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科普短视频的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研究——以“象舞指数”科普短视频榜单为例小央视频

[摘要]作为一种常见的作品遴选和评价手段,科普短视频榜单对创作者具有正向激励和引领作用。“象舞指数”科普短视频榜单,反映出新时代科普短视频创作呈现三“多”态势,即多个平台共同支撑科普短视频作品持续供给,多个领域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各类科普需求,多种方式推动科普短视频作品质量提升;科普短视频创作三“不”现象突出,即院士专家科普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足,科学精神弘扬不够,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作品不多。新时代科普短视频高质量发展需完成三个转向:一是认知层面,从粗放式求“多”向高质量求“精”转向;二是创作层面,从侧重“知识”普及向注重“精神”引领转向;三是传播层面,从较低准入门槛向规范化、精品化、分众化转向。

[关键词]新时代科普短视频榜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进入新时代,科普的“内涵、理念、手段、方式、机制方面发生了新变化”,科普工作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实现科普理念、科普机制和科普方式方法的创新提升”。2023年3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超过10亿,达到10.31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12亿,占网民整体的94.8%。短视频与各行业叠加,“逐步渗透至网民的生活全场景,成为全民的生活应用”。2023年4月,快手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快手新知共同发布《2023快手泛知识报告》,该报告显示,2022年快手泛知识类创作者数量同比增长24%,万粉创作者视频发布量达1.1亿,短视频成为“传播科学知识的新舞台、好舞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扩大高质量文艺作品供给”,“发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优秀文艺作品提供精神鼓舞、价值引领和思想启迪”。作为一种作品遴选和评价手段,科普领域榜单对科普创作者具有“积极的激励和引领作用”,具有“引导人民群众提升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积极作用。榜单如同“一面棱镜”,呈现出当前科普短视频领域的作品现状,同时也折射出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象舞指数”优秀科普短视频榜单2023年1—3月数据,分析当前科普短视频创作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优化路径。

在遴选过程中,主要依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短视频融媒体传播评价体系(2022版),从选题切口、作品创意、叙事手法、标题构思、视听语言、技术应用、传播效果等角度综合考量,剔除导向不正确、内容不健康、信源不确定、科学性不足的短视频作品,确保每周上榜作品内容多元、品类丰富、质量上乘、结构均衡。

二、现状:科普短视频呈现三“多”态势

1、渠道:来自多个平台,共同支撑科普短视频作品持续供给

2023年1—3月,“象舞指数”优秀科普短视频榜单从表2中6个平台采集的原始数据总量超过500万条,平均每天从各平台采集的数据合计超过5万条。后续通过项目组设置的1248个关键词进行筛选,结合人工筛查之后,初步遴选出有一定知识含量的短视频,每周大约有3500条。可以说,各平台的持续大量供给为优秀科普短视频遴选和榜单生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内容:覆盖多个领域,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各类科普需求

3、表达:采用多种方式,推动科普短视频作品质量提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强调,实施“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明确提出“大力开发动漫、短视频、游戏等多种形式科普作品”。在短视频领域,“拍摄技巧、后期制作技术、智能技术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作品质量,有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等可以增强作品趣味性,提高作品感染力,改善受众体验,“捕捉细节、添加动感元素、镜头变换和情感协调等”可以“进一步强化细节表现力”。

从“象舞指数”优秀科普短视频榜单作品来看,作品综合采用动画、图表、实验、互动等多种视听表现手法,达到增强表达效果、拉近作品与受众的心理距离等效果。例如,中国天气网、腾讯SSV碳中和实验室等机构联合制作的《能用上千年的清洁能源了解一下》以“慢科普”式的动画片传播能源领域科学知识,降低了接受门槛,增加了“亲和力和接近性”;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年2月26日发布的短视频《长风万里劲,新程壮阔多!#中国航天值得期待》通过可视化方式讲述太空科普故事,“用图表来分解复杂结构和数据,将MG动画和实拍画面融合”;央视新闻发布的短视频《ChatGPT爆火出圈,它到底是个啥?能干什么?会威胁到人类吗?3个问题为你解答》以ChatGPT为使用场景,让观众“跟随屏幕上指向性图像、对话框、搜索栏、视频等元素”与媒介进行心理互动,带来沉浸式体验感。

