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摄影艺术的类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艺术类别:普及与提高
纵观往届的参赛作品,艺术类别通常承载着最多的容量,一些类别不清晰、定义不明确的作品都会被投到艺术类别。在评选过程中多数评委认为,本届国际影展参评作品中,优秀作品比例较往届有所增加,但更多的来稿中,以往的模仿、跟风等摄影顽疾依然存在。也有个别作者没能认清投稿规则,将商业类和艺术类作品混淆投稿,在评选现场,一位艺术类评委感慨:“把商业类的获奖作品,拿到艺术类,肯定被淘汰,这样的照片在我们艺术类太常见了。”这句感慨恰恰说明有很多优秀的照片由于投稿错误,过早地出局,商业类和艺术类投稿混淆,背后深层原因还是对摄影的理解不到位,也涉及到对摄影艺术的认识。但也有纪实类作品因为创作手法上借助其他的艺术手段,而艺术类“对创作技法不作限制”,这些纪实作品转投艺术类并入围获奖,这其实也为今后的类别释义提出了新课题。
关于艺术性本身,国内外评委的理念也大不相同,针对同一张照片,中外评委反应截然相反的例子比比皆是,导致一些有个性的作品最后因为票数少而落选。虽然,中外评委在摄影是无国界语言这一点上达成普遍共识,但面对具体案例,还是看法各不相同。有的评委喜欢成熟经典的作品,有的评委恰恰认为成熟经典有陈词滥调之嫌,尤其是在最后金、银、铜奖产生阶段,有些评委对最终入围的作品并不满意,这也反映了艺术本身与评选机制天然的矛盾,艺术本身提倡个性化的表达,但往往“各花入各眼”,以往评选中曾设评委推荐奖,里面倒不乏真正具有艺术性的优秀作品。
评委阿兰萨亚格在回答本刊记者的提问中则直接表现出法国人的坦率:“这次中国投稿者远远多于外国,海量照片参选,但大量都是平庸之作,有很多甚至搞不清自己的类别。”国内的几位评委回顾以往的评选,结合本次来稿的现状,普遍认为目前的艺术类别尤其需要学术的引导,在学术方向上要有变化。在评选结束的总结会上,各方面的建议也大多和摄影艺术本身有关。鲍昆指出:“这次的国内参赛作品并不能全面代表目前中国的现实,还有更多重要的作品并没有送评。这背后有深层的原因,需要总结。”
关键词:摄影技术;油画创作;联系与影响;创新发展
现代光影成像技术的开发,推动了摄影艺术的发展。运用各种生活素材为载体,传达主体特定的思想情感活动,是摄影艺术再现功能的泛化。油画是绘画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创作是综合多种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塑造静态视觉形象,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创造过程。
摄影与绘画同属于艺术的范祷,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二者通过物质材料媒介,用形体构成、色调选配、和明暗对比等艺术手段从生活中截取典型形象,实现平面视觉艺术的直观表达,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不断研发,摄影艺术的完美写实再现功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深化了绘画艺术特别是油画创作的影响。本文结合摄影与油画艺术的联系特点,阐述了摄影技术对油画创作的关系。
一、摄影技术与当前油画艺术的联系:
1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
在艺术形态的分类中,摄影艺术和油画艺术既都是视觉空间艺术的类别;又同属于再现性造型艺术的范畴。二者在艺术特征上同样具有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静止性、瞬间性特点。
2具有协调的视觉空间
摄影和油画本来都属于平面造型表现,借助光影、色调、线条和构图的变化效应,通过平面描绘形式,熔铸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创作灵感,表现物象的空间立体感。
3具有瞬间的生活表现
摄影和油画艺术表现,都需要针对生活中的典型素材进行瞬间捕捉,把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一定的空间,用物化手段凝定下来,构成具有完美精神风貌和本质意义的艺术形象。
4具有统一的物象并列
作为平面造型艺术,摄影和绘画都可以把彼此交错的物象、形态和景象,通过造型、色彩、构图的形式在平面上直观并列地展现出来,构成和谐统一的完美整体。
二、摄影技术对当前油画艺术创作手段的影响
摄影和绘画艺术的发展,都需要借助一定形式的创作手段去实现,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态,油画创作就是艺术家运用油画材料,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综合体现的艺术形式,摄影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油画艺术创作的色彩、明暗、肌理、质感、光感与空间等造型因素。
