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不能一味追求“美”而忽视了“医”的安全重担。
本文系深潜atom第365篇原创作品
△医美不正当竞争案例
01
代运营乱象丛生
去年,人民网曾对代运营机构做过一轮暗访,代运营机构可以为平台商家提供人气提升、刷访问量、优质点评、店铺收藏、问答包装、差评处理等一系列服务,人民网认为,如果美团医美真的以用户为中心,就应该彻底斩断代运营,让用户能够真实地进行点评。
△美团店铺代运营
美团布局医美领域,终究打得是一套“高频+低客单价”的流量模式。在具体的变现手段上,美团医美如今已经把大方向调转到在线营销层面。
这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医美机构重金投入到营销渠道,导致获客成本从百元增至上千上万元,这部分成本最终都会转嫁给消费者。暗地里乱象丛生,美团医美平台上却还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样子。
02
停业机构涉嫌改头换面
然而近日,我们发现下架的华颜医疗在改名为辰昕医疗美容后,重新入驻了美团APP以及大众点评。同时,辰昕医美还参加了美团的“双11安心变美节”,首页推荐的两款医美产品消费次数均超过30次。
△辰昕医美
该说法与美团一直宣传的不动刀“轻医美”不谋而合,但是“轻医美”的说法固然动听,但无论是药监局官网还是医美从业者,目前都没有对“轻医美”进行明确定义。本质上,“轻医美”是美团医美在营销造词。这种过于美好的概念包装,在助力美团走向高增长的同时,也掩盖了医美技术本身的固有风险。
有知名医疗机构董事长曾经撰文称,“微整形弄不好,照样能要人命。肉毒素可以打出植物人;玻尿酸可以打成栓塞,有要命的,也有失明的;激光打不好,可以造成重度烧伤。但是这些治疗被冠以一个‘轻’字,会让人误以为它们比手术风险小、痛苦小、动静小,引起各个方面的轻敌,最终导致严重后果。”
市场监管总局指出,在利益的驱动下,医美行业乱象丛生。明面上的虚假宣传让人无法放心,通过“换马甲”方式登陆美团医美各大APP的改头换面行为,更值得警惕。
但是在具体实施层面,则存在严重问题。类似于入驻机构证照与实际经营名称不符、超范围经营医美项目、违规医美项目、隐瞒信息诱导用户进行医美贷款等问题,美团在这些方面监管的缺失却可以让这些机构继续“逍遥法外”。
03
医美需要边界
美团的业务可以“无边界”,但医美本身不可以。
根据记者报道,在美团和大众点评APP上,一家名为福华丽星的医美机构有项目为“全身吸脂”,做此项目时需要对消费者进行局部麻醉或全麻,但是该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并没有设置麻醉科,客服表示“有专门的麻醉师,每天都有人来吸脂”。
△诊疗项目许可范围
卫生监管部门表示,经查询该医美机构为门诊部,确实没有麻醉科也不能进行全麻手术。
我们发现,虽然美团医美平台上的医美机构基本上都具有正规资质,可以提供营业执照和医疗许可证,但是一旦通过审核,平台可能就不会过问后续的日常运营,于是医美机构也就有了“活动空间”。
对于大多数缺乏专业知识的消费者而言,他们很难靠一些平台提供的简单信息来辨别医美机构的真伪,再加上很多时候机构和平台的各种眼花缭乱的活动和极具诱惑力的价格,甚至诱导求美者主动“踩坑”。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像美团这样的大平台更应当明白的是,医美不能一味追求“美”而忽视了“医”的安全重担,它与其他生活服务是有本质区别的。
追求美本身就是一种美好,但倘若这其中掺杂太多虎视眈眈的利益方,从纯粹变为芜杂也只有一步之遥。合规与治理应该成为医美平台深入到日常每一天的主旋律,假若如此,美团医美应该会比现在更美一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