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大英博物馆》火了,是时候来济南与一个个珍贵的文物见面了!山东各地山东新闻新闻

原标题:《逃出大英博物馆》火了,是时候来济南与一个个珍贵的文物见面了!

近日,在社交媒体上,一部自媒体博主拍摄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出圈,短剧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一盏玉壶出逃寻乡的故事。#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的话题频频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小短剧也有大情怀,可以看出当下中国年轻人对历史和传统的热情与对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视。

文载于物,族髓附间。运脉牵连,兴者襄见。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济南市博物馆

陶俑“天团”的公演现场之西汉彩绘杂技乐舞陶俑

馆藏文物璨若星河,瑰宝稀珍赏心悦目。济南市博物馆拥有各类馆藏文物20余万件,新石器时代的“回旋纹透雕象牙梳”、商代青铜错金目纹戈、春秋时期“鲁伯大父媵季姬铜簋”、战国玉勺、西汉早期墓中出土的“彩绘乐舞杂技陶俑”等均为全国罕见。

邵凯摄

这件文物的陶盘可以说是一个迷你版西汉欢歌宴饮场景的再现,所有的歌、舞、杂技、乐、观赏俑和各类乐器,各就各位的安置在一个长67厘米,宽47.5厘米的长方形陶盘上,如同“公演”现场。

陶俑“天团”在做些啥?先来看这四位杂技俑,他们头戴尖顶褐色小帽身穿及膝紧身短衣,前面两人双手撑地,举足倒立,后面两人,一人向后弯腰,另一人正在表演着高难度的柔术动作,类似现代柔术中的“叼花”。

杂技俑左边有两个小姐姐,她们面施粉黛,头挽垂髻,长袖翩翩,舞姿似天仙,跳的正是汉代流行的长袖舞。

注:“翘袖折腰”是长袖舞的招牌动作,即把长袖向上甩起,同时腰肢向后弯折,“长袖善舞”一词延续至今,中国舞蹈秀丽清雅的美学精神一脉相承。

在表演队伍最前面一人,身穿窄袖朱色长袍,双臂向两侧张开,头微微向上昂起,似在引吭高歌或大声咏诵,这也是唯一一个可以转动的人物俑。

汉代的乐舞、杂技造型的陶俑,虽在各地均有出土,但多是个体,这组陶俑群布局井然有序,主次分明,年代之久远、内容之丰富、场面之完整,实属全国罕见。走进济南市博物馆,感受济南厚重的千秋历史,那是济南独具特色、魅力无穷的文化名片。

山东博物馆

古代“神收纳”之战国铜餐具

看了陶俑“天团的公演现场,一起来看看这组由多达60余件组成的铜组合餐具吧。

从配套的10个耳杯和10个小碟看,当时已经盛行10人之宴了,而这一传统至今仍在盛行,追根溯源,10人为宴的风俗大概属于齐国、齐地由来已久的习俗。

这套铜餐具包括耳杯、小碟、盘、盒、碗,外加罍形的餐具外壳,出土时所有餐具均按照大小依次整齐叠放,严丝合缝地装在一个由三部分组成的铜罍中,设计十分精巧。“摆出来一大桌,收起来一小罐”,很难想象这样一只铜罍竟能装下数量巨多的餐具,可称得上是古代的“神收纳”了。

十大镇馆之宝之萌萌哒亚醜钺

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亚醜钺,网上超火,萌萌哒的外表被制作成了无数表情包。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人面纹铜钺。

脸上的“醜”字可不是个形容词!早在1930年郭沫若先生就指出,商代青铜器铭文中的图形文字,是古代国族的名号!

十大镇馆之宝之“四不像”的红陶兽形壶

红陶兽形壶也是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有人觉得它长得像小猪,有人觉得它像小狗,“四不像”的它其实是一只壶。

除了可可爱爱,它还很有实用性。在使用时,从它的尾部注水,再从它俏皮可爱的嘴里倒出来。对了,这只壶还是大汶口文化独有的器型哦!

十大镇馆之宝之“工作狂”鲁国大玉璧

鲁国大玉璧为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1977年出土于曲阜鲁国故城乙组52号墓。

有没有发现它很眼熟呢?没错,山东博物馆穹顶设计的灵感就来自于它。

刘银刚摄

单从外貌来讲便能看出玉璧的美,玉料碧绿,纹饰精巧,布局匀称,线条流畅,工艺纯熟。大家都说这是战国时期玉璧中的精品,也是战国玉璧形制中最大的一件!

为什么是“工作狂”呢?精美绝伦的玉璧在当时并不是一件工艺品,它们也有自己的“工作”哦!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殓葬。古人认为,用璧殓葬可以通天地,希望人死后可以灵魂升天。

2000多年后的今天,玉璧又有了新的“工作”。不仅“成为了”山东博物馆的穹顶,还代表众多玉璧,在山东博物馆做“镇馆之宝”。

十大镇馆之宝之会讲故事的颂簋

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的颂簋最会讲故事。

它身上不仅有精美的纹饰,还有长达150字的铭文,布局规整、章法严谨。

如果你想了解西周王室策命官员的制度,听它讲准没错!