1摄影技术的运用,减缩了写生手段的繁杂化
2摄影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绘画材料的广泛化
材料是艺术家内心表达的媒介,是视觉传达的载体。摄影和绘画所使用的物质媒介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摄影艺术是科技文明的产物,而油画所用的媒介材料是油画颜料、画笔和画布画质等材料。摄影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以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现方法应用于图像艺术。同时也为油画艺术创作材料的开发及综合运用,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油画材料也由传统的布、纸、木、石、颜料、漆油、木板等拓展到金属、纤维以及任意的现成物品。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制作条件和工具材料逐渐广泛化。
三、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观念上的影响
油画是绘画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创作是综合多种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基础上塑造静态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加工形式创造过程。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的创作影响如下:
1促进了油画创作风格在思想上、形式上的多元化发展
油画风格是指体现画家生命特质和审美倾向的油画组织秩序与品质。具体受画家生命特质的稳定性,画家审美倾向的社会性与变化性等因素影响。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代视觉艺术中,摄影技术图像给人们带来的图像化审美形式已经成为时代特征。与此同时,新一代画家采用自由、开放的观察方式,引进一系列比如剪切、近焦距、取景框架、序列性等摄影技术,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不断注入自己的创作思想与个性情感,体现了当代油画最显著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特点。
2改变了油画艺术对文化符号图像的独创形式
摄影作为一种利用机械科技来记录视觉画面的方式,一经产生便预示着图像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思维模式,摄影技术从诞生由一开始对绘画图形及文化符号的借鉴,逐渐发展到现在绘画不断直接或间接地挪用越来越科技化的摄影图像,改变了油画绘画艺术对人类文化符号及图像创制的再现、记录、叙事、宣传等诸多固有功用,借鉴摄影技术中对于视点、尺寸图像分割法的油画创作,呈现时空、观念和风格的集合,标志着当代油画已进入了图像化的时代,当代油画与摄影图像的结合在表现技法上趋向融合。
3衍化了油画艺术对摄影技术记录性功能的借鉴
油画是建立在对现实客观事物内在本质与规律基础上的模仿和再现,是记录具体物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摄影技术的运用,生成了油画创作手段自身的物象再现功能的弱化,摄影技术对物象的快捷性记录方式,对油画创作艺术的再现功能提出了严峻挑战,油画艺术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法则及创作规律,通过对物象的线条、色彩、形体、构图、肌理等创作要素的组合,塑造物体形象,它具有不可重复的特点。
而摄影技术则可以运用科技材料针对物象的造型进行机械性复制。同时,摄影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能够为油画创作提供可观的创作资料和素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油画艺术,是对摄影记录性功能的借鉴。
结束语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摄影艺术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渗透,并以纪实功能和成像快捷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社会功能,摄影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种艺术形态的交融互动,将是一种长期的文化现象,这已成为当代艺术创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念,实现摄影与绘画艺术的共同融合,是现代艺术创新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香港国际摄影节成立
