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是如何医疗与保健的?揭秘皇帝后妃们真实的日常健康保证太医太监乾隆宫廷

在古代,皇帝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而皇帝的生命与健康尤为重要。

为了保命及皇帝宝座的千秋万代,清朝皇帝与历朝历代的皇帝一样,在寻求名医名药的道路上如飞蛾扑火一般,不遗余力。

为此清宫里的太医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御医御药成为保障皇帝及其家庭成员皇太后、皇后及妃嫔们的一道坚强壁垒。

那么,清朝皇帝在健康方面是如何被太医院医疗与保健的呢?一起来揭开大清王朝太医院及御医、御药等的一层层神秘面纱。

一、皇帝健康的保证:清宫太医院

宫廷御医是皇帝龙体康健不可或缺的重要群体。

关于宫廷医疗机构的设置,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三黄五帝时就有了,当时黄帝宫廷管理医疗的是岐伯,他是上古时期最有声望的医学家,是华夏中医始祖-“医圣”。

周朝时宫廷设置了医师等,秦汉时设太医令等,金代有了太医院这一称呼;元代时太医院正式成为专门的宫廷医疗机构,从此延续下来直到1911年随清朝覆灭而消亡。

清朝的太医院有多神秘

呢?一起来揭秘。

清朝的太医院可说几经波折,这与政Z是分不开的。1644年,清朝第一位入主中原的皇帝顺治,在在北京正阳门东江米巷(T安门广场南端)设置了清王朝的太医院。

该院有大门三座,大堂五间是主要活动场所,大堂左侧南厅三间是御医办公的地方,大堂过厅是二堂,其后还有三堂五间等。太医院里除了有康熙御赐诗文与匾额外,在先医庙里还供奉着伏羲、神农和黄帝的塑像,药王庙里还有铜人像等。

可说清朝的太医院规模相当宏大,但也在发展了257年后走向了没落。

1901年,由于《辛丑条约》的签订,东交民巷成了外国使馆区,太医院搬到了御医白文寿宅子里,后移到北池子大悲观音院,光绪八年又移到地安门外建立了新的办公衙署。

这里当然简陋了许多,与之前规模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不过那时清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且随着岁月流逝,到了1911年清朝太医院遗址几乎倾毁无存。

但不管怎样,清朝太医院也同清朝政Q相始终,一共发展了267年。太医院的由盛及衰也见证了一代清王朝盛极至衰的历史。

明清太医院设置共有五级,最高为院使即院长(五品),其次是左院判即副职(六品),再次是御医(八品),再下就是吏目、医士、医生(从九品),虽说治病救人、上下走访十分辛苦,但总体社会地位都比较低。

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就在明朝太医院里当过“吏目”一职,虽然许服六品绶带,但待遇没有提高,仍然是年俸60两银。

而不管品级如何,理论上统统都称为御医或太医。

历朝御医人数不同,光绪朝时,御医13人,吏目26人,医士20人,医生30人,这样算下来御医总数约90人。清朝太医院御医来自全国各地精通医理、情愿为宫中效力的人。

太医院主要以中医、中药为皇帝后妃等医治开药,在康熙朝引进了西药后,清朝历代也引进西医西药。1693年康熙服用过治疟疾的奎宁。

但不管怎样,皇帝等人从内心深处还是相信中医中药的,中医中药也是太医诊疗的主要手段。清初太医院有11科,康熙朝并为9科,光绪时并为5科,每科也都有专科医生。

那太医院御医平常都是怎么上班呢?

御医平常就在太医院轮流值班,等待太监召唤为皇帝后妃看病、开药。同时也为王公、公主驸马、文武大臣、其他医疗事务等服务。

这些人一有疾病,太医院就奉旨派医官前往诊治,并将诊疗情况向皇帝禀报。在外地的公主驸马有病,太医也要奉命带药前往诊治,甚至刑部大牢囚犯得病太医也会被派去医治。

可见,御医虽然品级不高,任务却相当繁重。

二、皇帝的病历记录:宫中脉案

清朝皇帝也都是有专门病历的。

而但凡太医院的一切医事活动,都要专门记录在案,这叫做脉案。如现存的清代宫廷医案就有4万件之多,一直深藏于宫中。

然而皇帝、后妃等人怎样看病,以及如何施药护理等,往往都是神秘莫测,也都让后世之人十分好奇的。

这些病历档案中诊病、御药等各项记录,皇帝、皇后及宫中重要人物治病过程都被详细记录。如同治皇帝得天花,从发病到病重26天都记录成册,无一遗漏。

那御医给皇帝诊断有哪些流程呢?

