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游戏·真自主廖丹萍:让孩子学会思考,而不是直接给答案,才能培养孩子的高级思维!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1.06.05

随着国家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教育环境的变化,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维的转变,学前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规范学前教育领域,幼儿园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对于《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内容要求的不断研读和实践,“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近些年已成为幼儿园发展和课程构建的引领性方向,各个幼儿园开始探索幼儿园游戏的路径。

毋庸置疑,重视游戏的重要性是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进步,但又不可否认的是,不少幼儿园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同时对于如何让孩子自主的游戏,玩出真游戏也有或多或少的困惑。那何为真游戏,真自主呢?

为助力更多幼教人全面理解“真游戏”的含义,更好的推进真游戏、自主游戏,2021年5月18日上午9时,由《育儿周刊》社主办,成都市青羊区人文培训学校、读懂儿童教育研究院承办的“真游戏·真自主——幼儿园区角自主游戏观摩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上百名园长、老师及教研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廖丹萍

正高级教师

广西教学名师,特级教师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如何让幼儿在游戏学习中发展高等级思维》—

“真游戏”的核心点,就是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一定是愉悦的、自主的,即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想做的事,他们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而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孩子从低等级思维向高等级思维发展:记忆思维→理解思维→应用思维→分析思维→评估思维→创造思维。

01/

告诉孩子答案

培养的是孩子低等级思维

知道VS思考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高等级思维,但针对应该如何培养这个问题,在组织活动前,老师首先需要明确“知道”和“思考”的不同点:

“知道”与“思考”虽然有着密切联系,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有些孩子善于思考,富有创造力,但在校的考试成绩可能一般;而有些孩子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创造力。

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

简言之,“知道”和“思考”之间是紧密联系却又相互独立的关系。如果老师在日常组织活动时直接告诉孩子答案,仅仅让孩子“知道”,而无法激发孩子“思考”,这只能培养孩子的低等级思维。所以幼儿园老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培养思考的能力;让孩子们学会思考,而不是快速找到答案,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高级思维。

正如中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的那样: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教材,跟随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们在与大自然大社会的互动中去学习更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教育应诱导儿童本性中潜藏的创造欲望,以培养其探索和创造能力。

教师提问的技巧

培养孩子的高级思维,教师的提问方式很关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不同的提问方式会让孩子产生不同的思维路径,一个优质的提问能激发孩子更多维度的思考。

关于具体如何提问,台湾学者陈龙安也总结出了教师发问技巧的“十字决”供老师们参考:

假: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问答游戏;

例:鼓励孩子多多列举游戏中的案例;

比:帮助孩子比较物品间的异同;

替:让孩子多思考有什么物品或操作方式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除了……还有什么”的句式引发孩子更多维度的思考;

可:可能会怎么样?可能会发生什么?引导孩子大胆预测;

想:让孩子想象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组:如果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

六:老师通过“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六何策略来检查孩子的游戏。比如孩子要去郊游,老师就可和孩子讨论:请谁一起去?何时去?为何要去?到哪里去?带什么去?问题愈多元化,孩子所受到的思考刺激愈多;

类:老师多和孩子类推各种可能。

02/

比起技能,

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更为重要

孩子擅长学习是一种天生的性情,老师不要加以干涉,而是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形成自己的理论,培养他们成为高水平的思考者。如果老师把一切事实、结果都告诉了孩子,他们就不再需要自己去思考,最后只能停留在“记住、理解、应用”低等级思维上,而不能形成“分析、评估、创造”高等级思维。

所以对于学龄前儿童,重要的不是让孩子学会写多少字,数多少数,比起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好奇心、灵活性、自我控制、执着、合作。因而老师在构建课程或者设计活动时需要思考是否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品质,开发了孩子思考的能力,还是仅仅只培养孩子的写字、数数的技能。在学前阶段重要的不是孩子知道些什么,而是孩子做了什么。

03/

老师在孩子的游戏中

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为支持孩子更好的游戏,教师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要扮演好观察者、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具体来讲,就是要选择适当的教具教材(游戏材料)、提供合宜的情境引导,以及探索游戏时的介入。

选择适当的教具教材(游戏材料)

提供能反映幼儿的年龄和兴趣、以及适宜幼儿发展阶段的材料;同时材料尽可能使真实、无结构或低结构的,材料种类多元化,数量充足;材料存放基于幼儿能一目了然的容器内、整齐排放、标示清楚的原则。

