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对于婴幼儿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它对于营养吸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身体其他系统的发育,甚至婴幼儿以后的生长和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肠道健康问题绝对不能小觑。
1.促进营养吸收出生后第一年是宝宝生长发育最快速的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支持,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都依赖于健康的肠道功能,可谓是宝宝健康的“奠基石”。
2.平衡肠道菌群肠道内的有益菌、有害菌和中间菌之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有害菌就会大量生长,导致肠道功能失调引发疾病。因此,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对于肠道功能至关重要。
3.肠道免疫,减少疾病发生正常的肠道免疫功能是阻止有害菌和毒素进入体内的重要防线。
肠道“报警”之腹泻
肠道不好,消化不好,身体自然就不好。便秘、腹泻等往往是宝宝患肠道疾病的信号。便秘时宝宝大便干硬,便时有疼痛感,相邻两次大便的间隔有时会达4天以上。而腹泻则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症。引起孩子腹泻有两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和感染性因素。
非感染性因素比较简单,比如喝了凉水,吃了凉的食物,或者是对某些食物不耐受,最常见的就是新生儿乳糖不耐受、消化不良等引起的腹泻,这类腹泻大便检查不会出现炎症表现。
感染性因素相对复杂,如细菌性肠炎,大便内可以检测到红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而病毒性肠炎可能会检测到特别的病毒,如轮状病毒等。
大便偏稀不一定是腹泻
很多母乳喂养儿大便偏稀,次数相对多,但不一定是腹泻。母乳喂养的正常婴儿可能每天排便5~6次。如果婴儿进食正常、生长正常、大便化验正常,他的排便就属于正常。因为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纤维素——低聚糖,具有“轻泻”作用,再加上母乳喂养儿的肠道中以双歧杆菌占优势,所以母乳喂养儿大都大便偏稀,次数偏多。但这绝不是母乳的缺点,母乳不仅可保证婴儿肠道健康发育,还可以保证婴儿免疫系统成熟。
如何判断宝宝腹泻
1.量体温宝宝腹泻时多会出现发烧,可能早于腹泻或在腹泻初起时。体温大多在38.5℃左右,这常见于由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痢疾杆菌、轮状病毒等引起的腹泻。
2.看宝宝精神状态观察宝宝是否有不爱玩、不愿吃东西、磨人、哭闹等表现。
3.看大便形状宝宝腹泻一般常见的是稀便、水样便、蛋花样便、黄绿色便或便中有少量黏液。
什么情况需要看医生
腹泻很容易引起孩子脱水,所以孩子腹泻时,建议喝一些富含电解质的水,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因腹泻引起的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但是,宝宝腹泻时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必须看医生:
1.病情非常严重,如高热、精神状况非常差、呕吐严重等。
2.腹泻导致孩子出现了脱水症状。如连续4个小时没有排尿,口腔黏膜比较干燥,哭的时候没有眼泪等,这些都是脱水的早期表现。遇此情况,必须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补液治疗,否则有可能使病情加重。
构建健康肠道,益生菌帮你忙
通常,我们将对人体有益的细菌称为益生菌,它们具有抑制有害致病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肠道免疫力等诸多功效。人在摄食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一些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被感染。这与肠道表面有益生菌形成的保护膜抑制致病菌也不无关系。可以说,想要构建健康的肠道,益生菌可以帮大忙。
种养结合,增强肠道免疫
要让宝宝肠道益生菌数量增加,既可以“种”,也可以“养”。种养结合,肠道就能更快地恢复活力。种菌——就是直接口服益生菌(如小培菲康等),让活的益生菌在肠内“安家落户、发展壮大”。养菌——即提供益生菌喜欢的食物,为其创造好的营养环境,让它们快速繁殖,“压”过有害菌的势力。最常见的是补充含寡糖、膳食纤维类食物,它们可以提供肠道益生菌繁殖的营养,寡糖存在于豆类、洋葱、大蒜、牛蒡、芦笋等天然食物中,多吃这些食物可帮助益生菌增多,有助肠道健康。
关键词:环境科学;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人体健康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基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在人类对其不断的探索中得到发展、完善。正如早期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记数的需要而产生了数学,由于天空中的星斗与农作物的收获及河水的泛滥之间的规律而产生了天文学一样,环境科学便是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后,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在其带给人类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负作用,这种负作用甚至危害到人类生存的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一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合物。就干净清洁的空气而言,按其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78.08%,氧气占20.94%,氩气占0.93%,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体积微乎其微。各种自然的变化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会产生有害气体及其他微尘颗粒,但这种变化是局部的、短暂的。而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向大气中排放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的健康及动植物的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时,我们就说大气受到了污染。
(一)污染源。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交通运输。
(二)污染物。颗粒物,SO、SO2、CO、NO、NO2、氟气体、含氯气体等。
(三)危害,谈到大气污染的危害,先举两个具体的例子:1952年12月伦敦发生的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多人,其中45岁以上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为平时2倍。被称为“世界公害”和“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之一的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5、1970年,前者使400多人呼吸衰竭而死,后者致全市3/4的人患病。下面是大气中污染物对人体的具体危害:
颗粒物:直径小于0.015μm最容易进入人体肺部组织,称为“可吸入因子”,在肺部沉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病变,导致肺心病、心血管疾病。另外微粒物多是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可吸附多种污染物如硝酸盐、硫酸盐、金属等,引起肺癌等多种疾病。
SO2:SO2易形成酸雾、酸雨。当空气中的SO2浓度达到15mg/m3时,呼吸道受到刺激,达到20mg/m3时,使人眼睛流泪,咳嗽;当达到100mg/m3时,可致人死亡。
CO:阻碍氧气的传输,使人体缺氧。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记忆等机能障碍,严重者会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
