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
一、作文题目分析:
1)真实情境的限制。这是由两则材料组成的材料作文,材料一侧重当今时代短视频制作的必要性及短视频带来的益处,对应题目中网络短视频“充满活力”的一面;材料二以谷女士的具体经历体现短视频的自由上传与转发也有“存在暴力”的一面。这两则材料对网络短视频评价一个抽象一个具体,利弊两方面是矛盾的也是联系的,这正是命题所给的立意指导。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体现的价值观是要让网络短视频合情合理合法地表达、交流、传播个人和社会的正能量,意在引导考生如何做人,自己的行为怎样对社会更有意义;不能利用网络短视频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伤害和恶劣影响。
评分建议:一类卷,能辩证看待网络短视频的利弊,有具体分析。能够对减少甚至避免网络短视频的“暴力”结合时代要求与发展提出个性化思考和可行性意见。二类卷,能辩证看待网络短视频利弊,有理有据,说理充分;有个性化思考认识。三类上,能辩证看待网络短视频利弊,但说理不够具体,力度不足以服人。三类下,谈到网络短视频的利弊,就事论事,罗列现象。四类上,只谈网络短视频利弊中的一方面。四类下,完全跑题。
二、好作文立意内容在于引导学生对时代、科技发展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认识、了解,区分利弊、善恶、美丑等,要有“辨析能力”“底线意识”“规则意识”,要有减少、避免网络短视频的弊端等现象的措施的认识与思考,实现向上向善向美的价值观引领。具体来说写作内容表现在:①能辩证思考网络短视频的利与弊:
利方面:材料一“时代潮流,时代趋势”“自我表达的窗口,社会参与的新形式”“形塑新的审美体验”等,创新创意、商业机遇、直播带货、文化传播,对提升国民素质,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弊的方面:存在的内容低俗、追求感官刺激、猎奇炫富等低文化素养的东西,以及存在的侵权、暴力违背法律法规,超越道德底线的行为。②能对“网络短视频既充满活力又存在暴力”同类现象列举分析。③能对现象危害、原因、实质等层面深入说理。④能够论述到“底线意识”“文明、法律规则”“个人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⑤能从个人、平台、监管机构、国家等层面提出促进社会良性发展、避免或减少弊端的建设性意见。
优秀范文
数字时代也应拥护文明
57.5
日新月异,时代在发展。数字时代的来临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生活的便利与乐趣,同时也为暴力提供了一条高效的途径。对此我们要对时代喊话:暴力速退,数字时代,也应当是文明时代。
然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一片欣欣向荣中,有人却借助短视频恶意造谣中伤他人,情节恶劣,像某便利店店主编造谷女士谣言,给谷女士带来精神与物质双重创伤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已是严重的网络暴力行为,我们要及时制止,不可煽风点火。
短视频具有一定的传播能力,无可置疑,但它也有弊端,它不能清晰地反映事件全过程,有时会错误地引导网民,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人们进行抨击,导致受害人遭受网络暴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实社会也充斥着许多暴力。面对数字时代的网络暴力不可以不说,它是一种高效的暴力途径,是暴力行为的铺散与转移,它在现实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层虚拟,让更多在现实中不敢袒露暴力的人,增加了有恃无恐的心理,触发了他们心里罪恶的暴力因子,将在生活中不敢发泄的愤懑转移贬低别人来释放自己。这是一种错误又可怕的心理,它与我们的时代相违背,与数字文明背道而驰,若在这种认知心理及偏激价值观的影响下,难保不会产生大的问题。
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以小见大,对于网络暴力不要助纣为虐,应当将它扼杀,还原数字时代应有的清流。国家要扛起数字文明的大旗,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暴力妖怪速退,使数字时代真正价值将文明延续。
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文明的焰火照亮时代,让数字时代造福人民,让数字文明永垂不朽。
规范短视频发展,引领新时代潮流
56.5
数字时代的洪流滚滚袭来,网络短视频异军突起,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人都是自媒体,这是时代的潮流,也是时代的趋势,当我们登上快船,在信息海浪上扬帆时,理应享受阳光照射,微风吹拂,也不容忽略水面下的暗流涌动。
我们为网络短视频生机勃勃的一面,欢欣鼓舞,也应正视其自身暴力与威胁的阴暗角落。2020年7月,谷女士取快递时被附近便利店店主偷拍编造出轨快递小哥等谣言在互联网端持续发酵。事发后谷女士被公司劝退,被诊断为抑郁状态。2018年一名13岁女童在模仿著名美食博主办公室小野发布的自制爆米花食品时,操作不当不幸身亡,随后办公室小野删除该视频并迫于压力停更。由网络短视频引发的恶性事件早已屡见不鲜,消除其诱发的负面影响已刻不容缓。
任何新兴事物总会经历一个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过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标准有约束的网络短视频才能塑造出健康向上的认知心理、审美体验、价值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