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盈利模式(精选5篇)

1.1一般资料:从2011年3月到2014年3月在我院行子宫肌瘤切除的患者中选取100例病例,随机分为采取CNP管理模式的观察组(50例)与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5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为(42.6±5.8)岁,肌瘤数为(3.82±1.46)个,对照组平均年龄为(43.2±6.2)岁,肌瘤数为(3.78±1.62)个,两组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根据疾病诊断、护理评估、治疗计划等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3观察指标: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采取CNP管理模式的观察组(50例)与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包括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健康知识通过调查表进行情况调查,包括患者对于子宫肌瘤基本病理掌握、治疗方法、手术方法、术后护理、饮食结构等内容,得分与患者知识掌握情况成正比。满意度调查则分为很满意,满意,不满意等三个等级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采用CNP管理模式的观察组住院天数为(7.16±1.72)d,低于对照组(9.25±1.96)d,此外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p

表2两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关键词:出版社;盈利模式;数字出版

一、引言

目前,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出版业也进入了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十一五”期间,数字出版的产品形态基本显现,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彩信、彩铃、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手机游戏)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数字出版总产出2006年为213亿元,2007年为362.42亿元,2008年为530亿元,2009年已达799.4亿元,预计2010年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有望超过1000亿元[1]。

面对数字化技术带来的空前挑战,出版社应加快步伐,加速转型,依靠高科技手段和数字化信息迅速占领市场,谋求更多的盈利和新的发展模式,已成为目前出版单位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陕西数字出版现状分析

陕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较强的科技教育资源,近年来,陕西省新闻出版业抓住文化体制改革的机遇,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大力促进产业发展,使得陕西出版业的实力不断增强。我省出版社最早于2002年涉足数字出版,多数出版社从2003年开始介入数字出版,有些出版社还在自己的网站上设立专栏用于电子书的下载和销售。目前,我省每年有约千种电子书出版发行。近年来,我省数字出版的品种数量和销售利润,都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据《2011年陕西省互联网发展报告》,我省网民人数1429万人,域名93282个,网站30041个,全省互联网用户389万户,手机上网用户1000.3万户。由此可见,随着我省互联网用户和手机上网用户的增长,接触和使用数字产品的用户势必会越来越多,这为数字出版消费创造了条件[2]。

(一)出版平台现状

在商业模式方面,数字出版和新媒体的商业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大规模定制服务是基本特征,其基础是海量的数据和对微内容的微付费。2008年陕西师大出版总社通过参与网络文学征文活动、筹建作品资源数据库等方式,积极探索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平面阅读、分媒体阅读进入媒介融合、移动互联阅读时代之后,受众对出版产业提出的创新需求,还有很大距离。

(二)E-book出版

数字出版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速度迅速,产业发展的覆盖范围面广,数字出版的具体产品有:CD、VCD、DVD、电子书(E-book)、网络、MP3以及通过手机下载小说、游戏等,2009年陕西省手机报年销售收入达到1500万元,通过互联网销售期刊收入约40万元。

近些年,陕西省出版社通过E-book出版试水数字出版,但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在陕西出版业中都无足轻重,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陕西E-book出版销售图

如图1所示,2007年陕西数字出版的E-book出版制作品种数为975种,在2008年为1093种,2009年E-book出版制作品种数为1051种,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型的出版类型,并且随着电脑技术、手机上网的发展,近些年的出版品种数在不断增加,同时销售量也跟随着提高,例如,2007年E-book出版总销售数为13774万元,2008年为13062万元,到了2009年陕西E-book出版总销售数为14547万元。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等通过尝试E-book出版,为数字出版积累了选题资源、人才资源,拓展了数字出版市场。特别是2006年成立的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发挥专业优势,成为继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之后的第三大医学专著和教材E-book出版大社。

(三)陕西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

2.未形成确定的盈利模式。目前我省的数字出版还未形成规模效益,出版社大体的做法是把一些已经出版的图书转变为数字格式——电子书出版,很少有出版社把数字出版当作是新书的平台。多数传统出版单位对数字出版本质缺乏认真研究,几乎找不到赢利点。

