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疝的主要症状是腹壁切口处有肿物突出,站立和稍微使力的时候突出的现象比较明显,而平卧的时候则会缩小甚至消失不见。
疝块较大有较多的脏器和组织突出时,可有腹部隐痛、牵拉下坠感等不适。部分病人可伴食欲减退、恶心、焦虑等。多数切口疝内容物可与腹膜外腹壁组织粘连而成为难复性疝,有时可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表现。少数疝环小的病人,可发生嵌顿。
2、体检
切口瘢痕处肿物,多数与切口相等,亦有切口疝形成小于切口区域者。疝内容可达皮下,皮下脂肪层菲薄者,可见到肠型或蠕动波。嘱病人平卧,将肿物复位,用手指伸入腹壁缺损部位,再令病人屏气可清楚地扪及疝环边缘,了解缺损的大小和边缘组织强度。
诊断
1、病史
切口疝的患者们几乎全部都有近期腹部手术的情况,经常会出现切口感染和裂开等情况,或者患者的全身状况比较差,又或者患者有术前吸烟的习惯和一些慢性疾病的隐患等等。
2、临床特点
切口出现可复性肿块,体检可扪及腹肌裂开所形成的疝环边界。
3、辅助检查
可见疝内容物影像。
切口疝的治疗方法
一、西医
腹壁切口疝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年老体弱、有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慢性疾患者、癌症晚期和合并内外科急危重症者,可非手术治疗,包括:保护切口疝、防止疝内容物损伤;局部使用弹力腹带或腹围包扎,防止疝块突出;处理咳嗽、便秘等全身情况。
如今,腹内压力增高的现象已经不再是非手术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因为应用人工材料的无张力修补技术,可以保证在不增加术后的腹腔压力的情况下,对术后的切口裂开或者切口疝复发的情况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1、术前准备
(1)改善全身状况、治疗合并症
手术前加强营养支持、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补充维生素C及K等,积极治疗糖尿病、凝血机制障碍、呼吸功能障碍、肝脏功能障碍、肾脏功能障碍等影响组织愈合的合并症或并发症,改善病人一般状况。
(2)治疗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
积极治疗肺部感染或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量腹水便秘或排尿困难等使腹内压力增高的疾病。吸烟病人劝其戒烟,前列腺肥大病人应用α-受体阻滞药解除排尿困难,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应用止咳、平喘、抗感染治疗,便秘者服用缓泻药以保持大便软化通畅等。
(3)术前应用抗生素
腹壁切口疝术前是否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目前仍有争议。Platt等曾报告切口疝修补术病人,围术期应用抗生素与否,其切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White等认为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切口的感染率;而Abramos等报告的结果则相反。作者认为,切口疝手术虽为无菌手术,抗生素的应用仍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原有切口可能有固有菌定居,且局部瘢痕组织血运较差,有潜在感染的因素。特别是植入人工材料者,一旦感染,将前功尽弃。
(4)人工气腹
方法:局麻,以Veress气腹针穿入腹腔,经此缓慢注入空气,每次1.5L,2~3次/周,共2~3周。
2、手术时机和原则
(1)时机
切口疝形成后,局部组织需要再塑型,这一过程约需6个月。为预防术后复发,切口疝的修复手术以疝发生后6个月实施为宜。因第1次手术后,腹腔脏器存在炎性粘连,修复手术较早实施,容易损伤肠管。某院曾收治1例肠外瘘病人,因结肠癌手术,术后1个月发生切口疝,术后2个月施行切口疝修补术。因局部结构不清、肠管炎性粘连,以致术中损伤小肠,导致修补术后肠外瘘、切口裂开而就诊。