御医被太监召唤后,由御药房太监带领到皇帝处,先给皇帝问好,然后把脉、问病、开方,开好的药方要与太监一同去御药房取药。关于此次病诊的御医、太监及药方、治疗方法等都要记录在案呈皇帝御览,然后登记在册,由专人保管以备查。

关于皇帝吃药,就十分小心谨慎了。

比如煎御药,要由御医与太监在御药房里一同监督进行,药煎好后还要分两杯,一杯由御医自己先尝,然后院判与太监分尝,确认无问题后才由皇帝服另一杯。

因此皇帝也不是随随便便就服用太医开的药的。

为皇帝看病的处方、御医姓名都要记录建立专册备查。皇太后、皇后、妃嫔及太监、宫女等有病诊治时同样如此,只不过不是个人专册,而是某宫若干人一册。

但有些位高权重的人例外,如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李连英就有个人专册,他虽46岁升到了史上宦官最高正二品,但待遇之高的确罕见。

三、皇帝后妃们如何日常保健

古代历朝皇帝都在追求长生不老之路上乐此不疲,很多皇帝为此走上了不归路,他们长期服用方士所炼的丹药,后果十分严重。

史上就有十几位皇帝服丹药致死,雍正曾下旨遍访神医,结果58岁中毒而死撒手尘寰,若非如此,想必与父亲康熙及儿子乾隆一样长寿。

在清朝皇帝中,乾隆最为长寿,活到了89岁高龄,他堪称历代皇帝的高寿之冠,为此还甚为得意地特刻“古稀天子之宝”等印。而乾隆能如此高寿,或许就是吸取了雍正服食丹药致死的深刻教训。

乾隆是史上有名的养生皇帝,他不吃丹药,而是服用保健品,如补益长寿的龟苓膏、健脾滋肾状元丸酒等;并且一年四季在早膳前都要吃一碗冰糖炖燕窝,在早、晚膳也会加燕窝在膳食里等。

在耄耋之年里,乾隆还经常服用保健食品-八珍糕,它具有平和温补、益气补血等功效,既是食品,又是补品,老人晚年服用很适合。

在清宫中,有病治病,无病防治。分季节调理身体是中医传统,清宫则更加讲究,无论无病、小病、换季等,都要用中医中药调理身体。

如在道光时期,分季调理身体的保健品有饮料、丸、散、膏等品种很多,如代茶饮就是由各种药物组成的、宫中很受欢迎的常用保健品,它补血、滋阴、补气。

清宫中还有日常防病的方药,如此调理与预防兼顾。不管怎样,宫廷用药以皇帝、后妃为主,药品质量自然都要是上品的。

而至于有哪些中药药品,就不细述了。

四、清宫中的御用药材怎么来的

皇帝用药都是怎么来的呢?

作为一国之君皇帝的看病、吃药等都非同小可之事,药材采购也尤为重要。宫里的御药房是宫廷用药机构,也是太医院药库,有专门的管理大臣、主事、司员等负责,如配药的就有44人。

御药房里的药材相当丰富名贵,如罕见药材有牛宝、马宝、狗宝等,同仁堂的紫金锭等,还有西洋人献给康熙的西药等,以及还有西医化验用的显微镜,消毒用蒸汽发生器等。

当然,皇宫里除了皇帝及后妃用药,还有大批太监、宫女、侍卫等人用品,至少数万人,如此用药量相当大,那这些药品都从何得来呢?