上文曾提及到香港文化博物馆在回归后作为推动香港摄影艺术发展的推手,文化博物馆自2009年起曾举办三个“香港摄影系列”专题展览,分别是:2009年“光影神韵―摄影大师陈复礼、简庆福、黄贵权”(沙龙及画意摄影)、2010年“城市漫游者―社会纪实摄影”(纪实及新闻摄影)及2012年“一人像,一故事”(人像摄影)。香港国际摄影节亦多次借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展览。
除了香港国际摄影节外,其他摄影专业亦以艺术节形式向大众推广摄影文化。在商业摄影专业方面,香港专业摄影师公会(HKIPP)自2012年于柴湾工业城举办摄影工作室开放日“柴湾日”,于2017年假清水湾电影制片厂举办为期两天的“香港摄谷”,是同业交流及让公众了解商业摄影运作的活动。
摄影艺廊及摄影艺术空间成立
另一方面,商业摄影画廊亦在回归后第二个10年渐渐出现。较为人所熟悉的有刺点画廊(BlindspotGallery)。画廊自2010年成立,创办人为秦美娜,以展览当代摄影及影像创作为主。早期分别有位于中环鸭巴甸街的刺点画廊及香港仔黄竹坑工业区的BlindspotAnnex两大空间,自2014年起以黄竹坑的空间为营运空间。自创办以来共策划65个展览,展出摄影师有来自香港、大陆、日本及英国等地。刺点画廊摄影师作品,亦积极参与在香港及国际摄影艺术博览会,曾参加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巴黎摄影展、上海艺术博览会及香港国际艺术展等。专注艺术摄影的商业画廊的成立,不但为摄影师与当代艺术市场及作品收藏家筑起桥梁,同时高质素的展览亦为香港摄影界发展作出积极影响。另外,宏亚集团(AsiaOne)亦在其柴湾本部设立AOVertical艺术空间,当中包括展览空间及实体书店。而在2014年,摄影爱好者暨香港大学副校长苏彰德于跑马地设立香港首个私人摄影博物馆F11摄影博物馆,在2017年还于湾仔开办F22摄影空间。
新一代摄影杂志、同人志及摄影集出版
香港自上世纪50年代便有出版摄影杂志,较知名的有《摄影画报》、《摄影艺术》以及《娜移》。实验性强的出版物《娜移》于1999年停刊,而出版四十一载的《摄影画报》亦于2005年宣告退出纸媒的竞逐。媒体转营、成本高涨、互联网兴起等外在因素的确造成回归后首个10年香港摄影杂志出版的低潮期。回归后第二个10年,香港摄影师以非商业模式尝试摄影杂志出版的新形态。新一代摄影杂志出版以同人志2(Zine)的概念策划,以自资或由香港艺术发展局提供出版资助作为营运方法,以非月刊(或不定期)的形式掌握读者反馈。
WMA摄影比赛及委托计划
“憧憬世界”摄影教育计划
以上笔者所叙述的是香港自回归后摄影艺术界及其生态中“输出”的部分,但没有良好的教育系统作“输入”,艺术生态只能依靠“外输”(摄影师曾在海外接受摄影或视觉艺术教育,或艺术空间展出海外摄影师作品),那未必是有长远及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教育在每一个艺术门类中担任尤其重要的角色,一个良好的艺术生态我们必需从最根本的做起―创造良好的创作气氛,培养新一代艺术家。自2000年后,香港摄影教育在各大学及艺术学院出现一个较两极化的现象:摄影系或摄影专业萎缩,比如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于2000年停办摄影专业学位课程,香港基督教服务处观塘职业训练中心(简称“观塘职训”)摄影文凭亦于2013年结束,一方面各院校把摄影专业收归至新媒体及视觉艺术学位课程之内,大学摄影教育虽看似是萎缩但也在一板块里拓展出新形态;另一方面,由慈善团体资助的小区摄影教育计划在回归后也相继出现,当中较为成功的例子可数“憧憬世界”摄影教育计划。
总括以上五大范畴,回归后的第二个10年香港摄影界生态圈蓬勃发展,在摄影节、商业艺廊、艺术空间、摄影出版、摄影比赛、摄影教育等类别在同一个10年一同发生,对比起回归前甚至“二战”后,香港摄影界这10年绝对是前无古人。如果我把这五大范畴想象为建立一个社群的硬件,也可谓是万事俱备。对比回归后的第一个10年,在这近10年间摄影师创作更为丰富:一方面,摄影师以计划形式(project)作为创作模式,作品从过往以单张照片发展为更完整的摄影创作系列,这可以说是市场主导之大势所趋,而计划形式也让概念摄影及纪实摄影发展成更完整及更有深度创作;另一方面,摄影师亦勇于尝试跨媒介创作,除了照片作为作品呈现的媒体,投映、录像、声音、装置、雕塑、现成物也纷纷成为新一代摄影师的创作媒介,而视觉艺术家亦以摄影及影像作为创作手段。跨媒介创作的发表早见于上世纪90年代(如《娜移》),近10年的摄影创作可算是自1990年代《娜移》所提倡的概念、角度与手法的延续。展望第二个10年的发展,社群及硬件的发展已相当完善,摄影创作的形式与媒介运用亦有其完整性、深度及多元取向,我相信只要让青年摄影师及艺术家有更多的机会发表作品,下一个10年将会是更灿烂的未来。
(作者为摄影创作者及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讲师。)
注释:
