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舆论反响,众生喧哗之外,作为事件的主体和最大可能受害群体,未成年人本身作何反应而他们的家长和老师又如何看待此事带着这几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学生及其家长、老师。
学生:会围观不会模仿不应将低俗视频“放行”
“你知道快手吗”17岁高二女生李彤(化名)点了下头。
“你知道杨清柠吗”李彤笑了,说:“知道。”
李彤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手机里的两款直播短视频APP,并介绍说,周围很多同学也都有下载,在课余休息时会把刷直播短视频作为娱乐方式。
“如果是我的话,我妈肯定会把我‘打死’,反正我不会这样。”针对媒体报道提到的未成年女孩未婚生子并直播炫耀等现象,李彤告诉记者,遇到此类视频确实很容易出于好奇心点进去,但不会模仿。
“我见过同学看‘快手’上的视频,他们会讨论,也会跟我讲,但是我没有下载过。”何玲(化名)正在读初三,今年15岁,在她的周围,有一些使用直播短视频平台的同学。
当听到未成年少女未婚生子并放在直播短视频平台“炫耀”的新闻时,何玲表示很震惊:“太可怕了,我不知道这个事。”她认为,什么年纪就该干什么事情,未成年人的此类行为不合时宜,更不应该成为值得炫耀的“资本”。
同样感到震惊的还有18岁的高三女生杨米(化名),她认为,直播短视频平台不应该将此类视频“放行”,“如果被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尤其是应考学生看到,影响非常不好。”她建议直播短视频平台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应当根据用户的年龄段推荐一些相应的视频,此外,“现在休闲娱乐方式很多,并不局限于短视频这一方面,关键还是要自觉。”
家长:加强惩治力度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对于这种违反公序良俗和社会基本准则的事情,国家一定要严令禁止、加强管控,净化网络环境”。谈到有关媒体报道报道的“未成年妈妈”风靡直播平台的现象,家长童先生认为国家应该严惩涉事平台,“惩戒要严,力度要大,就应该让他们的公司破产,让他们的信誉破产,增加这种行为的成本”。
童先生的儿子童心(化名)虽然目前没有接触过直播短视频平台,但非常喜欢玩游戏,“其实家长很难预防孩子接触这些不良信息,总不能因噎废食,因为网络上有一些不好的东西就不让他用了,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女儿目前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对于女儿来说,手机是学习英语、钢琴等网络课的工具,有时也会拿来听喜欢的歌曲。“未成年人本身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是很强,又容易受同龄人影响,可能会效仿网络上一些不好的行为。”王女士表示,家长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让孩子拥有辨别能力,不去触碰不良信息。
老师:学生易被诱导应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
杜明(化名)是一所高职院校的老师,在他的班里,有约七成的同学使用快手等短视频软件,有的还会自己拍摄视频上传。
“学校肯定会对学生使用手机的行为进行管理,比如上课期间会让学生将手机统一放在手机寄放处。”在杜明看来,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已经不现实,而短视频平台的流行又是一个大趋势,“学校能做的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告诉他们哪些是有益的信息,哪些信息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
杜明表示,个别未成年人未婚先孕的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而她们不仅没有意识到错误反而在网络上毫不掩饰地进行传播,就是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体现。
然而,这些来自同龄人的不良视频,可能会在无形之中诱导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去效仿。
而作为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刘言(化名)表示,据自己了解,班里学生目前没有接触过类似“未成年妈妈”这样的不良视频,但智能手机的高普及率还是让她对孩子们会接触到一些不良内容而担忧。
“在快手上发布这些视频的孩子可能还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只想着博人眼球,而其他孩子抱着猎奇的心理在观看这些视频之后,很容易模仿。”刘言认为,未成年人出现这种问题,家长、学校、网络平台各方都负有责任。
“网络平台一定要加强监管和审核,杜绝不良视频内容的发布,不给孩子们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刘言认为,想消灭这些不良视频的“罪恶之果”,首先要断绝它们在网络上存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