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非油炸、0反式脂肪、低脂等标志的食品,受到减肥减脂人群青睐。为迎合消费者,有的不属于高热量的食品,也打上了此类标语,更有商超将此作为卖点。
非油炸、0反式脂肪、低脂……这些词汇对于减肥减脂人群并不陌生。不知何时起,越来越多标榜健康的食品加上了这些前缀,跻身健康饮食行列。
非油炸食品可能也有较高脂肪含量
油炸、反式脂肪究竟含有哪些有害成分?会对人体带来哪些伤害?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食品卫生所副所长宋旭岩介绍,油炸是一种高温加工的烹饪方式,油温过高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易产生致癌物质,增加人体的油脂摄入量。反式脂肪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大多存在于植物提炼加工出的奶油、起酥油等油脂中,长期食用不仅会导致肥胖、记忆力下降,还会增加血液浓稠度造成血栓。
记者也了解到,为保持食品酥脆的口感,很多商家即使不经过油炸处理,也会加入猪油、棕榈油、椰子油等成分,这些食品的脂肪含量都普遍较高。比如一款主打非油炸、0反式脂肪的芝士玉米脆,其脂肪含量4.4g(19%)、碳水化合物16g(70%)、钠40mg(2%),脂肪和热量都较高。
查看营养成分表避免被商家卖点蒙蔽
日常消费中,消费者应该如何规避这些陷阱,选择既便捷美味,又健康营养的食品?宋旭岩表示,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或者有减脂需求的人群,可以用橄榄油、亚麻籽油替代动物油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减少油脂和盐的摄入,尽量少吃外卖、预制加工菜和高油脂高热量的食品等。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食品配料表中含有反式脂肪,需要明确标示为“氢化”或“部分氢化”,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方便食品时,不要被非油炸、0反式脂肪等卖点蒙蔽,应该选择配料表中不含“氢化”或“部分氢化”的产品,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脂肪、碳水、钠等含量,尽量挑选不含人造奶油、酥皮油、代可可脂等成分的食品,减少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宋旭岩表示,致胖和增加心血管患病几率的因素很多,高糖、高盐、高油脂以及酒精的危害都不容忽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用盐不超过5g,但是很多方便食品中的钠含量都不低,比如一包螺蛳粉的钠含量就达3.7g。”宋旭岩说,即便自己烹饪食材,也要低盐低脂限糖,适量坚持运动,才能保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