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共享单车模式,是典型的租赁经济模式,与海外的公共单车模式其实是一脉相承,将公共单车改名共享单车,也改变不了单车租赁的本质。而海外公共单车都是固定桩模式,在哪儿借就得在哪儿还。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单车不会随地乱扔、管理起来方便,弱点是缺乏机动性,人们使用起来不方便。
中国的共享单车,在后一点上进行了改良,租赁后,不用归还到原来的地方,而可以搁置在任何合适的场所,让需要的用户使用。这种模式的最大好处,当然就是方便了用户,可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单车监管不方便,随用随扔,不仅给城市管理带来极大的麻烦,还由导致单车的损毁现象极其严重。如果找不到有效的监管模式,这样的商业模式,其实是在纵容了人们内心中的某种恶,而不是激活善,属于道德导向不良的商业模式,走不长远。
为此,我们必须改革这种商业模式。必须承认,无论我们对这个模式研究了多久,挂一漏万的现象总是存在的,可是,我们坚信,这是未来共享单车发展的唯一正确方向,只有顺着这个方向发展、顺着这个方向找出路,共享单车才有未来。
其实,这个方案并不复杂,就是将现有单车的租赁模式,真正改革为共享模式。在现有模式基础上,这个方案改造、运作起来也很容易。
一,新模式的基本框架
1,改单车商家所有为个人所有。
首先,运营商仍然可以集中投资采购共享单车,并投放市场;接着,定出一个成本价、甚至补贴价,让需要使用单车的用户自愿认购,将单车购为己有。这样,可以骑行到任何地方,包括家里。
用户为什么愿意认购这辆共享单车
第一,自己此时此刻需要,购买单车的价格只比现在的押金稍高,比自己在市场上购买同类单车更合算;第二,这辆单车除了自用,还可以出租,不用时,还可以转卖出去。无论是出租还是转卖,都可以在运营商平台上免费进行,租金和售车款归单车所有者自己。
2,改单车商家收费为个人收费。
如果是租用这辆共享单车,租车用户就必须还到出租人指定地方。如果租赁人不方便还到指定地方,那就将这辆车买下,平台根据这辆车已经使用的行程长短,会给出一个指导价,单车拥有者可以根据这个指导价上下浮动,确定单车转卖价。运营商在各个地方都会陆续设立单车回收站(公司)或回收点(个人),在没有严重损坏的前提下,按单车指导价回收。回收后的单车,经过维修整理后,可以再次按二手车的价格投放市场,用户可以用更实惠的价格购买到这辆单车。基本的改革模式就这么简单,可是,共享单车运营商怎么赚钱呢
3,盈利模式就是用户提现收取手续费
所有交易(购车款和租金)都只能在平台上完成,平台只收取3%的提现手续费,也就是用户最后需要在平台上提取现金时,平台会收取3%的手续费。如果他不提现,平台就可以将这笔钱拿去理财,赚取至少3%的年利息。改革之后,不仅用户多了、平台上的钱也多了。更重要的是,人与人在线上有了交往、有了连接,就可以创造出无数的盈利模式。
二,新模式的利弊
任何改革总有利弊,我们需要权衡的是,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们先来看看按这种方式改革后的新模式,主要弊端有哪些
1,弊端
按上述方案改革后,最主要的弊端体现在两点,一是感觉用户使用起来不方便了;二是感觉运营商的盈利模式也不清晰了。
(1)用户使用不方便了。
首先,如果我是租,租了之后要还回原地或指定地点,这肯定没有现在方便;其次,如果我是买,买了之后,尽管说我还可以出租,或者转卖,但毕竟都不方便。
首先肯定,这种不方便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改革要付出的部分代价。其次,上述不方便都没有感觉中那么严重,我们来看看实际操作就明白了。用户需要使用单车,如果他打算回来,那就租,如果他不打算回来,那就买。租就不说了,用完了还回来就是,确实没有现在随处扔放方便(问题是现在这样乱扔乱放肯定是行不通的)。买呢,购买后我可以骑到任何地方去,到了目的地之后,如果我暂时不打算用这辆车,可以选择出租或出售,出租,我不用的时候可以帮我赚钱,出售,我能收回我绝大部分购车成本。怎么出售平台上可以自行出售,而且,各个地方都有回收站或回收点,一般来说,收回站的回收价会高一些(相当于刨去了折旧费的购车价),回收点的回收价会低一点(随行就市)。
(2)运营商盈利模式更不清晰了。
现有的共享单车,主要靠租金盈利,很清晰、也好计算。改革后,租金盈利的这块没有了,靠体现手续费盈利,似乎很不清晰,也不好计算。
感觉上确实如此,但这仍然是一种感觉。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现在靠租金盈利的模式,在世界各国规范管理的公共单车中,都没有盈利的先例,更何况现在这种单车损坏更严重、管理成本更高的非固定桩模式,靠租金盈利绝对是一个幻觉,或一种假象。而新模式中收取的提现手续费,反而更实在、更有价值(后面我们会具体描述和分析),只要这个模式中的收入足够大,提现手续费盈利这个饼,也可以画到足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