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03d8f1a444fb48de2e5feecde40c8410039602022-05-1811:21:07/a/20220518/14703d8f1a444fb48de2e5feecde40c8.shtml
今年的5月18日是第十二个“全国血管健康日”,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约有3.5亿,死亡率居于首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血管外科章希炜主任介绍,《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20-29岁的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占比已达15.3%,心脑血管疾病已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30岁的年龄、60岁的血管,你的血管年轻吗?
很多病人也非常纳闷,为什么自己年纪轻轻,会患上这些通常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根源在于我们的血管健康与否。血管是人体内最庞大的系统,由静脉、动脉和毛细血管组成,连起来总长度近10万公里,可绕地球2.6圈。
在血管里,血液日夜不停地流动,向人体各器官组织输送氧气和养分,并运输代谢产生的垃圾。因此,血管也被称为“人体的命脉”“生命的江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血管健康与否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的寿命。
对血管危害最大的便是“堵塞”,哪里堵,哪里的器官就无法获得供养,继而引发各种病症,堵住的如果是心脑血管,会导致致命的心脑血管病(如心梗、脑梗)发作。
做好以下几点,保持血管畅通无“堵”
由胆固醇沉积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堵塞,是威胁血管健康最重要的因素。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有效预防?
首要的是保持合理饮食。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不少年轻人的工作压力不小,而外卖的出现极大方便了年轻人的生活。但是外卖食品大多是高脂、高能量,高糖的“重口味”,其中油炸食品制作中产生反式脂肪酸会损伤血管;高糖、高盐会破坏血管壁,导致血管壁变褶皱,影响血液流通。同时高盐还会阻碍血管的扩张,增加罹患动脉硬化的风险。
因此专家提倡,要保持少油、低糖、低盐的饮食习惯,如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少吃咸菜、加工肉等腌制高盐食物,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高胆固醇食物。每天至少500g蔬菜、200g低糖水果,适当增加粗粮摄入。通过饮食,控制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减少脂质在血管壁沉积,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脂水平,达到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预防血管堵塞。
其次要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通过肺泡和血液中的气体交换进入血管,干扰血液中的脂肪代谢。烟草燃烧时产生的有害物质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损害全身血管的内皮,并刺激血管严重收缩,血流缓慢、血栓形成及血管增生,是高血压、冠心病、周围血管病等疾病发生的基础。饮酒也会直接刺激大脑神经,增加心脏负担,影响血压、血脂等水平的稳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
保持适量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量,还可减轻体重、降低血浆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胆固醇水平。久坐不运动,不利于血管内血液流通,会加重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沉积,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堵塞。
心理因素也会影响身体状况,当人处于焦躁、愤怒、悲伤等情绪中,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量增多,会使血压升高、心率加速,导致内分泌紊乱,易诱发脑卒中,因此要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
普通人群要坚持定期体检,每年至少一次。对于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及其它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量一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测。一旦发现血脂异常,一定要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