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6日,一位名为"湘江渔隐"的网友发帖称,故宫博物院2005年曾涉嫌将其珍贵的馆藏文物5件北宋名人书札交拍卖行"炒卖创收"。其质疑的主要依据,是著名文物鉴定家裴光辉的《格古日记》。
裴光辉在日记中说,这5件文物一度流失海外,"1997年,这5件北宋名人墨宝出现在北京翰海1997春季拍卖会上,以总价682万元成交,得主为北京故宫博物院。"
记者就此致电两次交易的"中间人"瀚海公司,希望求证1997年及2005年两次拍卖的买卖双方信息,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委托方和买方都是保密的。
记者查询瀚海公司网站却发现,在2004年11月6日的一篇公司新闻中,瀚海公司写道:1997年春天,北京文物公司从美国拍卖会上竞得5件北宋名人书札。在瀚海公司同年的春季拍卖会上,"故宫博物院以660万元和170万元的高价,委托竞投到5件宋代名人书札和元代杨遵的《临张伯英二王四帖》。"
记者又查阅了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发现在"院史编年"下设的"历年文物入藏"中,1998年有"收购宋人书札5件"的记载。但这5件书札的名字未被列出。记者致电故宫博物院公关外联科,对方称"这5件宋代书札不是故宫博物院藏品"。
目前,这5件"国宝"级书札的下落不得而知,记者只在瀚海公司网站上发现这样一则信息:2009年11月,瀚海公司举行15周年庆典拍卖会,《与元翰札》等5件宋代名人书札再次位列拍品名单。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新华社:故宫深深深几许?
"失窃门""会所门""错字门""破损门""瞒报门"……故宫博物院隐秘之"门"一扇扇被打开,一个个窘况曝于阳光下,这令公众追问:故宫深深深几许?
面对信息化的新形势,故宫管理者的思维似乎还停留在"紫禁城"年代。最明显的事实,就是把故宫这座公共文化殿堂发生的失误,乃至严重错误,权当"宫内"之事处理,能掩则掩,能藏则藏,能拖则拖。这两个月间所发生的一切,莫不如此。
譬如,记者日前追问其此次处理责任人的根据及具体条文,故宫表示"此为内部管理规定"予以回绝,意思是按自家"家规"处理,不可与外人道;社会一直关切"5·8失窃案"处理结果如何,从故宫博物院有关领导最新受访中得知,似乎已经作出了处理,只是没公之于众。难道这是故宫的"自家事",不可告诉外人?
故宫博物院成立80多年来,历经磨难与沧桑,正因其走出了紫禁城,走出了深幽,走出了封闭,走向了民众,走向了世界,也走向了新的辉煌。故宫的管理者,惟有正视历史的启示,方能破解新时期管理上的困局让故宫真正成为人民的故宫。
浩浩故宫,只有以国家、民族、人类的高度面对眼前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才能生就并永久驻留敬畏之心,将隐患、失误消弭于无形,才能重塑形象与声誉,才能重新赢得人们的信任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