3.行业缺乏统一标准。我省数字出版虽然在文化和学术研究资源上有优势,但是针对专业的数字出版转化技术,仍有所欠缺。再加上我省出版社都处于进军数字出版领域的初级阶段,因此在系统装备上离数字出版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尤为突出的是缺乏数字出版的行业统一标准。

三、陕西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选择

(一)盈利模式的类型

1.内容盈利模式。内容的盈利模式是指出版物的生产经营者通过一定途径向出版物的使用者收取费用的一种盈利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出版条件下的盈利模式相类似,比较容易被传统出版机构采用,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出版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内容的盈利模式也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在线销售、受众付费下载与订阅等形式[3]。

(二)盈利模式的确定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由于我省数字出版还没有确定的盈利的模式,为了得到最适合陕西出版单位的盈利模式,可以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各种盈利模式的盈利效果进行分析。

表1陕西数字出版社盈利模式指标及权重

目标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陕西出版社盈利模式的盈利效果U

内容盈利模式U1(0.25)在自有网站上直接销售U11(0.3)

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商在线销售U12(0.2)

受众付费下载与订阅多媒体期刊U13(0.5)

以多媒体期刊的形式U23(0.3)

服务盈利模式U3(0.35)建立在线数据库盈利模式U31(0.8)

在线信息搜索模式U32(0.2)

整本期刊的部分权利的转让U42(0.4)

即:

从上所述,建立决定我省出版社盈利模式的因素指标体系。本文应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确定我省出版社盈利模式整体的盈利效果U进行评价。

2.一般模型求解。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模型为。其中A为指标权重,R为单因素评判矩阵。

首先进行一级评价。由发展因素U1的三个因素(出版社资源U11,技术创新U12,人员技能U13),评出发展因素的综合评价B1由内容盈利模式U1的三个方式(自有网站上直接销售U11,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商在线销售U12,受众付费下载与订阅多媒体期刊U13);先由专家确定这三个指标的权重根据内容利益模式下的三种方式的盈利效果,把评语分为非常好,好,较好,一般,差五个评语,打分为5,4,3,2,1。再由专家对三种方式的盈利效果进行对比、考察、分析,得出隶属度评判矩阵R1。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由最大,得出我省数字出版的内容盈利模式的盈利效果基本为好和较好,各占50%的可能性。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由最大,得出我省数字出版的内容盈利模式的盈利效果为一般。

由服务盈利模式U3的两个方式(在线数据库盈利模式U31,在线信息搜索模式U32),评出服务盈利模式的综合评价B3。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由最大,得出我省数字出版的内容盈利模式的盈利效果为好。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由最大,得出我省数字出版的内容盈利模式的盈利效果为较好。

接下来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目标层评判结果:

根据最大隶属原则,我省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盈利效果在好阶段占数值最高,为0.3555,说明总体上来说我省数字出版的盈利效果还是很好的。

四、结论

参考文献:

[1]廖小珊.数字出版五年突变集聚跨越发展能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11-11

关键词传统出版;数字出版;运营模式

传统出版的终端阅读介质为纸质媒体,然而,随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及计算机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文化得到了数字化传承,光盘、磁盘等介质成了人们存储、传播信息的的重要渠道。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出版社面临了新的机遇,也承受了更多的挑战。由于社会阅读需求日益多样化,而现阶段传统出版信息的有限、内容的同质化,使传统出版的利润空间日趋走低,并面临了许多库存及款项回收的压力,数字出版成了当前诸多出版社摆脱当前危机的重要手段及发展方向。

1传统中小出版社进驻数字出版的困境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的一项重要革命,它可以进一步延伸出版产品线,使得内容资源的价值最大化;能够促进出版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即时互动,实现市场需求的快速反馈及产品供应的快速调整;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出版成本大幅度降低,符合低碳生产需求。因此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已经是出版界商家及工作人员的共识,然而,如何进驻数字出版领域,真正摆脱当前的发展困境,却是摆在传统中小出版社面前的共同问题。

