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审判参考?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全精华整理刑事裁判要旨包头律师包头律师事务所

1.王洪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第8号]

——对于生产、销售不具有生产者、销售者所许诺的使用性能的新产品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

2.陈建明等销售伪劣产品案[第118号]

——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产品行为如何定性

3.韩俊杰、付安生、韩军生生产伪劣产品案[第143号]

——为他人加工伪劣产品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4.鞠春香、张志明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第165号]

——生产、销售假药行为的定罪量刑

5.熊漓斌等生产、销售假药案[第115号]

——生产、销售假药进行诈骗的行为如何定性

6.孟广超医疗事故案[第429号]

——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根据民间验方、偏方制成药物诊疗,造成就诊人死亡的行为如何定性

7.王桂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销售伪劣产品、虚报注册资本案[第503号]

——向药品生产企业销售假冒的药品辅料的行为如何定性

8.林烈群、何华平等销售有害食品案[第94号]

——以工业用猪油冒充食用猪油予以销售致人死亡的行为如何定性

9.俞亚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第166号]

——销售以“瘦肉精”饲养的肉猪致多人中毒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10.王岳超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第715号]

11.刘泽均、王远凯等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案[第47号]

——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如何具体界定

12.李云平销售伪劣种子案[第109号]

——生产、销售伪劣种子犯罪的法律适用

二、走私罪

13.蓑口义则走私文物案[第416号]

——走私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化石的行为应以走私文物罪定罪处罚,走私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化石以外的其他古生物化石的行为不能以走私文物罪定罪处罚

14.岑张耀等走私珍贵动物、马忠明非法收购珍贵野生动物、赵应明等非法运输珍贵野生动物案[第616号]

——具有走私的故意,但对走私的具体对象认识不明确如何定罪处罚

15.朱丽清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物品案[第744号]

——走私年代久远且与人类活动无关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的行为如何定性

16.程瑞洁等走私废物案[第773号]

——走私的废物中混有普通货物的,如何定罪处罚

17.应志敏、陆毅走私废物、走私普通货物案[第840号]

18.宋世璋被控走私普通货物案[第267号]

——在代理转口贸易中未如实报关的行为不构成走私罪

19.上海华源伊龙实业发展公司等走私普通货物案[第268号]

——擅自将“进料加工”的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行为的定性

20.王红梅、王宏斌、陈一平走私普通货物、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第336号]

——以单位名义实施走私犯罪,现有证据只能证实少量违法所得用于单位的经营活动,绝大部分违法所得的去向无法查清的,是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

21.林永杰、卢志强走私普通货物案[第423号]

——走私仿真枪犯罪案件中的有关鉴定和计税依据问题

22.广州顺亨汽车配件贸易有限公司等走私普通货物案[第873号]

——在刑事案件中如何审查电子数据的证据资格以及如何认定走私共同犯罪中主、从犯

三、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23.管桦虚报注册资本案[第70号]

——虚报注册资本构成犯罪的标准如何掌握

24.薛玉泉虚报注册资本案[第130号]

——开具假银行进账单虚报注册资本的行为如何定性

25.卜毅冰虚报注册资本案[第774号]

——委托中介公司代办公司登记,约定由中介公司代为垫资,资金由中介公司实际控制,并于公司登记前取出的,如何定性

26.董博等提供虚假财会报告案[第285号]

——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中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

27.于在青违规不披露重要信息案[第824号]

——依法负有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对依法应当披露的重要信息不按规定披露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如何处理以及上市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违规向不具有清偿能力的控股股东提供担保的行为,如何定性

28.沈卫国等挪用资金、妨害清算案[第269号]

——妨害清算罪的具体认定

29.杨志华企业人员受贿案[第320号]

——筹建中的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索取财物的能否以企业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

30.杨文康非法经营同类营业案[第187号]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与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之区分

31.高原、梁汉钊信用证诈骗,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案[第270号]

——如何理解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客观条件

32.翟鲁光受贿、玩忽职守案[第14号]

——银行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的行为如何定罪

四、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33.杨吉茂伪造货币案[第23号]

——伪造美元的行为应如何适用法律

34.张顺发持有、使用假币案[第188号]

——购买并使用假币行为应以购买假币罪从重处罚

35.姚凯高利转贷案[第487号]

——套取银行的承兑汇票是否属于套取银行信贷资金

36.高远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第56号]

——利用经济互助会非法集资的行为如何定性

37.惠庆祥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第488号]

