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在您撰写定量调查的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1调查对象
1.2方法
2结果
2.1各步骤正确率106人最高得分6分(8人),最低得分1分(4人),2分、3分、4分
和5分的人数分别为16人、23人、39人、16人。平均得分2.73分,55人及格,及格率51.87%。各操作步骤的正确率见表1。
3护理对策
做好护士的培训工作是首要任务由于哮喘防治工作不只是处理急性发作患者,而
应该包括患者的教育、建立长期治疗计划以及个体化自我管理方案等,所以护理人员参与对哮喘的临床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3]。因此,护士要热爱本职工作,熟悉哮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常规用药、最新的治疗方案、进行肺功能常规检查的作用以及各项参数代表的意义、熟练掌握MDI的操作方法,能正确指导患者使用MDI。此外,护士还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以及沟通技巧方面的训练等。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当前全球中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哮喘的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2]WilliamMV,BakerDW,HoningEG,etal.Inadequateliteracyisabarriertoasthmaknowledgeandself-care[j].Chest,1998,114(4):1008-1015.
[3]陈育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9.
[4]BarnesPJ,BarnettAh,BrewisRA,etal.BritishThoracicSociety.Guidelinesonthemanagementofasthma[j].Thorax,1993,48(suppl):sl-24.
[5]王西华,骆益民,杨远,等.哮喘患者MDI和都保吸入技术的调查以及健康教育对其的影响.东南大学学报,2005,24(6):389-391.
内容摘要:品牌战略对当今企业的发展壮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品牌形象作为品牌战略的核心,是企业各项活动的关键所在。品牌形象反映了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喜好和认同。品牌形象研究对于企业的成长十分必要。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是品牌形象研究的两种方法,在品牌形象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二者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本文对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品牌形象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
品牌形象研究概述
近年来,关于品牌及品牌形象的研究逐渐增多,随着品牌战略成为新时期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对于品牌形象的调查研究也越来越重要。尽管对于品牌形象的调查研究已得到了众多的参与和认同,但是对于品牌及品牌形象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知。在总结各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品牌形象及其研究进行探讨。
品牌形象包括有形形象和无形形象两个方面,品牌的有形形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外形、包装、标识等有形存在;品牌的无形形象涉及到产品或服务能够给顾客带来的精神满足和价值及身份象征等。品牌的有形和无形形象共同构成了产品或服务的品牌形象。
从顾客角度来说,品牌形象是顾客对该品牌的总体认知和感受,包括对该品牌使用者的形象认知和对该品牌生产者的形象认知等方面。
品牌形象的构成要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即品牌形象包括产品或服务自身的形象、产品或服务使用者的形象和产品或服务提供者的形象。根据不同的品牌特征和划分类别,品牌形象的评价维度有不同的表述方式,但是总体来说,品牌形象的评价维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忠诚度、品牌追随度等。
定性研究方法
在进行品牌形象研究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的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个新品牌刚刚建立,需要获取消费者对这一新品牌的最初印象时;某一成熟品牌将要进入衰退期,需要扩展新的品牌内涵时;品牌经营者需要深入了解目标消费群体的购买动机、购买态度和购买行为时;品牌经营者需要获得关于品牌未来发展的更过资讯时。总之,只要是为了获得关于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整体形象信息时,通常情况下都可以采用定性研究。
在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对品牌形象进行研究时,投射技术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投射技术通过使用一种“声东击西”的影射方法于无形之中发掘消费者的自然情感,能够使消费者毫无保留、毫无顾忌地表达对于品牌的真实态度,从而实现真实有效的品牌形象研究。
另外,在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对品牌形象进行研究时,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应尽可能使用多种定性方法同时进行研究,这样可以对被访者的前后答案进行相互验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被访者答案的真实性。
定量研究方法
随着电脑科技的逐渐升级,基于电脑软件分析而生的定量研究方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部分市场研究公司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定量研究技术。例如,ResearchInternational公司的LocatorBrandEngine技术和AMI公司的PINPOINT技术,都是公司的专利技术。即使各个公司的定量研究技术在具体操作方法和流程上不尽相同,但是关于品牌形象研究的定量研究方法在指导思想上是相通的。这为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提供了现实条件。
成功运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品牌形象研究的关键在于掌握常用的数据分析与资料展示技术。随着统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和统计技术的日益成熟,用于品牌形象研究的定量分析方法也随之逐渐增多。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研究方法有对应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和多维标度法等。