首先,对于数字出版的研究及认识不足。尽管许多传统出版社积极试水数字出版,但是大型的出版社主要由政府进行主导,在出版社转制改革的过程中,已出现了较为成功的上市、转型案例,但在实际出版模式的转变中,真正投入到数字出版领域的资金却到位缓慢且资金不足,这都与对数字出版前景的认识不足有很大关联。中小传统出版社则更加举棋不定,商机的敏感度不足以及对于数字出版的不确定性,是阻碍中小传统出版社进驻数字出版的重要因素;

2传统中小出版进驻数字出版的策略探究

其次,强化数字出版的标准推行,促进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传统出版社拥有一些排版能力较强、纸质出版技术先进的优势,只有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促进已有人才的进一步学习,为技术标准的统一提供技术力量及人才力量,才能进一步促进数字出版的产业链整合,为信息交换、共享提供帮助;

最后,手机出版的发展态势让数字出版业界侧目,也是过去几年来增长速度最快、产值占据将近半壁江山的出版方式。移动通信目前已基本具备了成熟的收费模式,为传统出版商实现盈利打下基础,除此之外,截止2009年底,使用手机进行阅读的客户已经达到手机用户的75%以上,所以手机的全球性、互动性、快捷性、多媒体支持、便携性等特点,为手机出版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3G时代到来之后,手机已经是一个典型的移动传媒,手机视频、期刊等都大幅度提升,所以,结合出版社自身产品特点,借助移动通讯运营商开展数字出版,是传统中小出版社发展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总之,媒体内容建设与媒体盈利模式之间存在互动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最终决定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为王”与媒体盈利模式

所以,如果设问人们对网络媒体是否有需求,是否有依赖性等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更不用说未来宽带的诱人前景。但如何收回午餐成本才是网络媒体最头疼的问题,否则**的午餐不可能持久。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也许确实存在,但至今还没有人能使其付诸实践并产生显著效益。如果这个盈利模式建立不起来,网络媒体在内容上就只能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整合,而不可能独立,原因是网络媒体目前还无法承担内容独立的成本。网络的文字内容如此,网络的视音频内容更是如此。而一旦网络媒体在内容上不能独立,我们还能称其为独立媒体吗?如果当初与报纸相比广播没有独立的原创内容,电视与广播相比也没有独立的原创节目,那么广播电视还能称其为独立的第二、第三媒体吗?因此网络媒体是新媒体,而且从技术层面说网络媒体确实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但其能否成为独立的第四媒体还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不仅要视网络媒体在阅读和收视技术上的独立,而且还要视其在内容上能否独立。而独立的前提是网络媒体能否找到适位的盈利模式。

早在网络热还在持续的时候,2001年1月4日,世界传媒巨头——新闻集团就带头“撤离”互联网。同时,默多克斩钉截铁地宣布:新闻集团根本不会考虑收购雅虎。不知默多克作出上述决策是否与其看不到网络媒体的盈利前景有关。

电视频道专业化能走多远

盈利模式问题正困扰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但受困于此的也有传统媒体。就频道专业化而言,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也存在错位问题。

有人认为,中国电视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是缺少专业电视人才,是电视策划者和决策者缺少办专业频道的决心和水平,我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从客观上说,各个电视台的决策者都明白频道要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而且这些决策者大都是业内精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我国电视频道的专业化进程呢?

主要症结就在于前面提到的媒体盈利模式问题。

这就是我国电视频道不能专业化的根源所在。

付费系统决定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

频道专业化是国内外电视媒体发展的潮流。这个理念已在我国电视节目制作者、策划者、决策者之间形成广泛共识。但有趣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与“专业频道”相对应的英文词汇。境外的中文媒体有称主题频道(THEME)的,但并无“专业频道”之称。特纳国际亚太有限公司的梅燕女士告诉我,她也曾经遇到过如何把中文的“专业频道”翻译为英文的困难。她说“专业”一词英文中只是指学科的门类,用于电视频道会使人产生误解。梅燕女士无能为力最后只好将“专业频道”简化为“频道”。她说,美国只有频道之称,而并不把频道分为综合频道和专业频道。我认为,不管国外如何划分频道类别,我国使用“专业频道”和“频道专业化”这样的概念是准确的。一是“化”本身是一个过程,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个过程之中。二是用“专业”一词可以更准确地表达电视频道细分的总体状况和形态。这里的“专业”一词不是指科学的门类,而有“专门”、“专用”和“专题”之意。

