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1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8.03

1.试描述车间卫生特征为2级的工业企业,浴室内盥洗器的设置原则及更/存衣室的设置原则。(GBZ_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答:车间卫生特征为2级的工业企业,浴室内盥洗器的设置原则是:浴室内一般按4-6个淋浴器设一个盥洗器;更/存衣室的设置原则是:便服室、工作服室可按同室分柜存放的原则设计。

对于车间卫生特征为2级的工业企业,其浴室内盥洗器的设置原则及更/存衣室的设置原则如下:浴室、盥洗室、卫生间的设计,一般按劳动者最多的班组人数进行设计。存衣室设计计算人数应按车间劳动者实际总数计算。2级车间卫生特征应设浴室,浴室可由换衣间、沐浴间和管理间构成。浴室内一般按4~6个淋浴器设一具盥洗器;淋浴器的数量,可根据设计计算人数确定(每个淋浴器为6人,需每日沐浴的炎热地区,每个淋浴使用人数可适当减少),但女浴室不得设浴池。2级车间卫生特征的更/存衣室,便服、工作服室可依据同室分柜寄存的原则设计,以防止工作服污染便服。车间内应设盥洗室或盥洗设备;接触油污的车间,应供应热水。2级车间每个水龙头应按20~30人数使用;盥洗设备宜分区集中设置;厂房内的盥洗室应做好地面排水,厂房外的盥洗设备还宜设置雨篷并应防冻。

车间卫生特征分为四级。

车间卫生特征的分级主要依据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工作服的更换需求、盥洗设施的设置以及特殊工种和污染严重工作场所的特殊设施需求等因素进行划分。具体来说:

车间卫生特征1级要求设置盥洗室或盥洗设备,每个水龙头的使用人数为20-30人。

车间卫生特征2级同样需要设置盥洗室或盥洗设备,每个水龙头的使用人数为20-30人。

车间卫生特征3级的盥洗设施建议每个水龙头的使用人数在31~40人之间。

车间卫生特征4级的更/存衣室可以设在休息室内或车间内适当地点。

此外,根据职业接触特征,对于易沾染病原体或易经皮肤吸收的剧毒或高毒物质的特殊工种和污染严重的工作场所,需要设置洗消室、消毒室及专用洗衣房等设施。对于低温高湿的重负荷作业如冷库和地下作业等,还应设工作服干燥室

车间卫生特征分为四级。车间卫生特征分级如下:

1级:车间卫生特征1级涉及易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剧毒物质,如有机磷农药、三硝基甲苯、四乙基铅等。

2级:包含易经皮肤吸收或有恶臭的物质,或高毒物质,如丙烯腈、吡啶、苯酚等。

3级:涉及其他毒物,不接触有害物质或粉尘,不污染或轻度污染身体,如仪表、金属冷加工、机械加工等。

4级:粉尘严重污染全身或对皮肤有刺激的粉尘,如碳黑、玻璃棉等,或处理传染性材料、动物原料(如皮毛等)。

对于浴室内盥洗器的设置原则,车间卫生特征1级、2级的车间应设浴室,盥洗室内每个水龙头的使用人数为20-30人。车间卫生特征3级、4级的车间盥洗室内每个水龙头的使用人数为31-40人。浴室内盥洗器应分区集中设置。

更/存衣室的设置原则方面,车间卫生特征1级的更/存衣室应分便服室和工作服室;车间卫生特征2级的更/存衣室可按照同室分柜存放的原则设计便服室、工作服室,以避免工作服污染便服。

这些设置原则旨在确保车间工作人员的卫生和安全,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

车间卫生特征分为4级,分别为1级、2级、3级和4级。

浴室内盥洗器的设置原则如下:

1级车间卫生特征:浴室内每个淋浴器可按3~4人设置一具盥洗器。

2级车间卫生特征:浴室内一般按4~6人设置一具盥洗器。

3级车间卫生特征:浴室内每个淋浴器可按5~8人设置一具盥洗器。

4级车间卫生特征:浴室内每个淋浴器可按8~12人设置一具盥洗器。

更/存衣室的设置原则如下:

1级车间卫生特征:应设更/存衣室、盥洗室、厕所。更/存衣室应分便服和工作服存放室。工作服室应有良好的通风。

2级车间卫生特征:应设浴室、更/存衣室、盥洗室。便服、工作服室可依据同室分柜寄存的原则设计,以防止工作服污染便服。车间内应设盥洗室或盥洗设备;接触油污的车间,应供应热水。

3级车间卫生特征:应在车间附近或厂区设置集中浴室、更/存衣室、盥洗室或盥洗设备。

4级车间卫生特征:可在厂区或居住区设置集中浴室、更/存衣室、盥洗室或盥洗设备。

2.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时,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应包括哪些内容(GBZT197-2007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

