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看(一看知识角度,二看主体,三看落脚点)
例如:“结合材料一,请从教学原则的角度分析王老师的教学行为”。
一看知识角度。也就是通过题干分析考察的考点。这个题干考察的就是教学原则的知识点。
二看主体。从题干中不难发现,此题需要分析王老师的教学行为。如果材料较长,且出现了其他老师,同学们要注意,不要答其他老师的行为。
2.阅读材料——筛选理论,准确定位
(1)找到关键信息——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其他人行为
(2)根据材料筛选知识点
3.组织答案——分条列点,结构完整清晰
(1)答题模板——原理+原理解释+结合材料+怎么做
(2)答题要求——分条列点,标志词明确,首句表现点,专业词汇(理论术语),字迹工整
二、明确答题要求:
第一,分析材料过程中,将原理写在旁边,与材料逐一匹配。
第二,组织答案过程中,紧密联系材料——你的每一句分析都必须源于材料
第三,先写好答题提纲,确认理论与材料严格匹配,再落笔作答
第四,分条列点,标志词明显,字迹工整。
第五,将最有把握的内容写在最前面。
三、实战演练:
例题1:
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实验:将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清水的萝卜变水灵了。张老师用右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
张老师接着进一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
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问题:
张老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6年上半年考题)
【参考答案】:
张老师运用了实验法、演示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首先,张老师在讲解植物吸水时,先安排同学们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萝卜在清水和浓盐水中的变化,这体现了实验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者进行示范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其次,张老师用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通过老师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结果,这体现了演示法。
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再次,张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萝卜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通过问答的方式使学生明白知识原理,体现了谈话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最后,张老师布置了小组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表建议和看法,体现了讨论法。
例题2:
四(2)班小明最近在校表现不好,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为了解小明在家中的情况,
班主任顾老师到小明家家访。在同小明父亲交流情况时,顾老师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小明的父亲听后很不高兴地说:“顾老师,您这话欠妥,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小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师与家长冲突的看法。试述教师家访的注意事项。(19年上半年)
(1)材料中发生家校冲突的原因主要是未达成教育的合力。
首先,家校合作共育的过程中,一些老师发现孩子的问题后只知找家长告状,把责任往家长身上推,做法欠妥,让家长对老师的要求产生抵触情绪。
其次,很多家长片面的认为,家庭只需要把孩子照顾好就可以了,教育问题应该由学校全权负责,缺少与学校的配合观念,造成了家校之间的冲突。
所以在家校相处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应承担相应的职责,秉承家校共育的理念,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