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0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我国流失文物追索工作又取得突破性成果,国家文物局今天(10日)发布,流失日本的8件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已于近期回到祖国怀抱。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是我国湖北随州春秋早期曾国高等级贵族墓葬被盗出土文物,是近年来我国在国际文物市场成功制止非法交易、实施跨国追索的价值最高的一批回归文物。据了解,这批文物将于“十一”前与公众见面。
关强说,通过鉴定研究,发现该批青铜组器的器型、纹饰、铭文符合春秋早期青铜器的典型特征,铭文显示器主为“曾伯克父甘娄”,锈色呈“新锈”状,缺少流传的历史痕迹,经过和同时期考古发掘资料比对,基本认定该批青铜组器应为湖北随枣一带曾国高等级贵族墓葬被盗出土文物。该批青铜组器曾于2014年在上海出现,经向全国21家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处查证,所有管理处均未办理该批青铜组器的临时进境或出境手续,有力证实该批青铜组器应为2014年之后被非法出口至日本。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是我国湖北随枣一带、春秋早期曾国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文物。曾国在传世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直到1966年湖北京山苏家垄出土“曾仲斿父”九鼎铜器群,学术界才确认随枣走廊一带有曾国的存在;1978年湖北随州发现曾侯乙墓,多数学者认为曾国就是历史文献中记载的随国。近年来,包括随州枣树林墓地在内的鄂北地区多项重要考古的发现,已经串联起从西周早期到战国时期曾国墓葬制度完整的发展脉络。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邓超说,尽管如此,铸有“曾伯克父甘娄”之名的青铜器出土文物此前从未发现过,也因此这批出现在日本的青铜组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艺术价值来讲,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一组8件,品类丰富,保存完整。每件青铜器均有铭文,铭文的字形笔画圆滑,字体遒劲饱满,布局错落有致,而且每器均带有自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科学价值来讲,通过X光照相技术可以看出,所有青铜器都为范铸成型,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青铜器铸造工艺。这组青铜器已经由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是近年来我国在国际文物市场成功制止非法交易、实施跨国追索的价值最高的一批回归文物。近年来,我国已先后促成5000余件套流失文物归国,也为国际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领域贡献了不少实践案例。关强透露,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将在“十一”前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这是我国首次对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成就进行全景式展览。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作为今年最新的追索返还工作成果和近年来整体价值最高的回归文物,将在此次展览上予以重点呈现,为广大社会公众献上回归后的“首秀”。
今天(10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流失日本多年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被成功追索,重新回到祖国。
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考察调研。“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2017年4月,习近平赴广西考察,首站就来到北海市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这一次在甘肃省,习近平考察了莫高窟、嘉峪关等文物古迹,再次强调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