答:主要包括总体布局及设备布局的合理性,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等。

3.请叙述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原则。

(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应急撤离通道设置紧急出口提示标识。

在泄险区启用时,设置“禁止入内”、“禁止停留”警示标识,并加注必要的警示语句。

豆包: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醒目性原则警示标识应设置在作业场所显著位置,易于劳动者注意到。例如,在入口处、工作区域的显眼位置,使用较大的字体、鲜明的颜色,确保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能够清晰可见。

2.针对性原则根据高毒物品的种类、特性和可能的接触途径,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例如,对于易挥发的有毒气体,应在可能泄漏的区域设置警示标识。

4.明确性原则警示标识的内容应明确、简洁、易懂。包括高毒物品的名称、危害后果、防护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等关键信息。比如,“接触苯可导致白血病,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和手套”。

6.动态性原则当作业场所的高毒物品情况发生变化,如新增高毒物品、改变作业方式等,应及时更新警示标识的内容和设置位置。

总之,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要确保能够有效地提醒劳动者注意高毒物品的危害,提高其防护意识和能力。

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原则如下:

1.清晰明确原则警示标识所传达的信息必须清晰准确,让劳动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高毒物品的危害性质、严重程度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比如,标识上关于“汞中毒会损害神经系统”的表述应简洁明了。

2.突出显著原则应将警示标识设置在作业场所中最为显眼的位置,使其能够迅速吸引劳动者的注意力。例如,在作业区域的入口处、主要通道旁,使用较大尺寸、明亮的颜色和醒目的图案来突出标识。

3.全面覆盖原则凡是存在高毒物品的作业场所,包括生产车间、储存仓库、运输通道等,都要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确保没有遗漏的区域。比如,不仅在使用高毒化学原料的生产线上设置,在存放这类原料的仓库门口也要设置。

4.针对性原则根据不同高毒物品的特性和危害方式,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警示标识。例如,对于通过呼吸道吸入危害较大的高毒气体,标识应重点强调呼吸防护措施。

7.配套措施原则设置警示标识的同时,要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和设备,并制定完善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形成一个综合的防护体系。例如,在标识旁放置适用的防护用品,并告知劳动者使用方法和应急逃生路线。

8.易懂易读原则标识上的文字和图形应简单易懂,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复杂的术语和符号,以便不同文化程度和工作经验的劳动者都能理解。比如,用形象的图案来表示高毒物品的危害,如用骷髅头表示剧毒。

百度: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对于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高毒物品告知卡: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应按照《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载明高毒物品的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等告知内容与警示标识。

图形标识:图形标识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具体包括“禁止入内”、“当心中毒”、“戴防毒面具”等,用于提醒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产生警觉,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警示线: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红色警示线,一般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黄色警示线。警示线应设在使用有毒作业场所外缘不少于300mm处,用于界定和分隔危险区域。

应急撤离通道和紧急出口提示标识: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并设置紧急出口提示标识。在泄险区启用时,设置“禁止入内”、“禁止停留”等警告标识。

通过这些设置,可以有效提醒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保持警觉,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从而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4.工业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节和形式是什么

答;工业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节为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弃物,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物。

以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5.简述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在什么情况下应当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答: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有下述情况之一的,应当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1)初次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或者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申请换证的;

(2)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况。

豆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应当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1.初次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或者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申请换证的。

2.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

比如,某工厂因防护措施不当导致部分员工出现中毒症状,此时就需要进行现状评价,查找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这可能包括监管部门根据行业特点、职业病发病情况等因素,要求特定行业或企业进行评价。

4.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工艺、设备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职业病危害风险显著增加的。

比如,企业引进了新的生产工艺,使用了新的原材料,可能会带来新的或更高浓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5.用人单位认为有必要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

例如,虽然没有上述明确的情形,但用人单位自身出于对员工健康的重视,或者为了提升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主动决定进行评价。

6.简答排风罩的评价原则。

答:(1)是否根据排风罩的设计原则,合理确定排风方式。能否有效控制生产岗位的粉尘及有害气体,排风方式是关键。一般来说“密”(尽可能密封)、“近”(靠近有害气体及粉尘的发生源)、“通”(要保证足够的排风量)、“顺”(排风罩与尘毒散发相适应)和“便”(方便操作)。

(2)是否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地确定控制风速和控制点的位置,并以此作为设计、计算通风量的依据。随着生产工艺和过程、排风方式和排出的有害气体及粉尘的种类不同,为了有效地控制粉尘及有害气体,就需要针对各种情况,确定合理的控制风速。一般情况下,粉尘的控制点为粉尘飞溅的最远点(或最不利点),有害气体的控制点即工作面边缘点。

