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化博物馆

从历史上看,从公元7世纪开始,随着佛教文化的流传,各式各样的造像从周边地区流传至广袤的青藏高原,也就是说,似乎所有不同地域的佛教造像,都曾涌现在西藏。在萨迦寺、桑耶寺、布达拉宫等历史较久远的佛教殿堂之内,可以看到各时代的多种造像风格。在西藏的历史上,学者们以产地为依据,把印度造像分为中印度、南印度和东印度三大造像流派。根据对存世实物的观察,域外艺术主要有以下几大流派:

(一)东印度造像

古印度的佛教造像主要有笈多、犍陀罗、斯瓦特等几大艺术流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对西藏的造像艺术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东印度造像是印度帕拉王朝时期(8世纪-12世纪)形成的一种造像艺术,也叫帕拉艺术。这个时期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从乌仗耶那邀请寂护、莲花生大师,于1775年-1781年参照印度的超岩寺,修建了吐蕃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庙即桑耶寺。佛教文化在西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当时。为了广大臣民们能够弃苯皈佛1,赞普要求莲花生大师在寺院内根据藏族人的相貌特征以及装束,塑造各种佛教神灵形象,有意推动佛教造像的吐蕃本土化进程。此外,《巴协》2等一些西藏著名的史书里比较清楚地记载了赤松德赞时期已经在吐蕃开始铸造,并形成了具有藏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西藏本土造像艺术。但是,印度作为佛教的发源地,从佛教传入吐蕃的那一天开始,印度造像被视为典范,始终受到西藏佛教徒的极大推崇。

传统上藏族把印度帕拉王朝时期的造像称之为甲嘎夏尔(),即印度东部造像,是所有印度佛教造像流派当中对西藏造像艺术影响最久远的一种流派,也是目前在西藏存量最多的一种域外造像。

根据目前发现的材料,东印度造像以合金铸造工艺为主,其合金多呈黑、褐色,光泽鲜亮,胎体厚实,背部均有明显的装藏痕迹;题材以显宗神像为主,佛或菩萨高鼻深目,凸显印度人的长相特点,肢体比例均称,体格健壮。除面部之外,原作身上既不镀金,也不泥金。菩萨束发高结呈塔状。耳边扇形冠结突出且对称,具有明显的装饰效果;身姿优美,柔软感较强;头、身光多为镂空火焰纹(祥云纹),主要有圆形、舟形两种造型,装饰简易、自然、典雅;早期背光顶端即造像头顶位置一般都铸有一层或多层华盖;宝座以仰俯莲花、折角式单独或重叠使用。整体造型精致,艺术风格成熟、统一,地域文化特色明显。

(二)克什米尔造像

公元841年,吐蕃第42代赞普朗达玛在西藏腹心地带发动大规模灭佛运动,很多佛寺被毁或当做屠宰场,佛教经典被烧毁或丢进河里,僧人被逼还俗或上山打猎,使佛教在西藏中部地区遭受毁灭性打击,史称达摩灭佛3。这一段历史最终被苦修僧拉龙白吉多杰暗杀赞普而结束,吐蕃王朝全面崩溃,西藏陷入分裂割据状态。公元10世纪佛教开始从阿里等西藏边远地区逐渐复苏,史称佛教后弘期。由于阿里地处西藏西部,与尼泊尔、克什米尔等佛教圣地接壤,其艺术也直接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当时有很多克什米尔佛教造像经过阿里源源不断地传入西藏各地。克什米尔造像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对西藏艺术影响最大的域外艺术流派之一。因此在西藏,特别是在西部阿里地区的寺庙或者私人家里时至今日仍然供奉着诸多克什米尔造像。

克什米尔造像主要在11世纪-12世纪流传西藏。此类造像多以合金铸造,呈黄色。除佛祖释迦牟尼有坐像之外,其他菩萨等神像以立姿居多。从整体上看,神像饱满圆润,五官偏大、有神,线条流畅;菩萨一般佩戴联体五叶冠4,冠叶硕大,形质繁缛,叶面规格相对一致,衣纹装饰考究,衣领、嘴唇喜用红铜镶嵌,菩萨胸前垂挂长串大花环,背光、宝座等附件造型、纹饰统一,简单、大方。

