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一些老年人过度沉迷短视频,如熬夜刷视频、在各直播平台疯狂购物、给亲朋好友转发各种伪科学视频等,留下隐患。如何帮助老年人正确“触网”、理性面对短视频这种传播方式?本期专题聚焦“银发族”与短视频,探讨背后的喜与忧。
短视频打开老年生活新天地
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人,接近老年人口数量的一半。在这数以亿计的老年人中,有不少人下载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他们通过这些平台获取知识、社交娱乐、展示自我,成为短视频的新兴受众和重要下沉对象。
展现“有趣的灵魂”
曾在东方航空公司工作的徐金娥说,2019年前她和闺蜜3人曾组建“中国母亲导师团队”,主要是教退休后的老姐妹们如何内外兼修,后因疫情“停摆”。随后,她们接触到抖音上的其他中老年团体,并萌发了组团拍短视频的想法,最终3人在2020年正式组团“出道”。
“人们喜欢用‘中国大妈’这个标签来统称我们这个群体,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芸嵘退休前曾就职于云南中烟技术中心党群工作部,在她看来这个标签消弭了自我认同,也抹去了中老年人追求文化、提升素质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的努力。所以她们要通过短视频,呈现出中老年世界的多姿多彩,打破大众的刻板印象,重构群体认知。
“我们3人爱好不同,但对美的认知大体一致。我们都认同‘白发可以长在头上,皱纹可以长在脸上,但一定不要刻在心里’。”从盘龙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退休后,赵子醇愈发觉得,中老年人创作短视频,除了有利于身心健康,还可以帮助年轻人理性看待如何优雅地老去。同时也说明,中老年人不仅是短视频平台的用户,还能成为优质内容的生产者。
值得一提的是,“时尚奶奶”们在短视频里展示最美形象的同时,还始终抱着传播大美云南的初心,将拍摄点大多选在云南历史文化地标,如云南陆军讲武堂、官渡古镇等地。下一步,她们还计划推出“时尚奶奶闺蜜会”,通过短视频输出她们的人生哲学,希望更多“奶奶”参与进来。
“时尚奶奶美出云南”3位成员在户外拍摄
助力老有所学
抖音、快手等平台除了消遣娱乐,还可以做什么?在60岁的王奶奶眼里,短视频是她的“老师”。自5年前退休后,王奶奶的生活一下放松下来,闲不住的她在好友的推荐下接触到抖音。相比刷搞笑视频,她更感兴趣的是各类“手工教学”。“年轻时我就擅长织毛衣、做手工,当年没地方可以学,很多样式、造型都是我自己摸索着做,现在各平台有那么多教学视频,真是太好了。”王奶奶开心地说。
在大数据算法推荐下,层出不穷的教学内容让王奶奶不再满足于“围观”,她跃跃欲试地翻出毛线、毛衣针,开始对照视频实践。
“退休后,无所事事会老得快,好在我在网上给自己找了不少事做。”这是王奶奶的经验之谈,这些形式灵活、内容多样的短视频不但拓宽和丰富了她休闲学习的路径及内容,还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帮助她更新知识,紧跟时代步伐。
开启“二次人生”
对于老年人来说,安度晚年的核心之一就是“参与”。
对于像许国荣这样跨过“数字鸿沟”的老年人来说,短视频“短而精”的表达方式抓人眼球,其内容上有国家政策,下有百姓吃喝玩乐,比其他媒介呈现的内容更丰富。在他看来,通过浏览优质的短视频内容,老年群体可在日常生活中方便快捷地获取新闻时事、反诈防骗、健康养生、历史文化、天文地理等知识,同时加强了他们与子女的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