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传播考研《大众传播理论》笔记(修改版)

(1)媒介技术的新形式提供了何种潜在的可能性,以及带来了何种威胁?

(2)应该形成什么样的媒介行政管理机构或媒介产业来控制或规范媒介技术,从而发现其潜在的可能性,减少其威胁?

(3)媒介如何为民主、多元文化的社会服务?

新媒介的倡导者和反对者

积极的受众:人们寻找到了使媒介服务于自己的方法,这样他们的生活会更加有趣,更加有目的性

被动的受众:普通民众被新技术压倒,被新媒体催眠般的力量麻痹

大众传播的定义和再定义

人际传播:两个或几个人之间的传播,通常是面对面的

把经由媒介的传播看作处于一个连续统一体上,从一端的人际传播延伸到另一端的传统大众传播形式。

二、媒介理论发展的五个时期

(1)大众社会与大众文化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新媒介技术的发明和推广;便士报和黄色新闻;工业化对传统生活的侵蚀;城市化和移民的涌入,犯罪率提高和社会动荡的增加……

对于他们(精英:在社会系统中占据较高的位置或有特权的人)而言,大众媒介象征着19世纪城市生活中一切错误的东西。

大众社会理论:将具有负面影响力的角色归结于媒介的关于西方工业社会的视角。其根本论点是媒介对传统社会秩序起到破坏作用。

(2)大众传播科学研究视角时期(20世纪30-50s)

背景:纳粹的宣传控制

拉扎斯菲尔德和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中心

(3)有限效果论时期(20世纪50s)

有限效果视角(limitedeffectsperspective):媒介在加强现有的社会趋势,对社会现状起到加强而不是威胁的作用

有限效果范式

精英多元论(elitepluralism):认为具有多样性的受众对媒介的使用会丰富民主

适度的、有限的效果

(4)文化批评理论时期(20世纪60s)

对有限效果的挑战

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媒介使得有统治权的社会精英维持他们的权力的社会理论

大众媒介是公共竞技场,文化战争在其中打响,并熔炼出一种支配性文化或霸权文化

权世界观和主导文化的角色

文化批评(culturalcriticism):关于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冲突以及传播有助于某个集团对其它集团的永久统治的看法的集合

(5)适中效应出现时期

媒介素养(medialiteracy):获取、分析、衡量和传播媒介中的讯息的能力

重要的媒介效果可以作为观众或读者的自愿的直接后果而长期存在

获取意义的视角

当公众的吸引力被转移到某些社会趋势上去的时候,与之相对的那些可能有用的趋势就被破坏了。

第二章大众传播理论

一、科学与人类行为

因果律(causality):当一个给定因数影响另一个的时候(甚至通过一个插入变量的方式),就称之为因果律。

因果关系(causalrelationship):当一个特定变量在特定条件下的改变总是导致另一变量的相同效果时,就称之为因果关系。

科学方法:通过对事实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解释得到真理的研究。在整个20世纪,一些社会研究者一直试图将科学方法应用于人类行为与社会的研究之中。如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贝雷尔森、卡茨等。

科学方法的执行对社会科学研究者而言存在的困难:

1、人类行为绝大多数重要和有趣的形式相当难以度量。

2、人类行为极度复杂而不易于进行因果描述。

3、人类有目标且会自我反省。

4、因果律的简单观点在被应用于我们自身时有时会相当烦人。(第三者效果:我们没那么容易被影响,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确信其他人会更容易被媒介影响)

二、理论的定义

理论:对于现象的概念上的陈述或解释。“思想的不同学派会用不同的方法来定义理论,这依赖于理论家的需要和关于社会和知识本性的信仰。”

eg麦奎尔的四种大众传播理论:

1、社会科学理论:基于并指引经验主义的研究,允许对大众传播的本质特性和运作及效果陈述。通过对大众媒介、媒介使用和媒介影响进行系统和客观的观测,这些陈述或假设得到了检测。

