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

樊少勇陆颖刘勇(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玉林537000)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其含量增高表明体内有血栓形成及纤溶系统的激活,可以作为体内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在排除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VT)和肺栓塞(PE)方面,D-二聚体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继发性纤溶中,D-二聚体对其他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且D-二聚体检测还可用于溶栓药物的治疗监测指标等等。

1D-二聚体的形成机制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在纤溶过程中,凝血酶在水解纤维蛋白原后,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和B),剩余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在因子Ⅻa作用下,形成稳定的交联纤维蛋白,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降解过程中,释放的碎片进一步降解为最小片段D-二聚体。在病理状态下,凝血与纤溶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凝血倾向增强,从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导致D-二聚体含量增加。D-二聚体水平的增高,表明体内有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和纤溶发生,所以临床上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

2D-二聚体的主要检测方法

2.1ELISA法Rylatt首先以提纯的D-二聚体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后获得多株抗D-二聚体的单克隆抗体,然后应用ELISA试验测定其中D-二聚体含量,其灵敏度达到10ng/ml,称为ELISA检测法。其敏感性高,能定量,但操作繁琐。

2.2胶乳凝集法此法简便快速,用于定性或根据其稀释度半定量,操作简单,基层医院即可开展。不需特殊设备,特别适用于急诊测定。

2.3胶体免疫渗滤法本法既具有胶乳凝集法的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急诊测定的优点,又具有ELISA法能够定量的特点,单个或成批标本可随时检测。

2.4自身红细胞凝集法简便快速,为半定量的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其优点是可在全血中检测省去了离心制备血浆的麻烦。

2.5基于酶免疫法的荧光抗体检测法在免疫分析仪上进行,敏感性很高,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检测方法,可能最终取代经典的ELISA法而成为首选方法。

3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3.1DIC的诊断

DIC是多种致病因素导致血液在微血管内凝固,形成弥漫性微血栓,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及继发性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的综合征。研究显示,DIC患者D-二聚体明显升高,随着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患者的病情随之加重,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FDP等检测指标。因此,D-二聚体测定被认为是早期诊断DIC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1][2]。

3.2SIRS及多发性创伤

3.3DVT的筛查

深静脉血栓形成,单凭临床症状不能完全确诊,须依赖静脉造影术,但静脉造影属于创伤性检查,且存在一定的风险。临床实践证明,D-二聚体检测是DVT筛查的有效手段,几乎所有的DVT的病人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临床上疑为DVT时,如果血浆D-二聚体测定结果正常,完全可以排除DVT,以免做静脉造影检查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危险[3][4]。

3.4肺栓塞(PE)的筛查

3.5外科手术患者预后判定

3.6脑梗死诊断及预后判断

3.7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辅助诊断

3.8肝脏疾病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

3.9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

3.10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凝状态的诊断及检测

正常妊娠后期即有生理性高凝状态,妊高征患者由于细小动脉痉挛、绒毛坏死、凝血因子活动增强,血液处于异常高凝状态。在诱发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异常的高凝状态可导致血管内凝血,在凝血同时,激活体内纤溶系统,以清除血栓,从而使血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可以认为D-二聚体升高是妊高征导致DIC时最早出现的阳性指标。所以动态观察妊高征患者D-二聚体的变化可监测患者血液的纤溶状态,对妊高征患者高凝状态的诊断、疗效检测和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15][16]。

3.11溶栓治疗的监测

D-二聚体可作为溶栓治疗有效的监测指标。在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中,在溶栓药物的作用下,随着血栓溶解,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急剧上升。当血栓完全溶解,如溶栓药物已达疗效,血管再通后,则D-二聚体含量迅速下降,如持续较高的水平不降,提示血栓未完全溶解,说明药物剂量不足或治疗无效,或有继发性血栓形成。因此,在溶栓过程中用药前、中、后动态检测D-二聚体浓度变化对监测溶栓药物的效果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17][18][19]。

3.12血液系统疾病

研究证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D-二聚体水平在发病时显著升高,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后出现D-二聚体短暂升高,在ATRA治疗10d内,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成熟,其释放异常促凝物质后迅速减少,D-二聚体测定值开始下降,3周后恢复正常,其变化规律与临床出血症状变化相符合,证实对D-二聚体的监测,对分析病情变化,为治疗做出正确选择以提高疗效都具有意义。王海云等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其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化疗后病情稳定但未缓解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病情进展的患者于化疗后死于DIC。随病情进展,NHL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加重,易发生DIC。因此,监测NHL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可作为判断预后、观察疗效的指标[20][21][22]。

3.1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3.14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诊断

糖尿病的高凝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可加重血液循环障碍,促进微血栓形成,加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若能及早发现高凝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早期治疗加以控制血糖,可以延缓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定期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利于观察糖尿病病情和判断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24]。

参考文献

[1]刘泽霖.DIC的研究进展-诊断标准的探讨.血栓与止血学[J],2001,7(2):93-96.

