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补肾利水:[玫瑰]六味地黄丸(地黄40,山药20,山萸肉20,茯苓15,泽泻15,丹皮15)+车前子5-10-15,+牛膝10-15[玫瑰]轻症水肿:五皮饮:生姜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桑柏皮各10--15。[爱心]晕症,颅内压高,中隔有水,耳石症,强心高血压的头晕。[玫瑰]苓桂术甘汤:茯苓30-60,白术(苍术)15-45,桂枝15-45,炙甘草15-30,[玫瑰]活血化瘀:桃仁15,红花5+当归20+川芎10,白芍10地黄25[玫瑰]睡眠不好+生龙骨30+生牡蛎30.[玫瑰]心脏不好+瓜蒌,枳实,薤白,桂枝(通四肢之阳),肉桂(补心阳),生姜,干姜,附子(补肾阳),红参(补心阴)单煮。[玫瑰]胃停水症:茯苓30,桂枝15,生姜25.(干姜15),炙甘草5[玫瑰]脐下动悸,心慌。苓桂枣甘汤:茯苓30-60,桂枝20,大枣15,炙甘草10[玫瑰]苓桂味甘草汤:咳嗽,面红耳赤,脚凉。茯苓,桂枝,五味子,炙甘草中耳炎,+白芷,白芨,白术。
幸福健康课经方(一)
老师提到的方子整理发给大家学习[爱心]@所有人
因个体差异,具体使用需找专业医师辩证[握手]
【脾虚的表现】孩子不爱吃饭或者爱吃,运化能力差;主安静;不爱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肌肉松软。
【厚姜半甘参汤】厚朴40g,生姜40g,清半夏15g,炙甘草10g,党参5g。(适合肚子咕噜咕噜,胀气,帮助排除肠胀气,最多吃3副)
【小建中汤】白芍15g,桂枝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6枚,饴糖30毫升。(孩子不吃主食;女性脸黄;唉声叹气;腹痛)
【理中汤】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各15g。水煎服(主治脾胃虚寒;便溏)
【桂枝汤】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解肌,健脾)
心烦:桂枝汤+(黄芪、知母。2:1的比例)
【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咳)
【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眩晕)
【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重用)、石膏(研磨成粉,寒性少用)、炙甘草(用量与麻黄等量)+白芥子(化寒痰即白痰)止咳平喘
【麦门冬汤】麦门冬42g,半夏、甘草各6g,人参9g,粳米3g,大枣4枚(清养肺胃,咳嗽气喘,口干咽燥)
【百合知母汤】百合20克,知母15克(抑郁症、狂躁症、焦虑症)
注意:不可乱用,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具体使用需找专业医师辩证[抱拳]
【四逆散】柴胡,枳实,炙甘草,白芍各15—30克(烦躁,手脚冰凉,内热外寒)
【开心散】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陈皮(适量),木香各30g,用法:打成粉服用,每日两次,一次吃3g。安神、补气、利湿化浊
【芍药甘草汤】芍药(白芍)60克+炙甘草(30~60克)配比:芍药是甘草的两倍(静脉曲张、腿抽筋)
【茵陈五苓散】主治:寒性黄疸兼小便不利。茵陈蒿50%、五苓散50%(茯苓、猪苓、白术、桂枝、泽泻配比3:3:3:2:6)用法:全部打粉,一次3到5g,每日三服。
【脂肪肝、胆固醇高、降血脂】柴胡剂(具体哪一种需医生辩证)、加郁金20-30g、茜草和川芎10-20g(不要酗酒,不要熬夜)
2.7
