对某一疾病是条件因素,而对另一疾病可能是原因

3.高渗性脱水时体内出现()

A.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正常

D.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E.细胞内液正常、细胞外液↓

4.低渗性脱水早期的症状是()

A.口渴、尿少、比重低

B.口渴、尿量正常、比重高

C.口不渴、尿量正常、比重低

D.口不渴、尿少、比重正常

E.口渴、尿少、比重高

5.以下哪种因素不属球-管失衡的发生机制()

A.肾皮质血流减少,髓质血流增多

B.利钠激素分泌减少

C.身上显激素分泌减少

D.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E.肾小球滤过分数增高

6.微血管受损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B.血液浓缩

C.淋巴回流障碍

D.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增高

E.毛细血管静脉端的流体静压下降

7.急性低钾血症时骨骼肌电生理的特点是()

A.静息电位负值↑、骨骼肌兴奋性↑

B.静息电位负值↓、骨骼肌兴奋性↓

C.静息电位负值↑、骨骼肌兴奋性↓

D.静息电位负值↓、骨骼肌兴奋性↑

E.静息电位负值先↓后↑、骨骼肌兴奋性↓↓

8.低镁血症可以导致以下哪种电解质代谢紊乱()

A.低钾、高钙血症

B.高钾、低钙血症

C.高钙血症

D.低钾、低钙血症

E.高钾、高钙血症

9.肺心病患者大量应用利尿剂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pH=7.36,PaCO=86mmHg,BE=12mmol/L,Cl=82mmol/L。试判断下列诊断哪项是正确的()

A.呼碱合并代酸

B.呼酸合并代碱

C.呼碱合并代碱

D.代碱合并代酸

E.呼酸合并代碱

10.碱中毒时出现神经-肌肉应激性亢进、手足抽搐的主要原因是()

A.血清K减少

B.血清Cl减少

C.血清Ca2减少

D.血清Na减少

E.血清Mg2减少

11.氧离曲线右移见于()

A.P降低

B.血清PCO降低

C.血液中pH减少

D.血液中2,3-DPG降低

E.enterogenouscyanosis

12.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静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高于正常见于()

A.心力衰竭

B.呼吸衰竭

C.失血性休克

D.氰化物中毒

E.慢性贫血

13.以下哪种因素与发热的中枢负调节机制无关()

A.AVP

B.MAV

C.α-MSH

D.CRH

E.lipocortin-1(脂皮质素-1)

14.关于热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B.体温升高程度受限制

D.内生致热源产生的量受限制

E.中枢发热介质产生的量受限制

15.休克初期微循环的变化,下列哪项不符合()

A.微动脉收缩

B.微静脉收缩

C.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D.毛细血管前阻力降低

E.毛细血管平均血压降低

16.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心功能不全

B.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

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

D.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降低

E.微循环障碍回心血量不足

17.微循环学说认为各型休克的“最后共同通路”是()

A.微循环缺血

B.交感神经兴奋

C.组织缺氧

D.微循环淤血

E.血压下降

18.以下哪项不具备直接导致DIC的原始动因()

A.败血症

B.血栓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酸中毒

D.血液高凝

E.溶血

19.急重DIC时,血中下列物质的变化分别为()

A.纤溶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单体↓、FDP↓

B.纤溶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单体↓、FDP↑

C.纤溶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单体↑、FDP↓

D.纤溶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单体↑、FDP↑

E.纤溶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单体↑、FDP↑

20.缺血-再灌注时钙超载的发生机制与下列哪项无关()

A.细胞膜通透性增高

B.ATP生成减少

C.细胞内[H]降低

D.肾上腺能受体兴奋

E.钙泵功能减弱

21.以下哪项不是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增多的有关机制()

A.线粒体中SOD减少

B.丙二醛生成增多

C.XanthineOxidase(黄嘌呤氧化酶)增多

D.白细胞浸润

E.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22.AP主要由以下哪类细胞合成()

A.单核巨噬细胞

B.白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肝细胞

E.内皮细胞

23.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24.关于心肌肥大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心肌肥大主要是心肌细胞体积增大