合宜的情境引导(鹰架学习)

为幼儿提供创作的图文资料或记录,例如创作陀螺图鉴或组合步骤,以六型六色拼出各式图案的照片或记录图,北海珍珠项链照片图示等等。张贴师生或幼儿讨论经验图表,幼儿设计图和自制益智玩具作品或照片,作为情境引导。

探索游戏时的介入(教师鹰架)

比如语言上通过提醒、暗示、建议、提开放性问题的方式支持孩子;再比如通过平行平行游戏、共同游戏等方式参与孩子的游戏;又或者通过观察记录以及评价的方式使孩子的游戏得到进一步延伸发展。

以“步步高”游戏为例,孩子想搭梯子上去,从1个梯子到2个梯子,再到全班孩子一起加入游戏把楼梯链接起来……

在日复一日的持续观察和倾听中发现:孩子们在游戏中假设、验证、迁移、应用这些经验和知识的表现大大超越了教师对儿童原有的认知。儿童在游戏中冒险、合作、交流、喜悦和深度投入,这就是学习和发展最深刻的体现。

04/

儿童是建构学习者,

他们可以创造自己的理论

儿童是建构学习者,他们从出生就是理论的创造者,他们可以创造自己的理论。即使没有文字,我们通过动作、符号等因素仍可以感受他们的理论,这就是孩子的惊人之处。因此,我们在组织活动时不应该强行灌输给儿童,而应该是该给儿童机会,让他们和材料互动,形成自己的理论。总之,我们应该重视儿童高层次思维的开发。

而社会建构主义,正好是传统教育的反面,它是从儿童开始,以儿童为中心,即每一个理论都有多个事实来说明,第一个理论论证之后,出现了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理论……后面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前面理论修正的基础上(理论修补循环)。相比传统的教育,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要更为进步,孩子的思考也会更深入。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

《白天与黑夜》

小女孩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于“白天和黑夜”的理解。当然,如果从科学理论层面看,我们知道孩子这样的表达并不正确,但这是孩子自己构建、自己理解的过程,所以当园长听到孩子上述表达时,她非常高兴,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小女孩的妈妈。

但小女孩的妈妈认为这说法并不正确,于是她妈妈便将“正确”的理论教给了她。于是第二天小女孩找到园长说:“我昨天说的不对,应该是地球遮住太阳照射到另一面。”为了激发小女孩的进一步思考,园长说道:“我明白了,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小女孩便回答:“因为地球比太阳大,所以遮住了太阳光。”

在上述案例中,小女孩的第一次表述和最后提问的回答虽然不正确,但这是她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的,所以属于高层次思维;而第二次,通过妈妈的“教”得出的结论虽然是正确的,但只是简单的重复,所以这属于低层次思维。

所以,为了让孩子获得高层次思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创造一种“质疑与相信”的文化——忘记既有的知识,相信孩子。如果孩子表达过程中有误差,教师可通过提问去帮助孩子。我们要想象:孩子是教授,我们是学生。教师应该处于中间地带,相信时相信,质疑时质疑,问真问题,既分散型问题(帮助孩子理解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因为真理,是怀疑的影子。

05/

一样的活动,

也会带给孩子不一样的体验

那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又该如何加以应用呢?这就需要老师理解【活动】和【体验】二者的联系和区别:

幼儿园展开的活动有时虽是一样的,但孩子在其中的体验却不是一样的,而活动也只有建立在深刻的体验之后才会演绎精彩。比如许多幼儿园常见的“玩纸”活动。这个幼儿园的老师刚开始让孩子拿着羽毛,树叶等在纸上做贴画活动,整个一周都是这种活动,孩子展现出现的作品大同小异。

再后来,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对纸有更多的体验,于是创设了一间专供孩子体验感受的纸屋。

于是,孩子开始玩出了各种各样的花样,有了各种不同的体验:他们开始玩捉迷藏,爬纸绳,撕纸,发现有的纸易碎,有的拉不断,一张纸声音清脆,揉成团声音变大……

所以,只有让孩子对纸有了充分体验,他们才能在艺术活动中有更多天马行空的表现。拼贴画活动不应该是开始的第1个艺术活动,而应该是第20个艺术活动!