(3)经实测判断排风量是否达到了应有的设计要求。

百度:排风罩的评价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排风方式的设计原则:排风方式应根据生产岗位的粉尘及有害气体的控制需求合理确定。关键在于能否有效控制生产岗位的粉尘及有害气体。一般来说,应遵循“密”(尽可能密封)、“近”(靠近有害气体及粉尘的发生源)、“通”(保证足够的排风量)、“顺”(排风罩与尘毒散发相适应)和“便”(方便操作)的原则。

控制风速和控制点的确定:应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地确定控制风速和控制点的位置,这些参数应作为设计、计算通风量的依据。针对不同的生产工艺和过程、排风方式和排出的有害气体及粉尘的种类,需要确定合理的控制风速。一般情况下,粉尘的控制点为粉尘飞溅的最远点(或最不利点),有害气体的控制点即工作面边缘点。

排风量的实测判断:通过实测判断排风量是否达到了应有的设计要求,确保排风罩的实际效果符合预期。

这些原则确保了排风罩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工作区域内的有害物质浓度,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同时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

7.防毒技术措施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

答:预防措施(以无毒低毒物料代替有毒高度物料、改革工艺、生产过程密闭化);

治理措施(全面通风、局部通风);

净化措施(燃烧法、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

个体防护措施。

百度:防毒技术措施大体上可分为四类:预防措施、治理措施、净化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使用无毒或低毒物料替代有毒高度物料、改革工艺流程以及实现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这些措施旨在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有毒物质的释放,从而降低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治理措施则包括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两种方法。全面通风是通过稀释和排出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改善环境,而局部通风则针对特定区域或设备进行通风,以减少局部的有害物质浓度。

净化措施涉及燃烧法、冷凝法、吸收法和吸附法等多种技术,用于处理和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确保排放的气体符合安全标准。

个体防护措施强调通过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毒面具等,来保护个体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这些装备能够有效地阻挡有害物质的接触,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作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保护工作人员免受伤害,同时确保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1。

豆包:防毒技术措施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

1.预防性措施以无毒、低毒的物料或工艺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或工艺。例如,在印刷行业中,用水性油墨替代溶剂型油墨,降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危害。改革生产设备和工艺,实现生产过程的密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减少人工直接接触毒物的机会。比如在化工生产中,采用自动化的加料和出料系统。

2.治理性措施通风排毒:包括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全面通风用于整个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局部通风则针对产生毒物的特定部位进行通风排毒,如在喷漆岗位设置局部排风罩。净化回收:对含毒的废气、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同时对有价值的毒物进行回收利用。例如,通过活性炭吸附装置净化有机废气,并回收有机溶剂。

3个体防护措施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毒口罩、防护手套等。比如,在接触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时,佩戴耐酸碱手套和防护眼镜。

4.卫生保健措施做好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提供良好的卫生设施和个人清洁条件,如设置更衣室、淋浴室等。

5.应急救援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中毒事件的能力。例如,在可能发生急性中毒的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和氧气呼吸器。

6.管理措施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防毒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对作业人员进行防毒知识培训,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总之,综合运用以上各类防毒技术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中毒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8.简述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编制内容

答:(1)总论;

(2)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

(3)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

(4)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

(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

(6)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

(7)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

(8)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

(9)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与评价;

(10)结论;

(11)建议。

百度: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编制内容包括:

00001.1.总论:概述报告的目的、范围和主要结论。

00002.2.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的主要内容、规模、试运行情况等。

00003.3.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评估项目的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是否符合职业病危害控制的要求。

00004.4.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对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检测,并评估其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

00005.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评估项目中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有效性。

00006.6.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评估为员工提供的个人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00007.7.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评估建筑设计和辅助用室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

00008.8.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评估项目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是否到位。

00009.9.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与评价:分析员工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评估其对预防职业病的效用。

00010.10.结论:总结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00011.11.建议: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和建议,以提高职业健康安全水平。

00013.

这份报告旨在全面评估建设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9.简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为:工程概况、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产品、建筑卫生学等。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性质、规模、拟建地点等基本信息。

2.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包括生产装置、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等。

二、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辅材料

1.名称、用量、储存及运输方式。

1.例如,化工项目中使用的各类化学原料,包括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

2.成分及理化特性。

1.比如,某些原料的挥发性、可燃性、爆炸性等特性。

三、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

1.功能分区。

1.区分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等,评估各区之间的相互影响。

2.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交叉污染情况。

四、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

1.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各工序的名称、操作条件等。

1.以机械加工为例,车削、铣削、磨削等工序的具体流程。

2.设备布局,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及距离。

五、建筑卫生学

1.建筑物的通风、采光、照明等情况。

1.如厂房的通风方式是自然通风还是机械通风。

2.采暖、空调等设施的设置。

六、岗位设置及劳动定员

1.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制度。

1.例如,是否存在轮班制,每班工作时长。

2.劳动定员数量。

七、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情况

1.拟采取的防护设施的类型、规格、性能参数等。

1.比如,通风排毒装置的风量、风压。

2.防护设施的预期效果。

答∶(1)超限倍数的应用

(2)超限倍数评价

化学物质和粉尘的超限倍数:

