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是用于检测遗传因子的技术,可以通过血液、体液或组织细胞来检测DNA位点的差异性从而得出结论,辅助临床诊断,其临床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包括妇幼筛查、遗传病筛查、肿瘤等。
在产前与产后阶段,妇幼项目基因检测可得知腹中胎儿及新生儿的生长健康状况,发现女性体内与优生优育有密切关系的的基因问题,从而及早发现和预防,有效降低疾病患病率,提高我国人口质量。
今天,小编列举了妇幼基因检测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三个项目: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孕期叶酸需求基因检测、维生素D代谢及钙吸收能力评估基因检测,详解其基因检测位点有哪些?基因突变又将产生哪些影响?
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
GJB2基因为最常见的先天性致聋基因。GJB2基因突变在1993年被发现,是中国人最常见的致聋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3q11-12,在亚洲人群中常见的突变位点为4种:35delG、176-191del16、235delC、299-300delAT。GJB2基因与SLC26A4基因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
致聋机理:GJB2基因编码缝隙连接蛋白,这种连接蛋白通过调控钾离子水平来维持相邻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分子的转运。GJB2基因在人类耳蜗中高度表达,形成听觉的过程中需要将声波转换为神经冲动,这种转化涉及许多过程,包括维持内耳中适当水平的钾离子,突变的GJB2基因会对耳蜗的正常的听觉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SLC26A4基因也称为PDS基因,SLC26A4基因是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在聋人中占11.6%,正常人群中的携带率为1%,在亚洲人群中常见的突变位点为3种:2168A>G,IVS7-2A>G,1229C>T。“一巴掌打聋”、“一跤摔聋”都与SLC26A4基因突变有关。
致聋机理:SLC26A4基因编码“Pendrin”跨膜转运蛋白,在机体离子成分平衡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Pendrin表达于内耳的内淋巴管、内淋巴囊、椭圆囊、球囊等处,突变蛋白将对结构功能产生影响,引发耳聋。
mtDNA12SrRNA基因,是药物性耳聋的直接致病基因,在儿聋患者中占4.4%,正常人群中的携带率为0.3%,突变位点包括1555A>G,1494C>T。线粒体基因突变是“一针致聋”的罪魁祸首。
致聋机理:mtDNA12SrRNA基因的突变会使得在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形成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结合的位点,从而影响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而导致药物性耳聋。在未使用耳聋药物的耳聋患者中,突变的线粒体12SrRNA还可能会使线粒体发生应激反应,启动内耳细胞的凋亡程序,从而导致耳聋。
GJB3基因是我国科学家1998年克隆的遗传性疾病基因,位于染色体1p33-p35,主要表现为后天高频感音神经性耳聋,正常人群中的携带率为0.53%,主要突变位点为538C>T、547G>A。
致聋机理:GJB3基因的错义突变538C>T与语后高频听力下降有关。其突变造成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31第二细胞外区的结构发生改变。细胞外区是连接子对接的关键部位,是控制蛋白质分子内部稳定的关键因素,基因突变使缝隙连接蛋白功能受到重大影响,丧失通道功能,引起钾离子再循环障碍,影响内耳蜗毛细胞的功能,导致听力下降。GJB3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孕期叶酸需求基因检测
孕期叶酸缺乏容易使胎儿患神经管缺陷、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习惯性流产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因此孕期叶酸需求基因检测十分重要。叶酸基因检测主要针对人体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和甲硫氨酸合成还原酶(MTRR)这两个基因中C677T、A1298C、A66G三个位点进行检测。可以检测出人体对叶酸的代谢情况和代谢酶活性,明确是否需额外补充叶酸,检测的人群主要为孕产妇。
致病机理:MTHFR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主要作用是在叶酸代谢通路中将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转化为具有生物学功能的5-甲基四氢叶酸。主要意义为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的能力。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是叶酸代谢通路中的一种重要的辅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缺陷,容易造成叶酸在体内的代谢障碍,MTHFR基因最主要的两种突变为C677T、A1298C基因多态性。该两种位点同时突变可显著降低MTHFR活性进而降低叶酸水平。
MTRR基因编码5-甲基四氢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还原酶,简称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甲硫氨酸是参与蛋白质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它的合成是由甲硫氨酸合成酶催化的,而甲硫氨酸合成酶因为辅助因子维生素B12被氧化而失活。MTRR编码的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能够通过还原型甲基化作用重新生成具有功能活性的甲硫氨酸合成酶。MTRR突变是造成叶酸缺乏的主要病因,也是同型半胱氨酸、叶酸代谢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突变类型有A66G、S175L等。
叶酸基因检测
维生素D代谢及钙吸收
能力评估基因检测
致病机理:维生素D在体内必须与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才能发挥其生理活性。VDR活性主要受(ApaI、BsmI、FokI、TaqI)这四个基因位点突变的影响。ApaI、TaqI突变会引起受体与维生素D结合不稳定,导致维生素D和钙吸收障碍。BsmI、FokI突变会引起VDR活性降低,维生素D受体数量减少,导致维生素D和钙吸收障碍。
2021年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纳入甲类医保支付范畴,为产前基因诊断的普及提供了助力。未来,国家和各地区依旧会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出台相应政策,积极支持和规范基因检测行业的发展。随着基因检测“防患于未然”价值的凸显,将大大降低家庭和社会的健康风险和医疗成本,基因检测技术也将大规模地应用到临床。
编辑:青翠欲滴
审校:晨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