品牌形象的定量研究方法必须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数据的分析两个重要的步骤。但是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又涉及如何获取调查数据的问题。在进行品牌形象调查研究时,往往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收集数据。在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时,应充分考虑到问卷的设计、调查样本的抽取方式、调查样本的代表性等因素的影响。在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应根据品牌形象调查的特殊性选取合适的定量分析方法,并使用相应的统计分析软件作为支撑。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定量研究方法的实施主要包括界定问题、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分析资料、撰写报告等五个步骤。在进行品牌形象的定量研究时,预先的定性研究往往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在定量研究之前先进行定性研究,是为了更好地过滤掉一些杂乱的信息,为定量研究确立一个有价值的直接切入点,进而有利于定量研究设计方案的准确性。
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比较分析
尽管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情境和使用方式并不相同,但是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共同点。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都是为了深入了解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而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或定量研究方法)对消费者进行调查,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到相应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品牌今后的不断成长。
因此,在没有特殊要求的品牌形象研究过程中,定量研究方法往往容易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但是,在一些具有明确特殊情境的状况下,定性研究方法则更为合适。
结论
综上所述,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是两种主要的调查方法,在品牌形象研究中,使用这两种研究对品牌形象进行调查分析是有效途径。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各有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但是在具体的调查研究问题中,应根据品牌形象的特点和调查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在品牌形象的研究中发挥了各自相应的作用。随着品牌形象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也会相继地得到完善和发展,继而产生更适用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2.罗子明.品牌形象的构成及其测量[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1.7
3.罗雪梅.定性方法在品牌形象研究中的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6
4.杨佐勋.如何进行品牌形象研究[J].市场营销导刊,2001.6
5.陈放.品牌学[M].时事出版社,2001
6.杨芳.辽宁卫视《大海热线》节目品牌形象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8.4
关键词:定量研究;传播;现状
引言
一、选取样本
中国传播学研究的高涨期开始于1999-2000年,此后,传播学研究的重心转移到高校,因此本文选取了四种由国内权威高校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选取理由如下:
(1)四家期刊的创办者都是学术机构。学术水平相对较高,影响力相较于同类期刊较高,国内很多学术名家在上面发稿,许多新的观点、新发现也刊登在此,相对的软文较少,因此能够比较权威的代表传播学发展和研究的现状。
二、分析与推论
三、得出结论
通过分析调查,我们发现在过去几年,我国传播学定量研究的过程,现状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结语
おげ慰嘉南祝
[1][美]约翰C雷纳德.传播研究方法导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语言教育研究定量研究定性研究
当前,语言教育研究已经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并被深入推广到各个层次层面。教育研究通过对教育过程的各项实证研究来尝试解决现有教育活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求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研究有其独有的特性,以实证研究为主,具有系统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教育研究也可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就是两种主要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对比
1.1内涵
定量研究就是对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而定性研究是主要针对事物的质的方面。事物的质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也就是说定量研究是通过解决“有多少”的数量问题,定性研究是通过解决“是什么”、“有没有”的性质问题,从而分别对复杂的教育问题作出数字的描述和语言的描述,来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倾向的方法。
定量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假设,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抽样、选择测量工具、控制无关变量、实施测量、检验效度、数据运算与分析、验证假设。定量研究是一个具有标准化程序的、自上而下的演绎过程,是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情境中去的。
1.2适用范围
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存在量的方面,但每种事物的量的“显易”程度不同,能够量化的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说,物质现象的量比较“外显”,而精神现象的量“外显”不明显。在教育领域中,属于是物质现象的,如教材与教学质量、教育结构与教育投资、学生的身体状况等,一般可以尝试采用定量研究法。而属于精神现象的,如学生的焦虑心理、教师的师德状况、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则可以尝试定性研究法。
