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场监管部门不完全统计,全国医美机构超过3万家,而具有合规医生资质的医生不超过5000人。目前医美市场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仅为33.3%,即每3支针剂当中就有2支是水货、假货等非法针剂。针对医疗美容行业存在的乱象,中国卫生部联合多部门共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医疗美容行业。监管营造良好健康行业环境,利好头部优质合规企业。趋严的监管政策规范了行业合规化发展,严厉整顿非法机构,加速合规龙头企业集中。面对日趋严格的监管政策,行业存在以下趋势:行业体系规范化、专业化;龙头企业将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消费者更加放心地选择产品与服务。
01产业链:轻医美持续火热,多因素驱动市场规模与渗透率提升
上游:医美耗材、器械、原料生产商,从事玻尿酸、胶原蛋白、肉毒素、能量源仪器生产,如爱美客、华熙生物、四环医药、复锐医疗科技等,产业并购,新品获批与上市,叠加业绩增长等一系列因素驱动行业不断发展。
中游:医疗整形服务机构,涵盖公立医院整形外科及皮肤科,民营医疗美容机构等。医美整形机构地域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及长三角、珠三角和西南(成都、重庆)等地区,国内头部大型民营医美机构市占率仅小于10%。民营医美机构为中游消费主体,驱动因素主要为成熟医美机构具有较强的综合运营能力进行连锁化开店与外延并购,如朗姿股份、华韩整形等。
02政策:医美监管趋严,合规化龙头集中度有望提升
医美行业违规问题可以概括为“三非”,即非法的医美机构、非法的医美医生、非法的医美产品。据市场监管部门不完全统计,全国医美机构超过3万家,而具有合规医生资质的医生不超过5000人。据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19年全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仅1.3万家,超8万家生活美业店铺开展非法医美项目。利益驱使不合规产品进入市场,水货、假货泛滥。目前医美市场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仅为33.3%,即每3支针剂当中就有2支是水货、假货等非法针剂。
监管营造良好健康行业环境,利好头部优质合规企业。趋严的监管政策规范了行业合规化发展,严厉整顿非法机构,加速合规龙头企业集中。面对日趋严格的监管政策,行业存在以下趋势:
1)行业体系规范化、专业化。医美行业是医疗与消费的结合,垂直细分领域的医美行业机构(如聚焦抗衰老、口腔护理、植发等细分赛道)深入打造特色产品,走专业化道路,将更好地增强用户黏性。2021年,医药及医疗用品类投诉量对比2020年显著下降70%以上,医疗美容机构的监管已出现效果。对医疗美容机构的监管有利于宣传的规范化,有利于避免虚假宣传和医疗事故,从而提高医疗美容机构的口碑,进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业风气。
03医美行业:千亿市场,方兴未艾
优质赛道长坡厚雪
国内医美市场规模加速扩容,轻医美消费占比不断提升。2020年,国内医美全市场口径规模超3000亿元。2015年我国正规医美市场规模约为500亿元,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不到5%,整体而言,我国医美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根据艾瑞咨询统计,合法合规医美机构行业占比为12%,因此实际医美市场规模远高于预测值。
消费终端年轻化,地域特征明显。
随着医美产品供给迭代升级,低线城市与90后人群消费增长,加速促进行业渗透率提升。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80后、90后、95后和00后在医美消费者中占比分别为23%、21%、35%、18%;70后及以前消费仅占3%,消费群体年轻化特征明显。医美行业的客户群体从以往35岁到45岁扩展至20岁到55岁之间。据新氧数据显示,2019年(90后)23-32岁医美消费者的占比最高,约60%。从消费性别来看,女性仍然是主要消费人群,2019年中国男性美容零售规模达158.9亿元。近年来男性消费群体对于美容护肤产品的消费意愿持续提升,市场也出现针对男性护理的美容产品,男性美容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增长。从区域来看,2021年,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医美消费人群占比为36.2%,成都、南京、苏州、重庆等15个城市组成的新一线城市的医美消费人群占比为38.8%。一线、新一线城市仍为医美消费的主战场。2021年医美消费人群占比高达75%。
轻医美项目大众化,产品类型丰富