——如何认定非法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38.王昌和变造金融票证案[第71号]

——涂改、变造存折后再进行金融凭证诈骗的行为如何定性

39.张炯、李培骏妨害信用卡管理案[第386号]

——刑法修正案(五)第一条的适用

40.李启红等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案[第735号]

——如何确定内幕信息价格敏感期、建议他人买卖与内幕信息有关的证券行为如何定性以及如何区分洗钱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41.肖时庆受贿、内幕交易案[第756号]

——因获取让壳信息而指使他人购买让壳公司股票,后借壳公司改变的,是否影响内幕信息的认定

42.杜兰库、刘乃华内幕交易,刘乃华泄露内幕信息案[第757号]

43.赵丽梅等内幕交易案[第758号]

——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近亲属或者与其关系密切的人被动获悉内幕信息的,能否认定为“非法获取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

44.王文芳泄露内幕信息、徐双全内幕交易案[第918号]

——对利好型内幕信息公开后继续持股未卖的,内幕交易的违法所得如何认定

45.赵喆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案[第48号]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抬高股票价格获利的行为如何处理

46.刘顺新等违法发放贷款案[第825号]

——在发放贷款案件中挪用资金罪和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区分

47.汪照洗钱案[第286号]

——洗钱罪主观明知要件的理解与认定

48.潘儒民、祝素贞、李大明、龚媛洗钱案[第471号]

——上游犯罪行为人尚未定罪判刑的如何认定洗钱罪

49.刘振杰骗购国家外汇额度案[第2号]

——倒卖骗购的外汇额度行为如何定罪

50.王建军等非法经营案[第34号]

——骗购国家外汇的犯罪行为如何适用法律

五、金融诈骗罪

51.郭建升被控贷款诈骗案[第88号]

——贷款诈骗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如何把握

52.吴晓丽贷款诈骗案[第95号]

——如何区分贷款诈骗罪和贷款纠纷

53.陈玉泉、邹臻荣贷款诈骗案[第103号]

——对于1997年刑法施行前单位实施的贷款诈骗行为应如何处理

54.张福顺贷款诈骗案[第306号]

——贷款诈骗罪与贷款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分

55.季某票据诈骗、合同诈骗案[第96号]

——骗取货物后以空头支票付款的行为如何定罪

56.姚建林票据诈骗案[第145号]

——票据诈骗罪是否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

57.周大伟票据诈骗(未遂)案[第277号]

——盗取空白现金支票伪造后使用的应如何定性

58.李兰香票据诈骗案[第307号]

——利用保管他公司工商登记、经营证章的便利条件,以他公司名义申领、签发支票并非法占有他公司财物行为的定性

59.王世清票据诈骗、刘耀挪用资金案[第387号]

——勾结银行工作人员使用已贴现的真实票据质押贷款的行为如何处理

60.张平票据诈骗案[第653号]

——盗窃银行承兑汇票并使用,骗取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是构成盗窃罪还是票据诈骗罪

61.颜强票据诈骗案[第861号]

——城市信用社工作人员,采取欺骗手段取得客户印鉴后,以现金支票的形式将客户账户内的资金取出非法占有的行为如何定性

62.曹娅莎金融凭证诈骗案[第4号]

——使用变造的金融凭证进行诈骗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

63.朱成芳等金融凭证诈骗、贷款诈骗案[第33号]

——使用伪造的银行存单作抵押诈骗银行贷款的行为如何定性

64.刘岗、王小军、庄志德金融凭证诈骗案[第168号]

——犯罪故意内容不一致的能否构成共同犯罪

65.田亚平诈骗案[第301号]

——银行出纳员用自制“高额利率定单”,对外虚构单位内部有高额利率存款的事实,将吸存的亲朋好友的现金占为己有的行为如何定性

66.张北海等人贷款诈骗、金融凭证诈骗案[第424号]

67.李路军金融凭证诈骗案[第425号]

——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以换折方式支取储户资金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还是金融凭证诈骗罪

68.张国涛信用卡诈骗案[第472号]

——如何认定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范围

69.陈自渝信用卡诈骗案[第841号]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案件中对透支本金产生的费用如何处理

70.王立军等信用卡诈骗案[第874号]

——窃取他人开卡邮件并激活信用卡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

71.房毅信用卡诈骗案[第919号]