从方法特点上讲,由于定量研究不考虑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只对操作工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十分重视,适合对研究者不熟悉的和较大样本的对象进行研究。定性研究则相反,它适合对研究者熟悉的及小样本的对象进行研究,这种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个案研究法。
2.几种常见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
2.1定量研究方法
2.1.2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语言教育研究中的主要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二语习得和应用语言学中。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在两种现象之间建立因果关系,即探讨一个变量(自变量)的变化是否引起另一个变量(因变量)的变化。实验研究的一个独有特征是,研究者直接对自变量进行操纵,也就是说由研究者自己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例如,如果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孰优孰劣,教学方法就是自变量,那么研究者就要将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并设法给不同组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
由于实验研究是建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最好途径,因此它常被认为是最有说服力的研究方法之一。
2.1.3调查研究
调查是通过对样本的直接研究来了解总体特点的研究方法,它是采用标准化的资料收集方式研究大量被试的某些变量,通过研究一个样本而推广到整个群体的研究方法。调查的目的不是深入了解每个个案的详细信息,而是探讨大量个体的一个或多个变量,调查是一个标准化的观察程序,所有的被试都面临相同的调查问卷,有相同的指导语,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进行一个调查研究常常包括几个阶段:首先要确定研究的目的,并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范围;第二个阶段是进行取样调查;第三个阶段是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和解释。选择了一个样本之后,就可以运用编制好的调查工具进行实际的调查,收集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资料收集有很多方法,最常见的有问卷调查、面谈、直接观察法等。
一个成功的调查研究具有很多优点,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地收集大量被试的许多变量的信息,可以研究一个大样本。
2.2定性研究方法
2.2.1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从分析的单位来定义的,对一个对象的研究就是个案研究。它主要研究一个个体,通常研究处于自然环境中的个体。
2.2.2自然观察法
观察法没有要操纵的自然变量,研究者在研究开始时并没有任何假设,主要是探索和记录自然出现的现象,并不对环境中的变量进行控制。自然观察法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是对现场进行观察记录,然后进行总结分类。
3.定量与定性研究法的评价
前面我们已经较详细讨论过了定量与定性研究,这两种方法本身无所谓正确错误,关键是它的运用范围恰当与否,因为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只有在全面深刻地认识各种方法特点的基础上,研究者才能在教育研究中,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课题的性质,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某一具体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1)客观性。用数字描述事物比用语言描述的主观程度要小,更符合客观事实。(2)严密性。事物质变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将引起质变,定量研究能观测到事物的微小变化,防止事物的质变。(3)普遍性。定量研究是建立在大量抽样统计基础上的,研究对象的范围较大,更具有说服力。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定量研究首先要建立一套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影响制约教育的变量很多。但是,在现有教育研究发展水平上,不是所有的影响因素都能量化,定量研究只能考虑有限的变量,而相应地放弃一些事实,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必受到质疑。
定性研究的优越性是:(1)真实性和全面性。(2)灵活性。定性研究强调研究者放下自己的主观臆测,尊重事实,允许并鼓励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的认知框架,而不是根据预先安排好的问题结构来做出回答。(3)准确性。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而不是问卷或调查表,定性研究是一种基于经验和直觉之上的研究方法,由于经验是生动的、深刻的、可信的,定性研究的结果往往是正确的。定性研究的最大缺点是不精确,对研究问题的认识带有明显的个人倾向,有的描述具有伸缩性和模糊性。
总之,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都是教育研究中非常必要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语言教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单用定量或定性方法去研究教育现象都只能获得部分信息,不可能穷尽,很难得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在教育科研中,必须把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结合适用,才能使教育研究更加科学、可靠与有效,这样,既可以在两种方法之间取长补短,又可以对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1]Larsen-Freeman,D.&Long,M.H.AnIntroductionto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Research.NY:Longman,1991.
[2]Johnson,D.M.ApproachestoResearchinSecondLanguageLearning.NY:Longman,1992.
[3]Hulstin,J.H.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researchinthelaboratory.StudiesinSecondLangugeAcquisition,1997,19:131-143.
