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近期我整理2020-2023年医美行业的行政监管处罚的200多个经典案例,包含了类似的监管的文件。
回顾医美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上游厂家对医美的发展与技术的提升做出来巨大的贡献,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上游厂商直接或间接几乎承办了医美行业90%大小学术会议及院内培训,其核心的目的是销售自己的产品,推广此产品的临床应用范围及技术推广等,进而形成业内的共性认知,树立品牌的权威性。
授牌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一种捷径,机构既可以用来营销,又可以安抚医生咨询的自信心。授牌一般分为三种,机构授牌,医生授牌、咨询师授牌,其背后的逻辑是与产品的销量成正比,这点有失公允。
机构授牌背后的逻辑一定依托于产品的销量,比如,分为合作机构、金牌合作机构、白金合作机构、钻石合作机构,有官方网站查询(以上随便举例,如有类似纯属巧合)。这种授牌从逻辑上分析是属于合规合法,有一个前提是你要公示等级划分的条件及细则。
文件解析:
1)通过监管公告显示,此机构是渠道机构的概率较高,通过机构宣传栏的展示内容可以看出。有驻点医生、多点执业医生、美学设计师、机构负责人等。
3)监管审核内容包含:
A:美国艾尔建认证医生,根据最新规定,艾尔建厂家是没有培训认证权利;
B:中国整形美术协会委员会委员,小编也是第一次听说,是错别字,还是我落伍了,有知道的可以留言……
C:亚洲国际抗衰老学会常任理事,这个几乎没有太多含金量,W起来的;
D:中国抗衰老学会常任理事,范围缩小了,获取性质一样;
此机构的本意很明确,使劲地忽悠顾客,反正应该都是自己杜撰的,心想你要能查到才怪。监管部门的内心也很明确,抓的就是你们这帮兔崽子。
4)按照医疗规定,非医疗人员不允许出现在医生栏目里面或在医美机构宣传;
以上是杭州市场监督局的处罚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