2、规范理论:解释理想的媒介应如何在某一特定的社会价值体系中运作。

3、操作理论:另一种形式的规范理论,但带有实用倾向:媒介应该如何理想化地运作以适应特定目的。

4、日常理论:我们所有人通过参与媒介传播就能拥有的知识和观念(理论)。

廓清大众传播理论的另一种方法是看它们的目标。

社会科学理论:寻求预言和控制的理论。

批判理论:在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秩序中寻求解放和改变的理论。

解释学理论:对于理解的研究,尤其是通过对行动和文本的解读

大众传播理论的关联点:特定的媒介、受众、时期、条件、理论家

第二部分大众社会与大众文化时期

第三章媒介产业崛起和大众社会理论

媒介的角色:保守人士哀叹自由主义的媒介精英加速了价值观念的衰落;自由主义人士害怕媒介系统的力量与媒介拥有者的保守主义价值观更合拍,而不是和它的受众合拍。

一、综述

大众社会理论是对西方工业社会进行全方位洞察的视角,认为媒介的影响是巨大的但经常是负面的。媒介能深刻影响我们对社会的理解,微妙地但高度有效地操控我们的行为。该理论假定,媒介的影响必须得到控制。

文化战争(culturewar):指我们试图解释生活于其中的、广泛社会秩序中的文化根基的持续斗争。出版自由vs自由滥用和道德堕落——》限制媒介

二、起源

黄色新闻(yellowjournalism):耸人听闻、常常是不负责任的新闻报道。

大众社会理论就是对这种实践的回应——反对迅速成熟且高度竞争的媒介产业的不节制行为的理论。

三、大众媒介发展与衰落的循环

功能置换(functionaldisplacement):当现有媒介的功能被更新的技术所代替,旧有媒介将寻找新的功能。

每当新媒介技术和产业得到发展,并能稳定地提供吸引人的内容时,这种技术和相应的媒介产业就必然取代先前的媒介产业和传播形式。当人们调整自己适应新媒介和新内容的时候,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长长早到严重的破坏。

随媒介产业的成熟,残酷的市场竞争转变为市场垄断时,媒介产业的社会责任感才会成为可能。Eg普利策奖和赫斯特基金会

美国的大众媒介的历史是在成熟的。肩负社会责任的媒介产业主宰的阶段与革新的但有时不负责任的媒介竞争时期之间潮起潮落的历史。报纸竞争得到控制时,出版商面临的是强大的新兴娱乐媒介:唱片、电影和电台的挑战。这些新兴行业成长时,也经历了激烈的竞争时期,也试探着跨过道德和伦理的界线。(Eg20c30s电影审查制度的争论)几乎所有的情况中,新兴媒介产业都选择展开自我审查而不是接受外来的控制。

媒介产业重构中最强大的影响力量是技术的变化、内容的革新和消费者的需求。

四、大众社会的批判与关于媒介的大论战

当新媒介开始发展的时候,批评家总是与之对抗,要么阻止这些媒介的成长,要么试图控制它的结构。而他们的担忧很可能是基于自身的私利。

大众社会理论最初出现于19世纪末,传统社会的精英阶层在现代化过程中丧失其权力,对他们而言,大众媒介是所有现代社会病症的象征。

基本假设包括:

A)媒介是一种有害的,癌症般的社会力量,必须对之进行重构或净化;