美国的有线电视萌发于50年代初期,而大发展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之所以在这个时期涌现大量的专业频道,是因为有线电视由小镇进入大城市之后在这时具备了大发展的几个前提。一是通信卫星出现后,由卫星发送的信号同时把不同地区的小有线网联成了大的有线网。二是技术上有了巨大突破,可以用一根同轴电缆传送5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使得频道资源迅速增加。三是有线电视得到了经营额外数字电视的政府许可。额外数字电视就是,除有线电视的基本业务付费之外,用户如需要另外的频道服务需要额外付费。

由此可见,开办专业频道没有以上三个条件是不可能的。前两个条件我们都不陌生,但后一个条件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

依据目前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盈利模式的状况,我个人认为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将相当缓慢。中国的电视媒体不可能进入像“历史”这样的分众化专业频道,更不可能进入像“机场”这样的小众化专业频道阶段,否则就将步入雷区,付出沉重代价。现在有些电视台开办少儿频道就存在这种危险,除非他们承担起非盈利的公益或公共的义务。

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美国人托马斯P.索斯威克著的《美国有线电视50年》一书非常值得中国电视媒体人士一读。美国电视经历过的许多经验教训可令我们茅塞顿开。托马斯说,80年代初期,美国三大广播网看到有线电视发展红火也想在有线电视系统办自己的频道。

这一教训对我国的电视媒体来说应该是相当深刻而耐人寻味。

由此可见,在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系统看起来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它却关系到中国电视的发展进程,更关系到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走向。

单一盈利模式制约电视媒体发展

中国电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对用户接收来说现在已经由无线传播方式进入了有线网络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美国电视媒体的任何教训都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也就是说,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的盈利模式必然制约电视媒体和电视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传媒产业;新媒体;盈利模式

一、文化传媒产业盈利模式分析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给文化传媒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在文化内容等的提供与传播中的垄断地位,文化传媒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其盈利模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一)传统媒体及其盈利模式

(二)新媒体及其盈利模式

(三)盈利模式创新的趋势与应对

二、文化髅讲业盈利模式构建的原则

在盈利模式创新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有其盈利模式构建的优势和短板。简单而言,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内容,短板在渠道,而新媒体大多优势在于渠道,内容则是短板。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消费群体的规模及依赖性是其盈利模式最终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文化传媒企业在盈利模式的构建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消费群体规模的大小及依赖性的强弱是文化传媒企业盈利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文化传媒企业要想实现企业的盈利和利润空间的不断拓展,就需要提供更符合消费者需求和潜在需求的文化产品。

(二)强调文化内容,打造核心竞争力

内容设计与生产是构成文化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尤其在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内容的原创能力和内容资源的重新配置整合能力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信息提供的数量和速度。

要想将内容生产打造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首先是要有创意和创新。创意的核心在于开放思维、人才培养与制度激励。比如,美国和日本的动漫在内容的创作上思维非常活跃,题材也很广泛。而凭借着有较大影响力的动漫内容,依靠衍生品盈利的模式才有可能获取更大的利润。其次,创意内容能否为消费者所接受是内容为王的关键,也就是说,创意内容的评判者是消费者,因此强调内容需要建立在考察、分析甚至激发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之上。比如有些大制作的电影,其内容无法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并没有获得较好的票房成绩,而相反,有些制作成本很小的电影,却由于作品内容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反而叫座又叫好。

三、文化传媒产业盈利模式的构建

(一)基于用户价值创造的盈利模式

消费者的规模和忠诚度是实现盈利的基础,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通过全面满足消费者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来盈利。