而对于粉尘,超限倍数则是PC-TWA的2倍。

11.简述粉尘防治的8字方针,其中主要的粉尘的防治措施是什么

答:粉尘防治的8字方针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革∶即改革工艺,采用新技术;

水∶即湿式作业;

密∶即密闭尘源;

风∶即通风除尘;

护∶即个人防护;

管∶即加强维护管理,建立各种制度;

教∶即宣传教育;

查∶即对职工进行身体检查和对生产场所防尘浓度进行检测。

主要的粉尘的防治措施:湿式作业、密闭抽风除尘、含尘气体的净化。

1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专职技术人员在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中有那些执业禁止规定

答: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专职技术人员,在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泄伪超假转擅竞他)

(1)泄露服务对象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2)伪造、变造、转让或者租借资质证书;

(3)超出资质证书业务范围从事技术服务活动;

(4)出具虚假或者失实的职业卫生技术报告;

(5)转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项目;

(7)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故意贬低、诋毁其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专职技术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职业卫生技术机构从业。

13.简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收集的主要资料

答:一、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主管行政部门对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及设计阶段的审查意见。

二、项目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

(1)建设项目概况;

(2)生产过程的物料、产品;

(3)生产工艺;

(4)生产设备;

(5)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6)有关设计图纸;

(7)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

(8)有关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

三、项目试运行情况。

四、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五、职业卫生管理的各类资料。

14.通风管道的评价要点有哪些

答:通风管道的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布置、走向等是否合理;

管道设计风速、风量能否满足排风量及携带有害气体及粉尘在管道中运行的需要;

对多个排风点的通风系统是否考虑到阻的平衡及各支管应有的通风量;

实测的管道风速、风量是否达到了应有的设计要求。

豆包:通风管道的评价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风系统设计

1.通风方式的合理性:比如是全面通风还是局部通风,是否与工作场所的需求相匹配。

1.例如,对于产生高浓度有害物质且集中的区域,应采用局部通风,若采用全面通风可能效果不佳。

2.通风量的计算准确性:能否有效排除有害物质,满足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管道材质

1.耐腐蚀性:防止因接触有害物质而受损。

1.如在化工场所,若管道不耐腐蚀,容易导致泄漏。

2.强度和稳定性:确保在运行过程中不变形、不破裂。

三、管道布局

1.走向合理性:尽量减少弯头和阻力,保证气流顺畅。

1.过多的弯头会增加风阻,降低通风效果。

2.与设备连接的密封性:防止漏风,影响通风效率。

四、管道清洁与维护

1.内部清洁度:避免积尘、积垢影响通风效果和滋生微生物。

1.长期不清洁的管道可能会使通风阻力增大,通风量减小。

2.定期维护计划和记录:包括检查、维修和更换部件等。

五、风速和压力

1.风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保证足够的风量输送。

1.风速过低可能无法有效排除有害物质。

2.压力分布均匀性:避免局部压力过高或过低。

六、防火与防爆性能

1.材料的防火等级:在有火灾风险的场所,应使用符合防火要求的管道材料。

2.防爆措施:如设置防爆阀等,防止爆炸事故的扩大。

七、噪声控制

管道运行产生的噪声是否在允许范围内,避免对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对通风管道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能够确保通风系统的有效运行,保障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和人员健康。

百度文库:

通风管道的评价要点主要包括设计合理性、材料质量、制作工艺、安装质量等方面。

设计合理性:通风管道的设计应符合设计要求,包括布置、走向等是否合理。管道设计风速、风量应能满足排风量及携带有害气体及粉尘在管道中运行的需要。对于多个排风点的通风系统,应考虑到阻力平衡及各支管应有的通风量。实测的管道风速、风量应达到应有的设计要求1。

材料质量:通风管道的材料质量是判断其整体质量的基础。常用的材料有镀锌钢板、不锈钢、铝合金等。在选择材料时,应注意材料的厚度、材质以及镀锌层厚度是否符合标准,以确保管道的强度和耐腐蚀性2。

制作工艺:优质的制作工艺可以保证管道的结构稳定性和密封性。检查咬口质量是否均匀、紧密,焊缝是否平整、无气孔、无裂纹等缺陷,法兰连接是否牢固、紧密,直接关系到管道的密封性能和结构稳定性2。

