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吴高福:重新认识新闻学

吴廷俊:找回精要是中国新闻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信息传播学院吴廷俊教授将新闻教育性质的职业性和教学方式的实践性作为新闻教育的精要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指出精要的遗失是当前中国新闻教育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从根本上改革,结合中国实际,选择学校与媒体联合培养新闻人才的方式。具体措施有:第一,建设一支两栖性专业教师队伍。新闻专业课教师应该象医学院的教师那样,走上讲坛能授课,走进诊室能治病。第二,重新调整教学内容,强调新闻精神和职业操守。新闻专业除了原有的新闻史论和新闻业务课之外,应该增加甚至加强新闻伦理与法制、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方面的课程。第三,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突出新闻实践,加强动手能力培养。专业基础课采取讲授与讨论结合;业务课则以新闻实践为主。

第四,优化培养结构,新闻专业以本专科为主,上到专业硕士,培养少量博士,以从事新闻研究。

罗以澄:新闻教育者应有实践背景

强月新:国际化是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方向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强月新教授提出,处在急剧变革时代的高等院校应该把国际化、现代化和特色化作为新世纪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其中,国际化是新闻传播学教育不可逆转的趋势,现代化是新闻传播教育的不懈追求,而特色化是新闻传播学教育的不变中心。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国际化、现代化和特色化进程,是一个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统一过程。构建国际化、现代化,有中国特色的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新闻传播学教育体系是新世纪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方向和重点。

刘卫东:新闻学要借鉴传播学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卫东教授对新闻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对于新闻学和传播学关系,他认为上世纪80年代传播学被引进之后,为新闻学科的理论建设和研究方法提供了借鉴。同时,他对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和学生动手能力如何提高、招生规模大和毕业分配难之间的问题、媒体与学校的关系、职业操守和谋生手段的关系以及实践教学等新闻教育的困境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郑保卫:新闻学学科建设要严格学术规范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郑保卫教授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新闻学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摆脱“新闻无学论”影响,确立起应有的学科地位、遵照学术规范,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坚持服务实际,在促进新闻实践和传媒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指出了当前我国新闻学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新闻无学论”影响依然存在、学术研究尚缺乏严格规范、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提升;论述了我国新闻学学科建设未来的发展思路和方法:确立更加开放的指导思想、建构更加科学的理论体系、采用更加规范的研究方法、形成更加严谨的学术风气。

黄瑚:新闻教育要理论与实践并举

陈力丹:新闻理论教材的结构应跟进时代

丁柏铨:三十年新闻理论研究发展中成就与不足并存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柏铨教授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新闻理论研究的成就与不足。他认为,我国新闻理论研究30年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1978年底至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发表谈话前的第一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至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的第二个阶段,从十六大召开至今的第三个阶段;呈现出思维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研究视野从狭窄走向开阔,所涉内容从单调走向丰富,所用方法从单一走向多元的四个基本走向。30年来我国的新闻理论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某些成果的学理性内涵尚有欠缺;新闻理论研究尚缺乏应有影响力;相当一部分研究成果尚缺规范性等等,这些都需要新闻研究人员进行深入地探讨。

曾建雄:新闻学本体理论研究有弱化倾向

刘洁:新闻学兼具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特点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刘洁教授在新闻学寻求新出路的大背景下,分析了新闻学的学科定位,认为新闻学兼具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的特点,应把中国新闻学学科融合分为“学科大类的融合”和“研究对象细分后的学科融合”两个阶段,指出在融合过程中出现的“理论缝隙”和新闻学学科边界模糊现象应引起警惕。她认为,新闻学兼跨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特质,是科学、艺术和手艺的结合,要求其研究方法应该更加多元化。另外,她还提出要防止把新闻业务这一新闻学科重要范畴贬值化的倾向,要应将其放在重要位置。

张咏华:新闻教育要有全球化视野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新闻传播系张咏华主任通过对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若干高校新闻与传播教育展开的调研,提出在教学思路、教学内容、评估手段等方面的启示。她认为我国新闻教育应当进一步强调这样三点:一是对新闻职业精神的培养;二是对新闻专业能力的培养;三是拥有全球化、国际化视野。

雷跃捷:舆论引导呼唤新格局、新机制

樊亚平:在“保卫新闻学”中“发展新闻学”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樊亚平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新闻学的发展历程正是众多学者以各自努力保卫新闻学的过程,进而对该过程进行了历史性的考察与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发展新闻学”中“保卫新闻学”,在“保卫新闻学”中“发展新闻学”的观点,同时列举了今后“发展新闻学”的几个方向和思路,例如构建新闻理论体系、讲求新闻学术规范、注重新闻关系研究、提倡“学术考古”意识等等。