关键词定量实验结构分析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Q-31文献标志码B
开展定量实验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教学建议中,对定量实验要求的描述是:“在重视定性实验的同时,也应重视定量实验,让学生在量的变化中了解事物的本质。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机会学习生物学研究中的测量方法,实事求是地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定量表述实验结果等。”两个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对定量实验的要求描述完全相同,都缺少相应的质量标准或水平层次描述,从而使定量实验的教学陷入一种模糊状态,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验教学的评价。教师对生物学定量实验的认识和要求,常常来自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以应试为导向的定量实验教学,必然影响定量实验的教育价值。
对生物学定量实验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其由测量方法、记录数据、数据分析和定量表述4个要素组成见(表1)。把握定量实验要素的内涵,是提升定量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和保障。
1测量方法
生物学定量实验的测量方法可以分为实验法、模型法和调查法三种类型。开展定量实验,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多种生物学研究中的测量方法。
实验法是人们依照研究目的,使用科学仪器和设备,有意识地去控制自然条件,使自然过程纯化、典型化,从而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如“探究几种食物热价的差异”中使用天平、量筒、温度计等仪器。实验法通过控制自变量,限制无关变量,从而使复杂的现象变得简单,使研究从现象观察深入到本质探讨,而且其他研究者能够进行重复实验加以验证。
模型法是对客观对象进行观察,并对所获得的科学事实进行初步的概括后,利用想象、抽象、类比等方法,建立一个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研究来揭示客观对象的特征和本质的方法。定量实验的模型法主要适合在高中阶段开展,如“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等。用模型来代替被研究对象,简化和理想化地再现原型与研究目的有关的各种基本因素和联系,略去非本质的细节,能够使研究者充分发挥想象、抽象和推理能力,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2记录数据
选择适宜的测量方法,设计严谨的实验方案,正确操作,仔细观察,便可以获得大量的实验数据。数据是定量实验的产物,也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一般来说,原始数据不允许用铅笔记录;在记录发生错误时,修改部分要保持错误数据可见;原始数据必须附在实验报告中。记录数据需要设计记录表格、注明计量单位和确定有效数字。
计量单位是指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要赋予计量单位以约定的名称和符号,如毫克(mg)、分钟(min)、体积摩尔浓度(mol/L)等。在记录数据时,一定要在记录表格中明_计量单位,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单位,如质量百分浓度、体积百分浓度、质量体积浓度、体积摩尔浓度等。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由可靠数字加上有误差的一位数字组成。有效数字的位数表示了测量所能达到的程度,这也与所用的测量工具有关,当测量仪器和被测量选定后,测量值的有效数字位数就己经确定。如在“探究几种常见食物热价的差异”的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1℃,有效数字只能到小数点后一位。
3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使其转化为信息的过程。中学生物学定量实验的数据分析包括数据的可靠性分析、简单的数据处理和一般的数据分析。
数据可靠性的判断主要集中在数据获得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数据的有效性上。首先要对几次的平行实验数据进行筛选,若有明显偏移的数据,应反思获得数据的方法是否符合基本的原理、是否严密、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是否为不规范操作等。如果测量方法科学,所用仪器的精度确定,有效数字不符合规范的数据也是不可靠的。
简单的数据处理主要集中在计算和数据的取舍上。一般定量实验都要平行进行若干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计算结果,有明显偏移的数据在计算时应当舍弃,否则会使最终的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首先要计数样方或血球计数板小方格内部的个体,对于处在界线上的个体,只计数相邻两条界线及其顶点上的,不能将边界上的个体全部计入或者不计。由于生物学的特殊性,一些计算结果可保留小数,如“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不同pH溶液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可以保留小数点后1~2位数。有些结果不宜保留小数,如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一般取整数。
数据分析是运用生物学基础知识、原理解读实验数据所表达的信息,通过推理和归纳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的过程。如在“探索生L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设计一组NAA浓度梯度溶液进行实验,以生根的数目或总长度为观测指标,每5d采集一次实验数据,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可以发现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最适浓度介于某两种浓度之间,却不能直接找到最适浓度。可以根据曲线变化趋势作出推测,也可以不断缩小浓度梯度进行实验,使实验结论更精确。
4定量表述
运用图表定量表述最常见的是坐标曲线,将这两个变量分别用横、纵坐标轴代替,放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根据它们之间量的变化情况绘制曲线。通过分析曲线的变化规律,揭示生物体结构功能、生理代谢、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关系等方面的本质特性,如“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探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等。
参考文献:
当前,语言教育研究已经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并被深入推广到各个层次层面。教育研究通过对教育过程的各项实证研究来尝试解决现有教育活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求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研究有其独有的特性,以实证研究为主,具有系统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教育研究也可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就是两种主要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就是对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而定性研究是主要针对事物的质的方面。事物的质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也就是说定量研究是通过解决“有多少”的数量问题,定性研究是通过解决“是什么”、“有没有”的性质问题,从而分别对复杂的教育问题作出数字的描述和语言的描述,来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倾向的方法。