论文摘要:摄影自诞生至今已经有近170年历史,在这一过程中斗转星移、时光变迁,摄影各个流派不断形成,其中关于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相互关系问题的讨论大概要比摄影领域的其他问题讨论的更多,纪实性乃摄影的根本属性,确切真实地记录现实乃是摄影的根本长处,而摄影纪实同样具有艺术形象的性质,认识这一点同样重要。事实上维护和反对摄影这两方面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争论都属于这个问题的范畴……
一、关于艺术摄影的分析
二、关于纪实摄影的分析
三、关于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概念的两个层次含义:广义上它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用照相机拍摄照片,用摄影机拍摄新闻纪录电影,以及用摄像机拍摄新闻电视来报道新闻这三大类。狭义新闻摄影则专指以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我国老一代行文摄影家蒋齐生认为利用摄影技术,用画面形成,在新闻现场对新闻进行形象的传真、纪实(或对新闻进行形象纪实)就是新闻摄影的特性,也就是新闻摄影的定义。1999年,中国新闻摄影协会在组织在编写《新闻摄影学概论》一书时给出一个定义:新闻摄影,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因此,新闻摄影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的媒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摄影本身或者事件本身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因此它又有别于纪实摄影。
四、关于艺术摄影与纪实摄影及新闻摄影的关系
对于收藏家来说,市面上还存在许多这门艺术的精品。当今私人、公立机构与公司收藏家们正开始欣赏摄影艺术作品,而这一趋势的主因来自良好的投资与美学考量。了解这一市场的人都知道这仅仅是开始。这些私人的、公立的收藏者们正在扩充他们的藏品,并使市场价格上涨。但是如果你要购买摄影艺术作品的话必须得小心,因为这里面虽然报酬很多,可是陷阱也不少。真正的专家很少并且难以碰到。一个真正聪明的收藏者必须投资于此市场的研究而不仅是金钱。
摄影作品收藏必备常识
摄影与其他精致艺术有很多相通之处,可是它的语言是独特的。若你要投资于摄影艺术作品,需要了解一些这一领域特有的名词和术语。
冲印的方法
1839年,法国人LJMDaguerre发明了第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摄影制法。Daguerreotype(达盖尔式银版摄影术)不使用负片。它直接使用正片,在一个银版的表面上制成一个不易复制的图像。几乎与此同时,1841年英国人WilliamHenryFoxTalbot宣布发明了一种由负到正的Calotype(卡罗式摄影)技术,并且很快被广泛地接受。因此,可复制性成了摄影的主要优势之一。除了Daguerreotype之外,大多数可收藏的照片都是从负片制成的。早期负片是在感光纸上涂蜡制成。1851年,一种在玻璃上涂布感光乳剂的方法产生了。这就是著名的湿版技术,它被使用至1888年,而后被新发现的干版技术取代。干版技术经过名种精微的调整而变成今天大家所熟悉的负片技术。收藏家们往往对于冲印过程更加有兴趣,因为最终来说,印成的照片才是摄影的收藏对象。我们所看到的最普遍的冲印方法有以下几种:盐版,1840至1850年代(多从纸制负片制成);蛋白版,1850至1900年代早期(以湿版负片制成);Photogravures,1880至1920年代(以油墨自负片直接制成);银版,1880年晚期至现在。另一种重要的印版方式是白金/钯版,它主要使用于1885年至1936年。今天,艺术家们重新使用这种富有感性及表现力的方法。
陈年与近期照片
陈年照片一般指摄影者在负片制成之后几年内所冲印的照片。对于收藏者来说,一张陈年照片较非陈年或近期照片(距今更近的照片,甚至可能收摄影都之外的其他人冲印)价值高得多。不过收藏者也需要记住,许多非陈年照片同样有价值,而不应只因冲印日期而忽略它们。
限量与非限量版
一些当代的摄影者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因之严格地限制作品的尺寸和版数,他们设定或公开发表停止冲印日期或不再冲印早期负片。
作品收藏盒
在过去的20年中,摄影者开始制作他们的作品收藏盒。这些往往是他们认为代表某一主题或某一时期的作品。对于收藏家或初次收藏者来说,这些作品收藏盒或许有两种好处:第一,收藏者可借之获得摄影者完整的一组作品;第二,作品收藏盒的价格往往较之购买单一作品更为低廉。
摄影的投资潜力如何?
签名重要吗?
在摄影艺术中,艺术家的签名往往附于作品上。过去,摄影都往往不在作品上签名。今天大多数人都会签署他们的名字,但是,作者的地位及作品的质量才真正决定作品的价值。记住,正如在其他艺术类别里,签名并不能保证作品的真实或质量。当你有疑问时,可询问对作品熟悉的专家。
是否应该购买当代摄影家的作品?