安装质量:安装不当可能导致管道变形、漏风等问题,影响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检查管道支撑是否牢固、稳定,符合设计要求,以及管道连接处、法兰等部位的密封是否严密,确保通风效果2。

综上所述,通风管道的质量评价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设计合理性、材料质量、制作工艺和安装质量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通风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15.采样点的选择原则

(2)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3)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4)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采样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代表性原则

1.能反映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有害物质的真实情况。

1.例如,在化工车间,应选择有害物质产生和扩散的关键位置,如反应釜附近、物料传输口等。

2.涵盖不同工作岗位和工作区域。

1.若车间分为多个操作区,每个操作区都应有相应的采样点。

二、可比性原则

1.比如,采样的高度、距离污染源的距离等应保持相对固定。

三、可行性原则

1.采样点应易于到达,便于采样操作和设备安装。

1.避免选择过高、过窄或存在危险的位置。

2.考虑实际工作环境和条件,确保采样过程安全可靠。

四、针对性原则

1.如通风不良的角落、密闭空间等。

2.对于新设备、新工艺或改造后的工作场所,针对变化部分设置采样点。

五、数量合理性原则

1.根据工作场所的大小、有害物质的分布情况以及劳动者的工作路线,合理确定采样点的数量。

1.较大的工作场所应设置更多的采样点。

例如,在一个小型电子厂的焊接车间,采样点可能会选择在工人操作位的呼吸带高度、焊接工位附近以及车间的中央位置,以全面反映车间内有害物质的浓度情况。

采样点的选择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代表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这些地点应能准确表征或近似表征环境质量和条件。这意味着采样点应能反映监测区域内的污染状况,确保采集到的样品以及测得数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性。

均匀性:在监测区域内,污染应具有一定的均匀性。这意味着采样点应选择在污染物浓度相对稳定的区域,以便获得较为准确的平均浓度数据。

便利性:采样点应便于样品采集,这包括采样点的位置应易于到达,且不会对正常工作造成干扰。同时,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的呼吸带,以确保采集的样本更具代表性。

安全性: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并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以避免污染物直接吹向采样点,影响样本的准确性。此外,采样点的选择还应考虑到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评价,根据设备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16.采样对象的选定

答:(1)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

(2)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范围。

采样对象的选定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一、接触有害物质的人员

1.例如,在一个化工厂中,长期在生产一线操作的工人相比偶尔进入车间的管理人员,更可能成为采样对象。

2.选择接触有害物质浓度较高的岗位人员。

1.比如在喷漆车间,靠近喷漆源头的工人接触的有害物质浓度通常较高。

二、具有代表性的人员

1.涵盖不同年龄、性别、工种的劳动者。

1.假设在一个建筑工地,应包括年轻力壮的工人和年长一些的工人,以及不同工种如砌墙工、塔吊司机等。

2.考虑个体差异对有害物质吸收和反应的影响。

三、敏感人群

1.患有慢性疾病或过敏体质的劳动者。

1.如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工人,可能对有害物质更为敏感。

2.处于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

四、随机选择

1.在符合条件的人员中进行随机抽取,以避免主观偏差。

1.例如,通过随机数生成的方式确定采样对象。

1.新入职且未经过充分职业培训的劳动者。

1.他们可能对防护措施的使用不够熟练,更容易受到危害。

2.未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的人员。

例如,在一家纺织厂中,采样对象可以选定为从事一线纺纱工作超过5年的男工和女工各若干名,以及近期新入职的纺纱工人,同时包括一名患有呼吸道疾病但仍在岗位上工作的工人。

总之,科学合理地选定采样对象,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工作场所中有害物质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采样对象的选定

具体选择原则和步骤如下:

采样点应尽可能靠近劳动者,并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对一些赋存在稳定重矿物中的元素进行找矿时,可采用淘洗富集法选择较粗粒的重矿物;在一些专门调查中,为了强化异常,需要选取某种特别物质,如断层泥、裂隙充填物等。

17.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哪些因素

答:(1)病人的职业史;

(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

(3)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

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以下因素:

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明确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防护措施的有效性。若工作场所通风不良,防护设备不足,可能导致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浓度超标。同工种工人的健康状况和职业病发病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共性的职业危害因素。

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对工作场所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强度等进行检测的数据。例如,检测到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工作环境的卫生学评价报告,评估整体工作条件是否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五、病人的自述症状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病人对自身症状的描述和感受。病人反映工作后出现的身体不适。单位为工人建立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历年的体检结果。综上所述,职业病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全面、细致、科学的分析,才能做出准确、可靠的诊断结论。例如,一位在煤矿工作多年的工人,诊断其是否患有煤工尘肺,需要综合其长期的井下采煤工作史、工作场所的粉尘检测数据、自身出现的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以及胸部X光显示的肺部结节影等检查结果来判断。