N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后生成亚硝酸血红蛋白和亚硝酸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
NO2: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当空气中N02的浓度达100mg/m3时可致人死亡。
二、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水是人体的基本成分,占人体比重的70%,人体的水5—13天更新一次,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水源,降低了水质,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使用价值,称之为水污染。[3]世界卫生组织报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不洁饮水为人类健康十大威胁之一。据统计。淡水占全球水总储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的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0.34%。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将水危机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危机之
(二)危害
铅:损害神经系统,妨碍儿童发育,引起胎儿畸形。人的耐受量每周为3mg。
砷:饮水中砷含量过高,长期饮用引起皮肤癌发病率增高。
汞:有剧毒,长期作用可形成慢性中毒,损害神经系统。
氟:引起骨骼变形、发脆,损害肾脏肌能,引起关节疼痛,出现氟骨症。
氰化物:导致脑组织受损,呼吸中枢麻痹,严重者中毒致死。
四氯化碳:致癌性、损害肝和肾。
氯仿:具有潜在致癌的危险性。急性毒性为肝和肾的损伤和破坏,包括坏死与硬化。
总大肠菌群:包括沙门氏菌、志赞氏菌、肠道病毒等均可以水为媒介引起肠道传染病。
三、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噪声污染是发声体作不规则的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从生理学角度讲,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即不需要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一)污染源
交通噪声:机动车辆、船舶、飞机所发出的噪声;工业噪声:工厂生产机器运转所发出的噪声;建筑噪声:建筑机械工作时发出的噪声;社会噪声:包括人们社会活动、家用电器、音响设各所发声音。
损害视力:噪声作用于听觉器官,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波及视觉器官,造成视力减弱,使视觉、视野发生异常。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处于高噪声的人比正常环境下的人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发病率高2—3倍。地区噪声每上升1分贝,高血压发病率上升3%。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来说,噪音危害尤其明显。经常处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不仅听力受到损伤,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俊主,化学污染物与生态效应[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关键词】体检中心、健康筛查、健康管理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medicalandhealthundertakingsinourcountry,people'sawarenessofhealthandgraduallyenhancetheimportanceofhealthscreening,healthexaminationandmanagementtechnologyofhumanizationanddigital,therebyeffectivelyimprovingresident'sawarenessofhealthandqualityoflife.
【Keyword】examinationcenter、healthscreening、healthmanagement
1.1居民身份证自助体检系统
1.2智能选取体检套餐系统
2.1热断层扫描技术早期筛查疾病
所谓热断层扫描技术,主要指的是一种对人体细胞新陈代谢强度进行锁定的影像功能技术,该技术具有系统、无创、全面以及快速的优点,在体检的过程中,可以早期对居民的疾病进行筛查,并且该技术对人体的甲状腺、肝脏、胆囊、乳腺以及肠道等多个部位疾病敏感[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健康筛查的准确性。
2.2食物不耐受检测技术
食物不耐受(FI)主要指的是当机体消化酶缺乏而对某些食物中的成分不能完全进行消化时,没有被消化完全的蛋白质则会以大分子的形式(比如多肽)通过人体的肠道进入淋巴液或者血液中,形成抗原,并且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对机体进行刺激,使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产生,从而导致多种或者某种食物进入人体体内时,机体过度保护性免疫反应的产生[4]。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食物不耐受不但会让人体出现便秘、腹泻以及呕吐等症状,还会让人体所有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尤其是以胃肠道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体检中心在对居民进行健康筛查时,运用食物不耐受技术,可以及早发现隐藏疾病,根据居民的身体状况,提供饮食指导,减轻患者症状,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出现几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运用多种检后服务技术
3.1运用健康自测自评系统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体检中心健康筛查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体检中心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以居民的实际需求为依据,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技术,满足广大群众的健康需求。所谓健康自评系统,主要包括了八个方面内容,分别是保健意识、健康史、社会适应能力、生活方式、睡眠质量、躯体症状、紧张压力、保健意识以及精神心理,将体检者的八方面内容分析作为基本依据,再与医学检测数据相结合,对体检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3.2疾病风险评估系统的运用
体检中心在对居民进行健康筛查时,对没有出现任何临床表现的健康人群进行疾病危险因素分析,建立健康状态与遗传、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之间的量化关系,从而对未来5-10年内体检者可能出现常见慢性疾病的几率进行预测。疾病风险评估系统是将危险因素、疾病异常库以及档案系统作为基础,在对疾病风险进行表现时,以数据图表为主要形式,为体检中心管理者提供可以实施健康管理服务的一个可扩展信息化工具,根据居民的实际身体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引导个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危害健康的行为进行纠正,同时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有效提高体检中心健康管理质量。结语
综上所述,健康管理作为体检中心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体检中心而言,根据当前人们的实际需求,积极引进和运用多样化、人性化以及数字化的健康筛查及管理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居民的保健意识和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预防疾病,降低死亡率,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静娜.卢建华.王福影.论健康管理的历史和现实[J].医学与社会,2008,21(7):31-32.
