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保护性因素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短视频沉迷?
作者:防青少年网络沉迷课题组
王新波、朱耀秀
一、保护性因素的含义及主要类型
保护性因素是指能够调节、缓冲、隔离或抵消危险性因素带来的不良后果,或即使在危机状态下也可以抑制不良行为发生,促进儿童青少年良好社会适应的各种因素和资源,包括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对于短视频使用行为而言,青少年自身及其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诸多保护性因素,特别值得深入研究、全面了解、积极激发、有效运用。
表1青少年短视频使用的保护性因素
二、保护性因素发挥作用的三大模型
研究者认为,保护性因素可以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并据此提出了三种效应模型:补偿模型、调节模型和挑战模型[2]。
调节模型(也称交互模型、条件模型)认为,危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作用是交互的,保护性因素会调节危险性因素的影响,其保护效果取决于二者的具体特征和交互效应的不同水平。
挑战模型则认为,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危险性因素转而也会发挥保护性因素的作用,促进青少年的积极发展。也就是说,适度水平的危险性因素反而可能激发个体战胜困境的潜能,给青少年提供挑战和超越自我的机会。比如,多次因沉迷短视频而耽误了更重要事情完成的经历,促使青少年痛下决心卸载短视频APP,因此增强了其抵抗诱惑的能力。
三、青少年短视频使用中的主要保护性因素
1.在远端环境因素方面,加强监管和行业规范可以为青少年健康使用短视频撑起保护伞
2019年3月28日,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2019年5月28日,国家网信办在全国主要网络视频平台全面推广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目前国内已有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全面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并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4]。防沉迷系统在设计上也具有很强的提醒和阻断作用,保护性也是很强的。但其遵循调节模型发挥作用,有赖于用户自主程度和执行力水平等调节,不同条件下效果差异较大。
2.在近端环境因素方面,家庭、同伴、学校等各方提升现实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防短视频沉迷
近端环境因素对青少年短视频使用的影响巨大,积极的近端环境因素遵循补偿模型、调节模型、挑战模型等多种作用机制对青少年起到保护作用。研究表明,关怀关系、高期望的信息以及参与和贡献的机会是促成个体改变的最重要的三种保护性因素[5]。关怀是指无条件的信任和爱。具有“简单的持续性的亲切”和“悄然的可获得性”的特征。时刻向青少年传递出“你对于这个世界非常重要”这样的信息。积极的高期望反映的是重要他人对青少年自我纠正能力和内在抗逆力的坚定信念。这种坚定信念是:你拥有实现梦想的每一件东西,我会永远支持你,你一定能够做到!而参与和贡献的机会指的是让青少年拥有帮助他人和贡献自己才能的机会,形成前途感、自我感和成功学习、健康发展的态度,成为遇到问题时的决策者和思想者。
在影响短视频沉迷的诸多因素中,同伴在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11],甚至超过了与家庭的联结[12]。积极的同伴关系是网络沉迷的保护因素[13],而人际关系不好的青少年有更高的发展为网络沉迷的危险[14]。李宏利和雷雳的研究发现,同伴卷入对青少年网络沉迷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良好的朋友关系都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促进积极适应[15]。Beard认为同伴影响是网络短视频沉迷的重要预测变量[16],同伴依恋质量不高的青少年比依恋质量高的青少年更有可能依靠互联网来获得社会支持,发展社交关系[17]。
3.个体因素方面,人格中的宜人性、尽责性和希望感是短视频过度使用的保护因素
有研究发现,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是大学生视频成瘾的保护性因素,宜人性越强,大学生的短视频成瘾越弱[21]。宜人性反映个体对他人所持有的友善、利他等人性态度及人际取向,高宜人性个体在面对压力时倾向于采取主动、建设性的应对方式,而不是通过逃避等消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即便现实生活发生变故,高宜人性个体的应对策略也更积极主动,而不会选择沉溺网络来逃避现实[22]。并且宜人性的友善、利他特质使得他们不太容易忽视现实生活中周围他人的需求,短视频不只让他们沉浸于短暂的快乐体验,而且有助于他们获取与他人交际的共同话题,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理解他人,拥有更广泛、更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容易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心理需求的满足,不需要依赖短视频来逃避现实。
希望感也是减少短视频沉迷的保护性因素。积极心理学认为,希望感是个体对未来的建设性认知[24]。一项关于家庭功能、希望感、社交退缩和青少年网络沉迷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功能和高希望特质是降低青少年网络沉迷的保护性因素。较低的社交退缩会有助于这两个因素发挥更好的保护作用[25]。因此,短视频沉迷干预重点应该放在有社交退缩问题的青少年身上。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他们进一步融入班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鼓励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抱有更加乐观、充满希望的看法。这些措施也可能对减少青少年短视频沉迷产生积极影响。
在数字化时代,屏幕正在改变着青少年的社交、认知、情绪发展和思维方式,也催促着我们更快地去适应数字环境的变化。只因为新时代的变革给我们带来的恐慌,和对年轻一代被网络短视频俘获的担忧,而单纯地去谈“禁欲”是不现实的,不如一手拥抱青少年一手拥抱短视频,充分发掘和激发青少年个体自身和环境中的保护性因素,帮助青少年更好的适应数字化时代,在与短视频的共存共生中趋利避害,更好成长。
参考文献
[1]杨璐.互联网消灭的40件事.三联生活周刊,2022(03):34-39.