与此类似的还有玩黏土活动。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用黏土去创作很多作品,孩子可能并不会有兴趣甚至会产生厌恶感,但如果先让孩子踩一踩,摸一摸,揉一揉,站在上面跳一跳呢?孩子在深度体验后,就会对黏土创作产生兴趣,这都是孩子亲身体验的结果。

总之,开展活动一定要让孩子有体验、有收获,无所谓进程快慢,重要的是只有培养了孩子对某种材料感情之后,再去做艺术活动,对孩子来说才会更有价值。所以,要使孩子的高层次思维得到发展,幼儿园必须给孩子提供充分感知体验的材料,开展让孩子能充分体验的活动。

06/

在反思型讨论中,

老师可以充当一个“麻烦制造者”

在这个集体活动中,孩子们会互相帮助、互相质疑,对于自己或同伴做了什么的思考会更加深入,会一起利用这个机会解决问题,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思考明天他们要尝试什么,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复杂的思维过程,会诞生各种精彩的观点,有各种各样的发展,认知、社交、情感……

而在进行这样活动时,我们往往容易犯两个错误:

错误01:“能不能告诉我,你在想什么?”这样的提问错在哪里?这样老师的指向是自己,而不是大家。老师应该说“请告诉我们”,我们要创的文化,是把所有孩子包含进来,而不是老师个人。

错误02:“重复孩子的每一句话”,这样做的错误在哪里?因为如果大家展开讨论,老师重复孩子的话,幼儿只要听老师的话就够了!

我们的课堂大多数是以老师为中心的,老师与孩子进行的对话,就像接球游戏一样,问题由老师抛出,最终再回归到老师这里来,老师从中得到锻炼。而我们主张是教师设置对话模式,让孩子抛给孩子,球不一定回到老师这里,老师有意往后退。只有不断练习才能越说越好,越做越好。

反思讨论会时老师可以这样问:

大家注意到什么?

想到了什么?

令你吃惊吗?

老师用简短的几句话,用反思会创造机会。要照顾在众人面前说话不自在的孩子,可以用一首歌让孩子听到自己的声音,渐进地敢于表达了。

反思是建构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一生中要过得好,反思很重要。反思的过程需要用问题来实现,老师们往往喜欢问好的问题,没有问好的问题,就没有创新。这样一来,“问题”的重要地位就凸显出来了。

教师在注重“问题”后,会弱化“答案”,孩子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就是在引导孩子从低等级思维向高等级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通过反思会培养创新者的思维,而在反思的过程中,老师会充当“麻烦的制造者”的角色,提出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引导孩子去思考,这对发展孩子的高等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孩子而言,游戏本身就是教育,以游戏的方式探索教育内容和教育意义是每位老师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所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如何使我们的孩子真正富有创造性地成长是幼儿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幼儿教育的路上不断探索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方法,探索孩子成长奥义,充分激发孩子的潜能,解放孩子的天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走过弯路,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最终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儿童发展的道路——那就是“真游戏·真自主”。在这里,我们讨论了如何在游戏中开启儿童的高等级思维发展这一问题,促进幼儿教育领域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创造新的起点。