【小柴胡汤】柴胡30g黄芩15g清半夏15g党参15g炙甘草15g生姜15g大枣7枚(掰开用)(可疏肝解郁主治: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大柴胡汤】柴胡15g,黄芩9克g,芍药9g,半夏9g,枳实9g,大黄6g,生姜15g,大枣5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呕吐不止、烦躁、便秘、舌苔发黄,清热散结)(急性胰腺炎、胆结石))
【小柴胡汤】
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疏肝解郁
组成:柴胡24g、黄芩(急性嗓子发炎)15g、清半夏(有粘痰)15g、生姜15g、人参(党参)15g、炙甘草10g、大枣12枚、白芍15g。
出自《伤寒论》
实际应用请遵医嘱
2.8
关于前列腺专题课上重点药方参考(仅供大家学习使用,应用请遵医嘱):
【猪苓汤】
主治:小便不利,尿刺痛,血尿
组成:猪苓(去皮)15g、茯苓(捣碎)15g、滑石(磨粉)20g、泽泻15g、阿胶(冲服)15g
根据药性加减化裁:加车前子15g(入肾,利尿),加金钱草60g,加白芍(利尿排石)
【桃核承气汤】
主治:血瘀、尿滞留(已经出现)
组成:炒桃仁50个、酒大黄、桂枝、甘草炙、芒硝
【桂枝汤+龙骨牡蛎】
主治:晚上起夜,梦遗
【桂枝汤+炮附子】
主治:盗汗,漏尿
【肾四味】
作用:善补肾之阴阳,对肾虚和肾虚导致的不适有很好要的效果
组成: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9-15g
@所有人
2.5
出自《伤寒论》。(实际应用请遵医嘱)
【开心散】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陈皮(适量),木香各30g,用法:打成粉服用,每日两次早晚,一次吃3g。安神、补气、利湿化浊/疏肝解郁,一个月用量
幸福健康课经方(二)
2.10:
课程中老师提到的方子发给大家学习[太阳][玫瑰]
具体使用需要找专业医师辩证[抱拳]
【麻黄加术汤】湿寒,湿在皮肤的(会肿,痒,痛)麻黄10克、桂枝15克、杏仁10克、苍术30克、炙甘草6克(煮水或打粉)
【麻杏苡甘汤】湿在肌肉的(不痒不胀也不疼的)麻黄9克、苦杏仁15克、苡仁90克(量要大,)炙甘草6克(常吃肥甘厚腻的年轻人,易湿在肌肉。荨麻疹属于湿在皮,湿在肌肉是不疼不痒)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湿热、红肿)麻黄,连翘,杏仁,赤小豆
【防己黄芪汤】黄芪50克、木防己40、(炒白术)苍术30、炙甘草20(生姜、大枣根据自己需求放)去湿气针对大肚子。
【四物汤】(调气血):川穹、当归、白芍、生地黄各15g虚寒体质用熟地黄。
{适合月经不调、月经量少、痛经、手脚冰凉、头晕失眠、贫血等等人群,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调经和滋润肌肤的作用(避开生理期喝)}
【炙甘草汤】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心阴不足,心慌,心率过快,身体虚,出汗)
【小陷胸汤】
主治:伤寒误下,小结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痰热塞胸。
组成:黄连﹑半夏﹑栝蒌
【桂枝甘草汤】桂枝30克,炙甘草15克。急救,抢救心脏。(桂枝炙甘草汤(配比)2:1增强心率1:2降低心率)
小青龙汤的药方剂量是麻黄(去节)9g,芍药9g,细辛6g,干姜6g,甘草(炙)
6g,桂枝(去皮)9g,五味子6g,半夏(洗)9g。
2.11曲平
小青龙汤的药方剂量是麻黄(去节)9g.芍药9g,细辛6g,干姜6g,甘草(炙)
6g,桂枝(去皮)9g,五味子6g,半夏(洗)9g.
注:共60g,打粉,日30g早晚各一次
2.13日
《湿气!万恶之邪的根源!》课上所提到的重点药方,仅供学员学习参考使用,实际应用请遵医嘱!