[2]金灿灿,邹泓,李晓巍.青少年的社会适应: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及其累积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2-20.
[3]段文娥.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闻世界,2020(09):29-36.
[4]蒋俏蕾.青少年短视频使用的心理、风险及对策[J].青年记者,2019(25):15-16.
[5]丁露露.优势视角下高中生网络成瘾的预防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6]HirschiT.Causesofdelinquency[M].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Berkeley,CA,1969.
[7]Liu,Q.X.,Fang,X.Y.,Yan,N.,Zhou,etal.Multi-familygrouptherapyforadolescentInternetaddiction:exploringtheunderlyingmechanisms[J].AddictiveBehaviors,2015,42:1–8.
[8]LiuQ,LinY,ZhouZ,etal.PerceivedParenadolescentCommunicationandPathologicalInternetUseAmongChineseAdolescents:AModeratedMediationModel[J].JournalofChildandFamilyStudies,2019,28:1571-1580.
[9]vandenEijndenRJ,SpijkermanR,VermulstAA,vanRooijAJ,EngelsRCME.CompulsiveInternetuse
amongadolescents:Bidirectionalparent-childrelationships[J].JournalofAbnormalChildPsychology,
2010,38:77-89.
[10]MythilyS.,QiuS.,WinslowM,etal.PrevalenceandcorrelatesofexcessiveinternetuseamongyouthinSingapore[J].AnnalsAcademyofMedicineSingapore,2008,37(1):9-14.
[11]方晓义,林丹华,房超.感知的和实际的友伴吸烟行为对中小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2):26-35.
[12]林丹华,方晓义.同伴、父母对中小学生吸烟认识、吸烟行为的相对影响力[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4):28-34.
[13]YayanEH,SunaDaY,DükenME.Theeffectsoftechnologyuseonworkingyounglonelinessandsocialrelationships[J].PerspectivesinPsychiatricCare,2019,55(2):194-200.
[14]MilaniL,OsualdellaD,DiBlasioP.Qualityof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sandproblematicInternetuseinadolescence[J].CyberPsychology&Behavior,2009,12(6):681-684.
[16]BeardKW.Internetaddiction:areviewofcurrentassessmenttechniquesandpotentialassessmentquestions[J].CyberPsychology&Behavior,2005,8(1):7-14.
[17]张国华,伍亚娜,雷雳.青少年的同伴依恋、网络游戏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3):354-356.
[18]陈丽华,苏少冰,林丹华.亲子关系、同伴压力、学校活动卷入与农村中小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关系
[J].中国特殊教育,2012(8):66-73.
[19]RyanRM,DeciEL.Self-determinationtheory:Basicpsychologicalneedsinmotivation,development,andwellness[M].NewYork,NY:GuilfordPublications,2017.
[20]HuG,BaoZ,NieT,etal.TheassociationbetweencorporalpunishmentandproblembehaviorsamongChineseadolescents:Theindirectroleofself-controlandschoolengagement[J].ChildIndicatorsResearch,2019,12(4):1465-1479.
[21]李霞,秦浩轩,曾美红,等.大学生短视频成瘾症状与人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1,35(11):925-928.
[22]KarimzadeA,BesharatMA.AninvestigationoftheRelationshipBetweenPersonalityDimensionsandStressCopingStyles[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1,30:797-802.
