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评析【14下行为主体、可操作性评析】
1.问题形式
1.1对该备课组拟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评析
1.2上述三维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相同吗?存在什么问题?简要回答
2.评析原则(这里从要求角度考查,口诀:内容是本质,用词要考究,有层次,不浮华)
2.1反映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
2.3注意层次性(即看三维目标是否都有涉及)
2.4实在具体,不浮华(防止假大空、高大全)
2.2格式要规范,用词要考究
特别注意表述行为主体时要以学生为主体,错误的表述如“使、让、教学生……”,正确的表述如“学生能够……”。最好的方式是不出现学生二字!!!
3.教学目标评析模板
①反映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题中的教学目标包含了(概括材料),符合/违背了这一要求。
②格式要规范,用词要考究。题中的教学目标包含了(概括材料),符合/违背了这一要求。
③注意层次性,一般包括四基、四能和情感态度。题中的教学目标包含了(概括材料),符合/违背了这一要求。
④实在具体,不浮华。要防止教学目标“高大全、假大空”。题中的教学目标包含了(概括材料),符合/违背了这一要求。
教学过程的评析【18上涉及教学方式的过程评价、教师主导性评价、新课改教育观】
一、导入评析【17下复数概念、12下直线与平面的判断】
请分析该教师教学引入片段的特点。
2.评析原则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
2.1导入环节要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
2.2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2.3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
3.导入评析模板
①赞同的模板
案例中X老师采用了(导入方式),该种导入方式具有的特点。符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案例中,X老师首先提出,接着引导,最后引出(概括材料即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②3.1反对的模板
案例中X老师采用了(导入方式),该种导入方式具有的特点。违背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案例中,X老师首先提出,接着引导,最后引出(概括材料即可),很明显不能引起学生共鸣,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二、教学方式评析【14下不等式例题评析教学组织形式、从预设与生成关系评析】
1.1请评析该教学片段中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
1.2请针对给出的教学片段,对两位教师的做法加以评析。
2.1在教学活动中应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2.2教师还应该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教授法、提问法、讲练结合法等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3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3.教学方式评析模板
3.1赞同模板
①创设情境问题。案例中X老师创设了合适的教学情境,层次递进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②多种教学方法融合。案例中X老师在教授知识点的过程中,选择讲授法、提问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反对模板
①案例中X老师在教授知识点时,只采用了(教学方法)这一种教学方法,虽然该教学方法(该方法的优点),但是(该方法的缺点),违背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的课程基本理念,不利于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应当予以修正。
三、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评析
1.1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请说明两位教师的教学是否符合要求。(这是初中的)
1.2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充当了什么角色?
2.评析理论
2.1组织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2引导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实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2.4学生主体性: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还需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
3.教师主导性模板
1)组织者
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案例中X老师将本节课的目标设定为,有利于教学活动有序进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实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案例中X老师在教授知识点时,采用了教学方法,学生积极思考并作出回答,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2)引导者
②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案例中X老师在教授知识点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该知识点。
3)合作者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未起到很好的组织者作用。案例中X老师在教授知识点时,只采用了讲授法,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很难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氛围。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未起到很好的合作者作用。案例中X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并未采用鼓励性评价,而是对其表现出失望的表情,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4.学生主体性模板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
①学习方式主体性的体现。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案例中X教师(概括材料),违背了/符合该原则。
②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
③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还需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
四、提问技巧的评析
1.1请对该教师的课堂提问作出评析,并说明理由。(评析教师提问)
1.2结合上述案例,谈一谈教师应如何看待学生提问不在教学预设的情况。(评析学生提问)
1.3针对某同学的问题,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情境?(点评学生问题)
2.理论基础
2.1课堂提问原则:目的性、循序渐进性、充分思考性、启发性、适度性、兴趣性、全面性、及时评价性等原则
2.2学生的课堂提问:在此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就属于课堂“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3.评析教师提问的模板【19上、14上】
课堂提问要遵循目的性、启发性、适度性、兴趣性、循序渐进性、全面性、充分思考性、及时评价性等原则。
①目的性:教师课堂提问应主次分明、紧扣重点、针对难点。案例中X老师,体现了/违背了这一原则。
②启发性:教师课堂提问应具有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不是仅仅问学生“对不对、是不是”。案例中X老师,体现了/违背了这一原则。
③兴趣性:教师课堂提问应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案例中X老师,体现了/违背了这一原则。
④循序渐进性和充分思考性:教师课堂提问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提问后适当停顿便于学生思考。案例中X老师,体现了/违背了这一原则。
⑤适度性与全面性:教师课堂提问要把握好频率和难易程度;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案例中X老师,体现了/违背了这一原则。
⑥及时评价性:学生回答后教师要作出明确的反应,评价后应重视学生的反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案例中X老师,体现/违背了这一原则。
4.评析学生提问的模板【16下】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就属于课堂“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对于教学预设之外的提问,教师首先应迅速判断问题的价值,该问题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再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处理。对于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问题,应当积极予以解答,对不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问题,应委婉回避,或先结合教学经验转化为对教学目标达成有利的问题,再进行解答。案例中学生的提问,是有利于/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的,教师应当。
错误归因的评析与改进建议【15下三角函数求值】
一、错误归因评析
1.1请指出该生解题中的错误,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1.2如果你是这位教师,请指出该题解法存在的错误。
1.3请分析学生甲和学生乙解法各自的特点。【16上】
1.4你如何评价这两位学生的解题过程?
2.1知识方面的原因
①概念不清,算理不明②口算不熟,笔算不准③书写欠规范
2.2心理方面的原因
①粗心②缺乏耐心③注意力不够集中④思维定式干扰
3.错误归因模板【17上平面向量只找错、19下直线与圆关系找错和析因、13上幂函数找错和析因】
学生在解题过程(的解法)中出现的错误包括:①②等等,其原因如下:
①在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概括材料)属于知识方面的原因,是对的(概念不清、算理不明/口算不熟、笔算不准)。
②在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概括材料)属于心理方面的原因,是对的(粗心、缺乏耐心、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定式干扰)。
二、改进建议【18上、19下】
1.1针对(知识),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
1.2假如你是该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情况),如何组织进一步的教学,完成该课堂的教学任务?
1.3根据(概念引入)环节的课堂提问给出改进意见。【19上】
2.改进建议
2.1加强(计算法则、运算顺序、运算律、运算性质、公式、定理和性质)的教学,理解(算理、推导过程)。
2.2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3分层练习,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做到能围绕重难点强化练习,围绕易混易错点对比练习。
2.4从提问原则角度给出改进。
3.改进模板
如果我是该教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进行如下操作:
①知识呈现的改进建议
认真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找准错误的根源。加强(计算法则、运算顺序、运算律、运算性质、公式、定理和性质)的教学,理解(算理、推导过程)。因此我会向学生提出:1);2)。组织学生(前后讨论/独立思考),利用课堂中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困惑。
②教学方式的改进建议
认真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由于(本题知识点)在学生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从而可以利用旧知引新知,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并且重视创设情境和知识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数学体现。
③必要的巩固练习
在学生掌握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层练习,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做到能围绕重难点强化练习,围绕易混易错点对比练习。例如,。
④提问的改进建议(以概念引入环节提问为例)
提问要循序渐进有启发性和兴趣性,例如问题1,问题2,问题3,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