盛希贵:新闻摄影发展的四个展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盛希贵教授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新闻摄影业务所发生的引人注目的变化,从党报新闻摄影的报道机制变革、“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办报方针的推进和深化、都市报新闻摄影实践对新闻摄影业务的推动三个主要方面,回顾了新闻摄影业务的发展与变革,并针对新闻摄影业务面临的问题提出要遵循新闻摄影传播规律;要重视新媒体、新技术对新闻摄影的挑战;要进一步提高国际交流合作能力;要考虑报网结合的未来媒体发展趋势,为新闻摄影从业者参与新闻竞争开拓新的领域等。

张征:三十年新闻报道有五项突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张征教授从报道选题的拓展、报道时效的提高、选题禁区的突破、报道模式的更新和记者工作方式的变化等五个方面的突破,回顾了三十年来我国媒体新闻报道的演进历史,总结了新闻报道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并从中透视了我国新闻业的功能转变的轨迹。

白润生: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研究改变了新闻研究的单一格局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系白润生教授介绍了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发展的历程,总结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在新时期发展的两大特点:其一,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成果不仅数量有明显增加,而且研究水平有大大提升;其二,由于研究领域的扩大,成果增多以及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介入,使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研究队伍不断扩大。他指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改变了过去只研究以汉语文为载体的新闻传媒的单一格局,对于完善我国的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唐远清:三十年新闻理论研究经历三个发展时期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唐远清副教授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新闻理论研究的三个发展时期,并分别论述了各个时期新闻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及成就。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还没有灵活处理好新闻理论研究与现实政治的关系;在一些特殊的历史时期受到了“左”或右的错误思潮的影响和干扰;新闻理论界学术规范的意识还不强,遵循学术规范的自觉性不够;新闻理论研究的学术水平有待提高等等。

李大玖:海外华文媒体成为中国联系世界的纽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大玖针对中国学者对中国与海外华文媒体之间的关系、海外华文媒体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基本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定位模糊等现状,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海外华文媒体的特殊性、功能与作用进行了一些探讨,强调了海外华文媒体作为联系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和纽带,在增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消除误解,减少文化冲突方面的重要作用。

赵中颉蔡斐:“新新闻主义”是专业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向

高卫华:跨文化传播是新闻学研究的新拓展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高卫华教授提出,当今世界跨文化传播以及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交流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强势渗透,向新闻学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重要研究课题:重视并分析新闻传媒业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功能作用及其问题所在。这既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学与传播学相互融合的一个新落点,也是新闻学的研究范畴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的一个新拓展。跨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传播,如何充分发挥新闻媒介关于社会环境的监测功能,更好地发展地区、民族和国家的新闻传播手段,有效地传播民族文化,积极维护民族文化与国家形象、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新闻学研究理应为此提供可行性思路与对策。

赵建国:“今日新闻”不能构成完整的“明日历史”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媒研究所赵建国教授对“今日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这一新闻界的习惯说法再次进行了深度辨析,指出今日的新闻虽是构成明日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能构成明日完整的历史,要求新闻把历史的全部内容记录下来的想法不符合新闻规律,历史也拒绝把自己变成新闻史。

王润泽:三十年新闻期刊的发展体现了新闻媒体的大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润泽副教授认为,目前业界对“新闻期刊”的界定比较随意,一般有两种倾向:一是比较宽泛,泛指与新闻报道有关的期刊,包括时政类、文化类、政经类、文摘类等;另一种则比较严谨,专指以时政事件报道为主,甚至有学者提出其新闻报导的篇幅应占全部版面80%以上的量化标准。而三十年来的新闻期刊发展道路集中体现了中国新闻媒体从计划时代到市场、资本时代的大转变。

程栋:构建逆向产业价值链是提高地方媒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运城学院中文系程栋副教授通过对河北省1家省级报纸、11家市级报纸的报业数字多媒体应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研究河北报业数字化现状,并以该省份为例,探寻地方报业数字转型战略的发展方向,为地方新闻网站的建设提出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即从受众需要角度出发,改变传统企业从自身向客户的价值链方向,构建从客户向媒体的逆向产业价值链,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建设地方新闻网站的多元化综合服务平台,为受众创造更好更便捷的全方位服务,这才是报业数字化战略转型、提升地方新闻媒体品牌竞争力的不二法门。