[23]杨洋,雷雳.青少年外向/宜人性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02):42-48.
[24]Snyder,C.R,Rand,K.L,Sigmon,D.R,etal.Hopetheory:AmemberofthepositivepsychologyfamilyInHandbookofPositivePsychology,OxfordUniversityPress:[M].NewYork,NY,USA,2002,257–276.
[25]LiX,ZhanP,ChenS,etal.TheRelationshipbetweenFamilyFunctioningandPathologicalInternetUseamongChineseAdolescents:TheMediatingRoleofHopeandtheModeratingRoleofSocialWithdrawal[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lResearchandPublicHealth,2021,18.
应对短视频过度使用,我们已有了哪些招数?
作者: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课题组
朱耀秀、王新波
(一)针对供给侧的策略
2.加强平台自律与产品的迭代升级
3.加强行业和社会监督
有研究者认为,短视频平台兼具经济利益和公共利益双重属性,在平台自律、政府刚性规制的同时,还应借助社会力量对短视频内容传播实施监督[2]。行业协会自律是短视频平台自律与政府强制监管之间的有效缓冲。一方面,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职能,完善行业规范。成立短视频协会,并由其牵头建立完善的诚信机制,对于违规账号进行短视频全平台封杀,提高短视频制作者的“违规成本”。另一方面,由社会组织牵头,联合各平台、新闻媒体及律师等各行业人士搭建行业自律平台,对一些传播虚假消息的短视频及时发布辟谣信息以正视听,并针对普遍存在的失范现象,制订统一的行业标准,对其进行规范。
研究者还指出,应该发挥用户监督作用,完善社会监督模式[2]。用户既是短视频平台的使用者也是其监督者,鼓励用户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可以扩大对短视频失范行为监督的范围。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要畅通公众举报渠道及时回应并处理网民的投诉建议,并视问题轻重程度督促短视频平台进行整改。
(二)针对用户侧的策略
目前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都需要依靠用户自主选择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很多研究者认为要防止青少年短视频过度使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网络媒介素养非常重要[4][5]。所谓媒介素养,就是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研究者认为,目前,不少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与之运用媒介的能力不匹配,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就是提高青少年认知、参与、适应媒介的能力。
2.家长应提高对青少年上网行为的指导能力
首先,家长应该在短视频世界与青少年开通对话系统。线上生活不应该是青少年的私密行为或者个人行为,父母与青少年之间的线上生活应该有交集,而不是各自为政。否则家长跟青少年之间会形成一堵墙,父母不知道青少年在干什么,这样监管行为不可能进入。父母应该主动了解各大火爆的短视频平台的基本内容和趋势,搜寻可能会对青少年有帮助的学习网站,体验青少年的网络生活,给他们提出有效而贴心的建议,在短视频世界跟青少年开通对话系统,才能够真正影响到他。
3.青少年应该了解短视频成瘾背后的机制,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
总之,从社会大环境到政策法规再到平台自身,探索短视频行业规范化的脚步从未停下。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说,未来短视频行业必然会越来越规范。短视频作为新媒体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媒介形式,我们应该保持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将其存在的问题解决,让短视频平台和青少年都能健康成长。
[1]刘金星.短视频平台监管的困局与破局[J].现代视听,2018(07).
[2]赵玉文.抖音短视频内容传播的伦理失范与规制[J].传媒,2020(01):52-54.
[5]陈安心.移动短视频APP大学生用户沉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9.
[6]VandenEijndenRJ,SpijkermanR,VermulstAA,vanRooijAJ,EngelsRCME.CompulsiveInternetuseamongadolescents:Bidirectionalparent-childrelationships[J].JournalofAbnormalChildPsychology,2010,38:77-89.
[7]MythilyS.,QiuS.,WinslowM,etal.PrevalenceandcorrelatesofexcessiveinternetuseamongyouthinSingapore[J].AnnalsAcademyofMedicineSingapore,2008,37(1):9-14.
[8]谢兴政,贾玉璇.“屏媒时代”青年群体短视频成瘾现象及对策分析[J].编辑学刊,2021(01):30-35.
[9]ZellAL,MoellerL.AreyouhappyformeonFacebookThepotentialimportanceof“likes”andcomments[J].Comput.Hum.Behav.,2018,78: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