B.单位重量肥大心肌的舒缩性能降低

C.心肌总的收缩性加强

D.肥大心肌导致心肌作功增强

E.心肌肥大能防治心力衰竭的发生

25.诊断呼吸衰竭的客观依据是()

A.呼吸型式和节律变化

B.呼吸困难

C.呼吸功能储备降低

D.血气分析异常

E.潮气量改变

26.ARDS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是()

A.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B.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C.通气血流比值失调

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E.肺泡膜面积减少,厚度增加

27.下列哪项不是肝性脑病的诱因()

A.上消化道出血

B.便秘

C.感染

D.酸中毒

E.酗酒

28.肝性脑病时血浆氨基酸失衡是()

A.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氨基酸比值失衡

B.支链氨基酸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之间失衡

C.血GABA减少

D.肌肉不能利用苯丙氨酸、酪氨酸所致

E.亮氨酸、异亮氨酸利用减少所致

29.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是()

A.肾血流灌注降低

B.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C.原尿返流,肾小管阻塞

D.肾细胞肿胀

E.急性肾小管坏死

30.判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程度的最佳指标是()

A.血压高低

B.贫血程度

C.血压PH值

D.血清NNPN

E.内生肌酐清除率

1.休克肺

2.AG增大型代酸

3.P

4.PH反常

5.应激性溃疡

6.内生致热源

7.假性神经递质

8.自稳态

9.脱水热

10.淤血性水肿

(三)简答题

1.简述呼酸时机体血清电解质变化的主要特点和形成机制

2.左心衰可以引起什么类型缺氧?为什么

3.呼衰通常可以引起哪些类型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

(四)论述题

1.试述DIC过程中的基本病理变化及相互间关系

2.试述低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的机制及心电图特点

3.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最危险的并发症是什么?试述其发生机制

2002年重庆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复试真题

(一)判断题

1.水肿患者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下降

2.自由基对机体有害无益

3.血中CO2蓄积可引起脑.皮肤.眼睑血管扩张,肾和肺血管收缩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以导致左心室前负荷增大

5.过热时患者的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体温升高

6.热休克蛋白是热环境诱导体内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往往易发生休克

7.疾病的经过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9.低渗性脱水对病人的主要威胁是血浆容量减少

10.高镁血症时往往可造成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是由于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多

1.衰老

2.内生致热源

3.死腔样通气

4.无复流现象

5.隐形水肿

6.Stress(应激)

7.Cyanosis(发绀)

8.Aniongap(阴离子间隙AG)

9.Orhtepnea(端坐呼吸)

10.Azotemia(氮质血症)

(三)问答题

1.试述DIC引起出血的机制

2.为什么钙超载可以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

3.高血压晚期为什么会引起心力衰竭

4.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何容易发生骨折?试述其机制

5.休克期微循环发生淤血的原因是什么

6.严重腹泻会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其血液生化指标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7.高血钾与低血钾均可引起骨骼肌麻痹,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8.血氨增高引起脑病机理是什么

2001年重庆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复试真题

下列哪种情况会出现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钠的重吸收增加()

A.醛固酮分泌增多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利钠激素分泌增多

D.前列腺素E分泌增多

E.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2.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而急诊入院,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7.40;PCO5.90kPa(44mmHg);HCO26mmol/L;Na142mmol/L;Cl96mmol/L。该患者属于哪种酸碱平衡紊乱?()

A.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B.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C.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以上都不是

3.下列哪一种物质不属于组织性缺氧的原因()

A.HS

B.NHCN

C.NaClO

D.P……

E.ASO

4.……

A.凝血因子Ⅴ

B.凝血因子Ⅷ

C.凝血因子Ⅸ

D.凝血因子Ⅺ

E.以上都是

5.肺气肿患者易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A.小气道阻塞

B.小气道痉挛

C.气道等压点上移至小气道

D.小气管管壁增厚

E.小气管壁顺应性降低

6.下列哪一种物质不属于尿毒症毒素()