[2]姚斌,徐大庆.血浆D-二聚体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检测及意义[J].辽宁医学杂志,2006,20(1):11-12.

[3]刘亚军,王迪,赵国珍等,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J].河北医药,2009,31(3):858-860.

[4]郭雪梅,王鸿利.快速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4,4(1):41-43.

[5]胡云建,陶凤荣,王厚东等.D-二聚体测定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2):95-97.

[6]刘巧.血浆D-二聚体在肺栓塞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J].中原医刊,2006,33(2):13-14.

[7]曹玉静,王纪刚.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9):1514-1515.

[8]卢志权,冯建洪,余炳坚,等.脑梗死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05,3(1):29-30.

[9]刘岩,任瑞霞,王朝春.血栓前体蛋白及D-二聚体检测在脑梗塞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9,20(3):95.

[10]王丽凤,郑延松,刘文艳.D-二聚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J].临床内科杂志,2006,23(5):359-360.

[11]罗冰.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检测[J].血栓和止血学,2005,11(1):26-27.

[12]胡志德,王璐璐.5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2二聚体阳性检出率比较[J].血栓与止血,2006,12:262-263.

[14]闫华,赵崇高,江涛.恶性肿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与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5(1):27-28.

[15]何亚平,沈国平,姚娟.正常妊娠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检测[J].现代实用医学,2006,18(9):644-645.

[16]翁玉英,林秀凤,成玲.妊高症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栓测及意义[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2):41-42.

[17]王克俊,荆蕊平,耿海燕,等.D-二聚体定量测定在AMI溶栓治疗监测中的应用[J].放射免疫杂志,2007,20(1):30-31.

[18]樊启光,张媛媛.D-二聚体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2(13):87-88.

[19]麦炳汉.脑梗死溶栓治疗D-二聚体变化的探讨.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6(3):113-114.

[20]于民海,赵宁宁,王宝宏,等.D2二聚体测定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微循环,2003,7:35-36.

[21]樊英丽,张纯,王为光.17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脊液D2二聚体含量测定.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66-67.

[22]王海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2二聚体测定的临床分析.临床内科杂志,2004,21:782.

[23]郑小庆庆,陈勇,忻霞菲,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2007,19(3):181-184.

[24]王永军.D-二聚体检测对糖尿病的临床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07,35(1):12.