(2)原则
①切除切口瘢痕。
②显露疝环后,沿其边缘清楚地解剖出腹壁各层组织。
③回纳疝内容物后,在无张力或低张力的条件下修复各层腹壁组织。
3、切口疝修补方法
包括:①直接缝合;②自体组织移植;③合成材料修补;④腹腔镜修补。
(1)直接缝合
疝环直径≤5cm的较小或筋膜结实的切口疝,可直接缝合。首先解剖缺损边缘,清除瘢痕组织,筋膜对筋膜逐层缝合;腹壁结构不清者,也可用10号丝线腹壁一层间断缝合。对于较大的切口疝,或腹壁肌肉萎缩、筋膜薄弱的切口疝,可作切口两侧筋膜的减张缝合,切忌强行拉拢缝合而致筋膜撕裂,或腹内压力增高,造成术后复发。当然移植物修补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2)自体组织移植
修补适用于疝环5cm的切口疝。常用的自体组织有阔筋膜、腹直肌前鞘、股薄肌的自体真皮等。此修补创伤大,且又造成新的组织缺损,故已被合成材料修复所取代。但对于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基层医院,自体组织移植修补仍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修补方法。
(3)合成材料修补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合成材料有3种:聚酯类、聚丙烯类和膨化聚四氟乙烯(e-PTFE)。聚酯类补片可应用成品(Mersilene),也可使用用于心脏手术的普通涤纶片,由于更为优良的聚丙烯类补片的普及,聚酯类补片应用已减少。
聚丙烯补片为单层网状结构,是目前最常用的腹壁缺损修补材料。与其他不吸收材料相比,聚丙烯补片具有以下优点
①刺激纤维组织增生作用明显。
②其网眼结构易被纤维组织生长穿过,能够早期嵌于组织之中。
③植入后能保持较高的抗张强度。但是,聚丙烯补片由于表面较粗糙,与腹腔脏器直接接触时,可能引起腹腔粘连,甚至侵蚀肠壁、导致肠瘘发生;后期的瘢痕收缩可能会造成网片扭曲,其不规则的表面可刺激并损伤周围组织,引起感染或皮肤窦道形成。
e-PTFE柔韧光滑、顺应性好,机械性能较聚丙烯网更优越。当补片与腹腔脏器直接接触时只引起轻度粘连,一般不会导致肠瘘的发生。与聚丙烯补片相比,e-PTFE刺激纤维组织增生作用小,且纤维组织很难在短期内生长进入补片的微孔结构,易造成补片与周围组织嵌顿和不良。
(4)腹腔镜修补
切口疝的预防
一、预防
1、精心设计切口为避免切口疝的发生,临床医生应根据治疗目的,精心设计切口,尽量少用经腹直肌和腹直肌旁切口,代之以横形切口,正中切口和旁正中切口。
2、改善愈合能力加强病人的营养支持,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补充维生素C、K等,改善病人一般状况,提高愈合能力。
3、积极治疗合并症或并发症对糖尿病、凝血机制障碍、呼吸功能障碍、肝脏功能障碍、肾脏功能障碍等影响组织愈合的合并症或并发症,应积极治疗。择期手术须待上述情况得到纠正或控制,再实施手术。
4、积极处理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术前要积极治疗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量腹水、便秘或排尿困难等使腹内压力增高的疾病,预防并处理手术后出现腹胀、呕吐、呃逆、咳嗽、打喷嚏等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同时使用腹带。
6、手术中严格外科手术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正确处治化脓性病灶和腹腔脏器绞窄坏死等病灶,防止污染切口。
(2)避免电刀功率过大致使切口脂肪液化而影响切口愈合。
(3)切忌动作粗暴,防止组织损伤过多,影响切口愈合。
(4)彻底止血以免引起切口血肿,妨碍切口愈合。
(5)正确对合组织层次,防止形成无效腔;缝线不宜过细,缝合勿过疏或过密,结扎切忌过松;缝合筋膜时,进针点与出针点不宜距切缘太近;此外,连续缝合对局部组织有绞窄作用,且一处断裂即导致全线变松,故尽量选择间断缝合。
(6)估计切口可能发生感染者,需作二期缝合。
(7)避免切口留置引流物,需要留置引流时,应行戳口穿出。
(8)手术应在良好的麻醉状态下实施,腹膜缝合时切忌强行拉拢,以免致腹膜撕裂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