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闭幕后,根据大会的部署,中共中央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并着手酝酿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于2003年2月开始试点。2004年11月7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作了具体部署。
2005年1月,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式揭幕。这次活动与党的作风建设紧密关联。《意见》分析了目前党内仍然存在的问题,其中谈到:“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次活动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致力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意见》将活动的目标要求归纳为四句话,即“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关于“服务人民群众”的内涵,《意见》概括为“四个进一步”:“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进一步增强,作风进一步改进,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意见》还确定了这次活动的五条指导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坚持正面教育,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前三条指导原则分别对应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2006年5月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曾庆红在理论研讨会上强调,要在作风和形象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他指出,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党风廉政方面的先进性建设,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这些优良传统,并发扬光大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培育和形成的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锐意改革、致力发展,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等时代新风。要通过认真总结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在全党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形成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相承接、与改革创新为核心内容的时代精神相一致、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符合的好作风。
活动期间,中共中央围绕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制定了四个文件,即《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2006年6月21日正式下发。《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和反腐倡廉教育”。
同年6月30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作总结讲话。至此,历时一年半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基本结束,共有340多万个党组织、6800多万名党员参加。
这次活动是中共历史上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关于这次活动取得的显著成效,胡锦涛在总结讲话中概括为六个方面,包括作风建设,原话是这样说的:“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行动更加自觉,党员干部的作风进一步改进,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重点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胡锦涛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根本在于增强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意识,重点在于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和机制。实践证明,不回避存在的问题,下决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让人民群众来监督党员和评判党员,是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