【葛根汤】(脉浮)
作用:可治疗落枕,发汗解表,升津舒筋、痉病、口噤不语,无汗,小便少,或卒倒僵仆,
组成:粉葛根、麻黄(有汗不用)、桂枝、生姜、甘草、大枣、芍药
【附子汤】(脉沉)
主治: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背怕冷,
成分:党参、芍药、白术、炮附子(先煎2小时)、茯苓
【甘草附子汤】
主治:可治疗痛风,暖肌补中,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汗出短气,小便不利,身体微肿。
组成:甘草(炙)30g,附子(炮,去皮,破)30g,白术30g,桂枝(去皮)60g
【桂芍知母汤】
主治:可治疗风湿性关节变形、祛风除湿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炮)
幸福健康课经方(三)
2.19
具体使用需找专业医师辩证[抱拳]@所有人
【甘麦大枣汤】此方针对女性更年期,心神失养,喜悲伤欲哭炙甘草15g、浮小麦35g、普通大红枣10-15枚用法:水煎服本药方出自《金匮要略》
【茵陈蒿汤原方】茵陈蒿90g栀子14枚大黄30g(急性黄疸,明黄)一定注意:原方剂量大,不可乱用!需要找专业医师辩证使用!
【补肝补血】山萸肉(去核)30-60g煮水
2.20:
以下为《湿气!入五脏怎么办?》直播课上老师所提及的药方,仅供学员参考学习使用,实际应用请遵医嘱!
【苓桂术甘汤】
主治: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为祛湿剂。
组成:茯苓60g,桂枝(去皮)25g,白术,甘草(炙)各15g。
【真武汤】
主治: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为祛湿剂
组成:茯苓50g、芍药50g、生姜50g、附子50g、白术50g。
【桂枝茯苓丸】
可调理子宫肌瘤
桂枝15g、桃仁15g、白芍15g、茯苓15g、丹皮15g、
可以去买中成药,男女都可以服用
制做方法:打成粉用蜂蜜做成丸
【五苓散】
主治:利湿泻热,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
组成: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
【茯苓杏仁甘草汤】
主治:多汗、胸闷、偶尔干咳、无力、清除肺部积液
组成:茯苓50g,杏仁(苦)15-20g,生甘草15g
【小青龙汤】
主治:咳白痰、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
【针对下焦寒湿,子宫附件炎症】
组成:白术、炮附子、薏仁、败酱草(15-20g)、
+川芎或者当归(活血)
【艾灸穴位除湿气】
方法:隔姜片灸
穴位:关元穴
异常出汗(一)
1.一动一身汗,冒虚汗,乏力,胸口憋闷,容易出汗,或鼻下,或腋下,或胸口,后背,两寸脉弱,为宗气不足,宗气下陷
用黄芪泡水喝。
2.玉屏风散:易感冒,食欲不振,面色黄,愰白。
3.桂枝汤
张锡纯在运用桂枝汤时,不啜稀粥,而加黄芪知母。
案:常年后脑勺靠颈椎一块出汗,桂枝汤+黄芪,愈
鼻下,胸口,左右半边出汗,异常出汗,轻者黄芪泡水喝,重者桂枝汤+黄芪
4.出汗,眼睛红,头晕,牙龈出血,烧心,酒后出汗,上焦有热,三黄泻心汤冲泡服。
5.完全不出汗,麻黄汤去桂枝或紫苏叶薄荷泡水喝。