——有效催收如何认定、透支行为发生在缓刑考验期之前但银行催收的截止期在缓刑考验期内的应当认定为漏罪还是新罪以及前罪判处的拘役与后罪判处的有期徒刑如何并罚

72.章杨盗窃案[第45号]

——窃取并变造已付讫的国库券再骗兑的行为如何定罪

73.王志峰、王志生故意杀人、保险诈骗案[第198号]

——为骗取保险金而抢劫、杀人的应如何定罪

74.曾劲青、黄剑新保险诈骗、故意伤害案[第296号]

——保险诈骗罪主体、犯罪形态的认定

75.徐开雷保险诈骗案[第479号]

——被保险车辆的实际所有人利用挂靠单位的名义实施保险诈骗行为的,构成保险诈骗罪

六、危害税收征管罪

76.樟树市大京九加油城、黄春发等偷税案[第447号]

——行为人购进货物时应当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未索要,销售货物后没有按照增值税征管规定纳税,从而偷逃应纳税款的,在计算偷税数额时,应当减除按照增值税征管规定可以申报抵扣的税额

77.中国包装进出口陕西公司、侯万万骗取出口退税案[第287号]

——“明知他人意欲骗取出口退税款”的司法认定

78.杨康林、曹培强等骗取出口退税案[第329号]

——如何认定明知他人具有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主观故意

79.芦才兴虚开抵扣税款发票案[第110号]

——虚开可以用于抵扣税款的发票冲减营业额偷逃税款的行为如何定性

80.何涛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第119号]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如何计算

81.吴彩森、郭家春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第231号]

——税务机关利用代管监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高开低征”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82.曾珠玉等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第252号]

——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又出售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83.邓冬蓉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第337号]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份数和票面额分别达到不同的量刑档次的如何量刑

84.管怀霞、高松祥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案[第826号]

——如何认定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的“情节严重”

七、侵犯知识产权罪

85.孙国强等假冒注册商标案[第674号]

——如何认定假冒注册商标罪中的同一种商品

86.李清假冒注册商标案[第859号]

——假冒注册商标后又销售该假冒商品,但销售价格无法查清的,如何认定非法经营数额

87.戴恩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第57号]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认定标准

88.朱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第131号]

——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尚未销售就被查获的能否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89.杨永胜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第456号]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未遂的是否作为犯罪处理

90.刘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第576号]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未遂的应依何标准进行处罚

91.田龙泉、胡智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第675号]

——如何结合证据准确认定实际销售平均价格

92.邱进特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第676号]

——“售假公司”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93.杨昌君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第677号]

——如何区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与销售伪劣产品罪,以及如何认定“以假卖假”尚未销售情形下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销售金额、非法经营数额和犯罪停止形态

94.顾娟、张立峰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第860号]

——商标权利人出具商品真伪鉴定意见的证据属性及其审查

95.王译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第920号]

——如何计算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货值金额

96.姚伟林、刘宗培、庄晓华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案[第66号]

——举报同案犯并如实交代自己参与共同犯罪事实的应否认定为自首

97.王化新、唐文涛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案[第111号]

——如何认定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

98.王学保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案[第678号]

——将回收的空旧酒瓶、包装物与购买的假冒注册商标标识进行组装的行为,如何定性

99.王安涛侵犯著作权案[第120号]

——未经许可将非法获得的计算机软件修改后出售牟利的行为如何定性

100.舒亚眉、陈宝华侵犯著作权案[第146号]

——侵犯著作权罪如何认定

101.孟祥国、李桂英、金利杰侵犯著作权案[第253号]

——普通法条与特别法条竞合的法律适用原则

102.谭慧渊、蒋菊香侵犯著作权案[第417号]

——对于司法解释是否需要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103.凌永超侵犯著作权、贩卖淫秽物品牟利案[第679号]

——贩卖普通侵权盗版光碟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

104.张顺等人侵犯著作权案[第680号]

105.昌达公司侵犯商业秘密案[第67号]

——侵犯商业秘密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如何认定

106.项军、孙晓斌侵犯商业秘密案[第233号]

——非法披露计算机软件源代码的行为是否属于侵犯商业秘密

107.李宁侵犯商业秘密案[第519号]

——如何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中的经营信息与重大损失

108.杨俊杰、周智平侵犯商业秘密案[第609号]

——自诉案件中如何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要构成要件

八、扰乱市场秩序罪

109.王宗达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案[第85号]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中的“重大损失”如何认定

110.訾北佳损害商品声誉案[第597号]

——如何认定损害商品声誉罪中的“他人”