18.噪声测量的关键点

答:测量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

传声器一般应戴防风罩,风速超过4级,应停止测量(实验表明,风速£3m/s时,戴风罩与否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风速达4、5m/s时,不戴风罩比戴风罩分别高7.5和16dB(C);0.5和3.5dB(A)。因此风速>3m/s时,应戴风罩,风速超过5m/s时应停测)。

作业场所相对温度超过90%,应使用防潮传声器。

远离电磁场,避免干扰(可通过调整传声器指向排除)。

电池不能接反,用完后应取出。

装卸电容传声器,必须将电池关闭。

仪器应定期校准。

测量完毕应做好设备使用情况登记。

一般生产性噪声测量应在工作场所噪声强度大于80dB(A)时测量,低于78dB(A)不作为噪声作业。

噪声测量的关键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测量仪器的选择和校准

1.选用符合国家标准且精度合适的噪声测量仪器,如声级计。

1.例如,对于工业噪声测量,可能需要精度较高的1级声级计。

2.测量前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测量位置的确定

1.选择能代表工人实际接触噪声的位置,通常是工作岗位人员的耳部附近,即所谓的“人耳位置”。比如在车间操作机器的工人,测量点应在其操作位的耳部高度。

2.对于分布不均匀的噪声源,应在多个位置进行测量。

1.像空调机房内持续稳定的噪声。

四、测量环境条件

1.避免背景噪声的干扰,背景噪声应低于被测噪声10dB以上。

1.若背景噪声不能满足要求,需采取措施降低背景噪声或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2.考虑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五、测量人员的操作规范

1.正确佩戴和操作测量仪器,保持测量仪器与测量点的距离和角度正确。

六、数据处理和分析

1.对测量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如计算等效连续声级等。

2.将测量结果与相应的职业卫生标准进行对比和分析,判断是否超标。

例如,在对一家纺织厂的织布车间进行噪声测量时,测量人员会在多个织布机位的工人耳部位置分别测量,同时记录车间的温度、湿度、机器的运行状态以及背景噪声情况,测量结束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评估工人的噪声接触水平是否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测量部位的选取:传声器与被测机械噪声源的相对位置对测量结果有显著影响,因此必须标明传声器离开噪声源的距离。

·本底噪声的修正:测量时应避免本底噪声对测量的影响,即被测定的噪声源停止发声时其周围环境的噪声。

·干扰的排除:电压不稳、气流、反射和传声器方向不同等因素都会影响噪声测量的结果,需要采取措施排除这些干扰。

·安全第一: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因测试设备而发生意外事故。

·保护环境:在进行噪声检测时,应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记录数据:应对每次检测的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以便后续分析和使用。

·测量设备的维护和校准:定期检查和维护噪声测量仪器,确保其正常工作,并进行仪器校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这些关键点的遵守可以确保噪声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有效地评估和控制噪声水平,保护人们的听力健康

“风速£3m/s”读作“风速小于或等于3米每秒”,其中“£”是小于或等于的数学符号。

19.采样前的现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1)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4)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5)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

采样前的现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场所概况单位名称、地址、所属行业、生产规模等基本信息。比如了解是一家大型机械厂还是小型电子厂。工作场所的布局,包括车间、办公室、仓库等区域的分布。

二、生产工艺流程详细了解原材料的投入、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产品的产出等。例如化工生产中从原料反应到成品包装的整个流程。识别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的工序和环节。

五、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查看通风、排毒、降噪等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和运行情况。比如通风系统的类型、风量、运行效果。了解工人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使用情况和是否符合标准。

六、卫生辅助用室更衣室、休息室、浴室、卫生间等的设置和卫生状况。其位置是否合理,能否满足工人的需求。

采样前的现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1.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及其特性。

4.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这些信息对于确定采样点和采样时机至关重要,有助于确保采样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5.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包括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卫生状况。

通过上述调查,可以全面了解工作环境和流程,为后续的采样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确保采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单位是如何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

实验室质量控制有以下几种做法:

(1)测定空白的批内标准差,计算出检测方法稳定的检出限;

(2)样品加标回收率:通过测定加标样品的回收率,以便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影响精密度,但能改变方法准确度的因素;

(3)标准的精密度实验:通过比较每个浓度的标准(气或溶液,不包括空白)的批内变异和批间变异,检验标准配制操作及实验条件带来的误差;

(4)洗脱与解吸效率:通过高、中、低浓度洗脱与解吸效率实验,检查出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

(5)标准物质的使用:检查本实验室配制的标准(气或溶液)的可靠性,通过检测上一级实验室统一分发的质控样或考核标准,与本实验室配制的标准进行比较;