6.更年期异常出汗,白天出,晚上也出,经常流眼泪,哭,心液耗损,晚上睡不好,多梦,恶梦,易醒,小儿夜啼,甘麦大枣汤
组方:炙甘草3两,大枣12枚(原方10枚)劈破,浮小麦(原方为小麦)1升。
潮热盗汗用浮小麦,出冷汗不能用浮小麦。
7.心慌心悸,怕冷畏风,出冷汗,漏尿:桂枝汤+炮附子
常用于新冦后遗症,阳后大发汗,遂漏汗不止。
8.久病体虚,久咳体虚出虚汗,①五味子酸敛阴柔,取其酸收之性,又入五脏,气分,因经常咳嗽的人漏汗,漏尿,超过一个月以上的,都会用上②山萸肉,敛正不敛邪。入血粉,身体虚衰,重用到2两,家里应常备。可急救,汗出如油,只有用山萸肉加龙骨牡蛎,才能止汗,(张锡纯用生龙骨牡蛎山萸肉三味急救)
外阴湿疹,痒,外阴感染,滴虫,苦参蛇床子煮水清洗,锻龙骨粉外敷。
大青龙汤发汗太过,龙骨牡蛎打粉敷之。
鉴别使用:
①黄芪,脸无气色,胸口如压大石,气短,呼吸困难,同时异常出汗。
②炮附子,心脏不好,怕冷,没精神,身倦思卧。
③术后,汗不止。四逆汤结合山萸肉。
④肺部久咳嗽出汗,五味子
⑤更年期,烦燥,易哭,出汗,浮小麦,清心火补心液耗损。
异常出汗(二)
脾阳不振,食欲不好,到饭点可吃可不吃,出虚汗,用白术,山药,山萸肉茯苓健脾胃。
山药主要用在虚劳之人,与山萸肉配(出虚汗时),胃阴不足,出虚汗,反流性食管炎,胃炎,糜烂性胃溃疡,浅表性胃炎,胃和食管出现问题,都会用上山药善后。
消化不好,山药+鸡内金+白术。
1.感冒,异常出汗,身体沉重,桂枝汤,怕冷,脸肿胀红,反复感冒,是内有湿气,桂枝汤+白术茯苓。解肌去寒,健脾利湿。
出汗日久,脸黄(津液过度丧失)抽筋,包括眼皮跳,为柔痉,栝楼桂枝汤。
2.麻杏石甘汤,对有汗或无汗,汗出而喘,身有微热,喜喝凉水,小孩感冒后很快化热。肺热迫汗出,麻黄开毛孔,杏仁润肺,生石膏去热,宜饭后服用,一咳一身汗,但头汗出,有湿气加生薏仁茯苓,薏仁小孩30g起,大人60g起,还可以缓解喉部咳嗽平滑肌痉挛,硬皮证(皮肤发黑发硬)麻杏薏甘汤重用薏仁。
怕冷汗出桂枝汤,不怕冷有微热无表证麻杏石甘汤。
3.白虎汤,进入阳明,热劫汗出,痉湿暍。
有烦渴白虎加人参汤,有头痛加钩藤。
4.甲亢异常出汗,不怕冷,白虎人参汤。甲亢蟹眼证,新陈代谢加快,桂甘龙牡汤
5.进入阳明腑热,手足出热汗,调胃承气汤。
6.进入太阴,手足出冷汗,潮汗,此为脾胃虚寒,理中汤。
血栓,脑梗
一、早期症状
1.大拇指发麻,三年内中风。
2.手臂抬不起来(邪中于经)中于络皮肤麻木不仁,发痒,很多糖友会出现。
3.中于脏腑,半身不遂,偏枯。
二、治疗法则
宜补养气血,气虚血亏是造成斑块的原因,中风病人易复发,是没有补养气血打通络脉。
1.首选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为轻症阶段。
案:中风后遗症,手指,腿麻木,用小续命汤7天无效,换补阳还五汤5天也没效,后按其手腿麻木不仁依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川牛膝+杜仲而效,故不能持方待病而应按证论治。
其方使用指针:皮肤麻木不仁,乏力,疲困。
组方:黄芪3两桂枝3白芍3生姜6大枣12枚,一两合5g
肠胃蠕动不好,味口差,生姜用到6两,常用3两
2.补养气血:八珍汤
八珍汤:四君子汤+四物汤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四物汤补血)茯苓,白术,炙甘草,人参(四君子汤补气)
日常剂量10-15g等量,有头痛川芎倍量,修复疏通血了,可斟情加天麻。血色差,脸色愰白当归地黄倍量,便秘当归倍量,可同时加酒大黄5g,习惯性便秘不加大黄,加火麻仁通便。