唐铮:网络成为新媒体事件中脆弱的幕后推手

谭云明:对传媒“洼地”给予支持是均衡发展传媒业的当务之急

中央财经大学传媒经济研究中心谭云明副教授认为我国目前的传媒经济地理谱系具有不均衡性,存在“高地”、“洼地”之分,而这种传媒经济地理谱系的不均衡性,有可能挫伤中西部区域发展传媒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影响中国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格局。因此,国家及各地的行政部门应从政策、资金和技术上对传媒“洼地”进行支持,打破行业及行政壁垒,走科学和谐的发展之路,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王更喜:新闻教育要建立二元分类教育培养考核评价体制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更喜讲师针对中国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经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要特色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就业市场的现实需求,也不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的现象,提出了建立二元分类教育培养考核评价体制的思路,即把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分为科研型和实务型,各有侧重地进行招生和培养。

李晓灵:新闻教育要“学”、“术”并重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晓灵讲师提出,由于教育产业化浪潮和社会转型的刺激,中国当代新闻教育在跨越式发展之后,却陷身于功利主义、学院中心主义和评价体系的集体无意识症候之中。通过与美国新闻教育的对比,他认为中国新闻教育应该理性发展,拒绝功利主义,在高度的专业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意义烛照之下,建立多级新闻教育体系;强化新闻教育与新闻业界的联系;建立“学”“术”并重的评价体系,以推动中国新闻教育新世纪的良性发展。

谢金文:判断报道价值应把新闻价值放在首位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谢金文教授认为,报道价值与宣传价值会有很高的关联度,因此当我们在新闻与报道之间划上等号或近似号的时候,也就很容易在新闻与宣传之间划上等号或近似号,把宣传要求作为新闻报道的要求,按宣传价值选择新闻、编排新闻版面或节目。仅依据宣传者的需要来确定报道价值,很容易进入有报道而无效果的境地。现在在判断报道价值时,须把新闻价值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刘行芳:解决新闻真实性问题要从认识、制度、操作三方面入手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新闻系刘行芳教授认为,随着时局不断变化和媒体竞争不断加剧,新闻策划之说再次走上前台,新闻报道变形走样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威胁到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建设,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媒介获得公信力的基础、前提和根本保证。在信息作用日益突出的今天,媒体和新闻从业者必须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认识层面、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切实加以解决。新闻学研究为此目标提供理论支持责无旁贷。

肖峰姜川:新闻教育界应当着力发展新闻特色教育

焦中栋:协调地区间的报业发展必须打破地区壁垒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焦中栋分析了我国报业在地区发展上明显存在的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两极分化现象,以及在报业发展水平上存在着“三个世界”的明显差异,指出协调地区间的报业发展,必须打破地区壁垒,形成统一、开放的现代报业市场。

沈正赋:要从理论和实践融合角度探讨新闻业务教学改革

高金萍:美国新闻传播教育摆脱了脱离实践的空中楼阁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高金萍副教授分析了近年来美国新闻传播教育变革的现实原因,以伊利诺依大学媒介学院的发展为例,剖析了十年来这种教育变革从理论探讨到现实实践的历程,认为目前美国新闻传播教育摆脱了脱离实践的空中楼阁式教育,其目标是更加广泛地深入到媒体实践、社会实践中去,不仅教育学生,而且干预、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培养能够承担社会责任、构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人才。

赵云泽:互联网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赵云泽研究员通过对从2001年8月北京申奥成功以及到2008年9月北京奥运会结束期间,5份报刊的1462份报纸的负面新闻报道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国报刊上负面新闻报道的数量变化先增后减,自然灾害类的负面新闻呈现明显增长态势。在各类负面新闻中,“体制类负面新闻”占四成以上,说明我国报刊的负面新闻致力于挖掘社会敏感问题。由此提出:报刊上负面新闻报道把控的收紧,会更促使民众将敏感问题诉诸于互联网,而在当下对互联网法制措施滞后的情况下,这种状况将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不良影响,甚至在互联网上形成偏离与主流媒体之外的社会议程设置。

钟克勋:新闻传播教育应走出误区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新闻系钟克勋副教授认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专业膨胀过快,办学泛滥,使得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出现了种种缺失,教育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因此遭到社会的诟病。新闻教育事业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必须正视自己的问题,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消解办学中的一些误区,走出新闻教育受汉语言文学束缚的困局,使新闻传播教育尽量靠近社会实际,按照专业规律稳步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新闻事业人才。

陈秀云:新闻教育必须纠正功利倾向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陈秀云副教授指出,当下的新闻教育中从招生到培养的整个过程都存在着功利倾向,功利倾向的后果是一些新办院校新闻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对于新闻缺乏正确的态度,没有价值感和责任感,不能承担起工作所赋予的使命。因此,当下新闻教育必须纠正这一错误倾向,把应用性和理想性并重,这样才可能造就满足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所需要的新闻人才。

