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难找。但是反过来讲,不管什么病谁都想看高级医生、住高级医院那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法满足的。在则主要表现在一般医疗资源缺乏,医务人员人数偏少、总体医疗业务水平偏低。因此对病人应进行合理分流。根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小病到基层,大病才上大医院。2成因21委托代理关系没有理顺患者去医院看病不象去一般商品上消费,医疗领域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患者对自己病情往往知道很少,更不要谈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患者到医院看病是把自己的选择权全部委托给了医生,寄希望于医生完全代理自己的利益采取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问题是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在我国现实的医疗中很不畅通,医生出于自身
3、保护或自身利益出发,还有外部压力(医保、卫生部门控制费用等要求),往往使这种本应百分之百对病人忠诚的委托代理关系异化。开大处方、乱用药、多用药等现象十分普遍;医疗乱收费仍然屡禁不止;一些医疗机构擅自提高收费标准,自定项目、分解项目收费现象比较突出。就医时医生和病人的共同敌人应该是疾病,而现实生活患之间的互信可以说到了的最低点,甚至矛盾与冲突也屡见不鲜。22诊疗行为不规范,第三方作用没有到位众所周知,在医疗领域中除了医生、患者外,绝大部分场合存在第三方,即医疗保险者。医疗保险者除了提供疾病风险经济分摊的重要功能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是代表患者监督提供方医生的诊疗行为是否合理,
8、保险的平台,用一生积累的财富来抵御一时的疾病经济风险,更需要调动全民的财富来分摊与帮助某个人的医疗负担。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建立需要各级政府下很大决心,政府也必须投入很大的财力才能完成,必须提高到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这样一个高度才能完成。但以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收入状况,也绝对不是办不到的空中楼阁。中国卫生经济研究所卫生总费用数据表明,8600多亿的卫生总费用中假设全民医疗保险后设定个人负担30,其余70部分由社会和政府共同负担,由于目前社会和政府负担已经占50,扣除这50,假设其余20部分全部由各级政府负担,实际也只需要新增1700亿元(当然实行全民
9、医疗保险后会有需求释放而新增医疗费用,但全民医疗保险它的规模经济效率应该也抵消部分费用的增长)。总而言之,以1700亿元的代价换取建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民医疗制度无论从学、学、学来分析都是非常值得、应该而且能够做的事。占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民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象“村村通公路、通电”一样,尽快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设定期限达到人人享有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险。必须将其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甚至实行一票否决制。32必须进行微观上的综合治理我们必须调整微观卫生经济政策,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比如改革目前传统的按项目付费
10、的方式而采取按病种付费的方式,继续采取品集中招标等综合措施降低药品的虚高定价,治理医院不合理收费行为和按规范进行的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单靠卫生经济手段远远不够,同时要大力推崇循证,建立合理的诊疗规范,寻找效果好的标准治疗方案,积极推广各种适宜技术,达到提高医疗质量前提下的控制不合理费用这样一个终极目标。当前,医学科技发展非常迅速,我们的优先重点应该引进、吸收、消化那些成本效果好的技术并予以推广。同时,对原有广泛应用的技术或治疗方案应该进行全面的成本效果评价,比如对终末期肾病病人移植和透析两种方案成本效果(效用)进行全面权威性的比较。又如,为了减轻过度用药现象,
11、对临床抗生素应用范围、适应征及不适应使用范围的合理界定都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提高药品生产流通的准入标准,大力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要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的。制定一系列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和临床用药指南,用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和用药行为。严肃处理乱用药、乱检查的医院和医生。33必须确保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确保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已经形成共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进行确保。第一,必须弱化医院的趋利动机,但又要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院运行的技术效率。要建立与完善医疗业务工作数量、质量与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比如,医院在核定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