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短视频传播中的情绪偏好效应

关键词:情绪偏好;新闻短视频传播;传播效力;梨视频

作者单位:王朝阳,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于惠琳(通讯作者),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一、文献综述

以往的情绪效应研究主要集中于情绪差异与传播力的研究、情绪差异与媒介渠道的研究及情绪偏好效应的界定几个方面。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二)编码类目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短视频中情绪偏好效应与特征,包括2个分析单位。

2.分析单位二:情绪表达

五、综合分析

(一)负面情绪:传染、扩散、变异

负面情绪比正面情绪存在着更多的争议性,不同的话语主体在其中进行争论,能唤起网民更强烈的讨论意愿。情绪经由“被夸大的修辞”得以快速构建,而社交媒介即时、病毒式传播等特征使得情绪的传播表现出类似于循环往复与共鸣的路径,在由点至面、由弱至强的过程中,负面情绪逐步发散到整个空间。

(二)情绪设置:影响人们带着情绪地想

总而言之,以短视频作为研究对象的情绪设置机制,不同于单一文本形态的情绪设置机制,它具备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就情绪传播路径而言,情绪设置的路径对于短视频标题和短视频内容均是相同的;其二,就情绪传播效果而言,情绪设置的机制一旦启动,情绪设置者将引发人们的情绪,但无法影响人们以何种情绪想,即情绪设置者失去了对情绪解码者的控制权;其三,就情绪偏好而言,情绪设置者倾向进行负面情绪的情绪设置,而情绪解码者也倾向于进行负面情绪的解读。

(三)情绪异化:用户赋权,解构原生情绪

在短视频生产、短视频发布、短视频解读的传播过程中,情绪还会产生异化,这种情绪异化现象可以拆分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正面情绪向负面情绪的异化,这是一种网络情绪反向的表现

在新闻短视频传播中,负面情绪表达中最突出的是震惊,悲情叙述方式和愤怒叙述方式也较为普遍,即在负面情绪中,“震惊”“愤怒”一类负面情绪的使用频率显著地比“感动”“点赞”一类的正面情绪更高。短视频内容生产者对倾向负面情绪的“标题党”的偏好在视频类媒介中依旧适用。在负面情绪中,人们拥有更多意愿参与到话题讨论过程中来。

2.中性情绪向正面或负面情绪异化

参考文献

[1]高崇,杨伯溆.微视频的内容生产模式解析———基于新浪微博官方短视频应用“秒拍”的研究.新闻界,2016,23:60-65.

[2]A.Vaish,T.Grossman,A.Woodward.NotallEmotionsareCreatedEqual:TheNegativityBiasinSocialEmotionalDevelopment.PsychologicalBulletin,2008,134(3):383-403.

[3]R.Pfitzner,A.Garas,F.Schweitzer.EmotionalDivergenceInfluencesInformationSpreadinginTwitter.Dublin:ProceedingsoftheSixthInternationalAAAIConferenceonWeblogsandSocialMedia,2012.

[4]J.Zhao,H.Dong,J.Wu,etal.MoodLens:AnEmoticon-basedSentimentAnalysisSystemforChineseTweets(Demo).Beijing:18thACMSIGKD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KnowledgeDiscoveryandDataMining,2012,1528-1531.

[5]隋岩,李燕.论群体传播时代个人情绪的社会化传播.现代传播,2012,12:10-15.

[8]K.NelsonField,E.Riebe,K.Newstead.ToShockorInspire:UnderstandingWhichEmotionsDriveVideoSharingonFacebook.WA,Australia:ANZMACConference,2011.

[9]徐翔.新浪社会新闻传播中的“情绪偏好”效应与特征研究———基于新浪社会新闻的网络挖掘与实证分析.国际新闻界,2017,4:76-94.

[12]M.Finucane,A.Alhakami,P.Slovic,etal.TheAffectHeuristicinJudgmentsofRisksandBenefits.BehavioralDecisionMaking,2000,13(1):10.

[14]A.Vaish,T.Grossman,A.Woodward.NotallEmotionsareCreatedEqual:TheNegativityBiasinSocialEmotionalDevelopment.PsychologicalBulletin,2008,134(3):383-403.

[15]E.Hatfield,J.T.Cacioppo,R.L.Rapson.EmotionalContagion.CurrentDirectionsinPsychologicalScience,1993,2(3):96-99.

THE END
1.短视频视域下新闻传播行为逻辑及特点分析文章短视频视域下新闻传播行为逻辑及特点分析 简介:短视频视域下新闻传播行为逻辑及特点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各类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新闻传播渠道和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新闻平台在经过多年角逐之后逐渐趋于规范化和理性化;各级新闻 ... 内容:https://www.xwpx.com/article/2024/1110/article_71314.html
2."冷知识"类短视频传播热潮现象解析——以抖音平台为例短视频高效触达与趣味传播成为"冷知识"内容传播的正确打开方式;从"冷知识"内容本身来看,相比其他知识类短视频,其具有差异化、新奇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并将受众的好奇心作为驱动力传播;从传播者维度考虑,传播过程亦是一种自我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基于此,文章以抖音平台为例探究"冷知识"类短视频传播热潮现象,以供...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653dcdec617c395857e86dc6.html?q=C/N&uorg=100000
1.传媒观察重大风险事件中短视频如何发挥共情效应编者按视觉传播时代,短视频传播能起到强大的情感动员效应,是重大风险事件中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方式。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郭小安教授和重庆大学数字媒体与传播研究院研究助理周子琪、李泽源在《传媒观察》2023年第8期刊文,以2022年重庆山火事件为例,分析重大风险事件中短视频的传播策略及共情传播效应。研究发现,官方媒体和自...https://www.xhby.net/zt/cmgc/202309/t20230907_8077185.shtml
2.抖音短视频传播伦理失范现象研究抖音短视频作为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中最具代表性的应用软件,凭借“记录美好生活”的slogan成为了短视频领域的焦点。本文以传播伦理为理论视角,选取抖音2018年《1周精品》栏目及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热搜周榜》栏目为研究样本,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分析抖音短视频的传播伦理失范现象,提出相应对策...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20-1020748610.htm
3.直播短视频中小镇青年的形象分析——以快手抖音平台为例直播、短视频是小镇青年重要的文化娱乐消费方式。那么他们在直播、短视频中是如何呈现和建构自身形象的呢?本文对直播、短视频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将小镇青年的形象概括为五种主要的类型:生活安逸、满足现状的休闲者形象;辛勤工作、追求理想的劳动者形象;无所适从、叛逆自嘲的放逐者形象;美丽时髦、个性张扬的时尚者...https://36kr.com/p/1724641574913.html
4.短视频生产与传播的负面风险类型分析虽然短视频是当下最具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形式,但从其本质上与传统的微博、朋友圈文章等图文模式的差异主要在所承载的信息量的区别,而非革命性的新型媒介,因此对于短视频传播中所引发的负面风险,在学界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研究。 从短视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来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主要包括短视频在内容上存在淫秽色情、...https://www.zzqklm.com/w/xwly/26940.html
5.2020年短视频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今日流媒体随着短视频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行业企业愈来愈重视对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企业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短视频行业中的翘楚!对此,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短视频行业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https://lmtw.com/mzw/content/detail/id/186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