十大镇馆之宝之充满“帝王之气”的九旒冕

九旒(liu)冕最具“帝王之气”的镇馆之宝,今年600多岁了!是唯一一件存世的明初亲王冕冠实物。

前后共垂着9道旒,每道上9颗五彩玉珠,共用珠162颗,垂悬九旒正是明代亲王冠冕的定制。

陈振摄

它的綖板前端圆后端方,以应“天圆地方”,表示博大之意;綖板涂黑漆,以示庄重。

十大镇馆之宝之《双松图》

《双松图》作为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今年,在“山东历史文化陈列”展才第一次和大家见面。

这幅画作的主人是郑燮,他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也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

图源:山东博物馆

还有《孙膑兵法》竹简、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甲骨文、东平汉墓壁画等宝贝也非常值得打卡哦!

岁月的长河悠悠而过,总有些宝贵的东西,隽永不变。

济南,有许多的特色博物馆,它们独具一格,“专业”地展现一段历史或发展历程,有许许多多的文物被好好珍藏在各个博物馆中,沉淀并展示着历史文化底蕴。

文物是文明的印记,来博物馆,从古老的文物中触摸文明的脉搏、看见历史的厚重、感受文物的珍贵,让过去拥抱未来!

THE END
1.“文物寻找:逃出大英博物馆”主题活动2024年10月29日,我校趣味历史社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活动——“文物寻找:逃出大英博物馆”。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了解历史文物的“出逃”过程,引导同学们关注并思考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问题,同时激发大家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活动现场,指导老师通过视频展示大英博物馆场景,展示了包括青铜器、瓷器、书画等在内的...http://ahwxzx.com/display/527872.html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https://www.jyeoo.com/shiti/bd847910-ed15-415a-8252-87cbc22524eb
3.河南小伙在伦敦用方言介绍家乡文物!正筹拍河南版《逃出大英博物馆...洛阳汉代人像空心画像砖柱、浚县辛村卫侯墓康侯簋...每当看到中国文物旁的展示牌用拼音标注着这些来自河南的文物,郑州小伙儿刘文超总会不由自主地多看几眼。 近日,在短视频中用河南话介绍大英博物馆中河南文物的刘文超受到网友关注。12月6日,刘文超接受了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的采访,谈起拍摄初衷与未来计划,他...https://m.gmw.cn/2023-12/08/content_1303594269.htm
4.专项08+综合性学习(附答案)在中国落后之时,大量文物流落海外,如今国家富强,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也空前高涨,“带文物回家”的意愿空前强烈。 近日,两位青年博主创作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该剧以拟人手法,讲述了一盏从大英博物馆出逃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偶遇一名在海外工作的中国媒体人,随后共同踏上归家之路的故事。短剧虽短,...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617/6133233135010145.shtm
1.《逃出大英博物馆》剧终,但文物“瑰葭”仍在路上“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我迷路了。”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一时间,有关文物保护及追索话题成为网络热点。5日,短剧上线最后一集,“下一站是,瑰葭(归家)路”再度戳中网友泪点。 “国宝出逃”还是“国宝回家”? 短片以拟人手法,讲述一盏从大英博物馆“出逃”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偶遇一名在海外工作...https://www.xhby.net/index/202309/t20230906_8075950.shtml
2.从《逃出大英博物馆》看文物的尊严从《逃出大英博物馆》看文物的尊严 8月底9月初,一部名叫《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小短剧,借着三集总时长不超过20分钟的正片内容,在B站平台拿下集均超950万的播放量,在抖音平台收获共计超2500万的点赞,激起了现象级的网络讨论和仿拍热潮。 没有酷炫的特技加持,没有反转不息的多巴胺剧情,该剧在制作上保持克制,...https://www.rjxj.com.cn/xjxw/202309/Content_891127.shtml
3.独出心裁,《逃出大英博物馆》这样讲述中国文物...8月30日,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上线后迅速爆火出圈,引发热议。该剧采用文物拟人的独特手法,讲述了一盏从大英博物馆出逃的玉壶在英国街头偶遇中国记者,寻求帮助想要回到故土的故事。短剧赋予了文物人的情感与声音,让流失海外的文物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解密《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一鸣惊人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824592
4.大英博物馆:变宝为废,我们有一手!在我们国内,前段时间,一部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剧火爆全网,影片采取拟人手法,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在遇到中国记者后,请求他带自己回家的文物出逃寻乡故事。 同时,《环球时报》发出社评,正式向大英博物馆提出无偿归还中国文物。 https://news.southcn.com/node_179d29f1ce/e8d557366c.shtml
5.初中主题班会立志报国,为国担当教案21世纪教育网3.拓展大英博物馆相关事件 活动二:文物出逃:逃出大英博物馆 1.播放短剧,解释短剧背后的含义 社交媒体上,“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的话题引发热议。一部自媒体博主拍摄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了,短剧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一盏玉壶出逃寻乡的故事。一起来看下这部短剧。 http://zy.21cnjy.com/20654575
6.大英博物馆获捐价值10亿英镑中国瓷器珍贵文物再添珍藏大英博物馆近日宣布,大维德基金会将把收藏的约1700件(套)中国陶瓷藏品捐赠给大英博物馆。这些瓷器价值高达10亿英镑,包括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元至正十一年款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等珍贵文物。 这批文物原属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自2009年起在大英博物馆第95号陈列室展出。大维德基金会成立于1952年,是一家小型私人博物馆,...https://3g.china.com/act/news/10000169/20241115/47589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