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好汉燕青,是一位在商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市井英雄。资料图片。
本版撰文/刘黎平(除署名外)
“亏便亏我也”
这可真是个伤脑筋的事。不过,大宋王朝的商业子民会演绎苏轼、陆游、李清照之外的传奇,他们的吆喝照样能创造商业奇迹。
分析小贩的策划心理,应该是将商家摆在受损者的地位,引发消费者的同情,在此基础上扩大销售量。
名人效应:
和苏轼有互动也能炒作成卖点
苏轼是文学家、书法家,但从来没听说过他老人家是制墨专家,不过,毕竟是名人,只要产品和他沾点边,一定会卖得好。
据叶梦得的《避暑录话》记载,话说大宋宣和年间,有个叫潘衡的生意人,在江西一带卖墨。潘老板卖墨的招牌就是:苏轼。他手里头有这么一个故事,说他当年曾和苏大学士在海南时遨游墨海,深受苏大学士赏识,于是传授以制墨秘方,我卖的这些墨,都是按照苏大学士的秘方做出来的,“自言尝为子瞻造墨海上,得其秘法”。
从一个细节牵强附会
潘老板最机灵的地方在于,他确实和苏大学士有过互动,至于是不是当场传授了秘方,那发挥的空间就大了,传授秘方不一定就是一板一眼地讲课和抄笔记,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在意会之间领悟秘方也未必不可以啊。想怎么说都行。
当然,潘老板的墨也确实质量好,“然衡墨自佳”,没有辱没苏大学士的名声,可惜欠着苏家的专利费。
熟悉的情景:
想千年前繁华大宋,商家、才子乃至街头小贩,他们的商业智慧,他们的天才策划,从另一个角度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