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自考《公共关系学》模拟试题四答案

2022年4月自考《公共关系学》模拟试题四答案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考点】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答案:B

解析:

2、【考点】媒介的含义答案:C

解析:媒介的物理形式包括物质实体和物理能力两部分。(1)物质实体包括印刷品、广播电视器材及其中的文字、符号和象征物,还包括专事传播的组织机构,如新闻社、编辑部等;

(2)物理能力则包括电磁波、声波和光波等。AD选项为干扰项,本题选择C。

3、【考点】公共关系人员培训的教育内容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公共关系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标志。中国公共关系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标志是国家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公关专业委员会的成立。答案选A。

4、【考点】组织造型答案:B

解析:B选项:组织造型有一个人们非常熟悉的名称叫组织的“吉祥物”。A选项:在VIS中,标志是应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多的要素。C选项:象征图案是作为一种附属与辅助性的要素出现的,配合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组织造型等基本要素而被广泛灵活地运用。D选项:从设计层面上来看,标准字是泛指将某种事物、团体的形象或全称整理、组合成一个群体性的特殊字体。

5、【考点】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答案:B

解析:关键词:行为主体。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关系、组织的活动,只有组织存在才会说公共关系,对于公众和个人是没有必要的,传播沟通媒介对于公共关系来说只是具体怎么做的一种途径,因此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6、【考点】策划可借鉴的公共关系活动模式答案:B

7、【主考点】霍夫兰的说服模式

【副考点1】说服者的条件

【副考点2】信息本身的说服力答案:D

解析:D选项:霍夫兰认为人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以及问题的排列技巧。

A选项:伯尼斯是公共关系学科化时期的代表人物。

B选项:美国19世纪中叶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可以说是公共关系的发端时期,其代表人物是巴纳姆。

C选项: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认为“公共关系是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的一种管理功能。”综上可知,本题选择D。

8、【考点】危机管理与危机传播答案:B

解析:库姆斯认为危机传播的研究都是强调危机应对策略的选择。迈克尔里杰斯特提出“只有进行有效的传播管理才能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格鲁尼格认为在决策之前与公众沟通是解决问题和危机的最有效的方法。斯蒂文芬克提出四段论。所以选B。

9、【考点】危机管理的阶段分析模型答案:D

解析:D选项:罗伯特·希斯提出了危机管理阶段划分4R说。A选项:在危机传播领域的理论模式中,斯蒂文芬克提出了阶段分析理论。C选项:米特罗夫将危机管理分成五个阶段。B选项:米特罗夫和佩尔森认为,收集、分析和传播信息是危机管理者的直接任务。

10、【考点】知觉的偏见答案:C

11、【考点】艾维·李时期—公共关系职业化答案:B

12、【考点】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答案:D

13、【考点】公共关系观念答案:A

解析:A选项: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B选项:公共关系状态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CD选项: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综上可知,本题选择A。

14、【考点】媒体组合的两种方式答案:C

解析:媒体组合的形式包括:集中型媒体组合和分散型媒体组合。

(2)分散型媒体组合,就是组织利用不同的媒体,将有关信息传递给不同的人群。AB选项为干扰项,本题选择C。

15、【考点】传播—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答案:A

解析:关键字:过程和方式。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

答案:C

17、【考点】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答案:D

解析: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1)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写会说是公共关系对公共关系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2)良好的组织能力:公共关系人员搞任何一个公共关系活动,要有章法、有条理。

(3)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4)敏锐的观察能力。(5)很好的自制自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6)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7)掌握政策、理论的能力。综上可知,本题选择D。

18、【考点】两级传播模式答案:C

解析:“两级传播论”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拉斯韦尔提出了5W模式。卢因提出了把关人理论。受众选择“3S”论中“3S”是指“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考生了解即可。综上可知,本题选择C。

19、【考点】态度的两极性答案:C

解析:态度的两极性:指对事物往往有两种相互对立的极端态度。题干中“肯定与否定、亲近与疏远”体现的是两种对立的极端态度。

态度的协调性:指构成一种态度的各个因素是协调一致的。综上可知,本题选择C。

20、【考点】小型展览会和袖珍展览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型展览会的举办单位。C选项:小型展览会一般由企业自办,如各企业、公司独家举办的展览会。A选项:大型综合展览会通常由专门的单位举办,规模大、参展项目多,如国际博览会、全国性展览会等。B选项:中型展览会,如各行业、各省区的展览会。D选项:袖珍展览,如橱窗陈列展览和流动车展览等。故本题选择C。

二、多选题(共10题,共20分)21、【考点】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答案:CDE

