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您有任何找不到的型号,都可以找我们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提高,现代社会医疗模式由传统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人们对"药食同源"类食品的需求不断升高。本文从我国"药食同源"的历史沿革,国内外药食同源类保健(功能)食品的法规、功能因子等研究现状,含中药的保健(功能)食品工业化产品标准及生产、质量控制体系现况进行了系统总结及分析,并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后的含"药食同源"中药的保健(功能)食品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我国“药食同源”的历史沿革
我国“药食同源”的理论及实践在维持人群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及抗病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传统的“药食同源理论”遵循以下特点:
(1)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支撑;
(2)长期实践应用,并有相应的采收、食用部位、加工方法、主要食疗作用等资料积累;
(3)有食材入选标准,并有完整的食疗效果(或毒性)描述。
“药食同源”的现状
“药食同源”类食品国内外法规现状
日本率先提出“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并于1991年修改了《营养改善法》,将功能性食品纳入特殊用途食品范畴。2001年,厚生劳动省制定并实施《保健机能食品制度》,以营养补助食品以及声称具有保健作用和有益健康的产品为主要对象,分为特定保健用食品和营养机能食品两类,从法律上将保健机能食品与一般食品和医药品区分开。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规定膳食补充剂标签中不允许出现“治疗”“疾病”等名词,但可以出现符合规定的包括健康声称、营养含量声称和结构/功能声称。
根据欧盟第2002/46/EC3号指令的规定,所谓膳食补充剂是指“补充正常饮食的食品,是营养物质或其他物质的浓缩,单独或混合使用具有营养或生理作用”。在食品法律规制层面,欧盟体现出其借助消费者保护、风险分析和谨慎预防等立法原则,突出健康保障的优先性、立法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药食同源”类功能(保健)食品产业现况
功能(保健)食品注重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功能因子的目标性及数据化检测方案。保健功能是保健食品的核心,其主要工作包括功能因子确认、质量标准建立、保健功能确认3个环节。2020年11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开颁布《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非营养素补充剂(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主要对保健功能目录、功能声称释义、功能评价指导原则、人群食用试验伦理审查等公开征求意见,这也为后续的保健食品研究、产业化指出了方向。
含中药的功能(保健)食品原料及功能因子的现况
一系列科学研究和临床案例显示,“膳食-肠道菌群失衡-疾病”是人体许多亚健康问题的共性;肠道正常菌群不仅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也关乎人体健康。特定中药成分能影响肠道菌群,间接达到保健功能。CONNOLLY等通过体外培养益生菌的实验,魔芋多糖水解物能选择性地增加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的数量。周中凯等研究表明,魔芋低聚糖干预可以抑制高脂饮食小鼠体质量的增加,降低小鼠血液中的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达到降血脂效应。
运动营养食品是基于运动营养科学,结合生物科技等现代化手段开发的一种特殊功能性食品;随着近年来运动人群数量的逐渐增多,运动营养食品的目标群体从专业运动员发展为普通健身人群。运动营养食品的功能作用包括保护关节损伤、增强力量及改善肌肉、抗疲劳、提高免疫机能等;在运动营养食品中合法添加特定植物(中药)活性物质,能够有效提高运动营养食品的功能性。詹皓等研究表明,红景天、枸杞子、人参、西洋参、三七等中药具有抗疲劳、耐缺氧功能,能有效提升人体内的肌糖原、肝糖原含量,提高运动耐力,降低机体运动后的血乳酸含量以及血尿素氮含量。尹喜玲等研究发现人参水煎液能明显提高疲劳综合征模型动物体重、食物利用率,改善各系统的功能状态。杨文领等研究发现,药食两用中药材人参、五味子、枸杞、黄芪、麦冬等经加工而成的制剂能改善能量代谢,提高游泳动物血糖、肝糖原水平,减少体内蛋白质分解,具有显著的抗运动性疲劳的功效。田诗彬等研究表明,由肉桂、人参、白术、茯苓等按比例制备的中药提取物能降低大鼠骨骼肌MDA含量、提高SOD活性,能缓解运动疲劳、提高机体运动能力。
含中药的功能(保健)食品工业化体系
“药食同源”的国内现状
"药食同源”类中药功能(保健)食品发展展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纲要里还指出,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在这个国策指引下,含中药功能(保健)食品的发展也迎来了机遇。将已证明有效的“药食同源”理论及相应中药在科技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做到传承并发展,需做好以下工作:
通过分子生物学、细胞学、体内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多种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证明功能(保健)食品安全性以及营养功能性机制。
通过现代食品、保健品加工工艺以及制剂技术,提高功能(保健)食品功能因子的利用率。
对功能因子进行分类,并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对其进行数据化表达,并对相应因子的稳定性、重现性,建立功能因子质量控制方案及质量标准体系。
建议设立相应“药食同源”营养专业人员,对有食用功能(保健)食品需求的人员进行专业咨询、评估,推荐合理的产品。长期跟踪服用者的食用后特征指标,对功能(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客观、专业的评估,并通过评估结果调整服用方案,提升含中药功能(保健)食品的实际价值,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药食同源”的国外现状
药食同源也离不开政策层面的支持,在两会中,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独特优势,逐步建立中西医联合诊疗体系。方法上,药食同源食品的使用成为中医药‘治未病’的关键。
药食同源在欧美也被玩得风生水起,也将在全球掀起风浪。
除了中国,美国竟然也把“药食同源”(herbaltonic)玩得风生水起。在美国,foodismedicine(食物就是良药)受到了越来越多医学机构的认可,也被看作减少美国高昂医疗成本的良方。
202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的在线活动中,美国格伊辛格卫生系统的创新中心高级总监MichellePassaretti给“药食同源”点赞,她表示,“食物就是良药”的概念已经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平均幅度达两个点。
2020年5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官宣了2020-2030NIH营养研究战略计划(2020–2030StrategicPlanforNIHNutritionResearch),其中如何通过“食物就是良药”的计划减少临床医疗中的疾病负担成为了4大战略计划之一。
美国每年要为因为疾病导致的营养不良问题花费155亿美元,食疗与食补将改善健康问题,同时也会减少关联疾病的发生率。
随着全球两大经济体对药食同源不断加强推进力度,药食同源也势必在全球刮起旋风。
如何掘金“药食同源”?
结合本地饮食,个性化的专业食疗方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员、上海第七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丽葳近期做客SIALChina直播间,表示,药食同源的个性化的食疗方案干预,对以肥胖为代表的慢性病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产学研需强势联合,将药食同源年轻化,实现效果可量化
药食同源食品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药食同源表中标注了大量有一定功效性的草本。对草本功效性的研究、剂量、搭配、处理都会影响其发挥作用。
上海东区老大房食品科技常务副总裁朱振宇认为,食品企业应该抓住机遇,与医学研究机构合作,通过医疗体系的权威临床试验来验证食品的功能,并将其功效量化、数据化,这样可以让药食同源更有穿透力与可信度,被年轻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