一是规定产药材之地进送。宫廷用药自然要最好,凡出产药材的省每年都要给皇宫进送药材。

二是各省主动进贡。各省大臣为讨好皇帝每年进贡上乘药材,如四川的冬虫夏草,云南的茯苓等。一些产参之地被朝廷规定不得私挖,因此百姓即使有病也用不上好药。

三是药商每3个月进药。御药还来自一些药商,如北京同仁堂就是主要药商,每3个月进药一次。药材经御药房库管验收合格后入药库,药商就能去户部领银子了。

还有一种就是生药,这种要由医生炮制后备用。

大多中药材都要经炮制后才能入药,没炮制的是生药,炮制的好坏又影响药效,因此同仁堂会派专人来炮制以保证药效。

不管怎样,皇帝用药在质量上都是上品。

五、御医有多难

皇帝、妃嫔等人的医疗等都离不开御医,御医们伴在君王侧诊治疾病、搭脉开药等,如遇重大疾病,责任十分重大,因而时常如履薄冰。

皇帝及后妃等人都是养尊处优、锦衣玉食之人,免不了常有小病等的,如此身娇体弱、不易治愈,反责怪太医无能。

御医有时还反给太监等人贿金,以不让对方从中作梗落得不堪设想结局,即便医术高明的御医,也难免不会被掣肘。

宫廷之中波云诡谲、凶险万分,太医很容易成为被当枪使的牺牲品,而真正官运亨通而得宠的御医真的十分罕见,这就是封建社会里“伴君如伴虎”的悲哀吧。

常言,高手在民间。

御医是来自全国各地且精挑细选的精通医理的医学家,他们吸收了历代民医经验、民间验方等,如此中医中药医案必将成为中华宝贵遗产,并造福大众。

在数千年封建社会里,御医为皇帝等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付出了无数艰辛,但社会地位支很低,这与贡献而言相去甚远,若生下当下必定大为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中药仍然是数千年社会中的医疗根本,在当下仍然中华之瑰宝,造福人类大众。