当代作品或较不知名的摄影者的作品市场,较之早期及知名度较高作品市场小得多。当然,可以借此以较小的投资进入收藏市场。不过,有几点必须考虑。将会有更少的资讯来帮助你。在这里,买所喜欢的东西变得更加重要。质量同样是关键。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较为大众所熟悉及赞赏的摄影家上,投资明智与否取决于你是否能辩认哪些作品将会成为明日的作品。
摄影作品的保存条件
艺术品的保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作品本身材质必须有其耐久性(如颜料、添加物、粉墨等)。第二,包装或保护材料的辅助(如无酸性卡纸、胶带及保存盒等)。第三,保存环境的好坏(如光线、温度、湿度等)。摄影作品(照片)是由感光乳剂所形成的银盐影像,属于光学以及化学所作用的结晶,所以比画作更不容易保存,于是借用包装材料的辅助,耐久的表面处理就更加重要,包装以后,收藏环境或展示空间条件也不容忽视。因为光、热及湿气都是照片或艺术品的杀手,不经良好的防护措施,典藏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裱褙、包装材料
感光材料、包装材料、裱褙材料在欧美及最近的邻国日本,为了长期安定、耐久保存影像及绘画艺术品,让影像、画作尽可能在永久不变的前提下,以国际标准规格(ISO)、日本工业规格(JIS)等,制定相当严谨的条件规范。例如:
干板的保存法则:ISO3897(JIS.K7644)
底片(Film)的保存法则:ISO5466(JIS.K7641)
照片相纸的保存法则:ISO6051(JIS.K7642)
保存用包装材料:ISO10214
保存、裱褙用材约略分为:保存袋、裱褙用卡纸、黏贴接着剂(中间黏胶)、黏覆后的支持物、保存盒、胶带、签名用笔或墨水等,均以ARCHIVALQUALITY(耐久品质)或ACID-FREEQUALITY(无酸性品质)或MUSEUMQUALITY(美术馆品质)等字眼表示之。因为物酸性材料(PH值约在7.0-8.5之间)在化学反应方面相当安定,不会分解有害生成物及灰尘、或因含酸值过高产生氧化作用,使影像或画作产生黄斑、变退色现象(像一般卡纸、三夹板、胶带、喷胶等直接与影像、画作接触或贴合最为严重)。
何谓“无酸性耐久裱褙”
简单的说,就是将影像或艺术品以100%全棉的无酸性卡纸以及PH值介于7.0-8.5的无酸胶或无酸纸胶进行产生视觉美感的设计固定及处理平整的裱褙工作。而其间尚有许多专业的材料特性与施工步骤。因为无酸性裱褙,必须视原作的材质素材不同而分成热裱(HeatMounting)与冷裱(ColdMounting)以及其他特殊处理等等。例如油画、水彩、版画、粉彩、素描、水墨及摄影类FB相纸、RC相纸等纸类、布类、丝绸、绢类质地等可以热裱处理。而一般塑胶质、聚酯质(如摄影类的CB相纸、RCP相纸、超光亮相纸)则必须冷裱处理。而热裱因作品的材质耐温不同,温度的控制、选择以及中间无酸黏胶的选用也有不同,依不同的材质进行摄氏65度至110度不等的热裱而平整不损坏材质。当然,中间无酸胶有更大学问,可依材质、目的分为永久不变固定胶、全胶或可重新加热分离胶等,相当专业,不是一般传统裱褙装框店一两个月所能晋级的。
无酸性裱褙的施工步骤,以名摄影家安瑟亚当斯之热裱方式为例:
1.烫平机加温后,将温度设定于200-210华氏度(即93.3-98.8摄氏度)之间,然后以预先干燥后的无酸性裱纸把照片平夹,放入烫平机内约30-60秒,同时进行烫平、除湿、干燥作业。为了确认烫平机的温度是否正确,可以温度试验纸来作试验,其试验的方法是以试验纸的一端被熔解,一端未熔解来做正确的温度微调。
2.在经过第一步骤处理后的照片背后,铺上一层无酸性黏纸,并以电烫器(TackingIron)在中央部分点熔,使其黏贴于照片之上。然后以定规、钢尺及裁刀将余白裁除。
3.把裱褙用衬纸如同照片般做干燥处理。
4.经过第二步骤所处理后的照片置于衬纸上,确定摆设位置后,将黏纸与衬纸以电烫器点熔两端,使照片固定于衬纸上。
6.取出装裱好的照片后,以厚重平板重压,直到回复常温为止。
以上六步骤即完成一道无酸性裱褙处理。再以无酸隔层保护纸覆盖,放入无酸塑胶袋或是无酸性保存盒内保存即可。
当然,为了展示或防止外来的冲击或污染的最佳方法是做BookMat裱褙处理。BookMat视觉框不仅能够防止作品受到折痕、湿气、污损等顾虑,且经过美的视觉比例设计的视觉框,才能更凸显好的画作的整体美和整体格调,就像佛要金装,人要配衣服一样。经过BookMat裱褙后的画作,只要装上外框,即可展示,非常方便。