骆正林:培养跨专业复合型新闻人才是新闻教育业发展的方向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骆正林讲师在对国内外新闻教育的各种模式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在一个全球化的信息传播的时代,新的、变化的新闻信息传播环境要求新闻学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更多的跨专业复合型的新闻人才,而跨学科培养复合型新闻人才,将是中国新闻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黄建友:外语类院校新闻专业国际化是必然选择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黄建友讲师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球性趋势,而外语类院校新闻专业国际化也是必然选择。外语类新闻教育在推进全方位国际化之时,首先应该着重推进新闻教育教学理念的国际化,即引进国际新闻教育重实践、重专业精神与通识教育和注重媒介发展的最新动态的理念,同时加强外语与双语教学,分层次、分步骤地实现国际化,这样的国际化才是现实的、可能的。

邓绍根:汉语“新闻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日本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邓绍根讲师针对词源学者的“新闻学”词源出处(1901年12月21日《清议报》第100册)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考证,认为由于中日文同文同形的原因,汉语“新闻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松本君平在1899年12月出版的《新闻学》之中;且通过日本留学生和知识分子创办的中文刊物,如《译书汇编》、《清议报》等,“新闻学”一词跨越重洋,来到了中国,推动了新闻学学科兴起的萌芽。从上世纪20年代起,以“新闻学”命名的学术团体、教育机构、学术著作和期刊纷纷成立,最终奠定了中国新闻学学科的建立根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发展,“新闻学”完全取代了“报学”。

莫林虎王晓乐:依托财经学术优势走出财经新闻教育的新路径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莫林虎和王晓乐讲师总结了中央财经大学财经新闻专业近几年来吸收国内外办学经验,依托财经学术优势和地缘、人脉优势,走出财经新闻教育的新路径的成功经验。

陈俊妮:新媒体研究过程中存在着观点雷同等五方面问题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陈俊妮讲师将二十年来我国新媒体研究划分为四个阶段,阐述了新媒体研究话题的纵深发展,同时提出在新媒体研究过程中存在的观点雷同、缺乏对他人研究的思考以及研究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缺乏必要的实证研究、存在伪前瞻性研究之嫌、缺乏持续性追踪研究等五方面的问题。

李劲松: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应走“产、学、研”一体化新路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李劲松助教通过对国内外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以及借鉴其他应用型学科的教育经验,提出只有走“产、学、研”一体化的新路子,才能塑造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备专业能力的应用型新闻人才。

刘艳婧:新闻学科的品牌化可以借鉴品牌管理原则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刘艳婧助教认为,创建品牌能够充分调动学科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可以在新闻学科建设中引入品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借用市场营销学中的品牌管理方法推动新闻学科建设的不断进步。

tel:625130228250936582509367

fax:62513022、82509365

mail:xwjd2007@vip.sina.com

COPYRIGHT2019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有ALLRIGHTSRESERVED