1.细分市场,圈定核心消费群体

基于用户价值创造的盈利模式需要把握消费者的需求,而要想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就需要首先了解核心目标消费群,通过深入分析核心消费群的消费习惯、信息接收习惯、偏好等,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让消费者积极参与到内容创意过程和价值创造中来。对核心消费群进行有针对的营销,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再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由核心消费群向一般消费群体和边缘消费群、盲从消费群扩散,扩大消费者的规模,逐渐形成一个以核心消费群为中心的消费群体。

2.打造差异化的,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随着文化消费市场多元化与小众化的出现,同质化的文化传媒产品已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文化传媒企业需要将资源集中起来,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产品。比如传统媒体利用其在内容专业化与深度解读方面的优势打造出的栏目或产品就会受到专业人士等消费者的喜爱,这也是诸多新媒体目前无法达到的短板。

3.利用长尾效应,提高持m盈利能力

4.做大做强品牌,延伸产业链

(二)基于价值链定位的盈利模式

价值链定位的盈利模式是指利润集中在价值链的某些环节,因此将业务集中在这些环节以获得更高的利益回报。文化传媒产业的关键盈利点在于内容和渠道环节,因而对文化内容的创意开发和对文化产品营销渠道的掌握与控制是目前文化传媒企业盈利的根本。

1.以内容为重,增强盈利能力

有效的利润屏障对采用内容为王盈利模式的文化企业至关重要。为了保护文化企业自身在行业中的最佳位置和利润,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利润屏障。首先,文化传媒企业应广纳优秀创意人才,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创作氛围和制度保障,鼓励创作自由,实现内容的创新。其次,文化传媒企业需要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内部组织结构的有效调整,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再次,为避免内容创新价值的流失,文化企业需要加强其知识产权的宣传与保护。

2.以渠道为重,保持其优势地位

以渠道制胜的文化传媒企业要保持其渠道优势地位,需要对渠道进行精细化管理,培育持久和稳定的渠道关系,同时与内容提供商加强合作交流,保障内容和渠道的高效结合,加强与消费者的关系管理,培育消费者的忠诚度。只有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和平台,才能保证文化内容无缝地切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只有这样,内容的深层次价值才能得到实现,企业的持续盈利才会成为可能。

3.加强营销环节,促进盈利的实现

目前,文化传媒产品的营销模式有系统营销、整合营销、品牌营销等。除了前面提及的整合营销及品牌营销外,系统营销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营销方式。系统营销是将文化传媒产业内外的多个产业构成一个互相配合的系统,以产业链的形式整体运作,从而达到规模化、集群化的营销目标。由于消费者心理感受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单个文化传媒产品往往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种心理需求,而系统营销正可以通过实施强项带动策略打开局面,然后再从产业链条延伸、产品衍生环节获取利润。

总之,在当前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单一的盈利模式已被多元化、系统化的盈利模式所取代。文化传媒企业需要通过对外部环境及自身的品牌资源、技术资源、内容资源、渠道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进行综合考量和合理配置,才可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取利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历时与共时双重视角下的新型文化业态研究”(批准号:13CGL155);河南社科联项目;郑航青年基金]

[1]匡文波,张蕊.传统媒体转型中的盈利模式[J].青年记者,2014(8下).

[2]罗永雄:新媒体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之辩[J].当代传播,2016(2).

[3]陈建群.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新媒体环境下的传媒产业新格局[J].新闻知识,2015(7).

