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理论的学者描述了媒介如何塑造社会环境,但是忽略了媒介塑造场景和行为的方式;场景主义描述了某个社会的场景和行为方式,但对场景为什么要这样演化以及如何演化涉及的比较少,而媒介场景理论正好中和了前者的优缺点,且本研究主要探讨的是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媒介场景对教师角色的变化,因此用媒介场景理论分析教师角色危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3.人工智能时代下中学教师角色危机的表征
3.1.单向的知识传授者
3.2.可靠的信息所有者
3.3.忠实的教学评价者
教学评价也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正确有效地对教学过程和学生表现行为做出评价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具体的教学情境当中,传统的中学教师往往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找到学生学习情况和理想的教育目标之间差距,分析出现差距的成因,并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不断拉近与理想教育目标的距离,最后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让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但这种经验往往是基于教师自身的实践或者积累的前人经验,所以这类经验本身就是模糊的,以此为标准开展的教学评价也是不可靠的。
4.人工智能时代下中学教师角色危机的形成机理
4.1.“媒介技术”的更新推动教学模式转型
在国家政策扶持和产业界双重推动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有方便教务端的智能技术,如个性化教案、虚拟化教室、AR、VR虚拟教学等;也方便学习端的,如机器翻译、拍照搜题、自适应题库等等。但媒介技术的更新在带来教学资源的便利,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让教师产生危机感。
4.2.“教育场景”的变迁打造虚实结合空间
教育场景一般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空间和教育资源四个要素构成,四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在传统教育场景中,教师处于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地位,所以才会有赫尔巴特为代表人物的“教师中心论”的观点在19世纪盛行,学习空间主要包括实体意义上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学习资源主要为教材和其他书本类的间接经验。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场景的四个组成部分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首先,中学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相反,他们成为了学习者,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需要挖掘智能技术的特性去适应智能时代变化;中学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主要评价者,智能技术可以自动生成对所有学生的评价,甚至给出评语,学生也可以通过自评、同学互评的方式监督自己的学习。其次,学生主动运用智能技术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能为他人讲授知识,甚至在智能技术的辅助下,中学教师会有意识的将课堂留给学生。再者,学习空间突破教育时空的物理限制走出课堂从单一线下教学变为线上教学或者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的方式,最后教育资源也从书面材料扩展到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数字孪生技术与全息投影技术等助力的多模态教学资源,让学生也能享受不同的优质教育资源,打破现实壁垒,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4.3.“教育行为主体”的转换加速信息流动模式嬗变
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由于“演讲方式”的信息流动模式自身局限性,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现在的信息流动模式正向“消费模式”过渡,这种模式让数字化教育资源通过传播或者消费的路径被共享,资源的提供者与共享者可以实现角色转换。[16]首先,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加速了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发展,也让教育领域受益,教育资源拥有者愿意把资源上传到一些网络平台,进入传播领域,共享者就能享受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其次,智能媒介模糊了社会化各个阶段的界限,也就是说教育的主导者不一定是由德高望重的老师,媒介场景理论中提到“新行为”表现在成人、儿童都会有一样的行为,那这也意味着一些成人能做到的事情孩子也能做,学生借助智能媒介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想要持续深入了解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也可能是教师的盲区,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能成为这一领域的“小老师”,为教师讲课。
5.转危为机:人工智能时代下中学教师的角色重塑
5.1.课程知识的建构者,创新理解学科内容知识
传统教育中,中学教师更多地是扮演单向的知识讲授者角色,因为要适应社会变迁缓慢、信息更新慢的特点,但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知识增长的速度和数量出现井喷式的增长,知识虽然有碎片化的趋势,但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容易,如果中学教师还是一味沉迷于传统课堂中将书本上的知识照搬照抄讲授的行为,逼迫学生用“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的方式学习知识,不做出任何变通,那么迟早会被人工智能淹没。中学教师需要认识到知识本身是不能被学习的,所有的已有知识不是学习的目标,教育的实质在于通过分析知识的内涵、了解知识产生的环境,找到知识模糊点、探究知识发展的潜力、培养学生个体的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7]
5.2.人机协同教育的助推者,增强对智能技术优势的掌控
人工智能和教师一起学,实现人机协作,这也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趋势,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是从学会如何使用工具,到创造工具,最后发明机器的过程,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由于智能工具的使用,这些创新驱动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关键。随着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化,智能技术不断发展,不仅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越来越多的普通教师和社会人员也意识到我们的教育需要迎合信息时代的发展做出调整,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人工智能技术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5.3.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共情式实时反馈评价结果
6.结语
智能时代引起的教师角色危机日趋激烈,已然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值得确定的是人工智能并不能替代教师职业,但人工智能的到来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教学关系的解构与重组,教学形态和教学组织的创新与变革,中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教学的核心,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在传统教育中扮演的角色面临着严峻挑战,不适应智能时代变化的中学教师将会在教育领域逐渐被淘汰,适应者则获得新角色、新定位、新功能。总而言之,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中学教师要加快前进的脚步,取长补短,找准自己在新时代中的角色定位,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积极推动智能技术和学科教育的融合,更好的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