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去意大利学习美术的童靴们看过来,你们一定知道的考点来了秒懂16种现代当代艺术风格,你能读懂几个
现实主义realism
19世纪中后期法国
第1现实主义艺术强调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诚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呈现所处时代的风格、思想和面貌。再现生活,从而推动历史。
卢梭ThéodoreRousseau
米勒Jean-FrancoisMillet
印象派impressionsm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第2印象派
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第2印象派注重对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依据观察和直觉,粗放的笔触揣摩自然的瞬息万变,将光色附之画布,达到色彩和美感的极致,影响遍及世界。
克劳德·莫奈ClaudeMonet
皮耶尔·雷诺阿PierreRenoir
野兽派fauvism
20世纪初法国第3野兽派
将印象派色彩理论与后印象派涂色技法推向极致,平面化的构图、强烈对比的明暗、狂野鲜艳的色彩,率直奔放的笔触,用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呈现方式,传达内心感受。
亨利·马蒂斯HenriMatisse
《生活的欢乐》
新艺术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第4新艺术派
设计史上重要的形式主义运动,影响遍及世界,涵盖建筑、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直至雕塑和绘画艺术,延续十余年。
阿尔丰斯慕夏AlphonseMucha《四季》
阿尔丰斯慕夏AlphonseMucha
《斯拉夫史诗》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20世纪初北欧第5表现主义
受直觉主义和精神分析学的影响,第5表现主义否定现实的客观性和艺术的目的性,忽视对形式的摹写,强调表达主观感受和内在激情。
梵高《向日葵》
爱德华·蒙克EdvardMunch《呐喊》
立体主义Cubism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第6立体主义
毕加索PabloPicasso《亚威农少女》
毕加索PabloPicasso《格尔尼卡》
未来派Futurism
20世纪初意大利第7未来派
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根据,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主张表现艺术创作时"心境的并发性"。
巴拉Balla·Giacomo
抽象主义Abstractart
20世纪上半叶欧洲第8抽象主义
运用色彩的强烈表现力,构图的均衡性与视觉和谐,第8从形式和色彩配置上探索新的美学观。
康定斯基ВасилийКандинский
《蓝色之山》
蒙德里安Mondrian《红黄蓝构图》
达达主义Dadaism
20世纪初欧洲第9达达主义
作为虚无主义在艺术上的表现,以及对野蛮一战的抗议,达达主义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叛逆、虚无、破坏一切……力求达到偶然和无意义的境界。
马塞尔杜尚MarcelDuchamp
《下楼梯的裸女》
《L.H.O.O.Q.》
至上主义Suprematism
20世纪初俄罗斯第10至上主义
第10至上主义强调情感抽象至高无上的理性,反对物象的具象传达,摒弃甚至摧毁传统艺术中具象的表达方式。
马列维奇Малевич
马列维奇Малевич《黑色方块》
形而上主义Metaphysics
20世纪初意大利第11形而上主义
形而上主义受唯心主义和精神分析学的影响,怀念古典艺术成就,将真实与非真实如缠绵梦境般融合,追求绘画的、哲学意味。
基里珂GiorgiodeChirico《爱之歌》
基里珂GiorgiodeChirico
《街上的忧郁与神秘》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
第12超现实主义
20世纪初法国基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1920年达达派艺术内部,产生了对欧美影响巨大的超现实主义画派。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li
《记忆的永恒》
行动绘画Actionpainting
20世纪40年代纽约第13行动绘画
20世纪中期出现在纽约的画派,50年代风靡美国及欧洲,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Expressionism),强调创作的自发性,随机和无意识。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Pollock
《薰衣草之雾》
威廉·德·库宁WillemDeKooning
《粉红天使》
波普艺术Popart
20世纪中期美国第14波普艺术
第14波普艺术从商业社会文化符号中,直接升华出具象的艺术主题。以粗浅的形式和恶俗的趣味,拥抱流行和通俗的大众文化。
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
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玛丽莲梦露》
极简主义Minimalism
20世纪中期美国第15极简主义
一种简化到极致的抽象艺术流派,第15极简主义通过对抽象形态的不断简化,将绘画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
巴奈特·纽曼BarnnetNewman
巴奈特·纽曼BarnnetNewman《太一》
念主义Conceptualart
20世纪60年代美国第16观念主义
摒弃艺术实体的创作,采用直接传达观念,使用实物、照片、语言等方法,将生活场面在心灵和精神中突现出来。其美学追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记录艺术形象由构思转化成因式的过程,把握其思维轨迹;其二通过声、像或实物迫使观众参与艺术创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