THE END
1.共享经济平台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速来学考试网(www.sulaixue.com)为您整理了“共享经济平台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更多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速来学考试网sulaixue.com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本文关键字:共享经济平台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 ...http://www.sulaixue.com/zjkjzc/fd/50794.html
2.网经社陈礼腾:盈利模式单一是共享经济行业面临通病网经社电子...3、共享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且符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共享经济行业面临严重的通病,即盈利模式单一,亟需寻找新的增长极。 查看原文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7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http://www.100ec.cn/detail--6616436.html
1.探索商业成功的新路径,最新盈利发现揭秘投资兴办实业最新盈利模式为企业提供了实现盈利增长的新路径,通过数据驱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以及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盈利模式, 企业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 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 新型盈利模式将继续涌现, 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 才能实现长期的商业成功。http://app.huayiii.com/post/978.html
2.共享经济平台创业项目方向建议与商业模式可行性分析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整合社会闲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共享经济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便捷服务,还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盈利模式。本文旨在探讨民营企业开发共享经济平台的创业项目方向、具体实施细则以及该领域的商业模式可行性,以期为相关创业者提供参考。 https://news.softunis.com/26598.html
3.共享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的投资发展模式?这种投资发展模式如何创造更多...其次,合理的商业模式设计至关重要。在共享经济中,企业需要平衡用户需求、合作伙伴利益和自身盈利。以共享住宿为例,平台不仅要为房东提供便捷的管理工具和优质的服务支持,还要确保租客能够获得安全、舒适的住宿环境。同时,通过收取合理的佣金和提供增值服务,实现平台的可持续盈利。 https://stock.hexun.com/2024-11-07/215402306.html
4.共享经济十大盈利模式6篇(全文)共享经济十大盈利模式(精选6篇) 共享经济十大盈利模式 第1篇 十大最新盈利商业模式 在所有的创新之中,商业模式创新属于企业最本源的创新。离开商业模式,其他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都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和盈利的基础。为了帮助中国企业尤其是在路上的创业者以最短时间了解当前对中国管理影响最大的商业模式,我们在数...https://www.99xueshu.com/w/filet0q0zy7g.html
5.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精选八篇)[7]Jeremiah Owyang认为共享经济是一种“通过常用技术使人们以点对点的方式而不是从企业端购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模式[8],他指出共享经济是一种“去中介化”的模式,即个体不再依附于商业组织获得产品和服务,而是可以通过平台直接向个人购买产品和服务。Robin Chase则认为共享经济是由“产能过剩+共享平台+人人...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fkvcsi.html
6.什么是经营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互联网经营模式。互联网经营模式可以帮助企业与客户实现直接连接,提供更便捷的购物体验。例如,电商平台淘宝和京东通过互联网经营模式,实现了海量商品的在线销售。 2. 共享经济模式 共享经济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经营模式。它通过共享资源和服务,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降低...https://www.jiangshitai.com/article/3219.html
7.基于商业画布模型浅析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怪兽共享充电宝于2017年5月在上海正式成立,2019年宣布实现盈利,覆盖1000多座城市,有着超过2亿的用户规模。怪兽强调产品管控,团队效率以及团队服务等,以综合实力来赢得市场。通过对怪兽充电宝商业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国内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发展。 (二)共享经济的定义...https://www.fx361.com/page/2021/1128/9147961.shtml
8.艾兴合抢拍商城:拍卖模式下的数字经济共享平台商业模式策划经理 吴金鹏请说明来自顺企网,优惠更多 请卖家联系我 产品详细介绍 艾兴合抢拍商城模式是一种结合在线和离线交易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由珍惜集团推出,旨在通过数字经济共享平台为消费者、企业和企业家创造一个双赢的可持续生态系统。 一、公司背景及定位 ...http://dongguan.11467.com/info/32387482.htm
9.让你的社交圈瞬间翻倍!共享会所,打造最火爆的社交场所!共享会所平台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共享经济的理念和模式,能够将社会闲置资源共享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为消费者提供独特、高品质的消费体验。其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会所服务费用、商品销售收入、广告收入等。 如何提高用户体验:共享会所平台将通过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和设施,打造独特的消费体验,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如何提高用户留存率...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07808838&efid=SsjSjxc7FOr339n3Hx_J9w
10.民生智库共享农业七大形式及五大盈利模式澎湃号·政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CSA共享的平台。我们知道CSA是社区支持农业的模式。城市周边农场主的闲置土地放到网上租赁,而想要圆一个农田梦的城市居民便可以租赁土地,自己或者找人耕种,每天像农民一样吃上自家种的有机蔬菜。 5、共享物流 借鉴城市的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困扰乡村的最后一公里或许可以通过共享经济模式去实现。例如...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082026