111.龙鹏武、龙雄武诈骗案[第53号]

——利用欺骗方法兼并后又利用职务便利将被兼并单位财物占为己有的行为如何定性

112.俞辉合同诈骗案[第169号]

——刑法修订后审理的实施于刑法修订前的单位贷款诈骗案件如何处理

113.程庆合同诈骗案[第211号]

——通过欺骗手段兼并企业后恶意处分企业财产的行为如何定性

114.黄志奋合同诈骗案[第271号]

——如何认定诈骗犯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115.马汝方等贷款诈骗、违法发放贷款、挪用资金案[第305号]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实施贷款诈骗行为的罪名适用

116.宋德明合同诈骗案[第308号]

——如何理解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

117.秦文虚报注册资本、合同诈骗案[第352号]

——骗取他人担保申请贷款的是贷款诈骗还是合同诈骗

118.王贺军合同诈骗案[第403号]

——以签订虚假的工程施工合同为诱饵骗取钱财的行为是诈骗罪还是合同诈骗罪

119罗扬非法处置查封的财产案[第428号]

——明知房产被依法查封而隐瞒事实将房产卖与他人并收取预付款的行为如何定性

120.宗爽合同诈骗案[第457号]

——以签订出国“聘请顾问协议书”为名骗取他人钱财的行为如何定性

121.谭某合同诈骗案[第577号]

——业务员冒用公司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违规收取货款的行为如何定性

122.曹戈合同诈骗案[第645号]

——伪造购销合同,通过与金融机构签订承兑合同,将获取的银行资金用于偿还其他个人债务,后因合同到期无力偿还银行债务而逃匿,致使反担保人遭受巨额财产损失的行为,如何定性

123.刘恺基合同诈骗案[第646号]

——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犯罪中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124.杨永承合同诈骗案[第716号]

——以公司代理人的身份,通过骗取方式将收取的公司货款据为己有,是构成诈骗罪、职务侵占罪还是挪用资金罪

125.张海岩等合同诈骗案[第807号]

——承运过程中承运人将承运货物暗中调包的行为如何定性

126.吴某合同诈骗案[第808号]

——挂靠轮船公司的个体船主,在履行承运合同过程中采用以次充好的方式骗取收货方收货并向货主足额支付货款及运费的,该行为如何定性

127.郭松飞合同诈骗案[第875号]

——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诱骗二手车卖家过户车辆并出具收款凭据的行为如何定性

128.周有文、陈巧芳合同诈骗案[第876号]

——通过支付预付款获得他人房产后以抵押方式向第三人借款的,既有欺骗卖房人的行为,也有欺骗抵押权人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被害人

129.危甫才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第717号]

——如何认定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130.王艳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第842号]

——在传销案件中如何认定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主体及罪名如何适用

131.袁鹰、欧阳湘、李巍集资诈骗案[第167号]

——非法传销过程中携传销款潜逃的行为如何处理

132.王作武非法经营案[第73号]

——印刷、发行宣扬邪教内容的出版物如何适用法律

133.胡廷蛟、唐洪文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第144号]

——如何认定非法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

134.高秋生、林适应等非法经营案[第212号]

——运输假冒台湾产香烟的行为如何定性

135.李柏庭非法经营案[第234号]

——如何区分有奖销售与以变相传销方式实施的非法经营罪

136.高国华非法经营案[第330号]

——非法从事外汇按金交易的行为如何处理

137.郭金元、肖东梅非法经营案[第378号]

——被行政处罚过的非法经营数额应否计入犯罪数额

138.古展群等非法经营案[第448号]

——如何认定非法买卖、运输盐酸氯胺酮注射液行为的性质

139.谈文明等非法经营案[第473号]

——擅自制作网络游戏外挂出售牟利构成犯罪的应当如何适用法律

140.陈宗纬、王文泽、郑淳中非法经营案[第489号]

——超越经营范围向社会公众代理转让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是否构成犯罪

141.周新桥等非法经营案[第564号]

——刑法修正案颁布实施前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期货业务的行为

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

142.薛洽煌非法经营联邦止咳露案[第632号]

——非法经营药品犯罪案件中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

143.梁俊涛非法经营案[第663号]

——对于制售有严重政治问题的非法出版物行为应如何定性

145.刘溪、聂明湛、原维达非法经营案[第727号]

——以现货投资名义非法代理境外黄金合约买卖的行为,如何定性

146.解群英等非法买卖制毒物品、张海明等非法经营案[第803号]