THE END
1.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表现重叠,多数DIC的判断需有实验指标的支持;DIC的多种检查项目不具备高度特异性,检查结果需密切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动态观察十分重要;鉴于DIC的危重性,对实验室检查要求简单实用,先易后难,超过90%的患者可通过血小板计数、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定量、3P试验及D-二聚体...https://ccdas.pmphai.com/appdisease/toPcDetail?knowledgeLibPrefix=disease&id=11535
2.临床医学综合:血液系统学习资料(题库版)考试题库D.Ham试验(+) E.红细胞沉降率增高 点击查看答案 45、配伍题 属于纤溶异常的实验室检查是()属于抗凝异常的实验室检查的是() A.血vWF测定 B.PF3有效性测定 C.血栓素B2测定 D.血PC测定 E.血D二聚体测定 点击查看答案 46、单项选择题 患者男,22岁。发热、头晕、视物模糊2周。血常规示Hb69g/L,WBC15...http://www.91exam.org/exam/87-1080/1080922.html
3.重症感染前dic诊断与治疗2讲座.ppt进行性下降对诊断DIC更有价值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 D-二聚体对诊断DIC更具特异性 外伤、近期手术或静脉血栓栓塞时两者均会升高 不宜作为单独诊断DIC的指标 DIC实验室指标的价值及意义 PT和APTT 大约50%DIC患者PT和APTT正常或缩短 PT和APTT正常并不能排除凝血系统的激活 纤维蛋白原(Fbg) 敏感性低...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9/0101/8030060005001143.shtm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misanxingxueguanneiningxue,中医疾病大全...碎片d-二聚体 降低 增加 无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明显缩短 正常或缩短 一般正常 纤维蛋白原定量 减低 正常或减低 正常或增加 因子v 减少 减少 正常或减少 因子Ⅷ 正常或稍降低 降低 正常或增加 治疗 纤溶抑制剂有效 肝素有效 补充凝血因子有暂效 【治疗】 一、去除病因 只有去除和控制病因,dic才可能治愈。 二、...http://ecao.mp.g3user.com/ji/187625
1.D这些问题,几乎每天都会在医院的各个科室里上演。作为一名从医多年的医生,我深知D-二聚体检测的重要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张阿姨,65岁,半夜突然感觉胸闷气短,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值班医生给她查了D-二聚体,结果显示明显升高。经过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肺栓塞,及时进行了抗凝治疗,最终转危为安。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P0DFL705566Z5Q.html
2.病理与病理生理学3关于钙超载对神经细胞的影响理解错误的是E.D-二聚体是DIC诊断的重要指标 11.DIC时,血液凝固性表现为() A.凝固性增高 B.凝固性降低 C.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 D.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 E.凝固性无明显变化 12.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DIC是因为() A.组织凝血活酶大量入血B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 ...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801451
3.D二聚体,一个充满故事与情节的指标!2. 先兆子痫是妊娠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与蛋白尿,并容易进展为子痫、HELPP(溶血-肝酶升高-低血小板综合征)或DIC。 先兆子痫与子痫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凝血活化与纤溶增强,导致微血管血栓与D-二聚体增高。有研究报告,D二聚体在正常妊娠组平均为545 ug/L,先兆子痫组为2090 ug/L,在妊娠Ⅲ期变化最为明显。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218610e4326e
4.[转载]体检指标:肿瘤标志物详解血常规大小便常规等测定的临床意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只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所以它是诊断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D-二聚体在原发性纤溶症亢进则显著增高,是二者鉴别的重要指标。增高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继发性纤溶亢进等疾病。 https://www.douban.com/note/795758244/
5.D因此, 高脂血症患者纤溶系统活性受到抑制, 血浆D-二聚体水平偏低, 易造成假阴性。也有报道, 饮酒者较不饮酒者D-二聚体水平有显著升高[4]。 1.3 药物 尿激酶、链激酶、葡激酶和基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rt-PA) 等能直接将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 促使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增强;口服避孕药和雌...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z67hgn6.html
6.生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E) 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D-二聚体增高 23. DIC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 ( ) (A)大量微血栓形成 (B) 凝血物质大量被消耗 (C)纤溶过程增加 (D) 溶血性贫血 (E)凝血功能失常 24、下面哪种基因的激活能抑制凋亡 ( ) (A) 野生型p53 (B)Bcl-2 (C)Fas (D)ICE (E)Bax ...https://www.ruiwen.com/shiti/1454408.html
7.失代偿型DIC时,以下正确的是以下关于新生儿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有 A. 病死率高 B. 发病率高 C. 适应能力差 D. 器官发育完善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新生儿窒息复苏时,如何进行气管插管内加压给氧? A. 开始瞬间给氧压力10-22mmHg B. 逐渐减到12-15mmHg C. 压力不可过大,以防肺泡破裂 D. 一般维持呼吸20次/分钟 查看完整...https://www.shuashuati.com/ti/337bf19569b740a8ba9b49f089317dcf.html?fm=bd41d2a555a1bb459e03f59aff41c0568b
8.生化检验临床意义D-Dimer(D-二聚体) 参考值:0~0.5 ug/mL 临床意义:D-二聚体>0.5 mg/L作为诊断DIC的标准,其阳性率为96%,特异性在97%。反应体内凝血酶和纤溶活性时,以D-二聚体最为理想,较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当D-二聚体<0.2 mg/L可完全排除深部静脉栓塞(DVT),但不能作为DVT...https://www.smuszh.com/zh/xwdt/yydt/a_100664.html
9.小儿支原体感染性疾病(4)D-二聚体: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D-二聚体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散性血管内...https://m.haodf.com/neirong/wenzhang/5494531363.html
10.2015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试题冲刺试题库第八套D 大隐静脉 E 上肢静脉 46、患者女性,8岁,产后3天,高热,血压70/40mmHg,恶露奇臭,四肢及躯干皮肤呈大片状瘀斑,既往无肝炎及出血病史。血红蛋白 90g/L,白细胞4.0×109/L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最低为30×109/LPT秒(对照13秒),APTT65秒(对照45秒),3P(十),血 FDP190mg/L,纤维蛋白原测定1g/LD-二聚体(++)出...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15-4/201504271032325910.html
11.第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二)按DIC代偿情况分为代偿型、失代偿型和过度代偿型 在DIC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浆凝血因子与血小板不断消耗,但是骨髓和肝可通过增加血小板和血浆凝血因子的生成而起代偿作用。此时肝脏生成纤维蛋白原的能力可增加5倍,骨髓生成血小板的功能可增国10倍,因此根据凝血物质的消耗与代偿性生成增多之间的对经关系。可将DIC分为...http://yaoli.henu.edu.cn/info/1124/13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