(7)质量控制空白样品的检测与评价。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涉及多个方面和步骤。以下是我单位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1.人员培训: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实验能力和素质。此外,通过定期考核来评估工作人员的能力,确保他们能够胜任各自的工作职责。

2.仪器设备管理: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精度符合实验要求。同时,建立仪器设备档案,记录使用、维护和检修情况,以便随时了解仪器的状态。

4.实验过程控制:建立完善的实验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包括标准物质监控、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等多种质量控制方法。

·标准物质监控: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内部标准样品作为监控样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比对试验,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方法比对:同一检测人员对同一样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比较测定结果的符合程度,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质量控制计划:每年年底制定次年的质量控制计划,包括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和实验室内部比对等活动,覆盖所有检测技术和方法。质量控制计划由技术负责人指定资深人员负责编写,技术负责人对计划进行审核并组织监督实施。

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人员培训、仪器设备管理、样品管理、实验过程控制以及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仪器设备管理是确保实验准确性的关键。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性能和精度符合实验要求。同时,建立仪器设备档案,记录使用、维护和检修情况,以便随时了解仪器的状态。

实验过程控制是内部质量控制的关键。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实验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控制。定期对实验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内部质量控制包括使用标准物质进行准确度控制、对比检测、重复检测等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质量和有效性。

外部质量控制则通过参加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和测量审核等活动,来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通过这些措施,实验室可以有效地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

21、煤矿职业危害主要指哪些职业危害因素?

答:粉尘:煤尘、烟尘、水泥尘等

化学物质: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氢等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等

煤矿职业危害主要包括以下职业危害因素:

一、粉尘

1.煤尘:在采煤、掘进、运输等过程中产生,长期吸入可能导致煤工尘肺。

1.例如,采掘工作面的打眼、放炮、采煤机割煤等作业环节会产生大量煤尘。

2.矽尘:煤矿中岩层多含有二氧化硅,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矽尘可引发矽肺。

二、化学毒物

1.一氧化碳:来自煤层自燃、瓦斯爆炸等,可能导致中毒。

1.井下通风不畅的区域容易一氧化碳积聚。

2.硫化氢:存在于某些煤层和污水中,具有强烈的毒性。

3.氮氧化物:主要是放炮过程中产生,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三、噪声

1.采掘设备、通风设备、运输设备等运行时产生高强度噪声。

1.如采煤机、通风机、刮板输送机等运行时的噪声。

2.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听力损伤。

四、高温高湿

1.井下深处温度较高,加上通风不良,容易形成高温高湿环境。

1.尤其在夏季,可能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2.可能导致中暑、热衰竭等疾病。

五、振动

1.风钻、凿岩机等设备操作时产生振动。

1.长期接触可能引起手臂振动病。

六、放射性物质

1.某些煤矿中可能存在微量的放射性物质。

七、不良照明

1.井下照明不足或不均匀,影响工人的视觉和操作安全。

八、生物因素

1.井下存在的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可能引发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综上所述,煤矿作业环境中存在多种职业危害因素,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手段,以保障煤矿工人的职业健康。

煤矿职业危害主要指以下职业危害因素:

粉尘:包括煤尘、岩尘、水泥尘等。这些粉尘是煤矿作业场所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长期吸入这些粉尘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病等。

化学物质:涉及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氢等。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工人的健康造成损害,包括刺激呼吸道、影响神经系统等。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高温等。这些物理因素可能对工人的听觉和体温调节系统造成影响,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听力下降或中暑等问题。