——非法买卖麻黄碱类复方制剂以及将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拆改包装后进行贩卖的,如何定性

147.张军、张小琴非法经营案[第828号]

——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非法经营罪的认定

148.于润龙非法经营案[第862号]

149.张虹飚等非法经营案[第863号]

——利用POS终端机非法套现的行为定性以及非法经营犯罪数额的认定

150.王后平非法经营案[第864号]

——挂靠具有经营资质的企业从事药品经营且不建立真实购销记录的,如何定性

151.曾国坚等非法经营案[第865号]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尚未达到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立案追诉标准,但经营数额或者违法所得数额达到非法经营罪立案追诉标准的,能否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152.郑小平、邹小虎抢劫案[第112号]

——以暴力、威胁手段强迫他人提供贷款的行为如何定性

153.宋东亮、陈二永强迫交易、故意伤害案[第278号]

——在共同强迫交易过程中,一人突发持刀重伤他人,对其他参与共同强迫交易的被告人应如何定罪处罚

154.李洪生强迫交易案[第520号]

——使用暴力强行向他人当场“借款”并致人轻伤的如何定罪处罚

155.赵志刚伪造有价票证案[第170号]

——伪造洗澡票的行为如何定性

156.董佳、岑炯等伪造有价票证、职务侵占案[第213号]

——以假充真侵占门票收入款行为的定性

157.王珂伪造、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蔡明喜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案[第426号]

——刑法第二百二十七条中的“其他有价票证”如何认定

158.刘建场、李向华倒卖车票案[第379号]

——以出售牟利为目的购买大量车票尚未售出的行为如何处理

第贰部分:刑事立法、司法规范

PartTwo

一、综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录)(1997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公布根据历次修正案和修改决定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1999年12月25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的理解与适用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节录)(2001年12月29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节录)(2002年12月28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节录)(2005年2月28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节录)(2006年6月29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节录)(2009年2月28日)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节录)(2011年2月25日)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内容解读(节录)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节录)(2015年8月29日)

1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节录)(2000年12月28日)

18.《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1998年4月21日法释〔1998〕7号)

20.《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21.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节录)(2008年6月25日公通字〔2008〕36号)

22.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2010年6月21日公通字〔2010〕23号)

23.《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理解与适用

24.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补充规定(2011年11月14日公通字〔2011〕47号印发)

2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犯罪审判中参照适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通知(2010年6月21日法发〔2010〕22号)

26.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2003年5月14日法释〔2003〕8号)

27.解读《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

2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节录)(2016年11月28日法发〔2016〕27号)

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29.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4月9日法释〔2001〕10号)

30.《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3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有关鉴定问题的通知(2001年5月21日法〔2001〕70号)

3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废止)(2009年5月13日法释〔2009〕9号)

3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4年11月3日法释〔2014〕14号)

34.《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35.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对《关于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企业通过非法渠道从私人手中购进药品后销售的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的答复(2015年10月26日高检研〔2015〕19号)

36.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8月16日法释〔2002〕26号)

37.《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38.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5月2日法释〔2013〕12号)

39.《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40.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2012年1月9日公通字〔2012〕1号)

4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依法加强对涉嫌犯罪的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刑事责任追究的通知(2012年9月6日安监总管三〔2012〕116号)

42.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案例第4批第12号:柳立国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2014年2月20日高检发研字〔2014〕2号印发)

43.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案例第4批第13号:徐孝伦等人生产、销售有害食品案(2014年2月20日高检发研字〔2014〕2号印发)

44.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案例第4批第14号:孙建亮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4年2月20日高检发研字〔2014〕2号印发)

45.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案例第4批第15号:胡林贵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行贿;骆梅等人销售伪劣产品;朱伟全等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黎达文等人受贿,食品监管渎职案(2014年2月20日高检发研字〔2014〕2号印发)

46.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第15批第70号:北京阳光一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习文有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6年12月28日法〔2016〕449号印发)

三、走私罪

4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废止)(2000年9月26日法释〔2000〕30号)

4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废止)(2006年11月14日法释〔2006〕9号)

49.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4年8月12日法释〔2014〕10号)

50.《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5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2015年12月30日法释〔2015〕23号)

52.《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53.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擅自销售进料加工保税货物的行为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2000年10月16日高检发释字〔2000〕3号)

54.《关于擅自销售进料加工保税货物的行为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55.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2年7月8日法〔2002〕139号印发)

