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革是为了解决旧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便民、更惠民,每一次改革的初衷都是极好的。但在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触动到少数人的利益,引起诟病。
有人吐槽说:中国的医疗改革没有一次是成功的。因为每次改革都只为解决当前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没有深入细致地调查,没有考虑、衡量周全而顾此失彼,治好了头疼,却引发了脚疼;治好了脚疼,又引发了头疼。头疼治头,脚疼治脚。
医疗改革的重点是放在突出的点上,就像某类药品一样,治病的时候免不了会有些小副作用,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小的副作用就否定了药物的疗效。
比如:
一、药品改革。
药品改革之后检查项目增多,只因有人钻空子谋利。
药品改革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贵、药品贵的问题,并整治医疗机构吃药品回扣的腐败行为。这个出发点是很好的,利国利民的。
药品改革也的确解决了这些问题,药品价格下降了,老百姓看病在药品上的开支小了。但同时,因为总有些人善于钻政策的空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投机取巧,药品费用下降之后,检查项目却变多了,使老百姓的实际治病总费用并没有下降。
药品改革之前,人们有个小痛小痒的,只要一去医院,医生就会给开出大量的药品,动不动就是大几百、上千块钱的药。那段时期,几乎每个从医院出来的人,手里都拎着一大袋子的各类药品。
其实,有些药是根本用不着的,也无需吃那么多的。
为什么医生要大量地给开药呢?因为药品有30%加成,开出药品可得大量的回扣。各医药公司和制药厂的医药代表都会用高额提成和回扣鼓励医生开药。
药品改革,取消了药品层层加成之后,效果很明显,现在病人去了医院,医生都不开药了,即使开药也只有几十元、甚至几块钱的药,病人在药品上开支低了。
但是现在,只要一去医院,医生就会给开这样那样的各项检查。而且,在这家医院检查过了,换一家医院,还得把所有的项目重新检查一遍,哪怕手里握着检查报告和CT、Ⅹ光、核磁共振片等,但医院互不相认,医生根本不予理会。
药品改革之后,买药少了,检查变多了,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并没有减轻,是因为少数人从中谋利。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了药品改革的好处。
二、医保改革。
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医保改革受到广泛吐槽,是因为减少了个人账户资金划入,增加了门诊报销待遇。以前在药店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需得去看门诊了。
这次医保改革是为了促进病人分级诊治,促进医保资金的合理流向,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这个出发点也是很好的。
因为人们一有小痛小痒都喜欢往大医院跑,导致全国各地大医院资源紧张,医疗挤兑。而基层卫生院(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院等)病人稀少,医疗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基层卫生院得不到医保资金进账而出现亏空。同时,老百姓慢性病、日常小毛病等都喜欢在药店买药,使医保资金大量流入了药店。
医保改革就是为了让一些慢性病和小病小痒的人群流向社区和乡镇卫生院,也让医保资金分流进社区和乡镇卫生院,同时,缓解大医院的医疗压力。
但这次医保改革,受到了广泛吐槽。特别是引起了一些退休人员的抵触,因为医保改革大幅度降低了退休人员个人账户资金的划入,给部分退休人员带来不便。
医保改革初衷是好的,对少数平常门诊费用量大的病人来说,可以报销一定的费用,是有实惠的。
但是,医保改革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意愿没有照顾全面,也没有征求民众的意愿,所以,受到了吐槽。
因此,有人说这次医保改革是失败的。若要真心惠民,应该在不减少个人账户资金划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门诊报销待遇,这才是让利于民了。
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我们相信改革是为了顺应时代,应该是越改越好,越改越让民众得到实惠和便利的。
因中国国情复杂,人口众多,众口难调,特别是在新政策实施过程中,会触动少数人的利益,也部分人因受生活习惯的影响,对新政策会有误解和抵触情绪。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了改革的初衷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