THE END
1.危机传播领域的理论模式目前有危机传播领域的理论模式目前有 2024年4月自考备考进行中,自考历年试题对考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料,考前每道试题至少要做1-2遍才会事半功倍。自考365网给大家整理了2023年10月《公共关系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起来试试吧! 扫码添加客服>>获取自考公共课试题及答案...https://www.zikao365.com/ask/ch20240410113409.shtml
2.2012年市社科规划一般课题立项公告13、 西方城市传播理论探讨——传播学视野下的城市空间 殷晓蓉 复旦大学 14、视听双重输入模式下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 范 烨 复旦大学 15、 牟宗三《心体与性体》研究 杨泽波 复旦大学 16、 现代道德理论形态与方法研究 高国希 复旦大学 17、 社会分层视角下的非正规经济现象研究 ...http://www.sh-popss.gov.cn/newsInfo.asp?idval=247
1.自考公共关系科目真题试卷(通用7套)30.危机传播领域的理论模式有 A.阶段分析理念 B.战略分析理论 C.焦点事件理论 D.卓越理论 E.莫斯分析理论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1,简述电视传播的弱点。 32.简述组织内设公关部门的特点。 33.简述公关活动业务方式。 https://www.ruiwen.com/kaoshishiti/8336779.html
2.图书情报工作杂志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2007年第10期关键词:突发性危机 公共危机 信息传播 时段性 管理对策 在界定突发性公共危机的定义和分类以及综述各种信息传播理论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突发性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特点,并参照Defleur的“互动过程模式”和Fiona Duggan及Linda Banwell的危机信息传播模式,提出基于信息流强弱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信息...https://www.youfabiao.com/tsqbgz/200710/
3.网络媒介传播模式(精雅篇)其实, 宏观地分析网络媒介对个体行为习惯、社会文明现象的影响便可看出, 个体仍旧是依赖于媒介技术的渠道现状来进行有限的选择, 获得信息、传播信息以及被信息影响的过程和反应都是受媒介文本框架的局限的, 人们在网络世界中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内容是不可能超越网络媒介既有模式的, 它是一种隐性的主导型传播媒介, 而...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w7vk9dr.html
4.喻国明:传播学的学科危机及其破局之道因此,“革命”便成为这一转型时期的第一主题词——“革命”发生在转型社会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过程当中。 就新闻传播的学科发展现状而言,总体上是一种用大众传播时代的理论与实践来认识和把握今天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现实,并试图让人们以此去面对智能数字时代的未来。尽管其中有不少研究的精华在“点”的...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398154
5.新型社交媒体论文11篇(全文)摘要: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网络将信息国界弱化之后,国际新闻报道成为我们生活中接触的最常见的新闻类型之一。文章结合巴黎恐怖袭击发生前后Facebook、Twitter与Periscope两个社交媒体的媒体行为以及新闻相关领域的理论,从社交媒体传播信息的多重角度来探究国际新闻今后的发展方向。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jyuoox9z.html
6....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理论研究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崛起演进着社会的重大改变。传播渠道的七横八纵,传播方式的五花八门,以及传播效果的“一地鸡毛”,是当前传播领域中一道“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观。有调查表明,“迷惘”是当前相当多的社会管理者面对如此景观时的一种内心纠结。 http://www.sass.cn/109000/22143.aspx
7.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文化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电影不仅在产业链条、创作模式、理论批评及观众群体等层面发生深刻变革,还在教育体制、学科建设、对外传播、技术制作等领域积极创新,彰显出由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自信姿态。不过,随着电影产业的深度改革,繁荣景观下的结构性危机、市场化矛盾及产业化短板问题愈发明显,亟待中国电影的结构性调整和优化,迈...https://zhuanti.cnjiwang.com/ztgdwm/201811/2773808.html
8.渝粤题库陕西师范大学《危机管理》作业9.拉斯维尔在媒体传播过程的五大要素的基础上概括出大众传播的三项社会功能:( ) 、( )和( )。 10.危机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 )和( )。 11.罗伯特·希斯把危机管理决策划分为两种模式即( )和( )。 12.危机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 )的特点。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172047
9.群体传播时代的情感传播研究:范式与路径近十余年来,我国以情绪、情感为研究对象或重要元素的传播学成果逐年增多。本文依据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的不同,将相关成果划分为以下五个类别:理论梳理与建构类、危机管理类、信息科学类、公共领域研究类、文化研究类。这五重研究路径虽然在逻辑上并非平行关系,也无法穷尽全部研究成果,但却在事实上构成了当前情感传播的...https://www.fx361.com/page/2022/1017/11152781.shtml
10.「媒介伦理与法规」万字笔记已做好!直接打印背!因此,重大突发事件往往能引起媒体和记者的高度关注,但是如果不能正确把握新闻报道的时机、视角、态度和传播程度,便会误导公众,甚至给危机管理部门对危机的处理造成困难。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坚持正确的导向与追求新闻价值不应该是一对矛盾,而应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始终把坚持正确的导向放到第一位。3.冲突之...https://www.douban.com/note/85636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