三、问题:科普短视频创作三“不”现象突出

1、主体:院士专家科普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足

从科普主体来看,权威专家等“专业的、具有丰富知识的、没有偏见”的主体“更容易受到公众的信任”。科普短视频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共同体走在前面,“愿意或敢于对涉及其专业领域内的谣言进行辟谣”,借助其“高公信力和高传播素养”,在科学传播中发挥积极作用。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院士专家“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团队凝聚力和人格号召力”,积极承担科普责任,可以发挥出“独特的示范引领效应”,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加入科普创作队伍,在科普工作中找到归属感、满足感和成就感。

2、内容:科学精神弘扬不够

从2006年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到2021年印发《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都被写入其中。但是,时隔15年后,这4项内容的先后顺序发生了变化,最为突出的是“科学精神”由末位变为首位,“科学知识”由首位变成末位。这反映出在知识获取便捷化、多样化的今天,“科学精神”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其优先性提升也反映出科学素质由“硬”向“软”的变化,科普工作由“知识补课”向“价值引领”转变,“从对知识、技能的普及转向精神、文化的培育”,同时也对新时代的科普作品提出了新的要求。

3、质量: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作品不多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强调,“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努力创作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高士其、叶永烈、董纯才等一批科普大家,创作了家喻户晓的优秀作品。

互联网时代,迫切需要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现象级精品佳作。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打造广大网民喜闻乐见的特色品牌活动和原创精品”,“加强网络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打造‘现象级’传播产品”。但是,当下的情况并不让人乐观,全国人大常委会科普法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期间,会议组成人员表示,“现在致力于科普科幻文艺创作的有才华的作家、艺术家实在太少,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的科普科幻作品也不多,与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很不相称”。“象舞指数”优秀科普短视频榜单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下科普创作领域现象级作品短缺这一共性问题。榜单作品尽管是从多个主流平台的数万个科普短视频中遴选出来的,但是上榜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和“‘乡村仙子’李子柒的田园意境”“东北农村‘张同学’展现的原生态乡村日常”等现象级作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四、优化路径:新时代科普短视频高质量发展的三个转向

1、认知层面:从粗放式求“多”向高质量求“精”转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13次出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论述“同样适用于科普领域”。对于科普短视频创作来说,要从认知层面转变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追求“数量”增长转向聚焦“质量”提升,从求“多”向求“精”转变,“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要“高质高效率推出更多更好的科普精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2、创作层面:从侧重“知识”普及向注重“精神”引领转向

《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在指导思想里明确提出,“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在“原则”部分第一条强调“突出科学精神引领”,这意味着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内涵从“重视知识普及”拓展到“重视政治引领、价值引领和思想引领”。对于新时代科普短视频创作来说,一是要突出科普的政治属性,要深刻认识到科普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科普担负着不同的使命和任务,新时代的科普承担着“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和“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两项重任;二是要强化科普的价值引领和思想引领作用,以短视频的方式讲述科学故事,“把公众团结到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上来”,充分释放科普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宣传功能和作用,“助力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同心圆”。

