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监管体系、手段和制度等不能完全适应食品安全需要,食品安全问题仍面临严峻挑战。2015年10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作出了具体而全面的要求。
《食品安全法》第42条明文规定: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等有关部门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协作机制。
由谁来承担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建设。“食品生产经营者”是追溯体系的建设主体,也就是说食品的产供销产业链上的企业,应当主动承担主体责任,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的全程追溯体系。
进货查验:《食品安全法》第50条明文规定:
出厂检验:《食品安全法》第51条明文规定:
渠道营销:《食品安全法》第53条明文规定:
仓储管理:《食品安全法》第54条明文规定:
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农产品追溯:《食品安全法》第49条明文规定: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制度。
《食品安全法》第124条明文规定: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食品安全法》第135条明文规定:被吊销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或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食品安全法》第148条明文规定: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三晋食品安全网(信息平台),是由山西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山西省商务厅,山西省公安厅,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山西日报报业集团指导支持,由山西省商标品牌标准化建设促进会、山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山西省名优土特新产品协会、山西新闻网、黄河新闻网、山西省社会事务调查中心等联合主办,以“食品安全,我们共同的责任”为理念,以不断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目标。目前已经形成:网站(三晋食品安全网)、官媒(山西新闻网)、自媒体(头条、视频好、公众号、抖音号)等媒体矩阵,为保障百姓餐桌安全踔厉奋发!助力食品安全,共享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