人参补元气,如果肚腹胀闷不舒,用红参,隔水蒸炖,一般用党参,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宁心安神,心烦倍量。失眠烦燥,阳不入阴,加半夏秫米汤,上火加黄芩黄连,虚烦加栀子鼓汤。肺有粘痰加知母(此处应该是贝母,应是王老师口误),反酸烧心加山药
控制不住流口水,口舌不灵,脸麻木,舌根痛,舌为心之苗,吃饭容易呛,为随时发脑血栓之证。
一般伴随高血压,脸红赤,烦燥热,这种情况马上取药快煎服:风引汤
3.风引汤
①首先泻热,重用大黄20g通利大便,干姜20g温肺胃。
②用桂甘龙牡汤,调合心肾,让心火下行,肾水上潮,重用茯苓60g降低血溶量。可以很快镇静下来,在此基础上,用六味矿物药,含水石,紫石英,赤石脂30g白石脂30g生石膏,滑石泄热。
赤石脂白石脂镇定下焦,拉肚子必用,泻热固涩。滑石泄膀胱热。
案:女,车祸脑出血,昏谜5天后出院,每日频发癫痫7-8次,风引汤三剂,头面烘热,手麻消失,拉出很多白油便。
同时服安宫牛黄丸
气血上涌厉害,上实下虚,脚凉,用风引汤,不能随意加减化裁,按量研成粗粉,抓三撮,以一升水,武火,再加一碗,武火再开再加一碗,10分钟入口,用于急救。
已经发了脑梗,西医手段该用用
突发脑梗,不要扶起来,让病人躺平,头部略高,偏向一侧,预防呕吐窒息,解开衣领,有抽搐以硬物放口咬住,有痰鸣,用东西吸痰,搬动时用担架,不能直接搬抬。
急救放血:百会,耳尖,十宣,十脚尖
4.补阳还五汤,为晚清武举人王清任所创。主要用于脑血栓后遗症,一天黄芪量用到120g,有的医生加全蝎,李可加僵蚕。使用中有无效的,此方主补气兼活血,很多中风病人疲劳过度引发,有的游离细小斑块,由于气虚血流速度减慢引发。王老师用此方黄芪量30-50g,上火加知母。
有血栓,斑块,补阳还五汤黄芪量减少,作为化血栓,脑动脉硬化(中医称为堵塞粘连)方法,王老师习惯加柴胡郁金,肝有瘀血加茜草。
补阳还五汤主要针对寸口脉微,气虚,轻度血栓,斑块。
5.小续命汤
药王孙思邈,晚年自己中风,自拟小续命汤,打成粗粉用,外邪直中脏腑,舌强不能语(直中心脏)神昏不语,半身不遂,口言歪斜,冒昧不知痛处,拘急不得转侧。
面瘫初起:葛根汤+白术+炮附子+干姜
续命汤是调节体内寒热,屏内风,寒多干姜加量,热多石膏加量,便秘或有湿热,石膏换大黄。脑出血呼吸沉重,鼻鼾为肺热,石膏清肺热。
方中当归用归身。
案:女,中风半年,口眼歪斜,流口水,意识不清,舌头伸不出,脉浮,与小续命汤,三周后,自己能擦屁股,脚指能动,三月后愈。
形成褥疮:黄连粉(黄连1白术1有时加三七1有感染加蛇床子1苦参1)
后遗证:偏头痛,头晕,意识丧失,多为风引汤,一般三剂见效,需辩证。
注意事项:
①中风后要气血填满身体空窍,补元气,王师常用候氏黑散,前20天黄酒温服,后服至60天,食物吃常温,不能烫,忌鱼,蒜,利尿剂。一般3-5年不复发。
②竹叶石膏汤,黄连阿胶汤调中风失眠后遗症,基本上三剂见效,否则不对证,黄连阿胶汤调补心肾,竹叶石膏汤为清补代表方。
冬天如何调理高血压
冬天容易出现压差大,血压升高,斑块脱落的情况。宜用小剂量四物汤养护血管,可结合肾四味(肾气虚时)鼓舞肾阳,四物汤中宜用生地(因熟地滋腻)。
肾四味适应人群:腰眼钻风,膝盖冷,肾虚寒明显。
1.肝源性高血压,宜养肝舒肝,病人生气时就会肝阳上亢,有眼干,眼屎多的,可用菊花茶,但若出现实质性瘀堵,胃口差,晨起恶心干呕,口苦,胸胁苦满,忽冷忽热,宜用小柴胡汤舒肝理气,柴胡用量为40g,效果才显。