56.《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57.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海关总署关于走私犯罪侦查机关办理走私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通知(1998年12月3日署侦〔1998〕742号)

5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有关走私案件涉案财物处理规定的通知(2006年4月30日法〔2006〕114号)

59.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林业局、公安部、海关总署关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中涉及的CITES附录Ⅰ和附录Ⅱ所列陆生野生动物制品价值核定问题的通知(2012年9月17日林濒发〔2012〕239号)

四、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金融诈骗罪

60.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2001年1月21日法〔2001〕8号印发)

61.《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理解与适用

6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农村合作基金会从业人员犯罪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2000年5月8日法释〔2000〕10号)

63.《关于农村合作基金会从业人员犯罪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

6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国有控股、参股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国有公司、企业人员的解释(2005年8月1日法释〔2005〕10号)

65.《关于如何认定国有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国有公司、企业人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6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百五十九条的解释(2014年4月24日)

67.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严格依法办理虚报注册资本和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刑事案件的通知(2014年5月20日公经〔2014〕247号)

6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对“隐匿、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主体范围”问题的答复意见(2002年1月14日法工委复字〔2002〕3号)

69.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2016年4月18日法释〔2016〕9号)

7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做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通知(2006年4月5日法〔2006〕67号)

7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8年11月20日法发〔2008〕33号印发)

72.《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73.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佛教协会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或者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主体问题的答复(2003年1月13日〔2003〕高检研发

第2号)

7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节录)(2010年11月26日法发〔2010〕49号印发)

75.《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76.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工作人员法律适用问题的答复(2002年9月23日〔2002〕高检研发第16号)

7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9月8日法释〔2000〕26号)

78.《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7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10年10月20日法释〔2010〕14号)

80.《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理解与适用

8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严厉打击假币犯罪活动的通知(2009年9月15日公通字〔2009〕45号)

8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0年12月13日法释〔2010〕18号)

83.《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8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性质认定问题的通知(2011年8月18日

法〔2011〕262号)

85.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14年3月25日公通字〔2014〕16号)

8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2004年12月29日)

87.明确刑法中信用卡的含义准确打击信用卡犯罪维护金融安全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89.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2008年4月18日高检发释字〔2008〕1号)

90.《关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

9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年12月3日法释〔2009〕19号)

92.《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93.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信用卡犯罪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复函(2010年7月5日法研〔2010〕105号)

9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2年3月29日法释〔2012〕6号)

95.《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

理解与适用

96.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整治非法证券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2008年1月2日证监发〔2008〕1号)

97.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中国证监会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2011年4月27日证监发〔2011〕30号印发)

9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年11月4日法释〔2009〕15号)

99.《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10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1998年12月29日)

101.《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的理解和适用

10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购外汇、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8月28日法释〔1998〕20号)

10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办理骗汇、逃汇犯罪案件联席会议纪要(1999年6月7日公通字〔1999〕39号印发)

104.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保险诈骗未遂能否按犯罪处理问题的答复(1998年11月27日〔1998〕高检研发第20号)

105.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案例第7批第24号:马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2016年5月31日高检发研字〔2016〕7号印发)

106.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第13批第61号:马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2016年6月30日法〔2016〕214号印发)

五、危害税收征管罪

10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11月5日法释〔2002〕33号)

108.《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109.公安部关于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的“应纳税额”问题的批复(1999年11月23日公复字〔1999〕4号)

110.公安部关于对未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能否成为偷税犯罪主体问题的批复(2007年5月23日公复字〔2007〕3号)

1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规定的解释(2005年12月29日)

112.《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规定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1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9月17日法释〔2002〕30号)

114.《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11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1997年8月8日国税发〔1997〕134号)

11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的补充通知(2000年11月6日国税发〔2000〕182号)

11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2000年11月16日国税发〔2000〕187号)

1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1996年10月17日法发〔1996〕30号印发)

1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审计署关于咨询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问题的函》的复函(2001年10月17日法函〔2001〕66号)

12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关于对变造、出售变造普通发票行为的定性问题的意见(2005年1月17日刑发〔2005〕1号)

12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严厉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2010年6月1日公通字〔2010〕28号)

六、侵犯知识产权罪

12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12月8日法释〔2004〕19号)

124.《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126.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7年4月5日法释〔2007〕6号)

127.《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理解与适用

128.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11年1月10日法发〔2011〕3号印发)

129.《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130.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中涉及录音录像制品有关问题的批复(2005年10月13日法释〔2005〕12号)