[2]HunterDJ.BrownJ.Areviewofhealthmanagementresearch[J].EurJPubHealth,2007,17(2):33-37.
【摘要】目前抗生素滥用情况严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可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本文从滥用的不良反应、抗生素的使用原则、联合用药原则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对抗生素药物进行用药指导,以保障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抗生素;用药指导
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抵抗致病微生物感染的一类药物,是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够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因为抗生素药物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广,所以现抗生素滥用情况较为严重,此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致使很多不良反应的发生。抗生素类药物在药店是处方药,药店药师有责任对购买抗生素类药物的顾客做好用药指导,现就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探讨如下。
1滥用的不良后果
1.1使机体产生耐药性人们无度的滥用抗生素,使微生物产生适应性增强的耐药菌,导致细菌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使细菌产生耐药能力[1]。所以过度使用抗生素只会增加它对人体的副作用,以及使机体产生耐药性。
1.2对人体产生副作用研究表明,每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的毒性反应,对人体产生不同伤害。如氨基糖苷类引起耳鸣、耳聋、眩晕;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卡那霉素引起白细胞减少;头孢菌素类致白细胞或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磺胺类可引起肾小管损害;红霉素类、四环素类可引起恶心呕吐、厌食等胃肠道反应;以及抗生素的过敏反应可致药热、皮疹、过敏性休克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症。
1.3对孕妇的危害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均对胎儿有致畸作用;四环素、土霉素、米诺环素、金霉素等也对胎儿有一定危险,所以孕妇服用抗生素药物时应极为谨慎。据研究,青霉素类、红霉素以及头孢氨苄对胎儿较为安全,通过动物实验,尚未见这些抗生素对胎儿有不良影响。
2抗生素使用原则
抗生素的使用必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正确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使其达到最好的疗效,及时控制细菌感染,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反应。
2.1严格掌握适应症它主要用于治疗细菌的感染,少数种类还用于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但对于病毒性或者估计是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可使用抗生素,它并不是对每种病毒感染都具有疗效的,例如对伤风、流感、麻疹、腮腺炎的治疗是无益的。因此,只有在确认为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能用抗生素治疗。
2.2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由于致病微生物在使用抗生素后不易检测出来,使患者不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给临床确诊带来困难,使治疗延误。只有在病情危重且具有有细菌感染的高度可能性时,才能使用抗生素。
2.5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人们在通过抗生素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对人体的防御机制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能忽视自身抵抗因素而仅依赖于抗生素的治疗。当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时,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也不会很大。所以为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需要采取其他措施,使机体抵抗能力得以提高。
3掌握联合用药原则
对于耐药的慢性感染、致病菌不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混合感染,通常需要联合用药治疗,治疗时应选用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进行联合用药。通过联合用药可以使用药剂量得以减少,或者通过联用易涌入组织的药物来达到药物在感染部位浓度低时情况的治疗目的。作为药师应该给患者说明联合用药的原则、加强指导,避免患者盲目的进行联合用药,以免机体产生耐药菌珠的机会增大,甚至副作用的产生。
4小结
[1]张献怀.触目惊心的抗生素滥用.健康时报,2001,5~6
养生起源于先秦道家,被称为“摄生”或“全生”,也是中医学的一部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防病、防衰、祛病、延年提出了一整套观点和方法。煤矿工人作业环境特殊,养生自然应与之结合。煤矿采煤一般分综采和水采,虽现今工人作业环境大为改善,仍须与“风”“寒”“湿”相伴,长期感受,若不慎养生,必遭其害。
煤矿工人的中医养生指导思想:中医养生观中,“天人相应、形神合一”是基本观点。祖国医学把人体看成一个是以脏腑为核心,以经络互相联系的整体,把人与自然现象一切事物都看成是阴阳对立统一运动的整体,特别讲究人与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的协调,同时也包括体内气化、升降,心理生理的协调一致。在防病保健方面,提倡预防为主,“治未病”,强调内因的作用,通过各种方法积极促进机体不断的运动,保重元气,而且因人因地因时防病保健,大致可概括为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