(三)尼泊尔造像

从公元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迎娶赤尊公主,修建大、小昭寺、昌珠寺等十二镇寺开始,尼泊尔佛教艺术传入吐蕃。他们除了从尼泊尔带入吐蕃各种材质的造像之外,当时吐蕃境内寺庙的很多壁画,雕塑都是由尼泊尔工匠独立或参与完成的。虽然几经沧桑,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拉萨大昭寺等古老佛殿之内可以看到零星遗迹。据《莲花遗教》记载,8世纪莲花生大师应邀到吐蕃之时,他的随从中就有一位尼泊尔艺术家,他在前往山南的途中,在科尔纳湖旁边岩壁上雕刻了一只鹿,以检验吐蕃的石材能否用来雕刻。此外,修建桑耶寺时,尼泊尔艺术家使用海布山上的石材雕刻了诸多佛像。因此,尼泊尔对西藏佛教艺术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尼泊尔佛教造像多采用铸造工艺,整体来看,造像胎体厚重,佛、菩萨神像与头光、身光、宝座以及装饰一次性铸造而成,多为实心,工艺简单而敦实。躯体饱满,镀金或泥金现象比较突出,合金材料红色居多。后期造像装饰物以红珊瑚、绿松石等彩色宝石搭配点缀。装饰较为繁缛。(见插图1)

插图1莲花手观音菩萨(参见图版15)

(四)永宣造像

根据目前西藏各地的造像遗存情况分析,内地佛教造像在西藏境内存量较少,早期艺术作品更少,现有的造像绝大部分都属于明朝以后的晚近作品。白玛噶布、晋美林巴等藏族学者把内地造像分为早、晚期两种风格,即唐宋时期造像和明朝永乐、宣德皇帝时期造像。

由于永乐造像不仅充分吸收了藏传佛教造像艺术思想,而且都是以《造像量度经》的标准严格铸造而成,做工细致、精美,因此在藏区受到普遍欢迎,影响广泛。

藏族传统学者把永乐造像分为“本尊像”和“敬事像”两种。本尊像的特点是做工相对精致,内有完备的装藏物,封底中央位置錾刻交杵金刚并涂满朱漆。较之于本尊像,敬事像的做工简单而粗糙,以布料上素画五脏六腑来代替经咒装藏,底部封口未涂朱漆。笔者认为这对进一步研究永乐造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永宣造像题材主要以显宗为主,密宗为辅,多数为静相神灵。与西藏本土造像题材稍有区别的是,在永宣造像里很少看到上师像。密宗本尊像主要有密集金刚、胜乐金刚、大威德金刚。收藏于布达拉宫的几大本尊像矗立于盛开的八瓣莲花中央,本尊佛形象逼真,莲花坛城造型独具匠心,堪称永宣造像中的经典。或许是传统上藏族把历朝皇帝视为智慧之神文殊菩萨化身之故,文殊菩萨是永宣造像中最为普遍的题材之一。依笔者管见,永宣造像具有七大特点:第一,造像题材完全属于藏传佛教内容,以当时在西藏蒸蒸日上的格鲁派神系为主;第二,造像严格依据藏传佛教《造像量度经》而塑造;第三,铸造工艺基本延续尼泊尔、西藏艺术特色;第四,在面部表情,衣纹处理,装饰纹样等方面,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第五,所有造像基本上都有汉文名款;第六,黄铜材质比较生硬,容易断裂;第七,头冠造型别具一格。(见插图2)

插图2:四臂文殊菩萨(参见图版50)

二、西藏本土造像艺术的主要流派

公元7世纪中叶开始,随着佛教的传入,色彩艳丽的绘画艺术,千姿百态、形象逼真的雕塑工艺与苯教为核心的西藏传统文化艺术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西藏宗教艺术,其中最为引人瞩目、存世量最大的艺术莫过于青铜造像艺术。现代国内外很多知名学者认为,13世纪是佛教艺术西藏本土化的时期。事实上,根据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现存实物,从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吐蕃开始,佛教艺术本土化现象也在有意或无意当中出现,佛教神灵的外在形象越来越接近、符合藏族传统的审美需求,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本土化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造像流派,无论从制造方法、制作材料还是造型艺术都具有时代、地域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值得探究。下面对其中几大流派的历史渊源以及艺术风格进行简述。

(一)吐蕃三代法王时期的造像

(二)吞廷造像()

吐蕃王朝崩溃之后,西藏社会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与此同时,佛教在西藏各地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更加稳定的信徒基础。