此外,经过BookMat裱褙后,玻璃面或压克力不会直接接触画作,这也是BookMat裱褙的重要作用。如果玻璃或压克力直接和画作密接,由于气温的关系,易于细菌的繁衍生存,长久之后,艺术画作表面可能生霉、发斑,影响画质。所以经过BookMat裱褙处理过的作品,无论是作为展示用或公开发表时,除了无污损的顾虑外,在整理、存放时,亦非常方便,体积小,不占空间。放在无酸保存盒或无酸保存携带箱,随时可展出或外运,使作家或收藏家们可以达到各种最佳应变状态。
保存和展示环境
架上绘画的艺术市场现在依然很热,价格上升猛,一片繁荣景象。这有人说是有托儿在炒作,也有人则说是时机促成的机遇。但比起前两年,现今的画廊经营者现对此有了更多谨的慎。不可否认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买手和炒家常能很轻松地从艺术品的市场得到收效。但这也同时是一把双刃剑。
架上绘画作品市场繁荣的脉象已很难把握,于是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有所打算收藏的人,都逐渐地把目光投向了另一个门类――艺术摄影,在这片还算宁静的水中触摸着水的深浅,希望能在兴起波澜前能摸到摄影的脉象。
不久前,摄影家荣荣和映里的三影堂艺术中心动工了,这是国内第一个由艺术家个人投资兴建的影像艺术中心,与此同时,一个摄影博物馆也在投资兴建当中。这不由让人心存琢磨:摄影,你的市场到底离我们有多近?
谁在把握当代艺术品的“繁荣”市场
张黎:面对繁荣的市场,艺术家和真正的收藏者都需要保持冷静的态度。在今天,当代艺术品无疑是一个很强的市场增长点。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源自以往占主导的传统艺术品的增势趋于平缓,另一方面则与收藏者队伍的文化背景也有关。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是在全球化和东西方文化互相影响的情境下产生的,也是全球化文化现象的一部分。在国际上,艺术作品的生成、推广、收藏,直至被美术馆和博物馆接收,早已形成了一个完整成熟的系统。中国当代艺术艺术家的作品,最初也是要通过这种价值和评判系统进入到国际艺术市场的,这也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必然会以国际标准为参照,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国际操作系统的影响,其定位和标准遵照的也必然是西方文明的价值系统。这种操作系统与中国的古董字画的系统是完全不同的。
另一方面,从收藏家群体来看,购买当代艺术品的大多是外籍人士,而国内的收藏家也大都具有海外生活背景,对国际上的文化交流和发展趋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因此,对于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而言,藏家的这种国际背景和国际影响力是很大的。
当代摄影作品在国际当代艺术中的分量
张黎:当代艺术受人们重视的程度在国际上也是有一个过程的,从二战以后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对当代艺术的接受程度是有明显的变化,对当代艺术的兴趣也越来越浓。此间,摄影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今在国外的画廊和美术馆,你会发现,摄影几乎成了当代艺术的一种主要形式。
在国外,传统大师的摄影和当代摄影间的距离已拉很大距离,早期那些摄影大师的作品被公认为是古典的,被划入经典范畴。但这些大师的作品价格并不贵;而一些真正走势的反而是一些当代摄影作品。
现在开始谈当代艺术摄影的市场时机是否合适?
张黎:其实,我个人觉得现在谈摄影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因为现在艺术市场特别热,拍卖的情况也是热火朝天,年轻的艺术家刚画完就参加拍卖,这些现象都是在变化特别快的中国才会有的现象,这值得探讨。我们应该更理性、更客观地分析判断这种形势。
现在当代摄影的走向处于什么阶段?