3、传播层面:从较低准入门槛向规范化、精品化、分众化转向

从传播环境来看,较低的准入门槛,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作品,给新时代科普短视频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2018年,《科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麻省理工学院的三位研究者通过大规模系统性分析发现,和真相相比,“假消息跑得更快、更深、更广”。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视频处理软件截图、合成、拼接功能的应用”日趋便捷,短视频平台成为“网络谣言滋生、传播的‘温床’”。面向未来,一是要从整体氛围上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按照中央网信办2023年开展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整治包括短视频在内的重点平台,从严整治造谣、传谣等自媒体突出问题;二是要自觉和谣言、假消息划清界限,不造谣、不传谣,确保科普短视频内容的正确性和规范性;三是推动传播创新,打造新时代现象级科普短视频精品,结合“十四五”时期实施的5项提升行动,分析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5类重点人群的特点,动态化收集不同群体科普需求,差异化生产科普内容,“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作者简介:邹贞,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普智库建设、科普创作。

参考文献、图表等内容从略,引用请参考原文。

引用本文:邹贞,陈玲.新时代科普短视频的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研究——以“象舞指数”科普短视频榜单为例[J].科普研究,2023,18(4):65-71.

本文是科普中国智库专题活动·《科普研究》学术沙龙2023年第3期“科普短视频的创作、传播与评价”研讨会成果之一

THE END
1.短视频视域下新闻传播行为逻辑及特点分析文章短视频视域下新闻传播行为逻辑及特点分析 简介:短视频视域下新闻传播行为逻辑及特点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各类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新闻传播渠道和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新闻平台在经过多年角逐之后逐渐趋于规范化和理性化;各级新闻 ... 内容:https://www.xwpx.com/article/2024/1110/article_71314.html
2."冷知识"类短视频传播热潮现象解析——以抖音平台为例短视频高效触达与趣味传播成为"冷知识"内容传播的正确打开方式;从"冷知识"内容本身来看,相比其他知识类短视频,其具有差异化、新奇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并将受众的好奇心作为驱动力传播;从传播者维度考虑,传播过程亦是一种自我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基于此,文章以抖音平台为例探究"冷知识"类短视频传播热潮现象,以供...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653dcdec617c395857e86dc6.html?q=C/N&uorg=100000
1.传媒观察重大风险事件中短视频如何发挥共情效应编者按视觉传播时代,短视频传播能起到强大的情感动员效应,是重大风险事件中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方式。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郭小安教授和重庆大学数字媒体与传播研究院研究助理周子琪、李泽源在《传媒观察》2023年第8期刊文,以2022年重庆山火事件为例,分析重大风险事件中短视频的传播策略及共情传播效应。研究发现,官方媒体和自...https://www.xhby.net/zt/cmgc/202309/t20230907_8077185.shtml
2.抖音短视频传播伦理失范现象研究抖音短视频作为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中最具代表性的应用软件,凭借“记录美好生活”的slogan成为了短视频领域的焦点。本文以传播伦理为理论视角,选取抖音2018年《1周精品》栏目及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热搜周榜》栏目为研究样本,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分析抖音短视频的传播伦理失范现象,提出相应对策...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20-1020748610.htm
3.直播短视频中小镇青年的形象分析——以快手抖音平台为例直播、短视频是小镇青年重要的文化娱乐消费方式。那么他们在直播、短视频中是如何呈现和建构自身形象的呢?本文对直播、短视频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将小镇青年的形象概括为五种主要的类型:生活安逸、满足现状的休闲者形象;辛勤工作、追求理想的劳动者形象;无所适从、叛逆自嘲的放逐者形象;美丽时髦、个性张扬的时尚者...https://36kr.com/p/1724641574913.html
4.短视频生产与传播的负面风险类型分析虽然短视频是当下最具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形式,但从其本质上与传统的微博、朋友圈文章等图文模式的差异主要在所承载的信息量的区别,而非革命性的新型媒介,因此对于短视频传播中所引发的负面风险,在学界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研究。 从短视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来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主要包括短视频在内容上存在淫秽色情、...https://www.zzqklm.com/w/xwly/26940.html
5.2020年短视频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今日流媒体随着短视频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行业企业愈来愈重视对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企业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短视频行业中的翘楚!对此,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短视频行业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https://lmtw.com/mzw/content/detail/id/186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