131.《关于办理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中涉及录音录像制品有关问题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

13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新闻出版署关于公安部光盘生产源鉴定中心行使行政、司法鉴定权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年3月9日公通字〔2000〕21号)

133.公安部关于对侵犯著作权案件中尚未印制完成的侵权复制品如何计算非法经营数额问题的批复(2003年6月20日公复字〔2003〕2号)

七、扰乱市场秩序罪

13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已废止)(2001年4月10日法释〔2001〕11号)

135.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13年11月14日公通字〔2013〕37号)

136.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1998年4月18日以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答复(2003年3月21日〔2003〕高检研发第7号)

13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12月17日法释〔1998〕30号)

138.《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释解

139.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非法经营行为界定有关问题的复函(2002年10月25日〔2002〕高检研发第24号)

14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5月12日法释〔2000〕12号)

141.《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14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非法经营国际或港澳台地区电信业务行为法律适用问题的批复(2002年2月6日高检发释字〔2002〕1号)

143.信息产业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国际电信业务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2002年11月6日信部联电〔2002〕528号)

14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办理非法经营国际电信业务犯罪案件联席会议纪要(2003年4月22日公通字〔2003〕29号印发)

145.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经营食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9月4日高检发释字〔2002〕6号)

146.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0年3月2日法释〔2010〕7号)

147.《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148.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座谈会纪要(2003年12月23日

高检会〔2003〕4号印发)

14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告人李明华非法经营请示一案的批复

(2011年5月6日〔2011〕刑他字第21号)

150.假冒伪劣卷烟鉴别检验管理办法(试行)(2002年10月15日)

15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2013年9月6日法释〔2013〕21号)

152.《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15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准确理解和适用刑法中“国家规定”的有关问题的通知(2011年4月8日法发〔2011〕155号)

15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依法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伪基站”设备案件的意见(2014年3月14日公通字〔2014〕13号)

155.禁止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的规定(2014年12月23日)

156.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利用赌博机开设赌场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节录)(2014年3月26日公通字〔2014〕17号)

157.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强迫借贷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14年4月17日

高检发释字〔2014〕1号)

15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变造、倒卖变造邮票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0年12月5日法释〔2000〕41号)

159.《关于对变造、倒卖变造邮票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16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倒卖车票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1999年9月6日法释〔1999〕17号)

161.《关于审理倒卖车票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16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的解释(2001年8月31日)

16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16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2000年6月19日法释〔2000〕14号)

166.《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167.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公证员出具公证书有重大失实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9年1月7日高检发释字〔2009〕1号)

168.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地质工程勘测院和其他履行勘测职责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能否成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的有关犯罪主体的批复(2015年10月27日高检发释字〔2015〕4号)

第叁部分:审判释疑

PartThree

1.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瘦肉精”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2.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审判长会议关于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犯罪是否以对方当事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犯罪为要件的意见

3.关于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的渎职犯罪行为如何根据刑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适用法律的意见

4.缅甸货币能否成为伪造货币罪的对象

5.关于对居间贩卖假金融票证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意见

6.无证经营者能否构成偷税罪的主体

7.虚开用于结算货款的普通发票并收取手续费的行为如何处理

8.如何认定侵权产品的“销售金额”

9.对1998年4月17日以前实施传销或者变相传销的行为如何处理

第肆部分:经验交流

PartFour

1.涉烟草犯罪法律适用解答

2.关于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以浙江省乐清市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为研究样本

3.关于当前宏观调控背景下江苏省涉高利贷违法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

4.关于集资类案件刑民交叉问题的调研报告

5.关于合同诈骗、金融诈骗犯罪的调研报告(节录)

第伍部分:专题论坛

PartFive

1.刑法修订实施前银行工作人员吸收资金不入账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的行为如何定性

2.与银行工作人员勾结使用虚假金融凭证骗取储户资金的行为如何定性

第陆部分:实务探讨

PartSix

1.经济犯罪案件中的法律适用问题(节录)

——全国部分法院经济犯罪案件审判工作座谈会研讨综述

2.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法律适用问题

3.假冒伪劣烟草制品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

4.涉假冒伪劣烟草专卖品犯罪的罪数认定

5.试论“以假充真”和“以假卖假”行为在定罪和销售金额认定上的区分

6.准确适用法律严惩走私犯罪

——打击走私犯罪工作座谈会综述

7.虚假出资罪与虚报注册资本罪的区分

8.商业贿赂犯罪刑法适用疑难问题研究

9.对于司法解释性文件的理解与思考

——以《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为例

10.刑法实务若干问题研究(节录)