摄影确实和艺术的潮流有很大关系,基本上是跟着大的社会趋势在走。1997年,荣荣他们在做“新摄影”杂志的时候,曾遇到过很多问题要解决,有一种反叛和对抗取向。但现在看来,因为已逐渐获得国际认可,所以当代艺术的对抗性或反叛性反向降低了,几乎已融入社会主流,自然还存在着不同受众审美品位之间差异的问题。
现在架上市场的“繁荣”表现是否预示今后摄影的市场也将面临同样的境遇?
张黎:从收藏和市场的角度,关键的问题还是由摄影可复制的技术特性决定的,一幅摄影作品可多次复制,这就决定了它并不会像现在绘画市场,那样的非理性炒作和疯狂抬价,它会显得温和一些。我们也期望它会更理性一些,能真实地反映市场需求。
现在开始进入摄影作品收藏是否是很好的时机?摄影作品的特点是否决定了它的价值空间注定很小?
技术的进步是否会对当代摄影带来一些影响?
西美尔这样说过:“时尚总是只被一部分特定人群所运用,其他的大多数人只是在接受它的过程中。如果一种时尚被广泛地传播,人们也就不再尊其为时尚了。”[2]
“品牌文化是文化特质在品牌中的沉淀和品牌经营活动中的文化现象,它是品牌风格、品牌主题和品牌理念等的总和。”“商品一旦确立了自身品牌,便超越了单一的物理特性,而带有某种符号象征性,于是商品被予以‘图腾化’。”[6]
参考文献:
[1]于维华.时尚摄影发展中的观念意识[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德]西美尔.费勇译.时尚的哲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3]王启明.时尚摄影的观念性表现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
vJIbQsijekpc_Q58TeWYdsyhsL-s087YWfSLQzXAE
hA9rG-LIkXh7Wn5D3npuUPzbYXUWVR-muzW8yl
XWIrDmq.
[6]青木贞茂.彭南仪译.C型行销――下一波商品热卖密码[M].天下杂志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10.
[关键词]漫画单线平涂二维动画
一、漫画的艺术特征及发展
二、连环漫画的幽默性和叙述性
连环漫画虽然主要以单线平涂为表现手段,也仍然具有不同风格特征:一种是卡通风格。这类连环漫画具备漫画艺术的一般性特征,强调绘画性;运用滑稽幽默的手法,多变的线条和线宽,精简或圆形结构进行概念性表达,画风简约;着重前后画面的动作连贯性以及构图的相对一致性,作品整体风格轻松平缓。另一种是写实风格。这类作品着重真实比例和形态的刻画,强调电影化特征;线条统一,色彩明确,运用多种插画技巧使得画面看起来较为华丽;画幅之间的构图具有较大差异,突出镜头感,动势和节奏感强烈,作品整体风格相对紧张激烈,因此动作性连环漫画全部采用写实风格进行创作。现在又出现另一种风格趋势:主角的设计相对卡通化,但是背景和场景却被刻画得非常真实,与人物刻画风格的差异性却戏剧般地产生了一种类似三维的空间效果,例如《丁丁历险记》。这种风格的优点在于人物特征被艺术化凸显的同时,环境所具备的真实感使读者能够很快被置入到故事中去。然而也正是这种风格的结合性特征,使得画面在视觉上有冲突感,不容易统一,因此设计起来困难较大。
可以说,漫画的视觉风格直接影响了二维动画的视觉风格,而连环漫画的发展与二维动画的发展又相互影响,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这需要追溯到二维动画的起源。
三、漫画与二维动画的发展承进
四、单线平涂作为二维动画主要表现手段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首先,二维动画一开始就是从漫画艺术的线条中寻找灵感而诞生的一种视觉艺术。线条的位移能够产生最强烈的动感,使人们认识到静止的图像也可以运动。在动画诞生后的前半个世纪,线条和黑白是二维动画的唯一表现手段。这一传统表现方式很自然发展为今天的单线平涂。其次,二维动画产生的历史脉络清晰地阐明了漫画与二维动画的天然联系,而单线平涂是漫画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从漫画家到动画家,从连环漫画到二维动画,这个变化远不止是身份和媒介的变化,而是将一种艺术方式嫁接到另一种艺术方式上的变化,可以说在二维动画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作为喜剧化叙事的这两种艺术形式都是共生的。因此当艺术家终于实现了将“画面”活动起来的梦想之后,单线平涂的二维动画就自然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