吞廷利玛是11世纪古格王天喇嘛意西沃与江曲沃时期,以阿里古格为中心的西部地区铸造并传入西藏其他地方的一种造像流派。现在研究者称其为西藏西部风格或者克藏风格。当然,从严格意义上讲,吞廷利玛应属于克什米尔艺术的派生物,其材质制作工艺以及造型风格基本上延续着比较典型的克什米尔艺术特征。我们可以看到吞廷利玛,其合金材质呈黄色,胎体较为厚重,喜欢用红铜、白银等不同颜色的金属表现各种装饰纹样。除此之外,吞廷利玛也具备其自身的艺术特色,自成一体。佛或菩萨比例均称,材质精良、圆润、统一,肤色光洁,肌肉感较强,面部饱满、圆润,造像眼珠多为白银制作6,使得造像十分精神,时代风格明显,便于识别。但较之于克什米尔造像,吞廷利玛造像体格略微瘦小,宝座、头背光等装饰简易,吞廷利玛多为立像。遗憾的是目前这种造像存世量稀少。

(三)噶当利玛

1042年,纳措楚呈杰瓦与勒巴协饶奉古格王天喇嘛江曲沃之命,从印度超岩寺迎请阿底峡大师。阿底峡途经阿里来到卫藏地区,著《菩提道炬论》,广收门徒,传授佛法,创立了噶当派。噶当利玛就是噶当派在西藏盛行的历史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统一的造像流派。

插图3:不动如来(参见图版17)

插图4:金刚空行母(参见图版19)

(四)丹萨替与列乌琼瓦利玛

丹萨替()与列乌琼瓦9()利玛是继噶当利玛之后西藏中部地区出现的两大造像流派。其中丹萨替造像形成年代大致为14世纪-15世纪。丹萨替造像是近几年佛教艺术研究者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西藏的历史文献当中似乎找不到详细记载。丹萨替本是帕主噶举主寺的名称,意为主寺或母寺。该寺始建于1158年,位于今西藏山南地区桑日县境内。萨迦地方政权灭亡之后,在山南由大司徒领导的帕木竹巴万户长统治西藏,建立了新的地方政权即帕木竹巴,并得到了明朝中央政府的强大支持。因此,丹萨替也自然就成为了当时西藏财力最为雄厚的一座寺院。而该寺殿堂内供奉的主要造像属于当地铸造,显得金光灿灿、富丽堂皇、独具一格。后因历史原因这种造像流散到世界各地,被国外研究者定名为丹萨替造像。笔者认为,丹萨替造像主要具备以下几点艺术特色:1.佛像通体流金。2.属于铸造工艺,胎体十分厚重。3.铜质酷似永宣造像,比较生硬,容易断裂。4.装饰繁缛,镶嵌物繁多。5.题材比较单一、固定。6.除常见的五叶冠外,菩萨类头戴金刚冠。

列乌琼瓦又是15世纪西藏地区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列乌琼瓦所创立的一种造像流派,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期盛行于山南、拉萨等西藏中部地区,影响比较广泛。列乌琼瓦铸造的大威德金刚造像最具影响力。据史书记载,宗喀巴大师在甘丹寺的大威德本尊像也出自列乌琼瓦之手。根据目前发现的实物资料分析,列乌琼瓦造像材质柔软度较好、精良,造型朴实典雅,头冠、耳环等镶嵌绿松石但装饰繁简适度,五叶冠小而精致,中央叶面突出,仰俯莲花座束腰明显,莲瓣对称、细长,造像普遍镀金,做工精雕细刻。(见插图5)

插图5:四臂度母(参见图版28)

插图6:无量掬光佛(参见图版34)

(五)扎什利玛

1447年,当第一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住持修建扎什伦布寺时,在当地以集会大殿主尊佛降魔释迦牟尼造像为主铸造了诸多佛像,而后在寺院改扩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种艺术流派。虽然目前无法肯定扎什伦布寺造像厂建立的确切年代,但根据文献判定四世班禅确吉坚赞住持期间,应属扎什造像产量最多、工艺最为发达的一个历史时期。据《四世班禅传》记载,当时皇帝专门给班禅下圣旨,先后两次要求在扎什铸造成批无量寿佛像,可见当时扎什造像的知名度。