THE END
1.3大新媒体营销理论,教你如何做到精准营销新媒体时代,移动端数据信息海量又庞杂,如何在数据大战中取得优势地位? 明白以下这几种理论知识,帮助你学会运用营销知识,精准营销。 一、纳什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纳什提出非合作性质博弈理论,奠定现代经济学基础,纳什也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纳什理论是,在博弈局面中,一种经济策略能够达到双方利益的最高点,博弈双方不...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16632-1.html
1.新媒体定义:广义与狭义概念详解答:在新媒体时代,保持信息的安全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权威的信息来源、加强信息审核和监管、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等方式,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倡导诚信、公正的信息传播理念,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信息传播环境。 https://www.batmanit.cn/blog/k/49899.html
2.大模型未来发展方向大揭秘,你绝对想不到!随着大模型对多模态交互的深入理解,它们可以与现有的图形用户界面(如浏览器)进行互动,丰富多模态交互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多模态交互还为AI与各种工具和设备的集成提供了新的机会。不再局限于通过API与软件交互,AI将能够直接操作为人类设计的各种工具,无论是办公软件、医疗设备,还是先进的制造机械。https://blog.csdn.net/znzbs/article/details/143662064
3.上海自考数字媒体艺术概论(14265)自学考试大纲3.领会新媒体的概念。 (三)数字设计师 1.识记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的服务领域。 2.识记数字媒体艺术的职业发展目标。 (四)分类、范畴与体系 1.领会数字媒体艺术依据媒体的性质所分为的 4 大领域,并能简单应用举例说明。 2.识记数字媒体艺术研究的 5 个方向,领会数字媒体艺术分类的可视化模型。 https://www.zikaoben.cn/n/e-9719833081.html
4....周期步骤因素手段打造”新媒体突围演化师对改变生活习惯来说,你的朋友比媒体更有说服力。 三、超级传播者 还有一个传播路径值得注意,这里说的是SIR 模型(SIR模型是传染病模型中最经典的模型,是信息传播过程的抽象描述,其中“S”表示易感者,“I”表示感染者,“R”表示移出者),这个模型在流行病学中占据了中心位置。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details/id-482788/
5.热门的营销理论,新媒体营销理论有哪些在信息爆炸、技术快速发展的营销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卖产品”,它是一个复杂的、跨界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营销理论正在被推翻和重构。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电商等新兴渠道,让人们的购物、互动、消费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热门的营销理论和新媒体营销理论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研究和讨...http://www.zhongxinlm.com/yinxiao/19042.html
6.第三周新媒体的采纳与扩散创新扩散理论:Everett Rogers(罗杰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侧重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认知特征(人们是否采纳这种技术会受到人们对这种技术的认知影响):认知优越性、兼容性、复杂性、可试验性、可观察性(技术创新的结果能够被人们看见的程度,引起人们的...https://www.jianshu.com/p/466d15b99984
7.田丽等:视觉说服社会计算的理论体系与范式创新三、视觉说服社会计算的理论特征 视觉说服在社会计算理论中不断演进,它从心理学和传播学的初步探索,发展到社会计算的系统分析,再到数据科学的深入融合,最终形成了一个多学科交叉、数据驱动的复杂研究领域,并呈现出以数据驱动的理论建构特征。 (一)视觉推理模型的建立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332271
8.2023年河北专升本广告学专业考试大纲传播学考试从三个层次上对考生进行测试,分别为“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里“了解”和“理解”是对相关基础概念与理论提出的要求。“掌握”是对分析、判断、方法及实际运用能力提出的要求。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https://zsb.xdf.cn/202306/13400839.html
9.品牌传播效果将可量化评价,修宇博士提出传播效果四度评价法所以,传播效果四度评价法的底层理论结构是由SICAS、AIDMA以及AISAS三个底层理论模型构成,并创新性加入了用户喜好度、六大媒介平台以及媒体平台影响度划分。 三、传播效果四度评价法研究方法 传播效果四度评价法按照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的实施要求和流程,对来自企业管理层、学术界、公关传播界的多名相关专家进行了...https://news.hexun.com/2020-05-06/201251010.html
10.案例分析报告(15篇)三、分析治疗 理论模式:人本心理治疗法(Rogers) 案例分析库:一个社会工作者的个案案例分析报告 基本概念:自我观念(自我概念)(self-concept)——人在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个人在其成长生活的环境中对人、对己、对事物交感互动时由所得经验逐渐形成的综合性观念,是有组织的连贯的一整套自我看法和评价体系。 https://m.ruiwen.com/fenxibaogao/7046703.html
11.文案必读:创意100招上卷三条横线,三条竖线,就画出一个九宫格。在中间的格子上写上一个词,关于你要思考的问题、事情、文案,在周边的八个格子上写上五花八门的词语,去和不同行业、不同兴趣、不同技能、不同人群混搭,看看能产生什么新思路。 比如:新媒体 + 汽车,新媒体 + 二次元,新媒体 + PPT,新媒体 + 宝妈,新媒体 + 装修,新...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33865.html
12.影响因素模型范文11篇(全文)分布式共享心理模型主要基于Lewis等(2003)的交互式记忆系统概念,并结合Hollenbeck和Ilgen等(1995)的团队分布式专长理论,提出了分布专长、角色分布和进展协同三个维度。认同式和分布式划分加深了我们对“共享”含义的理解。共享不仅仅是重叠(owerlapping)也是分布(distributed)。团队成员共同拥有的知识固然重要,而知道“谁...https://www.99xueshu.com/w/ikeykyadwt2p.html
13.媒体传播力概念辨析三个子概念在不同偏向下形成了特定的关系组合,产生了不同意义的概念取向。由此形成的“媒体传播力”概念理论模型,可以厘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探究不同情境下媒体传播力的意涵。 关键词:媒体;传播力;概念辨析;概念模型;媒介进化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https://www.fx361.com/page/2021/0312/7704846.shtml
14.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通用22篇)新课标由之前的三个学段变为四个学段,其中小学1-2年级一个学段,3-4年级一个学段,5-6年级一个学段,初中7-9年级一个学段。学段变化是为了更好的衔接知识点,凸显数学教学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新课标还增加了“学业质量”的内容。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依据义务教育各...https://www.cnfla.com/xindetihui/2629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