THE END
1.游戏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游戏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儿童,让儿童拥有自由想象的空间,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创造力的研究已揭示出,创造力与主动自愿的内部动机、自由民主的气氛、灵活易变的形式有着密切的一致性。这些也正是游戏的特点和性质,游戏与创造力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https://www.meipian.cn/37rz3dcg
2.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20210728161653.docx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分析,大部分的学者研究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分析从幼儿角色游戏的重要性和对幼儿的积极作用研究出发,研究问题主要以理论阐述为主,内容涉及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组织方法、教师的指导作用等。国外的许多研究证明,游戏对于幼儿的认知能力、身体发展、对于儿童的交往能力和情感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728/8063117125003125.shtm
3.《游戏治疗》01以儿童为中心游戏治疗在这个基础上,一大批新的治疗师开始强调游戏对于分析儿童的重要性。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梅兰妮·克莱因和安娜·弗洛伊德的理论,这也是我们现在理解儿童游戏理论很重要的来源。具体的理论比较复杂,在这里只做个简单的说明,方便大家在后面更好地理解以儿童为中心的游戏疗法理论基础。 https://www.jianshu.com/p/a88f1f9ca474
1.游戏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激动人心的,能使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游戏对孩子有什么好处,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一、游戏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游戏是学前教育孩子的主导学习活动。上学以前,孩子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步认识世界的,游戏是孩子学习的一条主要的和重要的途径。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孩子的活...https://www.jy135.com/yule/362490.html
2.游戏对孩子的重要性游戏对孩子的重要性 游戏对婴儿和儿童来说不仅仅是乐趣,他们通过游戏来学习,弄清自己的身份,了解周围的世界以及他们在其中的位置。 游戏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感受爱、快乐和安全,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语言和沟通能力,学习关爱他人和环境,培养身体技能,促进大脑发育……游戏的好处说不完,可是,应该怎么玩? https://www.oh100.com/w/164053.html
3.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论文(精选10篇)客观上看,其中存在相应局限性和不足,尤其是缺乏文化内涵和学生兴趣的必要融入,从而影响了学前教育活动的最佳实施。客观的看,采茶游戏中所诠释的不仅仅是兴趣元素,更重要的是文化内涵的合理诠释。所以合理使用采茶游戏,其将为学前教育儿童的文化培养与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 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jiaoyu/724871.html
4.谈幼儿舞蹈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论文(精选6篇)四、舞蹈游戏有利于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性发展 舞蹈游戏对于幼儿不仅仅是“好玩”或娱乐,更重要的是当幼儿在舞蹈游戏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对物体或他人产生影响时,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快乐。例如,过家家这个亲子舞蹈游戏,分角色用玩具进行表演,幼儿做洗菜的动作,妈妈做切菜...https://www.fwsir.com/jy/html/jy_20150704152810_303362.html
5.论苑师道有方,寓教于“戏”——游戏对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在这个例子中,让出歌手角色的幼儿能够感受到同伴对歌手角色的喜爱和难过,能够记住以往的交往情境,并用较为明晰的话语表达协调方法,体现出游戏对于幼儿人际交往多重要素的培养作用。 (三)习得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3]关于幼儿的亲社会行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其界定为同情...https://www.age06.com/Age06Web3/Home/MobileImgFontDetail/d8c94277-be0b-493b-8b06-375022bf86d9
6.让游戏伴随幼儿快乐成长教学心得(精选14篇)丛书作者杨文刚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儿童,使所有的儿童都受到良好的教育。我愿意学习他的理念和精髓,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需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让游戏伴随幼儿快乐成长教学心得 篇2 通过对《游戏活动与幼儿成长》一书的学习,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游戏在幼儿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幼儿游戏对幼儿认知的发展、社会性发展...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xdth/20200827201549_2526856.html
7.《游戏治疗》好书共读心理学文章在这个基础上,一大批新的治疗师开始强调游戏对于分析儿童的重要性。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梅兰妮·克莱因和安娜·弗洛伊德的理论,这也是我们现在理解儿童游戏理论很重要的来源。具体的理论比较复杂,感兴趣的听众可以阅读这两位治疗师的著作,我们在这里做个简单的说明,方便大家在后面更好地理解以儿童为中心的游戏疗法理...https://www.xinli001.com/index.php/info/100474589
8.幼儿游戏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论文相对于蒙氏对象征性游戏的否定,维果斯基强调幼儿游戏中象征性游戏的重要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相对蒙氏“我们教师只能像仆人侍奉主人那样地帮助儿童进行工作”的观点,他更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教师应把握游戏中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搭建具备发展适宜性的“支架”。在他的游戏思想的指引下,支架式游戏模式成为游戏作为幼儿...https://www.zzmce.com/lunwen/346664.html
9.论儿童游戏的重要性(精选8篇)论儿童游戏的重要性(精选8篇) 篇1:论儿童游戏的重要性 儿童性教育 儿童性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性教育不只是读一本书,听一次讲座或看一次录像,而是一个涉及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教育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随受教育者年龄不断发展的再社会化过程。帮助孩子认同自己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i0gm01d.html
10.幼儿园合作游戏指导策略.docx在幼儿园教育中,合作游戏是一种重要的社交和认知发展活动,它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沟通、协调和问题解决能力。有效的合作游戏指导策略对于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份关于幼儿园合作游戏指导策略的文章内容,旨在为教师提供专业、丰富且适用性强的指导建议。 一、了解合作游戏的重要性 合作游...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9539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