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是一款可以拍短视频的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是一个专注年轻人音乐短视频社区。本文是关于它的一个产品分析,enjoy~
1.公司背景1.1公司背景
抖音,是一款可以拍短视频的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该软件于2016年9月上线,是一个专注年轻人音乐短视频社区。用户可以通过这款软件选择歌曲,拍摄音乐短视频,形成自己的作品。
2018年7月3日,因内容存不良影响,抖音海外版TikTok在印尼被封禁。[1]
2018年7月1日至7月31日,抖音平台累计清理36323条视频,8463个音频,252个挑战,永久封禁39361个账号,并被处以警告和罚款的行政处罚。
1.2公司CEO
张一鸣,男,1983年出生于福建龙岩,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今日头条创始人、原CEO。该公司推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今日头条”和内涵段子、火山小视频、抖音、悟空问答等产品。
2018年10月24日,入选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
1.3公司融资情况
(图:抖音公司融资历史)
2.用户人群2.1行业人群
(1)短视频行业用户规模
(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2)短视频行业用户规模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10月份独立设备数量为25965万台,同年8月份独立设备就已经超过26148万台,平均月度增长率高达2.6%,2018年中国短视频行业用户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抖音月独立设备数)
2.2用户性别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11月到2018年10月抖音使用人群占比相当,男性用户比女性用户高于3.52%,抖音可以适当挖掘男性用户群体,挖掘潜在用户需求进而更好为用户服务。
(抖音使用人群性别占比)
2.3用户年龄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11月到2018年10月抖音使用人群24岁以下占比27.91%,25-30岁使用人群占比28.80%,31-35岁使用人群占比26.3%,36-40岁使用人群占比12.23%,41岁以上占比4.75%。
(抖音使用人群年龄分布)
2.4用户特征
年龄范围:覆盖未成年——35岁的群体,主要是30岁以下年轻用户占主力
性别比例:男女性别比例5:5,男性用户高于女性用户7.28%。
地域:以广东、江苏、山东、河南、浙江、四川、河北、湖南、湖北、福建等几个省份的搜索指数依次排列,用户使用最多的省份是广东、江苏、山东排列前三名,分别占比10.69%、6.83%、6.81%。
(抖音使用人群地域分布)
分析总结:从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11月到2018年10月抖音的用户人群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主要以南方用户群体为主。
2.5用户细分
3.产品功能对比3.1功能架构
(抖音功能架构)
(1)产品核心业务逻辑
(抖音核心业务逻辑)
(2)产品业务流程
(抖音业务流程)
(3)核心功能页面
(核心功能首界面)
3.2交互体验(UE)
(图:交互体验)
上下滑动,切换视频;左滑进入拍摄、右滑查看作者主页。
滑动是最简单、最自然的交互手势,操作成本低、学习成本也低。因此,抖音将四个方向的滑动手势,配置到最常用的动作上,如此简单的交互,很多中年用户都无须刻意学习便懂得怎么使用。而对大众用户来说,除了看下一个视频,其他操作都是相对低频的。所以只需不断下滑,我便可以躺在沙发刷上一小时,毫无操作压力。
而竞品是需要上下滑动列表,点击播放,back或右滑返回。在频繁操作的场景下,即使只省掉“播放、返回”,也足以让体验大大提升。
3.3分辨率体验(UI)
暂无
4.slogan让崇拜从这里开始记录美好生活
分析总结:
老的slogan重点突出“崇拜”,也许这是抖音品牌定位的初衷,但结果似乎出乎了抖音团队的意料,反而它的产品定位“专注新生代的音乐短视频社区”似乎更加贴合品牌给用户的印象。品牌定位和用户感知的错位,从品牌的角度来说,slogan确实需要改。
而新slogan“记录美好生活”,拆开来看是两个词“记录”“美好生活”。“记录”更多体现的是工具属性,记录意味着多,是一个没有感情、无法在用户心中留下印象的词汇;“美好生活”是一种对未来的表述,但这个词坏就坏在太空、太大、不具体,每个人对美好生活都有自己的理解,才不需要你来告诉我什么是美好生活。两者加起来,其实和用户心智已经形成的初始印象,是完全不合符合的。
5.产品演变5.1功能变化
5.1.1首页
首页作为抖音最核心的模块,收割着最大的流量和用户注意力,通过算法推荐,用户在这儿能够消费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1)推荐
(首页)
用户打开APP后首先进入的是视频首页,它采取的是沉浸式的页面呈现,将视频铺满整个页面,给用户身临其境的感觉;采用上下滑动的方式切换视频,在4G的网络条件下,恰好能满足用户快速切换后依然能以极低的时延消费视频的快感。
(3)互动
(互动模块)
(5)转发
(转发模块)
但这种策略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弊端是:会让诸如举报、保存、抢镜、合拍等好玩的功能藏得很深,因为用户不会通过转推按钮联想到这些功能。
建议在顶部右侧加入更多的按钮,将与转推无关的功能放在此处,因为顶部右侧的“更多”,在用户的心中是有一定认知的,且不会破坏页面的简洁感。
(6)音乐入口
(音乐入口模块)