22、【主考点】赞助体育活动

【副考点1】文化艺术事业

【副考点2】赞助教育和科研事业答案:ABCDE

24、【考点】策划可借鉴的公共关系活动模式答案:ABCDE

解析:公共关系活动的行为方式:

(1)建设型公共关系:多用于组织的开创阶段。题干中“产品刚投放市场”属于企业开创阶段。

(2)维系型公共关系:一般用于组织的稳定发展时期。

(3)进攻型公共关系:适用于组织与公众发生冲突、与环境产生严重失调,其生存、发展面临阻力、危机时。

(4)防御型公共关系:适用于组织的政策或行为出现了不适应公众的现象,或双方显露出摩擦苗头时。

(5)矫正型公共关系:适用于组织形象遭受损害时。

25、【考点】公共关系协会答案:ABCDE

解析:公共关系协会的主要活动内容有:(1)联络会员。(2)规范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标准,维护本行业的形象和声誉(3)专业培训(4)普及知识(5)编辑出版刊物助记:“连贵钻普吉”综上可知,本题全选。

26、【主考点】传播媒介的多样性

【副考点1】传播方式的直观性

【副考点2】双向沟通的直接性答案:ACDE

27、【考点】流行的特点答案:BCDE

28、【主考点】态度的社会性

【副考点1】态度的针对性

【副考点2】态度的协调性答案:ABCD

解析:态度的特性包括:(1)社会性(2)针对性(3)协调性(4)稳定性(5)两极性(6)间接性助记:“震慑写文两件”E选项为误导选项,本题选择ABCD。

29、【主考点】突发性

【副考点1】不确定性

30、【考点】组织实态形象和虚态形象答案:ABCDE

解析:组织形象按照主客观属性来划分,可分为组织实态形象和虚态形象。组织实态形象:诸如组织生产经营规模、产品和服务质量、市场占有情况、产值和利润等。组织虚态形象:用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内部员工等组织关系者对组织整体的主观印象。综上可知,本题选择ABCDE。

三、文字题(共8题,共50分)

31、【考点】产品定位的客观依据

答案:(1)关于产品的调查研究;(2)关于消费者的调查研究;(3)关于市场情况的调查研究;(4)关于竞争对手的调查研究;(5)关于传播媒体的调查研究;(6)关于流通领域情况的调查研究。

32、【主考点】公共关系危机预防

【副考点1】公共关系危机管理—事中管理

【副考点2】声誉恢复—事后管理

答案:①公共危机预防(事前管理);②公共危机管理(事中管理);③危机恢复(事后管理)。

答案:(1)都以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为依据。(2)都以目标公众为对象。

(3)都以传播信息为手段。(4)都以形象的塑造为使命。

34、【考点】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35、【主考点】公共关系策划的管理

【副考点1】第一步—确定目标

【副考点2】第二步—设计主题答案:①确定目标;

②设计主题;

③形象策划中的公众研究;

④选择传播渠道和媒介;

⑤编制预算;

⑥审定方案。

36、【主考点】公共关系策划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副考点1】公共关系策划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

【副考点2】公共关系策划是塑造组织形象的关键

答案:(1)公共关系策划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2)公共关系策划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3)公共关系策划是塑造组织形象的关键;(4)公共关系策划是公共关系活动成功的保证。

37、【考点】公共关系公司的经营范围

38、【主考点】影响心理抗拒的因素

【副考点】心理抗拒阻止态度的转变

答案:(1)布林认为,影响心理抗拒的因素有:

①对自由的期望,②对自由剥夺的威胁,③自由的重要性程度,④是否会影响到其他自由。

(2)心理抗拒阻止态度的转变:人们产生心里抗拒以后,将会影响其他态度的转变,表现在认知,行为和情感意图方面,这就告诉人们,如果宣传说服不当,要求人们不准这样,不

准那样,他们认为自己的自由行为被剥夺了,非但不会转变态度,反而会适得其反。逆反心理的形成也可能是出于好奇心和好胜心。

四、综合题(共1题,共10分)

40、(1)【主考点】表明自己承担社会责任

【副考点1】培养与社会公众的良好感情

(2)【主考点】表明自己承担社会责任

答案:①表明自己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向社会掏腰包,表明企业作为社会一员,乐于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是为公众做贡献,必然获得公众好评,并因此赢得更大收益,达到“名利双收”的效果。