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在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如放射性物质(如氡及子体)和非电离辐射等。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防治应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THE END
1.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模拟4C.选择不引起受检查者痛苦和麻烦的指标 D.不能选择非特异和间接影响健康的指标 E.可以收集疾病发生和死亡的资料 A B C D E 13. 下列哪个因素与室内小气候有关 A.居室进深 B.居室平面配置 C.住宅朝向 D.居室日照 E.均有关 A B C D E 14. 我国对垃圾填埋卫生要求,不包括 A.填埋场应位于当地...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14&ex_Id=2015
2.一般认为,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的下列卫生学问题,但不包括站内管道及部件的针对性巡检不包括( ) A. 设备参数 B. 检修后试运设备 C. 易发生故障及新设备 D. 新工艺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站内管道及部件维护保养计划中,工作量较大的维护应在对管道输量影响( )的时候进行. A. 最大 B. 一般 C. 最小 D. 很大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站内...https://www.shuashuati.com/ti/b04a5346033143d9a0ff3ffdfeeafc0f.html?fm=bd4657090dcf67ce5ca0a01d86db4405b5
3.2014卫生资格《初级药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6)A.过饱和蒸汽B.饱和蒸汽C.过热蒸汽D.流通蒸汽E.不饱和蒸汽 17.下列是注射剂质量要求不包括(C) A.无菌B.无热原C.融变时限D.可见异物E.渗透压 18.药用炭的吸附力强时所需要的PH为(B) A.4~6B.3~5C.5~6D.5.5~7E.6~7 19.洁净室无温度特殊要求时,一般控制在(B) ...https://peixun.iiyi.com/news/show/15/102751.html
1.职业病应知应会试卷电大之家职业卫生培训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 正确答案请按要求填写机读卡 1,第二次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B ) 国家主席令第 48 号颁布的。 A、2011 年 12 月 31 日 Bhttps://www.diandahome.com/251316.html
2.工艺卫生不包括()A.环境卫生B.物料卫生C.生产过程卫生D.设备卫生...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搞好环境卫生管理,不包括()。 A.施工区环境卫生管理 B.生活区环境卫生管理 C.办公区环境卫生管理 D.食堂卫生管理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在讲究卫生方面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要求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个人卫生 B.他人卫生 C.生活卫生 ...https://www.educity.cn/souti/DAF2530B.html
3.GMP知识手册汇总(GMP管理人员必备)52、一般生产区卫生要求是什么? 53、一般生产区的工艺卫生要求是什么? 54、生产人员卫生要求是什么? 55、对生产区工作服卫生要求是什么? 56、厂房、设备、容器应按什么要求制订清洁规程? 57、选择消毒剂时注意什么? (六)验证 58、药品生产验证包括哪些内容? http://m.shyyzb.com/nd.jsp?id=98
4.抽纸的用途执行标准购买攻略抽纸的卫生标准是多少 GB15979。 1、纸巾材质符合国家环保要求,不得添加荧光剂等有害化学物质。 2、纸巾生产工艺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包括废水废气处理等方面。 3、减少包装材料,避免浪费和污染。 抽纸购买攻略 抽纸怎么选 1、看执行标准 抽纸的执行标准是GB/T20808,抽纸可以用来擦嘴擦脸。卫生纸的执行标准是GB/T2081...https://www.cnpp.cn/focus/33602.html
5.车间卫生清洁管理制度《车间厂区卫生管理细则》 篇3:车间卫生清洁管理制度 伴随着市场和卫生监管部门对食品饮料产业卫生水平要求的提高, 以及消费者口味的转变, 饮料市场逐渐从不敏感产品例如碳酸饮料, 向敏感型产品例如含乳饮料转型, 从而带来了整个饮料生产工艺的改变。这个变化过程中的驱动力包括:开发新的微生物敏感的饮料需求、含有天然...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o8d85n2.html
6.揭秘:质量管理科一天在忙啥血站质管科,相信大部分人都很陌生,这个科室是做什么的呢? 质量管理科主要负责本血站各种产品、耗材和采供血全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工作,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关键物料质检 二、工艺卫生及设备监测 三、血液产品抽检 四、不合格品评审及报废审批 五、质量巡查及满意度调查 ...http://www.bjszxxz.com/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1091
7.生产工艺管理制度不合格的愿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 4.8工艺卫生 生产环境、设备、设施的清洁卫生; 材料、器具等的堆放与保管做到限量定位、定要求、完好、整齐、清洁。 生产工艺管理制度4 1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https://www.jy135.com/guanli/1896664.html
8.净化车间工艺卫生管理制度(精选5篇)b.工艺操作规程:规定工艺操作的卫生要求,包括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操作区域的清洁和消毒等。 c.食品安全管理:针对食品加工车间,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原料采购、存储、加工、包装等环节的卫生管理要求。 d.废弃物管理:规定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理方法,确保废弃物不会对环境和员工健康造成危害。 https://www.ruiwen.com/word/jinghuachejiangongyiweishengglzd.html
9.2017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复习题及答案4.基层劳动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中,不包括 A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B 制定有关卫生标准和条例法规C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D 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E 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监护 5.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不包括 A 不合理的生产工艺B 使用不合理的工具C 劳动制度不合理D 精神性职业紧张E 劳动强度过大 ...https://www.yjbys.com/edu/gongweizhiyeyishi/228427.html
10.工艺管理管理制度大全(17篇)制药厂建立洁净区工艺卫生管理制度,使洁净室洁净区工艺卫生中涉及到的卫生项目得到良好实施和维持,确保洁净区不会因工艺卫生不良而带来污染和交叉污染是重中之重的。 制药厂万级--30万级洁净区工艺为生活管理,包括hvac系统、纯净水系统、饮用水系统;结晶厂房环境卫生;设备、容器、生产工具卫生要求;物料卫生;生产过程卫...https://www.77cxw.com/fl/961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