A.胍类

B.胺类

C.尿素

D.降钙素

E.甲状旁腺素

(二)填空题

1.引起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是______

2.肺水肿的发生机制是______

3.严重贫血引起血液性缺氧时,其血氧变化的特点时动脉血氧分压______,动脉血氧饱和度______,血氧容量______,动脉血氧含量______,动静脉血氧含量差______。

4.中枢发热介质包括:

5.血管内皮细胞在TNF、IL-1及LPS刺激下产生的黏附分子是______和______,起着______作用,介导、激活,从而引起组织损伤。

6.DIC引起出血的机制是______。

7.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内钙负荷的机制是______。

8.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是______。

9.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是______。

10.多系统器官衰竭按代谢角度可将其分期为______。

(三)名词解释

1.Fanconi综合症

2.适应性疾病

3.Haber-Weiss反应

4.肾衰指数

1.简述低钙血症时对机体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

2.简述承认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机制

3.简述肝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肾血管收缩的机制

4.试述代谢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

5.试述低动力型和高动力型感染性休克的血液动力学特点及其发生机制

6.试述心力衰竭时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和心室顺应性降低的机制

2000年重庆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复试真题

1.高钙血症患者出现低镁血症的机制是()

A.影响食欲而摄入镁减少

B.镁向细胞内转移

C.镁的吸收障碍

D.镁随尿排出增多

E.镁从粪便排出增多

2.某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7.30,PCO4.50kPa(34mmHg),HCO16mmol/L,血Na140mmol/L,Cl104mmol/L,K4.5mmol/L应诊断为()

A.酸碱平衡正常

C.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D.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3.干扰素是()

A.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能引起发热

B.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能抑制发热

C.细胞对细菌感染的反应产物,能引起发热

D.细胞对细菌感染的反应产物,能抑制发热

E.病毒本身分泌的物质,能引起机体发热

4.休克淤血性缺氧期时应用扩血管药物改善微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A.扩张小动脉

B.扩张微动脉

C.扩张后微动脉

D.扩张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E.扩张毛细血管后微血管

5.急性肾小管坏死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时,尿中下列哪项变化是错误的

A.尿比重<1.015

B.尿渗透压<250mOsm/L

C.尿钠含量>40mmol/L

D.尿/血肌酐比值>40:1

E.尿蛋白含量(++)

1.疾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般规律包括______

2.心房利钠多肽主要存在于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

3.低钾血症时心电图的特点是______高钾血症是心电图的特点是______

4.肝性水肿的主要发病机制有______

5.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的机制是______

6.心力衰竭时心脏的代偿有______、______;除此以外的代偿有______

7.心肌收缩性减弱而发生心力衰竭的机制是______

8.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是______

9.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是______

10.多系统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有______

1.细菌移位

2.呼吸爆发

3.热休克因子

4.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5.肠源性紫绀

(四)问答题

1.试述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机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2.试述DIC的发展过程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3.试述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及其发生机制

4.试述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综合学说

1999年重庆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复试真题

1.衰老时内分泌腺变化最明显的是()

A.垂体

B.肾上腺髓质

C.肾上腺皮质

D.甲状腺

E.性腺

2.急性低钾血症时对心肌的影响是()

A.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

B.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

C.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

D.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

E.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

3.某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7.30,PCO4.50kPa(34mmHg),HCO16mmol/L,血Na140mmol/L,Cl104mmol/L,K4.5mmol/L。应诊断为()

4.癌细胞不具有下列哪项生物学特性()

A.无氧酵解增强

B.细胞便面负电荷减少

C.细胞接触抑制消失

D.细胞内cAMP降低

E.细胞DNA含量增加

5.患者的pH6.92,[HCO]8mmol/L,PCO5.3kPa,应属于下列哪一类酸碱平衡失调()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高渗性脱水早期,尿中钠量,尿量,ADH分泌,醛固酮分泌

心肌抑制因子

1.试述低张性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的机制

2.试述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

3.试述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呼吸困难的机制

4.何谓肺性脑病?其发生机制如何

1997年重庆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复试真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病理过程()

A.缺氧

B.水肿

C.炎症

D.低血钾

E.蚕豆黄

2.死腔样通气见于下列哪项原因()

