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健身卡七天冷静期”能让退卡难就此成为历史吗?
文|王仲昀
“游泳健身,了解一下?”很多人第一次走进健身房,本来只想看看,结果在对方销售的汹涌“攻势”下,一冲动,花大价钱办了张健身卡。等到走出健身房那一刻起,就开始拍脑袋,大呼后悔。
好消息是,接下来对上海市民来说,这样的窘境也许会得到缓解。
这是全国首个由行业部门、行业协会联合市场监管、消保委制定的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首批15个使用该《会员服务合同》的健身品牌包括:一兆韦德健身、威尔仕健身、中田健身、美格菲健身、贝菲特健身、星之健身、怡健身、美再晨健身、健身者联盟、康美健身、韦格健身、百迪威健身、铂镘龙健身、魔兔健身、咻健身。
效果有待检验
有网友看到新闻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办一张卡锻炼7天后再退卡,相当于可以免费锻炼7天?答案显然是:不可以。
此次《会员服务合同》特别设置“七天冷静期退费”条款,即消费者在签署合同次日起的7日内,在未开卡使用会员服务的情况下,都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并获得全额退款。
换句话说,单方面解除合同和退款,前提必须是“未开卡使用会员服务”。这一点也得到了健身房方面的证实。
12月29日中午《新民周刊》记者在上述15家健身品牌之一的健身房咨询此事。门店经理表示,“简单说,就是会员办卡后,只要来健身房锻炼过,哪怕只有一次,他就不适用这个‘七天冷静期’。因为来锻炼,就等于消费了,使用了会员服务。”
另外该经理还提到,可以在“七天冷静期”办理退款的健身卡只能是年卡。至于几个月、半年内的短期卡,同样不适用这一条款。
此外,也有人认为,作为成年人,理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管自己是不是冲动消费,商家只要没违法违规,没必要为此买单。
除了跑路,健身房花式套路还有哪些?
近年来,商业健身房最为人诟病的问题在于动不动就跑路,留下那些高额买卡的会员一脸懵。除此之外,健身房各种花式营销套路层出不穷。
首先要数借网贷的“便利”,让越来越多没有足够预算的人,还没想清楚就提前消费办卡。这几年随着网贷兴起,无论是健身房,还是美容院,这些依赖高资金周转的服务业都使劲“鼓励”消费者使用网贷。这就是所谓的“健身贷”、“美容贷”。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面对“办卡”的营销,试图用“预算不足”无情拒绝,没想到对方直接提出,钱不够没事,我们可以让你用“X呗”。这时候往往还伴有一种话术:如果你先用这个付钱,还能给你价格上的优惠。
就这样,办了自己原本不想办的卡,还提前预支了一大笔钱,想退又退不掉,这确实令很多消费者揪心。笔者平时没少去健身房,这两年不止一次看到有会员出于某种原因想退卡,却在健身房受阻,最终发展到在健身房门口大吵大闹。
针对这种情况,上海如今推出“健身卡七天冷静期”,确实能“挽救”不少冲动消费者的钱包,同时也会让部分花式营销的健身房不至于“吃相难看”。毕竟有了这一条款,无条件退款就有更多可能。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市消保委副主任兼秘书长陶爱莲也表示,针对“健身行业过度营销导致冲动消费,因合同条款限制消费者退卡难”这一常见问题,为健身会员卡设置“七天冷静期”,是坚持《民法典》“合同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了平衡经营者盈利点与消费者利益点的基础。
无论如何,上海的“健身卡七天冷静期”对健身房,乃至健身行业而言,都是提升规范性的好事。此前,市体育局副局长许琦介绍,健身休闲业是上海体育产业的引领产业。规范会员服务合同,有助于促进健身企业在规范有序的轨道上发展得更稳健,走得更长远,实现政府、市场和消费者多方共赢,更好推动健身休闲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