THE END
1.中医看病素材中医看病图片中医看病素材图片下载熊猫办公为您找到33个中医看病素材图片,包括中医看病图片,中医看病素材,中医看病背景,中医看病模板源文件下载服务,包含PSD、PNG、JPG、AI、CDR等多种格式的素材,更多关于中医看病素材、图片、背景、矢量、UI、PS、免抠,艺术字、插画、配图等设计素材模板https://www.tukuppt.com/speciall/zhongyikanbing.html
2.六一特别奉献:古代医籍《幼科铁镜》看病秘诀 禹铸曰。凡小儿病有百端。逃不去五脏六腑气血。症虽多怪。怪不去虚实寒热风痰。病纵难知。瞒不过颜色苗窍。症即难辨。莫忽略青白红黄。面...以上内容图片来源于书籍,文字整理来源于百度学术文献,经赵大夫整理校对大致无误,仅供业内人士学习交流使用,外行切不可妄加学习使用。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https://www.360doc.cn/article/21794911_1035027244.html
3.古代人物中医名医人物图片潮国创意提供古代人物中医名医人物图片下载,图片格式Array,图片尺寸3000*3000,古代人物中医名医人物图片素材可以用于商业用途,下载潮流创意图片就到潮国创意。https://chaopx.com/detail/T94355231.html
4.古代中医头像图片免费下载古代中医头像素材古代中医头像模板千图网为您找到1791张古代中医头像相关素材,千图网还提供古代中医头像图片,古代中医头像素材, 古代中医头像模板等免费下载服务,千图网是国内专业创意营销服务交易平台,一站式解决企业营销数字化、协同化,实现营销转化效果增长!https://www.58pic.com/tupian/gudaizhongyitouxiang.html
1....古代行医传统医疗嘲古代医疗中医看病嘲再现传统中医嘲中...相关搜索 民间行医场景 华佗行医济世 传统治疗师 传统医术 古代医术 华佗行医治病图 古代行医 传统医疗场景 古代医疗 中医看病场景再现 传统中医场景 中医号脉场景 古代推拿 传统疗法微缩场景 扁鹊中医把脉 相关图片 更多> 他的图片 商用正版 更多> 关于昵图 昵图简介 网站声明 网站公约 汇图网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https://www.nipic.com/show/49031927.html
2.唐朝医圣草船借箭的智慧与医疗艺术在古代中国,医学不仅是救治病痛的科学,更是一门深厚的文化积淀。唐朝,这个辉煌文明的鼎盛时期,不仅在文学、艺术和政治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在医学领域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医者,他们以自己的卓越能力和无私奉献,为百姓带来了健康与福祉。在这片红土地上,有这样一位医生,他以“草船借箭”的智慧,在医疗艺术中开创了一条...https://www.oyytr.cn/sui-chao/723896.html
3.古代看病的地方简笔画简笔画图片大全古代看病的地方简笔画古代中医简笔画 古代神医 扁鹊简笔画图片 古代御医简笔画 古代老人拄拐杖简笔画 古代的背景简笔画 古代囚犯简笔画 古代宅院府门简笔画 简笔画古古代书生人物 古代官员简笔画儿 古代老夫人的简笔画看过该简笔画的同学还看了: ●医生看病的简笔画 ●未来居住的地方简笔画 ●我们居住的...https://www.puchedu.cn/jianbihua/7b6da20dfd0192ba.html
4.古代郎中江湖大夫医生看病妙手回春gif图素材gif图片素材下载千库网为你提供古代郎中江湖大夫医生看病妙手回春gif图素材gif下载,你关心的图片有古代郎中江湖大夫医生看病妙手回春gif图素材高清GIF图、古代郎中江湖大夫医生看病妙手回春gif图素材gif素材,下载高清gif图素材就来千库网!https://m.588ku.com/gif1/41773.html
5.古代疾病图片摄图网图片库智能匹配古代疾病图片图片素材专题,该古代疾病图片图片大全提供:古代疾病图片高清图片、古代疾病图片摄影图、古代疾病图片素材等。助您古代疾病图片图片素材设计丰富灵感、充实古代疾病图片素材。我们欢迎您下载正版图片素材,授权图片有版权、商用无压力!https://m.699pic.com/image/gudaijibing.html
6.看波通素材看波通图片看波通素材图片下载觅知网为您找到164个原创看病卡通素材图片,包括看病卡通图片,看病卡通素材,看病卡通海报,看病卡通背景,看病卡通模板源文件下载服务,包含PSD、PNG、JPG、AI、CDR等格式素材,更多关于看病卡通素材、图片、海报、背景、插画、配图、矢量、UI、PS、免抠,模板、艺术字、Phttps://www.51miz.com/so-sucai/3879788.html
7.古代风疾之症是什么病?时至今日是否有解决之法?古代大夫是如何给人看病的 虽然古时候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但有一套独有的诊治方法,就是中医里的望闻问切,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总结,不仅效果显著而且还成了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 古代风疾之症是什么病 风疾之症在现在一般指风痹或者是中风等病症,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症状有突然头痛、眩晕、肢体震颤、麻木、口眼歪斜、...https://www.xuedoctor.com/archives/5423.html
8.www.zhxdfpr.com/xxxr78190798外国医生看病外国医生看病外国医生看病三级片三级片三级片 美亚影院伦理片 18.91MB 4039好评 公厕娇妻帽公续1-8 亚欧日韩综合免费一区 大黑人鸡巴怪物操逼 92.01MB 58好评 黑大吊操肥逼 王者荣耀女英雄害羞图片_王者荣耀女英雄害羞动态图_王者荣_证券之星 三人弄娇妻高潮3p视频在线 859.91MB 205好评...http://www.zhxdfpr.com/xxxr78190798
9.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通用20篇)3.看病 甲拿着诊卡来到“前后矛盾症”专家前,电脑出示病句:昨天下午,下了一天的雨。 身穿红衣服的小姑娘在沙滩上拾贝壳。 丙来到“搭配不当症”专科专家面前,电脑出示病句:“小红生病了,但是她没上学” (三)出诊语言家族。 师:“刚才,小病人们个个满意而归,临走时,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小神 ...https://xiaoxue.ruiwen.com/jiaoan/334486.html
10.古代中国的医疗制度与民间慈善其他资料证实了吕坤的观察,医学中许多医官事实上是收入很低的狱医。因此,“明医抵死不掌医学”。在流行小说中也可见到这样的医官形象。晚明经典小说《金瓶梅词话》中,一位年长的医生讲述了官医儿子“逐日县中迎送,也不得闲。倒是老拙常出来看病”。 至于宋代的居养院或养病坊,亦随宋亡而消失。在明代杭州,最...https://www.cqcb.com/manxinwen/manxinwen/2020-02-19/2189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