A.肺小动脉栓塞

B.肺不张

C.肺水肿

D.支气管阻塞

E.肋骨骨折

3.低镁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低血钾

B.心肌兴奋性增高

C.高血钙

D.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

E.心肌自律性升高

4.造成机体水钠潴留的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肾小球滤过分数升高

B.肾皮质血流量升高

C.醛固酮升高

D.ADH升高

E.心房利钠因子降低

5.发绀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PaO下降

B.PaO升高

C.毛细血管内还原型Hb升高

D.血氧饱和度↑

E.血氧饱和度↓

6.目前认为下列哪一项不是产生内生致热源的细胞()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肝星状细胞

7.炎症时的急性期反应物的后期反应物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C-反应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肿瘤坏死因子

D.铜兰蛋白

E.运铁蛋白

8.下列哪一项不是DIC的原因()

A.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B.血细胞大量破坏

C.组织损伤

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

E.羊水栓塞

9.血性黄疸时实验室检查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非酯性胆红素升高

B.凡登白间接反应阳性

C.粪中尿胆原升高

D.尿中胆红素升高

E.尿中尿胆原升高

10.急性肾小管坏死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下列哪项指标是错误的()

A.尿比重>1.020

D.尿沉渣镜检有RBC

1.缺血与再灌注时钙超载的可能机制有______

2.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______

3.血液性缺氧时氧分压______,氧容量______,氧含量______,氧饱和度,A-V氧含量差。

4.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发生机制______

5.应激时可引起血糖升高的激素有______

1.分子病

2.脱水热

3.负离子间隙

4.心肌抑制因子

5.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1.简述DIC引起出血的机制

2.什么是反常性碱性尿?可见于哪些病理情况

3.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时微循环变化特点是什么?该变化对机体有何代偿意义

4.为什么说心肌肥大是心衰时的重要代偿形式?其不平衡生长方式为什么又是转向心力衰竭的基础

1996年重庆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复试真题

1.心肌缺氧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A.提高摄氧量

B.增加冠脉血流量

C.降低耗氧量

D.释放储备氧

E.增加血液携带氧能力

2.应激时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黏膜缺血使能量供应不足及细胞再生能力降低

B.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胃黏膜屏障受损

C.β-内啡肽增多

D.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

E.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

3.下列哪一项物质属发热激活物()

A.白细胞致热源

B.干扰素

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E.淋巴因子

4.在代谢性酸中毒原因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高热

B.休克

C.持续大量呕吐

D.长期不禁食

E.急性肾功衰

5.休克Ⅱ期(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后微动脉舒张

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

C.微静脉收缩

D.真毛细血管收缩

E.小静脉收缩

6.crigler-najjar综合症时,下列检查哪项不符()

A.血中非酯型胆红素升高

B.凡登白实验间接反应阳性

C.尿中尿胆原升高

D.尿中无胆红素

E.粪中尿胆原下降

7.胃肠道内氨吸收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项()

A.血中尿素浓度下降

B.肠内pH<5

C.肠道细菌受抑制

D.胆汁分泌减少

E.蛋白质摄入减少

8.急性肾小管坏死引起的少尿期时,尿中下列哪项错误()

C.尿钠含量<20mmol/L

D.尿量>400ml/d

9.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下列哪项错误()

A.肺泡表面张力下降

B.肺切除

C.肺不张

D.肋骨骨折

E.肺纤维化

10.右心衰竭时不可能出现下列哪一种变化()