扎什造像的艺术特点:1.扎什造像分锻造、铸造两种工艺,其中铸造多以一次铸造而成,工序简练却不失精细,胎体厚重、质感较强。2.除了以红铜为主的合金之外,使用纯金、纯银等其他珍贵材料铸造。3.衣纹处理简洁,很少錾刻纹饰。4.造像通体镀金均匀、厚实、光亮。5.尼泊尔艺术遗风较为明显。6.少量造像莲花座背面阴刻藏文正楷(乌金体)款识10。(见插图6、7)

插图7:白度母(参见图版39)

插图8:药师佛(参见图版42)

(六)雪堆白利玛

1754年,第七世达赖喇嘛阿旺格桑嘉措执政期间,西藏甘丹颇章地方政府在布达拉宫红山脚下正式建立雪堆白造像厂,并在此聚集着来自西藏各地的知名艺术家。从此之后,雪堆白就成为西藏地区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的造像厂。截至西藏和平解放初期,该厂拥有上百名工匠(规定108名)。除了制作各种佛教造像、各类法器等宗教用品之外,雪堆白还可以制作出各式各样的民间生活用具,其金属制作工艺久负盛名。

造像的特点:1.具有比较明显的东印度艺术遗风。2.仿古比例较多。3.主要材质系合金、红铜。4.纯金纯银单独或搭配使用率较高。5.整体造像做工精细,巨大部分神像本身与宝座、背光、头冠、耳坠等辅助品系分体浇铸而成。6.装饰物基本以细小的绿松石、孔雀石排列镶嵌。7.镀金、泥金技术成熟。8.以錾刻或错金、错银表现各种非装饰纹样。9.普遍以不同材质或不同颜色的金属制作铜尊造像的不同组成部分。以展览当中挑选的此尊白度母为例,其身体是纯银铸造,头冠、耳坠等却用红铜镀金,莲花座则用黄铜镀金材料。10.总体上,造像流派成熟、统一,且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见插图8)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西藏或流传在西藏的佛教造像具有题材丰富、材质多样、工艺流派繁多等错综复杂的多元文化特色。看似简单的艺术流派,其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因此,无论是印度、尼泊尔等异域造像,还是内地永宣和吞廷、噶当等西藏本土的造像,每一种造像流派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佛教文化的艺术再现和佛教历史的真实见证。

(选自熊文彬曲珍主编《雪域瑰宝在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3年)

——————————————————————————————————

1.从吐蕃第二十八代赞普拉妥妥日年协时期开始,在吐蕃王室家族的极力推崇下,佛教文化传入青藏高原。但由于当时吐蕃已拥有历史久远的土著宗教即苯教,故而对佛教文化的生根发芽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佛苯之争伴随着吐蕃历史。赤松德赞修建桑耶寺,并要求莲花生大师根据藏族人的相貌特征塑造佛教造像是佛教文化传播的一项重要手段。

2.《巴协》是西藏历史上最具有史料价值的史书之一,该书由三、四种内容繁简不同的版本,最初形成于公元8世纪,主要讲述的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的历史。

3.达摩灭佛是吐蕃本土宗教即苯教与外来佛教之间长期争斗的结果。其最为直接的后果是吐蕃王朝崩溃,西藏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4.头冠是辨别造像流派的依据之一。早期印度、尼泊尔以及西藏造像多以三叶头冠为主,后期多见五叶冠,以象征五方佛。除了佛、菩萨等神像本身具有统一的尺寸比例和制作要求之外,头冠、项链、胸饰、手镯、臂钏等装饰品的造型不拘一格,而这些特点最能印证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艺术风格。

5.中法王艺术风格是西藏佛教造像历史上出现的最典型的本土化风格之一。其佛像造型、装束完全以当时吐蕃人的形象塑造,目前这类风格仍然在西藏昌都和青海等边远地区的石刻上见到。

6.由于该流派造像眼珠多为镶嵌白银,因此有学者也称其为古格银眼。

7.桑唐利玛是造像躯体与服装分别以不同颜色合金铸造而成的佛像或者以红铜镶嵌装饰佛装衣襟以及嘴唇等部位的佛像。

8.今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曲松、隆孜县境内。

9.又译成列吾君巴,明清时期西藏的上层人士作为珍贵礼物敬献给历朝皇帝的不少精美列吾君巴造像仍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10.传统上除了祈愿文或者咒语之外,西藏本土造像上很少看到款识,更难见到像内地永宣造像一样刻有确切制造年代的造像。但是很多扎什伦布寺铸造的造像却刻有“扎什利玛”或“扎利”的藏文名款。