用户若对此视频的音乐非常感兴趣,也可点击右侧的音乐入口,进入音乐页,用户进来后可以知道这首歌是谁创作的:创作者个人信息,抖音认证;都有哪些视频用了这首歌,底下同款音乐的视频。倘若很喜欢此音乐可收藏和拍同款:收藏按钮,拍同款按钮。
但拍同款的按钮很容易被内容的相似颜色遮挡,如上图,并且此按钮的位置和出现的时机也不符合用户的思路流程,用户只有在看过几个同款视频之后,才更有可能产生拍同款的想法,而一进来就想拍同款的几率是很低的。
因此建议在用户浏览几个视频之后,拍同款的按钮再于作者头像上方出现,即不遮挡,也能提高用户产出同款内容的几率。
(同城模块)
设计此场景化服务的背后原因可能是:在消费端,连接线下的商家,为用户提供垂直化的服务体验,以及更多的社交机会,在生产端,为内容生产者创造更多创作的灵感和场景,进而鼓励内容的输出。
但目前用户还未能享受到基于位置的良好服务,因为抖音基于位置的服务商家太少,优质内容欠缺,很多内容不如推荐页的好看,每个商家下的视频内容多数和商家无关等,暂时无法形成促消费的激励,因此,在这一块抖音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5.1.2热搜页
热搜页中最为核心的是热搜榜,意在使用户进来后,能够深切地感知生活的潮流。
(1)热搜榜
(热搜模块)
但抖音想要将热搜榜打造成拥有媒体影响力和舆论效应的地方,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与微博热搜榜相比,抖音目前最大的问题有三个方面:
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当用户在看动态时,由于竖屏的动态无法在一个页面完整地呈现,需要反复上下翻才能看清楚一个动态的全貌,这种浏览的体验会出现断层,不够完整。
5.2版本变化
在短视频行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抖音算是一匹黑马,冲出重围独占鳌头。从2016年9月份抖音上线,2017年8月份抖音海外版“TikTok”上线,2017年11月份今日头条收购Musical.ly,与抖音合并,到如今APPstore中总榜排行第二(时不时第一),摄像录影类排行第一,抖音经历了从打磨产品到积累用户以致最后的厚积薄发。下面就其迭代历程分析产品的发展路线。
(1)产品初期(v1.0.0-v1.3.7)
版本迭代
从以上版本迭代详情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属于蛰伏期,重心是打磨产品,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和体验,并初步寻求市场。例如增加各种特效、滤镜、贴纸和拍摄手法,不断提升音质和画质,使视频加载和播放更流畅,视频拍摄更简单更有趣味。
下面对这一阶段比较突出的几个事件稍作分析:
更改产品名称:A.me改为抖音短视频,这是根据市场定位的初步调整,让用户对产品有更清晰的认知,更贴合目标用户的特点,利于品牌扩散。
分析总结:上线初期,抖音团队致力于摸索主流目标用户的特点,围绕产品核心功能不断打磨产品,没有在运营方面投放过多成本。一个好的产品一定是懂用户的,抖音团队没有在上线产品后就开始大力运营,反而将精力都投放在了产品本身上,个人觉得这反而为后期的用户量爆发式增长打下了基础。因为只有产品好,用户才会愿意停留,愿意传播,如果产品太粗糙,即使用户一时增多,最终也会流失。
(2)产品发展期(v1.4.0-v2.6.0)
迭代版本
这一时期是抖音用户量呈爆炸式增长的重要时期,此阶段重在运营推广,积累用户量,全面布局抖音市场。观察以上迭代历史记录可以看出,团队仍然在不遗余力的提高产品性能,打造更酷帅的视频玩法,更流畅的用户体验。
例如:新增各种3D抖动水印效果,3D贴纸和酷炫道具,不断提升美颜、滤镜效果,让用户呈现更完美的作品;开创抖音故事、音乐画笔、染发效果和360度全景视频,加入AR相机等更多有趣玩法,让用户创作出更有趣味的作品。
(图来自百度指数)
与此同时,抖音也加大了运营力度,大手笔的投资了多项综艺,并策划了各种营销活动。
(3)产品成熟期(v2.7.0-V3.4.0)
对于平台的大V,如何实现有效变现是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如何获得精准的短视频推荐是他们的核心需求。
总结
如今已是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存量市场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那要如何在存量市场中抢夺流量,或在增量市场中寻找新的契机呢?
借抖音的例子,我们发现运营和算法双驱动的抖音,即说明了在产品千千万的时代里靠运营能够盘活产品功能的可能性,也证明了在用户欲望及惰性急速上升的时代里,技术算法能够很好地满足此类需求。
未来的互联网世界更像是运营驱动,AI驱动,5G驱动的时代。
互联网产品会越来越注重运营。就拿内容产品来说,包括视频,音乐,动漫,阅读,知识等等,如今各大产商都有自己的内容沉淀,以及内容商的合作体系越来越成熟,且各大企业对产品的功能设计和用户体验已经把握地很到位,引入内容和功能设计已经不是难事。
难的是如何在拥有内容和功能的情况下,进行拉新,活跃和留存。让用户参与进来消费内容,现有的运营手段诸如增值VIP服务,内嵌游戏币,每日送福利等等,无不是在盘活用户和产品的连接。
产品基于AI,数据驱动已是大势所趋,小到短视频的算法推荐,电商的商品推荐,社区的动态推荐,大到医疗服务的AI辅诊,无人驾驶的路况数据计算,仓库的机器人运货,无人机的图像识别等等。任何与用户有关的服务都可结合AI,况且如今的神经网络逐步完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在B端慢慢普及,未来的产品会加快和AI的结合,为产品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5G网络的到来,高带宽意味着内容表现将从图文,视频突破至更逼真的人像成影,AR,VR;低时延能够让智能制造突破有线的束缚,实现指令到操作的无线连接,让机器人能够相互配合创造更大的效益;广覆盖意味着将取代wifi,传感器,蓝牙等等,无人驾驶不在需要传感器,依靠网络便能识别路况等等。5G将是未来应用能突破技术瓶颈的支撑和保障。
本文由@虚幻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