A.踝部水肿

B.肝颈静脉逆流征阳性

C.少尿

D.两肺湿性罗音

E.食欲不振

1.DIC时引起出血的机制是______

2.早期(或轻度)低血钾对心肌影响:使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

3.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机体机能代谢变化有______

4.死腔样通气时V/Q比值______,此时PaO、PaCO。

5.心力衰竭引起端坐呼吸机制是因为平卧可造成______

6.高渗性脱水是由于失水失盐,血中钠浓度,血浆渗透压

7.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是______

8.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引起组织间液增多原因有______

1.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2.外源性肝性脑病

3.遗传易感性

4.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5.热休克蛋白

1.碱中毒对机体有哪些影响

2.CO中毒是如何导致缺氧的?其血氧指标变化如何

3.休克I期(缺血性缺氧期)为什么患者的血压可以维持在正常水平

4.肾衰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如何产生的?其后果如何

5.左旋多巴为什么能用来治疗内源性肝性脑病

五、妇产科学

2005年重庆医科大学妇产科复试真题

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三大主要症状是什么

2.决定分娩的因素是什么?分娩各产程是怎样划分的

3.何谓胎膜早破?其观察要点有哪些

4.试述生殖年龄妇女在生殖周期中卵巢的变化及其分泌的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5.试述人工流产可能发生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及其处理