②培养与社会公众的良好感情,通过赞助可密切与公众的关系,培养与公众的良好感情。

THE END
1.危机传播领域的理论模式目前有危机传播领域的理论模式目前有 2024年4月自考备考进行中,自考历年试题对考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料,考前每道试题至少要做1-2遍才会事半功倍。自考365网给大家整理了2023年10月《公共关系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起来试试吧! 扫码添加客服>>获取自考公共课试题及答案...https://www.zikao365.com/ask/ch20240410113409.shtml
2.2012年市社科规划一般课题立项公告13、 西方城市传播理论探讨——传播学视野下的城市空间 殷晓蓉 复旦大学 14、视听双重输入模式下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 范 烨 复旦大学 15、 牟宗三《心体与性体》研究 杨泽波 复旦大学 16、 现代道德理论形态与方法研究 高国希 复旦大学 17、 社会分层视角下的非正规经济现象研究 ...http://www.sh-popss.gov.cn/newsInfo.asp?idval=247
1.自考公共关系科目真题试卷(通用7套)30.危机传播领域的理论模式有 A.阶段分析理念 B.战略分析理论 C.焦点事件理论 D.卓越理论 E.莫斯分析理论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1,简述电视传播的弱点。 32.简述组织内设公关部门的特点。 33.简述公关活动业务方式。 https://www.ruiwen.com/kaoshishiti/8336779.html
2.图书情报工作杂志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2007年第10期关键词:突发性危机 公共危机 信息传播 时段性 管理对策 在界定突发性公共危机的定义和分类以及综述各种信息传播理论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突发性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特点,并参照Defleur的“互动过程模式”和Fiona Duggan及Linda Banwell的危机信息传播模式,提出基于信息流强弱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信息...https://www.youfabiao.com/tsqbgz/200710/
3.网络媒介传播模式(精雅篇)其实, 宏观地分析网络媒介对个体行为习惯、社会文明现象的影响便可看出, 个体仍旧是依赖于媒介技术的渠道现状来进行有限的选择, 获得信息、传播信息以及被信息影响的过程和反应都是受媒介文本框架的局限的, 人们在网络世界中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内容是不可能超越网络媒介既有模式的, 它是一种隐性的主导型传播媒介, 而...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w7vk9dr.html
4.喻国明:传播学的学科危机及其破局之道因此,“革命”便成为这一转型时期的第一主题词——“革命”发生在转型社会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过程当中。 就新闻传播的学科发展现状而言,总体上是一种用大众传播时代的理论与实践来认识和把握今天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现实,并试图让人们以此去面对智能数字时代的未来。尽管其中有不少研究的精华在“点”的...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398154
5.新型社交媒体论文11篇(全文)摘要: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网络将信息国界弱化之后,国际新闻报道成为我们生活中接触的最常见的新闻类型之一。文章结合巴黎恐怖袭击发生前后Facebook、Twitter与Periscope两个社交媒体的媒体行为以及新闻相关领域的理论,从社交媒体传播信息的多重角度来探究国际新闻今后的发展方向。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jyuoox9z.html
6....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理论研究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崛起演进着社会的重大改变。传播渠道的七横八纵,传播方式的五花八门,以及传播效果的“一地鸡毛”,是当前传播领域中一道“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观。有调查表明,“迷惘”是当前相当多的社会管理者面对如此景观时的一种内心纠结。 http://www.sass.cn/109000/22143.aspx
7.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文化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电影不仅在产业链条、创作模式、理论批评及观众群体等层面发生深刻变革,还在教育体制、学科建设、对外传播、技术制作等领域积极创新,彰显出由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自信姿态。不过,随着电影产业的深度改革,繁荣景观下的结构性危机、市场化矛盾及产业化短板问题愈发明显,亟待中国电影的结构性调整和优化,迈...https://zhuanti.cnjiwang.com/ztgdwm/201811/2773808.html
8.渝粤题库陕西师范大学《危机管理》作业9.拉斯维尔在媒体传播过程的五大要素的基础上概括出大众传播的三项社会功能:( ) 、( )和( )。 10.危机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 )和( )。 11.罗伯特·希斯把危机管理决策划分为两种模式即( )和( )。 12.危机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 )的特点。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172047
9.群体传播时代的情感传播研究:范式与路径近十余年来,我国以情绪、情感为研究对象或重要元素的传播学成果逐年增多。本文依据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的不同,将相关成果划分为以下五个类别:理论梳理与建构类、危机管理类、信息科学类、公共领域研究类、文化研究类。这五重研究路径虽然在逻辑上并非平行关系,也无法穷尽全部研究成果,但却在事实上构成了当前情感传播的...https://www.fx361.com/page/2022/1017/11152781.shtml
10.「媒介伦理与法规」万字笔记已做好!直接打印背!因此,重大突发事件往往能引起媒体和记者的高度关注,但是如果不能正确把握新闻报道的时机、视角、态度和传播程度,便会误导公众,甚至给危机管理部门对危机的处理造成困难。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坚持正确的导向与追求新闻价值不应该是一对矛盾,而应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始终把坚持正确的导向放到第一位。3.冲突之...https://www.douban.com/note/85636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