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与以食代药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药食同源”是为人所熟知的一个概念,但药物与食物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却很少有人说得清楚。

农耕时代以前,食物主要通过采捕获得,渔猎需要体力,采集更需要智慧。《淮南子修务训》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药物的出现,基于人类有意识的觅药行为,这一过程确实与觅食有关。传说,“神农”品尝了大黄的根茎,腹痛腹泻,于是将这种“叶大根黄”的植物列入有毒有害品的清单,成为传说中所遭遇的“七十毒”之一,直到有一天,部落中的某人因饮食积聚而备受煎熬,“神农”忽然想起这株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植物,找来给病者服下,各种不舒服霍然而愈。人类治疗史上第一种药物就此产生,“聚毒药以共医事”,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千金食治》共分五篇,将本草果实、菜蔬、谷米、鸟兽部类中有关条文摘录出来,并将食忌的内容增补其中。比如茗叶条说:“茗叶,味苦、咸、酸,温,无毒。可久食,令人有力,悦志,微动气。黄帝云:不可共韭食,令人身重。”茗叶即茶叶,据《茶经》引《神农食经》云:“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又引壶居士《食忌》云:“苦茶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这些文献都可能为孙思邈参考,转录入《千金食治》。

所谓“食疗”,其实与“食治”同义。就内容来看,延续《千金食治》而有发展。以茗叶条为例,《食疗本草》云:“茗叶,利大肠,去热解痰。煮取汁,用煮粥良。又,茶主下气,除好睡,消宿食,当日成者良。蒸、捣经宿,用陈故者,即动风发气。市人有用槐、柳初生嫩芽叶杂之。”有意思的是,《食疗本草》在很多条目下都提到南北方差异,如海藻条说:“南方人多食之,传于北人,北人食之倍生诸病,更不宜矣。”昆布条说:“海岛之人爱食,为无好菜,只食此物。服久,病亦不生。遂传说其功于北人。北人食之,病皆生。”究其原因,认为“是水土不宜尔”。杏条说:“若南方人北居,杏亦不食;北地人南住,梅乃啖多。”作者解释云:“岂不是地气郁蒸,令人烦愦,好食斯物也。”

先说“食养”,这与现代营养学有一定联系,也是古代食疗表现特出的地方。如利用海藻、昆布以及动物的甲状腺(羊靥、鹿靥)之类含碘丰富的物质,治疗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瘿瘤);以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改善夜盲症(雀盲)病人的视力。

“食忌”大约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疾病禁忌,比如痛风病人避免食用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豆制品、海产品;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高血压病人应该注意低钠饮食。一种是药食禁忌,比如饮茶降低铁剂的吸收,使用头孢菌素期间饮酒可能出现双硫仑反应等。古代食疗文献中,这两类食忌也有很多,其出发点古今基本一致。还有一种是食物之间的禁忌,大概就是现如今食物之间的相克。

一些食物治病在民间口耳相传,遂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但需要大众认清的是,食物疗饥,药物治病,乃是常识;若是颠倒过来,以药丸充饥,用食物治病,则成为笑谈。一项比喻可以说明“食养”与“食治”的不同。基于不太确切的研究报告,说芹菜所含的芹菜素或许有助于控制血压,于是让高血压病人常吃芹菜,这样的建议算不得离谱;但若因此让病人停止用正规的高血压药物治疗,专门靠芹菜来降低血压,就荒谬而有害了。何以如此呢?药与食同源而异途,食物是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相对于药物而言,食物对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的干预极小,正因如此,长期乃至终身食用,一般不会给机体造成严重伤害;也正因如此,食物不足以改变因疾病而异常的生理生化过程,故不可能取代药物。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为,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多酚羟基类化合物——植物多酚,其生物活性极高,是人类第七大营养素,是一座绿色环保、可再生世纪宝库。每天补充适量植物多酚,有助于抗衰老、抗氧化、抗自由基,调节体内代谢,提高免疫力。

浙江迦美善植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应用国际领先的次生代谢生物合成技术(非转基因)开发成功,该技术是全球首次在单一植物体中定向高效获取多功能活性成分,经过与上海农业基因中心合作的数轮培育、测试,于2022年向市场正式推出菜元宝(紫馚)生菜,紫馚生菜借助生物合成技术,充分利用植物代谢的瞬间表达功能,放大延长功能性物质的生产周期,在次生代谢的水平上让植物选择了最优化的成长过程,富含花青素、槲皮素、绿原酸、菊苣酸等多种植物多酚,可满足人均每日摄入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需求。