2004年重庆医科大学妇产科复试真题

1.生殖健康

2.pcos

3.EIN

4.高危妊娠

1.妊高症对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死亡原因?子痫的预防

2.子宫内膜癌的监测预防

3.人工流产后对生育的影响

2003年重庆医科大学妇产科复试真题

1试述滋养叶细胞肿瘤的类型及处理原则

2阐述骨盆狭窄的临床分类,及选择试产的原则

3放置宫内节育器的禁忌证及副反应和处理

4简述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病理类型,分期及处理原则

5.阐述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表现,对母儿的影响及处理原则

2002年重庆医科大学妇产科复试真题

1.子宫颈癌时,癌浸润已达阴道中段,宫旁浸润已达盆壁,试问临床分期及治疗原则

THE END
1.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表现重叠,多数DIC的判断需有实验指标的支持;DIC的多种检查项目不具备高度特异性,检查结果需密切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动态观察十分重要;鉴于DIC的危重性,对实验室检查要求简单实用,先易后难,超过90%的患者可通过血小板计数、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定量、3P试验及D-二聚体...https://ccdas.pmphai.com/appdisease/toPcDetail?knowledgeLibPrefix=disease&id=11535
2.临床医学综合:血液系统学习资料(题库版)考试题库D.Ham试验(+) E.红细胞沉降率增高 点击查看答案 45、配伍题 属于纤溶异常的实验室检查是()属于抗凝异常的实验室检查的是() A.血vWF测定 B.PF3有效性测定 C.血栓素B2测定 D.血PC测定 E.血D二聚体测定 点击查看答案 46、单项选择题 患者男,22岁。发热、头晕、视物模糊2周。血常规示Hb69g/L,WBC15...http://www.91exam.org/exam/87-1080/1080922.html
3.重症感染前dic诊断与治疗2讲座.ppt进行性下降对诊断DIC更有价值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 D-二聚体对诊断DIC更具特异性 外伤、近期手术或静脉血栓栓塞时两者均会升高 不宜作为单独诊断DIC的指标 DIC实验室指标的价值及意义 PT和APTT 大约50%DIC患者PT和APTT正常或缩短 PT和APTT正常并不能排除凝血系统的激活 纤维蛋白原(Fbg) 敏感性低...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9/0101/8030060005001143.shtm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misanxingxueguanneiningxue,中医疾病大全...碎片d-二聚体 降低 增加 无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明显缩短 正常或缩短 一般正常 纤维蛋白原定量 减低 正常或减低 正常或增加 因子v 减少 减少 正常或减少 因子Ⅷ 正常或稍降低 降低 正常或增加 治疗 纤溶抑制剂有效 肝素有效 补充凝血因子有暂效 【治疗】 一、去除病因 只有去除和控制病因,dic才可能治愈。 二、...http://ecao.mp.g3user.com/ji/187625
1.D这些问题,几乎每天都会在医院的各个科室里上演。作为一名从医多年的医生,我深知D-二聚体检测的重要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张阿姨,65岁,半夜突然感觉胸闷气短,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值班医生给她查了D-二聚体,结果显示明显升高。经过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肺栓塞,及时进行了抗凝治疗,最终转危为安。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P0DFL705566Z5Q.html
2.病理与病理生理学3关于钙超载对神经细胞的影响理解错误的是E.D-二聚体是DIC诊断的重要指标 11.DIC时,血液凝固性表现为() A.凝固性增高 B.凝固性降低 C.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 D.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 E.凝固性无明显变化 12.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DIC是因为() A.组织凝血活酶大量入血B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 ...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801451
3.D二聚体,一个充满故事与情节的指标!2. 先兆子痫是妊娠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与蛋白尿,并容易进展为子痫、HELPP(溶血-肝酶升高-低血小板综合征)或DIC。 先兆子痫与子痫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凝血活化与纤溶增强,导致微血管血栓与D-二聚体增高。有研究报告,D二聚体在正常妊娠组平均为545 ug/L,先兆子痫组为2090 ug/L,在妊娠Ⅲ期变化最为明显。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218610e4326e
4.[转载]体检指标:肿瘤标志物详解血常规大小便常规等测定的临床意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只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所以它是诊断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D-二聚体在原发性纤溶症亢进则显著增高,是二者鉴别的重要指标。增高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继发性纤溶亢进等疾病。 https://www.douban.com/note/795758244/
5.D因此, 高脂血症患者纤溶系统活性受到抑制, 血浆D-二聚体水平偏低, 易造成假阴性。也有报道, 饮酒者较不饮酒者D-二聚体水平有显著升高[4]。 1.3 药物 尿激酶、链激酶、葡激酶和基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rt-PA) 等能直接将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 促使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增强;口服避孕药和雌...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z67hgn6.html
6.生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E) 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D-二聚体增高 23. DIC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 ( ) (A)大量微血栓形成 (B) 凝血物质大量被消耗 (C)纤溶过程增加 (D) 溶血性贫血 (E)凝血功能失常 24、下面哪种基因的激活能抑制凋亡 ( ) (A) 野生型p53 (B)Bcl-2 (C)Fas (D)ICE (E)Bax ...https://www.ruiwen.com/shiti/1454408.html
7.失代偿型DIC时,以下正确的是以下关于新生儿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有 A. 病死率高 B. 发病率高 C. 适应能力差 D. 器官发育完善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新生儿窒息复苏时,如何进行气管插管内加压给氧? A. 开始瞬间给氧压力10-22mmHg B. 逐渐减到12-15mmHg C. 压力不可过大,以防肺泡破裂 D. 一般维持呼吸20次/分钟 查看完整...https://www.shuashuati.com/ti/337bf19569b740a8ba9b49f089317dcf.html?fm=bd41d2a555a1bb459e03f59aff41c0568b
8.生化检验临床意义D-Dimer(D-二聚体) 参考值:0~0.5 ug/mL 临床意义:D-二聚体>0.5 mg/L作为诊断DIC的标准,其阳性率为96%,特异性在97%。反应体内凝血酶和纤溶活性时,以D-二聚体最为理想,较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当D-二聚体<0.2 mg/L可完全排除深部静脉栓塞(DVT),但不能作为DVT...https://www.smuszh.com/zh/xwdt/yydt/a_100664.html
9.小儿支原体感染性疾病(4)D-二聚体: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D-二聚体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散性血管内...https://m.haodf.com/neirong/wenzhang/5494531363.html
10.2015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试题冲刺试题库第八套D 大隐静脉 E 上肢静脉 46、患者女性,8岁,产后3天,高热,血压70/40mmHg,恶露奇臭,四肢及躯干皮肤呈大片状瘀斑,既往无肝炎及出血病史。血红蛋白 90g/L,白细胞4.0×109/L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最低为30×109/LPT秒(对照13秒),APTT65秒(对照45秒),3P(十),血 FDP190mg/L,纤维蛋白原测定1g/LD-二聚体(++)出...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15-4/201504271032325910.html
11.第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二)按DIC代偿情况分为代偿型、失代偿型和过度代偿型 在DIC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浆凝血因子与血小板不断消耗,但是骨髓和肝可通过增加血小板和血浆凝血因子的生成而起代偿作用。此时肝脏生成纤维蛋白原的能力可增加5倍,骨髓生成血小板的功能可增国10倍,因此根据凝血物质的消耗与代偿性生成增多之间的对经关系。可将DIC分为...http://yaoli.henu.edu.cn/info/1124/13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