THE END
1.列举十个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列举十个现代主义艺术流派更新时间: 2024-11-15 13:13:30 八字精批2025流年运势八字合婚八字起名1、超现实派; 2、荷兰风格派; 3、抽象表现主义画派; 4、波普及其之后的画派; 5、至上派; 6、未来派; 7、表现派; 8、野兽派; 9、立体派; 10、后印象派。http://m.7tqp.com/news_377976.shtml
2.碗碗腔民国初年,曲沃碗碗腔进入兴盛期,出现很多班社,主要有陈小班、大富班、保子班等,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每年的元宵节和七月古庙会在县城竞相开台。上演剧目的内容以神话戏和武打戏为主,也有一部分是专供红白喜事和还愿的演出剧目。演出的范围扩大到了解州、绛州等周边地域。 http://m.zhongguoxiqu.cn/h-nd-3167.html
1.音乐艺术的流派演变及其分类方法音乐作为一种无形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力。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流派相继出现,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声音、节奏和旋律,这些都是人类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不同类型的音乐,便对它们进行了分类。 https://www.piunhddxx.cn/yi-shu-shi-chang/428833.html
2.探究艺术的十面向从第一艺术到第十艺术的学术视野传统上,人们常将绘画、雕塑等视为“第一艺术”,而音乐、戏剧则是“第二艺术”。然而,在现代文化和学术研究中,这种划分已经不再适用。今天,我们将探讨一种更全面的分类方法,即从“第一艺术”到“第十艺术”的概念。这一框架不仅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各种形式,还包括了一些可能未曾被广泛认知或关注到的其他类型。https://www.0qspqb6p.cn/yi-shu-zi-xun/420601.html
3.九大艺术形式的分类探索美的多样性九大艺术形式的深度解析在艺术世界中,人们常常被丰富多彩的创作所吸引。然而,这些作品背后隐藏着一套严谨而复杂的分类体系。这篇文章将带领读者走进“九大艺术形式”的奇妙世界,揭开它们独特之处和共同点,并通过真实案例来加以说明。 首先,我们要了解到“九大艺术形式”这个概念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标准,而是根据不同文化背景、历史时期以及审美观...https://www.yommk.com/zheng-zhi-zhi-du-yu-bian-ge/438945.html
4.艺术专业分类艺术之树剖析艺术学科的多维分类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提出了“跨界”或“混合媒体”的概念。这种观点认为,没有必要遵循传统划分,而应该允许不同类型之间自由交流融合。这不仅促进了创新,而且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并擅长的地方进行研究和实践。 总结一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艺术专业分类”都是一个充满挑战性但又富...https://www.8oi1gic5.cn/yi-shu-shi-chang/435135.html
5.从古至今九大艺术形式的发展轨迹四、日本木版印刷——一种特殊类型 日本木版印刷尤其值得关注,它不仅影响了世界上的其他民族,而且在东亚地区尤其广泛流行。这是一种将图案或文字刻入木板,然后用水溶液滴在纸上来制作图案或文字的手工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史,以及这些交流对后来的影响。 https://www.xqxhybz.cn/huang-di-yu-ming-ren/735519.html
6.不同主义的艺术,不同主义的艺术特点文化摘要:不同主义的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每一种主义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理念和表达方式,例如现实主义注重真实和细节的刻画,浪漫主义强调情感与想象力的表达,而抽象主义则追求形式的创新和自由的表达。这些艺术特点反映了...https://ziliao.henanouxi.com/post/169.html
7.中华美术流派简介及其对世界艺术的贡献分析到了中共成立后的1949年以后,由于国外交流加深,一些西方现代艺术理念逐渐被引入中国。如苏联现实主义以及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这些国际流派,对一些国内艺术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如郭小棣、吴冠中等人的作品体现出了这一转变过程中的尝试与探索。 3 中华民国及台湾地区之 美术研究概况 ...https://www.qj9k2uq6.cn/bai-ke/414389.html
8.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识别一件作品是属于哪一种雕塑流派的雕塑的种类有哪几种? 在艺术史上,雕塑是一门古老而丰富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对材料的精细加工和创造性的表达,展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智慧的飞跃。从古代到现代,雕塑艺术不断发展,不断演变,从传统的手工艺逐渐向现代科技结合、多媒体融合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雕塑艺术也分成了多个流派,每一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审...https://www.ocyglx2d3.cn/zi-sha-zi-xun/465862.html