透明质酸为最受欢迎轻医美项目,竞争激烈,国货不断崛起。玻尿酸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直链多糖,因良好的吸水性、黏弹性而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玻尿酸在医美领域中主要应用于塑形和填充,2020年新氧平台线上成交“非手术类”项目按成交金额排名前三的项目分别为肉毒素、透明质酸填充以及水光针(以透明质酸为主要成分的皮肤保护剂),总占比超50%。国际品牌产品技术成熟,与渠道终端较早期建立联系;近年国内医美类透明质酸终端产品市场以美国Allergan、韩国LGLife、Humedix、瑞典Q-Med等国外企业的进口产品为主流,按销售额统计,2017-2019年国外品牌分别占据了共计72.6%、70.3%、68%的市场份额。2019年,本土前3大透明质酸填充剂企业按销量统计分别为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爱美客以14%市占率位居全体第四、国货第一,华熙生物市占率也升至8.1%。
肉毒素为机构获客导流产品,复购率高。
毛发服务需求旺盛,消费者年轻化多元化。
“植-养-固”一体化趋势,监管推动合规化。
毛发服务赛道渗透率低,集中度有望提升。
04重点企业分析:龙头兼具较强确定性与成长性
爱美客:医美创新产品提供商,国内注射类医美龙头。
公司上市及在研产品组合覆盖医美和健康管理市场多个高增长赛道,是中国最早开展医疗美容生物医用材料自主研发的公司,2020年9月登陆A股创业板上市。目前拥有7款获得三类医疗器械认证的产品,包括5款基于透明质酸的皮肤填充剂、1款童颜针和1款PPDO面部埋植线产品。产品组合丰富且具有梯队性,嗨体占据细分市场,先发优势明显。为提高肉毒素份额切入新蓝海赛道,收购韩国Huons部分股权。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4.48亿元,同比+104.13%,归母净利润9.58亿元,同比+117.81%,22Q1延续高业绩增长,22Q1营收为4.31亿元,同比+66.07%,盈利突出业绩亮眼。新品濡白天使收获医疗机构、医生与终端消费者较好口碑。
华熙生物:不止于玻尿酸的全产业链一体化平台型生物科技公司。
兼具技术赋能公司和产品应用型公司的优势和特点,华熙生物四轮驱动战略稳步推进,从玻尿酸原料生产商升级为生物活性物原料、医疗终端、功能性护肤品和功能性食品的四轮驱动新发展模式,孵化新品与多元业务战略并行推进,营收保持高速稳健增长。布局胶原蛋白新赛道,功能性食品业务稳步推进。公司加码胶原蛋白产业,2022年4月通过收购北京益而康生物51%股权;参与起草国内首个玻尿酸食品HA含量测定的团体标准已通过,填补国内玻尿酸食品行业标准空白,促进功能性食品市场的正序规范。“HA+锌”透明质酸新原料也成功获批,开启新的“黄金子赛道”,“水解透明质酸锌”原料及化妆品在国内生产经营合规化,体现了行业监管趋严背景下华熙生物的创新实力。
四环医药:卡位肉毒素赛道,医美管线储备丰富。
公司医美业务始于2014年,与韩国Hugel签署独家代理协议,负责其肉毒素和玻尿酸产品在中国的注册。2020年10月,Hugel乐提葆肉毒素获NMPA批准上市,于2021年2月正式销售。目前国内仅有4个获批肉毒素品牌,乐提葆肉毒素具有一定稀缺性。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33.16亿元,同比+33.08%。公司代理与自主研发产品同步推进,Hugel玻尿酸有望22年上半年获批,下半年贡献收入。22年3月,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III型胶原蛋白凝胶敷料、皮肤修复敷料及医用皮肤修复敷贴三款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成功进军胶原蛋白蓝海市场。收购深圳易美拓展光电能量源设备领域,发布新品乐提葆50U、乐菲颜Persnica、瑞士CELLBOOSTER系列水光、美国LIVIGI脂肪采集系统、美国DermaFrac微通道系统以及韩国SYLFIRMX黄金微针,布局医美细分赛道。
雍禾医疗:毛发服务龙头,“植养固”一体持续推进。
公司于2005年开始在植发医疗服务领域不断深耕,2017年收购史云逊中国内地业务,拓展养发固发业务。目前旗下业务包括植发医疗、医疗养固、常规养护及其他配套服务,雍禾植发+史云逊协同发展,迎合行业“植养固”一体化趋势,在纵横方向上巩固公司市场地位。公司在中国内地经营54家植发医疗机构,覆盖53个城市。作为毛发医疗服务行业龙头,公司医生专业度高,口碑品牌效应好。2018-2021年研发费用为780.7、886.9、1181.5、1416.3万元,研发投入逐年增加。植发行业集中度低、渗透率低。2020年中国植发手术数为51.6万例,渗透率仅为0.21%,行业中企业主要为民营植发机构、微整形医院等,公立医院占比少,缺乏大型全国性连锁品牌。面对植发行业现状,公司重视营销获客,通过多种营销方式不断获取新客,并提高客户体验感,植发与养固客群相互转化,实现业务闭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