2.肾源性高血压
腰膝酸软,小腿变细,都是肾气虚衰的表现。就会出现肾源性高血压,浑身没劲,无力乏困,血压升高,许多糖尿病人都会出现肾源性高血压。调理:
①肾四味
②龙骨牡蛎
③生赭石,有重坠之性,量大可用到120g,一般30-50g加桂枝清半夏向下引,再加党参当归以托中焦脾胃之气,生赭石党参当归此时三味药一对。
3心源性高血压,低血压
①低血压血管松驰型,要恢复其弹性,宜用酸收的山萸肉。
②心率过缓型低血压,桂枝2炙甘草1汤.可恢复心脏衰竭,心功能减弱增强心阳。反过来,炙甘草是桂枝两倍,可降低心率,调节心率过快。从而降低血压。
水肿(四)
1.五苓散
①晕车晕船晕机,为水饮所作,五苓散证。
感冒时脸肿,手胀,肤肿时可予五苓散,效比五皮饮好。
组方:茯苓3猪苓3白术3泽泻5桂枝2
伴咳喘,身上漫肿,西医为肾炎或肾小球肾炎等,有汗,五苓散。无汗,吸气困难,宣肺利尿,甘草2麻黄4汤。更多时候是翘婢汤证。
2.越婢汤
水肿,纳差,长期低烧,控制不住咳嗽,有一点外感证。麻黄宣肺打开毛孔,石膏清浮热。生姜炙甘草大枣健运脾胃。所有表层水肿都可以用,比五皮饮好用。皮肤表层亮,不头晕,宜此汤。晕眩厉害,渴欲饮水,宜五苓散。
组方:麻黄6两,石膏半斤,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5枚破,恶风加炮附子。
针对皮水,越婢汤基本上是王道之方。
3.越婢加术汤
肾腹水,肚子大,来得快,消得快,全身水肿,头面也肿,脉沉(脉沉弦为肝腹水)西医诊断为急性心衰,越婢加术汤。胡希恕擅用此方治肾腹水。此方阳气还比较足,到真武汤阳气就有些虚衰了。
组方:越婢汤+白术6两
4.真武汤
①脉沉,四肢冰凉,无精神,有气无力,纳差,玩固性腹泻(结肠炎),一派虚像,寒证,震震欲辟地,平衡感消失,躺着不能动,翻身就晕昡,不能用越婢汤,要振奋阳气,温阳利水,宜真武汤,附子汤等消除水肿,
案,男,顽固性结肠炎,常年腹泻且不易控制,消瘦,水肿,晕眩,小便失禁,气短,-派阳虚水泛之象,多年医治无效,给予真武汤,第一天尿量大增,第二天正常走路,大便逐渐正常能控制,足肿慢慢消失。
组方:茯苓、芍药、生姜各3两,白术2两,炮附子一枚(15-20g)。
若咳,加五味子半升,细辛1两,干姜1两。
若小便利,去茯苓。
若下利,去芍药加干姜2两。
若呕,去附子加生姜半斤
②术后或产后,尿失禁,尿隆闭,考虑用真武汤,是因肾气不足,鼓荡无力。
[爱心]补肾利水:
[玫瑰]六味地黄丸(地黄40,山药20,山萸肉20,茯苓15,泽泻15,丹皮15)+车前子5-10-15,+牛膝10-15
[玫瑰]轻症水肿:
五皮饮:生姜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桑柏皮各10--15。
[爱心]晕症,颅内压高,中隔有水,耳石症,强心高血压的头晕。
[玫瑰]苓桂术甘汤:茯苓30-60,白术(苍术)15-45,桂枝15-45,炙甘草15-30,
[玫瑰]活血化瘀:桃仁15,红花5+当归20+川芎10,白芍10地黄25
[玫瑰]睡眠不好+生龙骨30+生牡蛎30.
[玫瑰]心脏不好+瓜蒌,枳实,薤白,桂枝(通四肢之阳),肉桂(补心阳),生姜,干姜,附子(补肾阳),红参(补心阴)单煮。
[玫瑰]胃停水症:茯苓30,桂枝15,生姜25.(干姜15),炙甘草5
[玫瑰]脐下动悸,心慌。苓桂枣甘汤:茯苓30-60,桂枝20,大枣15,炙甘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