9.艺术的对立面九大形式的反思艺术是人类文化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深刻地映照着人们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九大艺术形式,即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建筑、大众传媒以及舞蹈,是我们所熟知的主要艺术门类,但在探讨这些艺术时,我们常常忽略了它们之间存在的深刻反差。 https://www.hqoeplrezt.cn/zheng-zhi-zhi-du-yu-bian-ge/383749.html
10.文学概论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实现人类文学理论史上的革命性转换,其重要标志是马克思主义把文学理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衙门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三大基石。 https://chine.hzu.edu.cn/2013/1024/c2853a113762/page.htm
11.产品设计:《室内设计》21、后现代建筑的概念也只是针对20世纪后期的一种建筑流派。 罩的形式可分为:落地罩、几退罩、栏杆罩、花罩、炕罩。 建筑装饰类型:石雕、砖雕、木雕、彩画。 任何一种建筑语言的形成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特点:1.独特性 2.完整性 3.稳定性 4.可抽象性 ...https://blog.csdn.net/qq_40116418/article/details/127205213
12.2023年江西专升本《艺术概论与欣赏》考试大纲艺术家及流派。 4.掌握美术的四个审美特征,了解美术主要分类。 5.掌握现代设计艺术的四个特征,了解设计艺术的三种分类方法。 6.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案例及特点。 (三)各种艺术之间的关系 1.掌握各种艺术的相互联系。 七、艺术的发展 (一)艺术的起源 1.掌握艺术起源的主要理论学说。 2.了解艺术起源于人类的...http://www.jxztc.com/show-938-321512-1.html
13.南京云锦有什么织造特点南京云锦织造特点以及品种类型概述→...手工织造的南京云锦是织锦中最为珍贵的上品,其技艺是中国古代织造工艺的典型,影响力一直延续到当代。其“挑花结本”、“通经断纬”、“挖花盘织”、等织造工艺和“逐花异色”艺术风格所代表的流派在中国独树一帜,至今不能被现代机器替代,在世界范围也属罕见。https://www.maigoo.com/goomai/198776.html
14.高中美术专业教学反思(精选20篇)教材通过对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气候、地形、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对建筑的影响等几方面内容的分析,要求: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绘画流派和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了解在绘画、建筑等领域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的一些流派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140911160655_278692.html
15.艺史上最全的西方艺术流派整理!西方艺术流派整理 14-18世纪 1.国际哥特主义(12th) 在美术史上,人们把12世纪后,以建筑样式的变化而开始的艺术风格称之为“哥特式风格”。“哥特”一词本源于西欧的一个民族“哥特人”,有野蛮、怪异的意思,但哥特艺术并非哥特人所造,它出现的时候,“哥特人”早已溶化在西欧其他民族之中了。因此哥特式艺术决不能...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45829126
16.现代艺术设计风格的特点都有哪些我们今天绝大多数室内用品或装饰品如灯具、家具(如布艺沙发及软床)等都是工厂生产的工业产品,然而并不是说把由机器创造的家庭用品组合在一起就形成现代风格,可以称为风格的必定是一种艺术思潮,事实上现代风格也可分为几种流派,而其中最具代表的是高技派和风格派。 高技派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表现,有几个明显...http://www.17house.com/sb/jzsjwenda/517a624fce8915c8.html
17.艺术风格主要指向的艺术家个体,而艺术流派则主要指向一群艺术家。【解析题】电影,戏剧,电视属于哪种类型的艺术 【解析题】后印象主义主要有哪几位艺术家? 【解析题】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著作是: 【解析题】以下不属于花儿会的艺术功能有? 【解析题】(? )是语言艺术工作者较为理想的呼吸方式。 https://www.jzhaopin.com/q-55298.html
18.巴洛克音乐一种结构严谨、在模仿对位法技术的基础上,标准节奏的复调音乐流派从17世纪古典歌曲和器乐的里瑟卡Ricerca演变为16 年至 17年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形式,赋格直到18世纪才在j.S.巴赫与巴赫的音乐创作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曾经写过一本书《赋格的艺术》。赋格体现了音乐理性的一面,音乐的和谐取决于和声的正确性在赋格中...https://www.qwbaike.cn/doc-view-8839.html
19.中国戏曲种类介绍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不同行当的演唱方法,表演技术,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把舞台上各种不同的角色划分成不同的行当,是戏曲艺术的一特殊表现方法。 京剧的生行与流派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除去红生和勾脸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https://www.yjbys.com/edu/yingshixiju/360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