11.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犯罪法律适用的若干问题

12.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法律适用问题

13.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数额探析

14.关于假冒注册商标罪、假冒专利罪、侵犯著作权罪司法认定问题的研究

15.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损失数额如何认定

第柒部分:疑案争鸣

PartSeven

1.私自设障向过往车辆收费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

2.《私自设障向过往车辆收费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读者意见综述及编辑部意见

THE END
1.践行正义:江苏无锡法院200646.无锡市掌柜无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诉无锡嘉宝置业有限公司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 合同合法权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人民法院黄海涛 47.HOP投资有限公司诉先进氧化铁颜料有限公司居间合同案 涉外居间合同的法律适用、效力认定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周科 48.吕小成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宜兴支公司、...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66979
2.论合同诈骗罪构成和认定.pdf全文内容摘要 合同诈骗嚣是我国97稍法新增设酶一个嚣名,.该嚣爵设藏黻舔,对缣护筏 熙敬会主义市场交易秩序,保护当鬻人财产利藏,打击含简诈骗犯舔,起弼了整 要搏鼹。爨程剁法理论肄与镯法实务界豳绕该嚣仍襻在一魑争议与模糊认识。本 文镇’鼹争议较为激烈鹣渡嚣豹擒或与认定阅题,绩会删法理论与司法实践...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0323/13666670.shtm
3.太仓经济债务纠纷房产合同律师合同一方当事人违约的,违约金赔偿标准是怎... 居间合同签了违约要付中介费吗? 合同诈骗 更多>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和认定处罚? 合同诈骗的认定和处罚? 2022可撤销合同情形有哪些? 合同违约与合同诈骗的区别在哪里? http://www.lsbjzmht.com/
1.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如何认定澎湃号·政务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民事纠纷认定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司法实践中,审查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被害人财产的主观恶意,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才构成“合同诈骗罪”,一方面发挥刑法的惩恶扬善作用,另一方面保持刑法的谦抑性进而兼顾保护营商环境。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本期搜集了人民法院...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29988
2.2023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犯罪构成要件)2014年7月29日,在没有真实货物交易的情形下,曹伟民指使丁某姬以广东中铁公司名义与西宁五矿公司签订代理进口协议。现无证据证实丁某姬系广东中铁公司副总经理或案发时系广东中铁公司工作人员,不符合广东中铁公司单位犯罪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条件。 2.关于丁某姬是否具有合同诈骗的主观故意...https://www.027lvshi.com/688/
3.合同诈骗罪司法认定问题研究分类号:D914 学号: 20192102015 密级: 非涉密(公开) 单位代码:10759 石河子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合同诈骗罪司法认定问题研究 学 位申 请人 指导教师 申请学位类别 专业名称 研究领域 所在学院 王雨雪 林丽 专业硕士 法律(非法学) 刑法学 法学院 中国·新疆·石河子 2022 年 6 月 Research on Judicial ...https://lwtj.shzu.edu.cn/openfile?dbid=72&objid=53_49_57_49_50&lwsing=81e2e9bdab72300bf84ab31875919020
4.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网上诉人栗婷的辩护人提出,原判认定事实错误,合同诈骗部分第二节事实中的20万元现金,以及78万元待还款和借款不应认定为合同诈骗数额;原判适用法律错误,本案诈骗部分双方在择校问题上存在事实上的居间合同关系,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故本案不应两罪并罚。综上,原判量刑过重,请求二审法院对栗婷减轻处罚。 上诉人吴闻宇...https://www.hshfy.sh.cn/shfy/web/flws_view.jsp?pa=adGFoPaOoMjAyM6Opu6YwMtDM1tU0usUmd3N4aD0xz
5.中国法院网(五)房地产经纪公司对明显影响双方权利义务关系和交易风险的格式合同条款未尽到明示和特别提醒。在房屋买卖过程中,居间合同及买卖合同往往是由经纪公司提供,经纪公司利用买受人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的情况,提前将格式合同准备好,并在买受人对一些条款提出疑问时,向买受人做出虚假保证,以致于买受人处在对实际情况不了解...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2015/12/id/43317.shtml
6.合同诈骗罪立案及量刑标准201(通用7篇)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 一、刑法规定立案标准 本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 刑法第22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ox4we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