THE END
1.详解“药食同源”由此可见,在中医药学的传统之中,论药与食的关系是既有同处,亦有异处。但从发展过程来看,远古时代是同源的,后经几千年的发展,药食分化,若再往今后的前景看,也可能返朴归真,以食为药,以食代药。 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https://www.meipian.cn/4zmnsb19
2.药食同源是什么意思巢内网特邀王峥医生为大家讲解药食同源是什么意思https://m.chaonei.com/mip/news_14299921
3.[百家讲坛]药食同源说桂圆CCTV节目官网CCTV10[百家讲坛]中医话节气 7 立夏 夏长季节阳气盛 五脏之中心对应2020-05-05 13:34:41 [百家讲坛]什么是“子午觉”?2020-05-05 13:30:41 [百家讲坛]中医话节气 7 立夏 立夏养生要安静2020-05-05 13:30:41 [百家讲坛]药食同源说桂圆2020-05-05 13:22:41 [百家讲坛]立夏如何养生2020-05-05 13:22:41...http://tv.cntv.cn/video/C10302/f5e61d1983064601a87d32c595c693ef
4.随笔药食同源,食以致知的以人为本。药为[安邦],抵御外邪,食为[定国],固其根本。其理想都是为人体而服务。药与食,一动一静,很合阴阳互济的道理。可以看出,医食同源,不只是同在来源,还同在性质上。文臣武将,皆一国之人;兄弟姐妹,本一家之子。药食同源,是在食以致知里得出来的智慧,从人出发,以人为本的大德。https://www.jianshu.com/p/eccaaea5e434
5.“药食同源”思想的起源是什么?“药食同源”这一说法的出现尚不清楚源于何时,似乎是近代才出现的。20 世纪30年代,我国已有“医食同源”的说法。随着养生保健热潮的兴起,20世纪80 年代,国内开始出现了一些“药食同源”或“医食同源”的相关论述。同样深受中国医学影响的日本在近代也有“医食同源,药食一如”的说法。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722566693781854
1.药食同源药食同源的理论来源由此可见,在中医药学的传统之中,论药与食的关系是既有同处,亦有异处。但从发展过程来看,远古时代是同源的,后经几千年的发展,药食分化,若再往今后的前景看,也可能返朴归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食为药,以食代药。 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https://www.med66.com/new/1032a1047a2010/2010115liuhon16467.shtml
2.什么是“药食同源”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黄帝内经太素》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https://m.haodf.com/neirong/wenzhang/3228976017.html
3.药食同源:殷商元圣开创的历史先河同时,也是商朝医药学家、中华厨祖。他将烹调之术与中药养生相结合,创立了食疗方,最早开创了后代“药食同源”的先河。他的创举改变了历代中药的服用方法,引入了汤液疗法,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疗效,也标志着方剂的诞生。 伊尹作为商代第一大巫师,上古时期中巫、史、医合一,其在中医药领域创举颇多。伊尹在烹饪领域总结...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135575
4.为什么说“药食同源”同时又说“是药三分毒”呢专家文章中医大夫开方子也是这样的,经常的情况是,多两味药少两味药,多用两克少用两克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咱们历来不都是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嘛。很多居民家里做饭也经常放些中药,如广东等地家庭主妇堡汤都喜欢用些当归、黄芪、人参、薏苡仁等等。更何况,烹调用的很多佐料本身也是中药,如白芷、丁香、花椒、桂皮、...https://www.bohe.cn/article/view/53686.html
5.规范药食同源发展,实现中医科学化,建立高标准的食疗标准随健康消费意识的提升," 以食为养 "养生观念的推动,根植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统滋补、药食同源等理念备受关注。药食同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太素》中最早记载了药食两用的理念:" 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 "。药食同源物质,本质上是可食用的中药材,因兼具药食两用性质,常以食疗、食补和...https://m.huashandao.com/h-nd-6204.html
6.振东五和医养堂:“药食同源”新理解综合人们常说病从口入,同理,吃对了就能远离疾病。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到:“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即反映了“药食同源”的思想。古人都知道药食同源,才有了药膳、滋补汤等等一系列东西。 《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https://m.vodjk.com/mip/a/1726849.shtml
7.(五)中医“药食同源”的美妙精髓生态环保降网(五)中医“药食同源”的美妙精髓 中医提出“未病先防”的理念,这与西医的“有病治病”理念不同大为不同——中医倡导“上医治未病”,也就是现在说的养生。 那么中医传统饮食养生理论,其精髓何在呢? 有人认为,中医传统饮食养生学,是指在传统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质,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肌体、保持或促进...https://www.sthb365.com/cms/show-10736.html
8.食药同源专题知识讲座.pptx徐鹏第1页第2页第3页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旳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旳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以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步来源旳,随着经验旳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在食与药开始分化旳同步https://m.renrendoc.com/paper/231148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