定量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假设,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抽样、选择测量工具、控制无关变量、实施测量、检验效度、数据运算与分析、验证假设。定量研究是一个具有标准化程序的、自上而下的演绎过程,是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情境中去的。
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存在量的方面,但每种事物的量的“显易”程度不同,能够量化的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说,物质现象的量比较“外显”,而精神现象的量“外显”不明显。在教育领域中,属于是物质现象的,如教材与教学质量、教育结构与教育投资、学生的身体状况等,一般可以尝试采用定量研究法。而属于精神现象的,如学生的焦虑心理、教师的师德状况、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则可以尝试定性研究法。
从方法特点上讲,由于定量研究不考虑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只对操作工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十分重视,适合对研究者不熟悉的和较大样本的对象进行研究。定性研究则相反,它适合对研究者熟悉的及小样本的对象进行研究,这种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个案研究法。
实验研究是语言教育研究中的主要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二语习得和应用语言学中。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在两种现象之间建立因果关系,即探讨一个变量(自变量)的变化是否引起另一个变量(因变量)的变化。实验研究的一个独有特征是,研究者直接对自变量进行操纵,也就是说由研究者自己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例如,如果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孰优孰劣,教学方法就是自变量,那么研究者就要将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并设法给不同组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
由于实验研究是建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最好途径,因此它常被认为是最有说服力的研究方法之一。
调查是通过对样本的直接研究来了解总体特点的研究方法,它是采用标准化的资料收集方式研究大量被试的某些变量,通过研究一个样本而推广到整个群体的研究方法。调查的目的不是深入了解每个个案的详细信息,而是探讨大量个体的一个或多个变量,调查是一个标准化的观察程序,所有的被试都面临相同的调查问卷,有相同的指导语,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进行一个调查研究常常包括几个阶段:首先要确定研究的目的,并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范围;第二个阶段是进行取样调查;第三个阶段是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和解释。选择了一个样本之后,就可以运用编制好的调查工具进行实际的调查,收集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资料收集有很多方法,最常见的有问卷调查、面谈、直接观察法等。
一个成功的调查研究具有很多优点,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地收集大量被试的许多变量的信息,可以研究一个大样本。
个案研究是从分析的单位来定义的,对一个对象的研究就是个案研究。它主要研究一个个体,通常研究处于自然环境中的个体。
观察法没有要操纵的自然变量,研究者在研究开始时并没有任何假设,主要是探索和记录自然出现的现象,并不对环境中的变量进行控制。自然观察法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是对现场进行观察记录,然后进行总结分类。
前面我们已经较详细讨论过了定量与定性研究,这两种方法本身无所谓正确错误,关键是它的运用范围恰当与否,因为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只有在全面深刻地认识各种方法特点的基础上,研究者才能在教育研究中,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课题的性质,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某一具体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1)客观性。用数字描述事物比用语言描述的主观程度要小,更符合客观事实。(2)严密性。事物质变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将引起质变,定量研究能观测到事物的微小变化,防止事物的质变。(3)普遍性。定量研究是建立在大量抽样统计基础上的,研究对象的范围较大,更具有说服力。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定量研究首先要建立一套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影响制约教育的变量很多。但是,在现有教育研究发展水平上,不是所有的影响因素都能量化,定量研究只能考虑有限的变量,而相应地放弃一些事实,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必受到质疑。
定性研究的优越性是:(1)真实性和全面性。(2)灵活性。定性研究强调研究者放下自己的主观臆测,尊重事实,允许并鼓励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的认知框架,而不是根据预先安排好的问题结构来做出回答。(3)准确性。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而不是问卷或调查表,定性研究是一种基于经验和直觉之上的研究方法,由于经验是生动的、深刻的、可信的,定性研究的结果往往是正确的。定性研究的最大缺点是不精确,对研究问题的认识带有明显的个人倾向,有的描述具有伸缩性和模糊性。
总之,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都是教育研究中非常必要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语言教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单用定量或定性方法去研究教育现象都只能获得部分信息,不可能穷尽,很难得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在教育科研中,必须把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结合适用,才能使教育研究更加科学、可靠与有效,这样,既可以在两种方法之间取长补短,又可以对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1]Larsen-Freeman,D.&Long,M.H.AnIntroductionto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Research.NY:Longman,1991.
[2]Johnson,D.M.ApproachestoResearchinSecondLanguageLearning.NY:Longman,1992.
[3]Hulstin,J.H.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researchinthelaboratory.StudiesinSecondLangugeAcquisition,1997,19:131-143.
[1]larsen-freeman,d.&long,m.h.anintroductionto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research.ny:longman,1991.
[2]johnson,d.m.approachestoresearchinsecondlanguagelearning.ny:longman,1992.
[3]hulstin,j.h.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researchinthelaboratory.studiesinsecondlangugeacquisition,1997,19:131-143.
部级期刊?年刊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